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5
角膜炎的种类及治疗方法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取决于炎症的性质和引起疾病的病原体。
角膜作为眼球表面的透明组织,在保护和维持视觉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当受到感染或其他损伤时,角膜炎可能会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一、角膜炎的分类角膜炎是一种眼部疾病,根据其病原体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引起疾病的病原体可将角膜炎分类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引起,其特点是角膜溃疡和炎症。
病毒性角膜炎则通常由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引起,其症状包括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等。
真菌性角膜炎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其特点是角膜溃疡和灰白色渗出物。
寄生虫性角膜炎主要由阿米巴原虫引起,患者表现为角膜溃疡和角膜浸润。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角膜炎分为溃疡性、炎症性和非溃疡性角膜炎。
溃疡性角膜炎以角膜溃疡为主要特征,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炎症性角膜炎表现为角膜的炎症反应,通常由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如疱疹病毒感染、过敏性角膜炎等。
非溃疡性角膜炎则是指没有角膜溃疡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干眼症、角膜上皮炎等。
二、角膜炎的症状与诊断(一)症状视力模糊:视力模糊是角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由于角膜受到炎症影响,光线无法正常折射,导致视力下降和模糊不清的感觉。
泪水增多:角膜炎时,眼部会出现过度泪液分泌的现象,这是眼睛对炎症的一种自然反应。
患者可能感觉眼泪流泻不止,常需频繁擦拭眼睛。
眼睛红肿疼痛:角膜炎引起眼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眼睛周围发红、肿胀,甚至伴随着疼痛感。
这种疼痛感可能从轻微的刺痛到剧烈的灼热不等。
角膜混浊:角膜炎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角膜的透明度,导致角膜表面出现混浊或浑浊的现象。
这种混浊会影响到光线的透过,进一步加重视力模糊的症状。
(二)诊断方法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和角膜染色等。
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发表时间:2020-07-31T03:03:26.50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3期作者:尧辉[导读] 其中最常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群体,但儿童或者婴幼儿比较少见。
后经不断调查发现,角膜接触镜者也是此病的高发人群。
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安岳 642350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等高科技设备的出现,令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睛开始出现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除了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细菌性角膜炎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眼部问题。
对于这一疾病,很多人比较陌生,当症状出现时仍不以为意,进而造成病情延误,治疗也受到影响,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对病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为帮助大家及时治疗该病症,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什么是细菌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主要因细菌感染引发,其主要为急性化脓性的角膜炎,该疾病的病变会沿着角膜中央向四周扩展,同时还伴随前房积脓的情况,所以还被称为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
且该疾病大都是因外伤所致,比如角膜受到手指、植物茎、植物叶或者其他异物的擦伤,进而导致细菌入侵到眼部引发症状产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期,最易导致该疾病产生的病菌就是金黄色匍匐球菌以及肺炎双球菌,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到90年代时则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大约占总体致病菌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近年来的致病菌则主要是凝固酶阴性球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该疾病还可能伴随慢性泪囊炎的症状,病人大都在夏秋季节发病,且农村病人略高于城市病患,其中最常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群体,但儿童或者婴幼儿比较少见。
后经不断调查发现,角膜接触镜者也是此病的高发人群。
二、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该疾病主要存在发病急的特征,大都在角膜受到感染之后的24 ~ 48小时之内发病,且伴随侧头痛、视力骤减、流泪、畏光、眼痛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脓性分泌物,视力处于模糊的状态。
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keratitis)它是20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传染性角膜病。
20世纪70年代以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迅速增加,但细菌性角膜炎仍然是发病率和致盲率最高的传染性角膜病。
一、病因随着时代的变化,致病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肺炎球菌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20世纪80年代,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铜绿假单胞菌相对减少,而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相对增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他革兰阴性菌,如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粘质沙雷菌和厌氧细菌,逐渐增多。
根据国内外文献,常见的致病菌如表1所示。
最常见的致病菌有四种,即革兰阳性菌中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和莫拉菌(moraxella,M)简称为SSPM感染。
据日本横滨大学近年来对120例细菌性角膜炎的统计,SSPM感染占72。
5%.(87例)上述4种致病菌分别为15种%(18例),11。
%(14例),35。
%(43例)、10%(12例),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同样的统计结果。
这种倾向不仅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菲律宾最近统计了1762例,SSPM 感染占92。
2%(1624),分别为4。
%(83例),42。
%(745例),26。
%(468例)和18。
%(328例)。
创伤是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职业性眼前外伤有6个%会发生细菌性角膜炎。
在农村地区,5例细菌性感染发生在角膜擦伤患者中。
%。
由于各种原因,角膜上皮和基质的创伤首先暴露在结膜囊的正常菌群中,容易导致细菌感染;角膜异物和污染水溅入是外部细菌进入角膜的重要载体;如果患者有慢性细菌性眼睑炎或泪囊炎,这些细菌很容易导致角膜感染。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角膜炎,又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bacterial corneal ulcer)。
病情多较危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
即使药物能控制也残留广泛的角膜瘢痕、角膜新生血管或角膜葡萄肿及角膜脂质变性等后遗症,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病原学】可引起角膜炎的细菌种类繁多(表8-1),但最常见的有四组:细球菌科(葡萄球菌,细球菌等),链球菌科,假单胞菌科,肠杆菌科(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87%的细菌性角膜炎是由这四类细菌引起。
表8-1 感染性角膜炎致病菌种类常见致病菌不常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它类型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雷氏菌)奈瑟氏菌属摩拉克氏菌属分支杆菌属放线菌属非芽胞厌氧菌属棒状杆菌从世界范围来看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已升至首位,但需注意的是在我国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却占第一位,然而其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这可能和氟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等敏感抗生素的应用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关。
我国占第二位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还有肺炎链球菌、肠道杆菌等,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一些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也日渐增多,如草绿色链球菌、克雷伯杆菌、类白喉杆菌、沙雷氏菌等。
细菌性角膜炎的诱发因素包括眼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表8-2)。
多为角膜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所致,特别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滴用污染的表面麻醉剂及荧光素等有关。
但是一些局部乃至全身疾病如干眼症、慢性泪囊炎、配戴角膜接触镜、糖尿病、免疫缺陷、酗酒等,也可降低机体对致病菌的抵抗力,或造成角膜对细菌易感性增加。
表8-2:细菌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眼部因素全身因素干眼状态泪道阻塞眼睑炎症大泡性角膜病变倒睫接触镜角膜暴露外伤已有的角膜疾病污染的眼药制剂眼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糖尿病风湿病酒精中毒营养障碍严重的烧伤昏迷年老衰弱、维生素缺乏免疫缺陷病全身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骤,常有角膜创伤或戴接触镜史,淋球菌感染多为经产道分娩新生儿。
细菌性角膜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
介绍
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感染病,病原体通常为细菌。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细菌性角膜炎诊疗规范,以便医务人
员在诊断和治疗时能够遵循标准流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诊断
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以及之前的眼部
感染病史等信息。
2. 视觉检查:进行视力测试、角膜外观及炎症程度观察等检查。
3. 细菌培养:采集角膜及结膜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以确定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
4.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角膜染色、眼底检查等辅助检查。
治疗
1. 药物治疗:
- 要选择针对病原体敏感的局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进行治疗。
- 如果存在疼痛或较重的炎症反应,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及抗炎药物眼药水或眼膏,但需谨慎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2. 手术治疗:
- 对于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角膜移植手
术等手术治疗方法。
- 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并充分说明手术可
能的并发症和效果。
随访
1. 术后随访: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2. 病情监测: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时监测病情变化,根据
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细菌性角膜炎诊疗的一般规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
者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合规
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定期复查判断疗效。
及时诊疗和规范治疗
将有助于提高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ICD-10 H16.952)需行清创术或结膜瓣掩盖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起病急,眼红眼痛视力下降,角膜外伤史或者角膜镜接触史,角膜异物剔除史或者慢性泪囊炎史等;2.角膜溃疡病灶特征;3.相关眼部检查:裂隙灯、眼压、角膜染色、眼前段照相、角膜刮片、细菌培养、细菌药敏试验、共聚焦显微镜、B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对于未确定致病菌及敏感药物者,尽快局部采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频繁滴眼;2. 不能配合点药者可联合广谱抗菌药物结膜下注射;3、严重者(如有前房积脓或有眼内炎倾向)需全身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4、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5、局部可使用胶原酶抑制剂;6、口服维生素A、E有助于溃疡愈合;7、施行病灶清创术或结膜瓣掩盖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细菌性角膜炎疾病编码(H16.006);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必要时);(4)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共聚焦显微镜、角膜染色、眼前段照相、角膜刮片、细菌培养、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B超和眼前节O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根据病情调整用量;3.病情严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的鉴别
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
起病急骤慢、单眼反复缓慢
诱因外伤、异物感冒、抵抗力差植物性外伤
症状与体征①疼痛、睑痉、充血水肿剧烈②中等刺激、可睁眼、结膜反应轻
③睁眼自如而病灶严重
溃疡形态特征圆形树枝或地图状,表面干净不规则表面粗糙牙膏状边缘清楚前房积脓多为黄绿色稀少、灰白色、随头位移动粘稠、正中高、两侧低
病原体检查刮片可见细菌分离可检测病毒刮方可见菌丝
治疗反应抗生素有效抗病毒有效抗真菌有效。
细菌性角膜炎的病例分析题病例分析题。
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为睫状充血,结膜囊混浊、水肿,在其前下方出现灰白色半透明胶样隆起的假膜,此时睑裂变小而闭合,但瞳孔仍然保持扩大。
当角膜溃疡穿孔后,则形成灰白色的圆形角膜白斑。
该病发展迅速,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全眼球炎。
眼睛的健康不容忽视,平日里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能长期对着电脑屏幕看书学习。
若得了细菌性角膜炎,要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选择适合自己的滴眼液来控制炎症。
在此之外还应注意休息和营养,多吃些富含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A 丰富的食品如胡萝卜、南瓜等。
对于比较严重的细菌性角膜炎还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做一个手术将病情进行改善。
只有先将炎症消除掉才能够使病情恢复过来,如果延误了病情很可能导致角膜溃疡穿孔而危害到患者的视力。
如果想更加详细地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可参考一下相关文章。
可以说,本病发病率高,青年人多见,尤以儿童最为多见。
老年人亦易罹患本病,男女无差异,通常在接触传染源后3-5天内即发病。
这种病原菌在人群中很普遍存在,易于流行。
但也并非一接触细菌即可发病。
据观察,最初约1/3患者仅有轻度炎症反应,表现为睑结膜轻度充血和乳头增生,角膜浸润最少见,即使发病,往往在2周左右便停止。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角膜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患。
常因微生物的直接侵袭、卫生条件不良、全身抵抗力减弱而发病。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淋球菌等。
另外,因治疗不彻底或失治误治,病程迁延至2~3周后亦可造成严重的感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角膜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导语:角膜是眼球的保护层,是最多接触外界异物的一层重要的膜。
角膜很重要但是也很脆弱,所以子日常生活中需要非常注重对角膜炎的保护。
角膜炎会
角膜是眼球的保护层,是最多接触外界异物的一层重要的膜。
角膜很重要但是也很脆弱,所以子日常生活中需要非常注重对角膜炎的保护。
角膜炎会出现水肿,红血丝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的角膜出现类似问题,要及时去医院鉴别判断是否患有了角膜炎。
一、角膜炎鉴别诊断
1、检查全身和局部致病因素。
化脓性炎症应做涂片检查,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树支状及浅层点状角膜炎做免疫学检查等。
2、注意病变部位、大小、形状、深浅、表面凹陷或隆起,以区别溃疡性与非溃疡性,有无新生血管,注意角膜后壁情况。
用荧光素染色检查,定期绘图详细记录演变情况。
检查与治疗时勿压迫眼球以免穿孔。
3、检查有无虹膜炎,注意瞳孔形状和大小、房水混浊程度,有无前房积脓。
4、检查角膜感觉。
二、角膜炎的治疗
1、热敷:使眼部血管扩张,解除壅滞,同时促进血流,使溃疡得到迅速的恢复。
2、冲洗: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
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