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20200522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20200522

2020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 C C C A C C D B B B C B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 C B D A D B D A D C C

【解析】

第1题,结合二十四节气可知,谷雨时节位于春分后1个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选C。

第2题,35°N夏至日昼长等于35°S冬至日昼长,从而得出35°S冬至日夜长约为10小时28分。故选C。

第3题,读图可知,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即当地地方时为夏至日12时时,周公测景台北侧墙面与太阳光线平行,此时刻周公测景台无影。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利用120°E 与周公测景台所在经度113°E的经度差为7°,算出周公测景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28分钟,最后得出一年中周公测景台无影的时刻最有可能是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28分,故选C。

第4题,结合图形可知,周公测景台影长最长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低,即当地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正值冬季,罗马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A错;孟买受东北季风影响,为旱季,B错;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适合开展极地科考活动,C对;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悉尼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D错。故选C。

第5题,材料指出该岩石能浮在水面上,图示可以看出该类岩石多孔隙,结合课本内容可知岩浆岩分两种类型,喷出岩和侵入岩,玄武岩属喷出岩,炙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的同时大量气体从岩浆中释放,因此岩石在凝结的同时产生大量气孔,故选A。

第6题,该处地处太平洋,深海水下火山时有喷发,随着熔岩与水接触时快速冷却,形成了内部含有大量气泡的石头,故选C。

第7题,图示可以看出发现浮石的位置位于澳大利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出有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顺着洋流浮石能来到澳大利亚东海岸,故选C。

第8题,除霾塔主要通过玻璃集热棚提高塔内空气温度,棚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沿着空气导流塔上升,塔内上升空气经特殊过滤装置后得到净化,该装置主要利用的是热力环流原理。“夜热依然午热同”描述的是夜晚像中午一样燥热,A错;“寒江雪柳日新晴”,意思是寒冷天气里,江边的柳树上挂满了雾凇,天气刚刚晴朗,描述的是水汽在寒冷气温条件下的凝结现象,B错。“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梅雨天气,是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造成的,C错。“巴山夜雨涨秋池”则是秋季四川盆地夜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D对。故选D。

第9题,晴朗无风的白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后上升强烈,雾霾程度较轻,因而除霾塔工作效率较低,A错;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损失的热量多,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大气受近地面冷却作用易出现逆温现象,雾霾浓重,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较高,B对;阴雨多风天气,大气污染物随雨水沉降至地面,雾霾少,加上玻璃集热棚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塔内气温较低,导致除霾塔内空气流动慢,所以除霾塔工作效率低,C、D错。故选B。

第10题,结合图中气旋运动方向和冷暖锋间的距离可知,c较早,a较晚,b最晚,故选B。

第11题,结合等压线和锋面可知,P处于冷锋后,Q处于暖锋前,且冷锋在后,暖锋在前,故选B。

第12题,由图示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降低,乙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上升;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均增大。2000年,甲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仍远大于乙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且甲城市服务范围远大于乙城市,甲城市的人口规模应比乙城市的大。故选C。

第13题,由图示可知,甲城市商务楼最高处并不位于M处,因此不能判断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乙城市规模较小,Q处人口密度并不突出,也不能判断Q处为卫星城。故选B。

第14题,读图,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 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错误。故选C。

第15题,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间歇性抬升,C对。地壳长期稳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级,A错。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近似平坦地面,B、D错。故选C。

第16题,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随深度的增加,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会减弱,故选B。

第17题,图示海域水温最高值出现在大陆东部,为24~25℃,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大陆西部海域,为14~15℃,水温差值为9~11℃,所以图示海域水温差异的最大值接近11℃,故选D。

第18题,每年的5~7月份,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偏北,图示海域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促使非洲大陆东南海岸低温洋流北上,A对;5~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B错;东南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所以该纬度不受东南信风带影响,C错;本格拉寒流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对非洲大陆西南海岸影响小,D错。故选A。

第19题,沙丁鱼北移的时间是每年的5~7月份,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亚洲高压势力最强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A错;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夏季干旱,B错;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正值丰水期,C错;亚欧大陆夏半年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北)凸出,D对。故选D。

第20题,结合材料“两个翼角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故选B。

第21题,抛物线沙丘凹进一侧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强,故位于凹进部位的甲、丁两处以侵蚀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可将凹进区域的风沙物质侵蚀、搬运至背风坡堆积,背风坡呈弧形凸出,故乙、丙两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D。

第22题,结合以上分析,该区域盛行西风,迎风坡风力强劲,水汽蒸发量大,地表十分干燥,加上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植物生长,故位于迎风坡凹进区域的甲、丁两处植被覆盖度低于背风坡的乙、丙两处,B、C错;甲、丁两处虽然位于迎风坡凹进区域,但丁处坡面与风向近于平行,甲处坡面与风向近于垂直,甲处侵蚀作用更强,故甲处植被覆盖度低于丁处,故D错A对。故选A。

第23题,全球气候变暖,热量增加,矮蒿草甸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始期提前0.37天,末期延迟了4.58天,整个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A错,D对;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分别提前0.37天和2.84天,B错;花期末期提前1.26天,C错。故选D。

第24题,植物开花期延迟,减小了遭受春季冻害的可能性,A错;成熟时期延迟,增加了遭受秋季冻害的可能性,B错;物候期变化不同步,有的提前有的延迟,会导致物种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共4页)第1页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共4页)第2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