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眼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睑内翻倒睫:1 上睑疤痕性内翻,支持点:双眼内翻倒睫,异物感明显;不支持点:无外伤及沙眼病史,未见明显瘢痕;结论:可排除。
2 虹膜睫状体炎,支持点:双眼梗痛、异物感,双眼视力下降;不支持点:无前房炎症表现;结论:可排除。
青光眼,支持点:双眼梗痛,视力下降;不支持点:无眼压增高,前房不浅;结论:可排除。
老年性白内障:1 代谢性白内障,支持点:晶体混浊+++,视力差;不支持点:无糖尿病等代谢性病史,结论:可排除。
2 外伤性白内障,支持点:晶体混浊+++,视力差;不支持点:无外伤史,结论:可排除。
角膜炎:1 细菌性角膜溃疡支持点:急性发病眼红痛明显,伴畏光流泪等症状。
不支持点:有明确外伤史,无明显溃疡灶2 真菌性角膜炎支持点:有外伤史病情迁延,视力下降。
不支持点:非植物性外伤史,无明显溃疡灶,角膜上皮缺损眼部刺激症状明显。
翼状胬肉1 假性胬肉,支持点:膜状物增生;不支持点:无外伤史等;结论:可排除。
2 睑裂斑,支持点:膜状物增生;不支持点:三角形膜状物尖端向角膜内生长;结论:可排除。
3 结膜囊肿,支持点:结膜充血水肿;不支持点:无囊肿形成,浸润角膜;结论:可排除。
双眼屈光不正:1 假性近视由于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造成的近视,滴用睫状肌麻痹剂眼水之后,这部分近视可以消失。
本例患者滴用睫状肌麻痹剂眼水之后,屈光不正状态无改变,可排除。
2 弱视,患者自小裸眼视力较差,但经验光配镜可矫正低于1.0,可排除。
前葡萄膜炎:1 青光眼,支持点:左眼红痛,视力下降;不支持点:无眼压增高,前房不浅;结论:可排除。
2 角膜炎,支持点:左眼眼红、梗痛,视力下降;不支持点:无角膜浸润;结论:可排除。
眼钝挫伤:1 眼球穿通伤,支持点:外伤后右眼视物不见伴眼红痛;不支持点:未见明显巩膜角膜裂口,眼压正常;结论:可排除。
2 视网膜脱离,支持点:外伤后右眼视物不见;不支持点:暂无;结论:完善眼部B超检查等进行鉴别有无合并视网膜脱离。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1临床诊断⑴原发感染的诊断依据多发生于幼儿时期成人较少见出现眼部症状者仅占1%左右主要表现为疱疹性水泡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及点状角膜炎愈后不留疤痕偶见树枝状角膜炎其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⑵复发感染的诊断依据①典型的角膜病灶形态(树枝地图及盘状)②多次复发的病史③病程缓慢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激素使病情恶化④角膜感觉迟钝或消失⑤口角眼睑鼻翼部出现皮肤疱疹⑥特定的复发诱因2实验室诊断⑴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取病变区的感染细胞或房水细胞直接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在被感染的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可以找到特异的颗粒荧光染色能在1~2小时作出快速诊断由于标记荧光抗体有型的特异性故在荧光显微镜下还可区分出Ⅰ型或Ⅱ型病毒⑵病毒分离是本病最可靠的病因诊断采用的方法有:①小鼠脑内接种最常用:最敏感小白鼠在2~3天内患疱疹性脑炎死亡②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Hela VERO FL Hepz等各种传代细胞培养均适于疱疹病毒繁殖24~48小时发生细胞病变出现明显的肿胀圆细胞灶⑶刮取物接种兔角膜有定诊断价值但经济代价较高⑷细胞学检查取角膜结膜或眼睑水泡的刮取物作HE染色检查可发现有多核巨细胞核内包涵体及风般样上皮细胞此法仅能证实病毒感染而不能区分是否HSV感染⑸电镜检查可在感染的细胞内查到病毒颗粒本法快速简便但不能与带状疱疹病毒相区别⑹血清学检查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作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若上升4倍以上即可确诊本法仅适用于原发感染者继发感染者在发病前血中已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⑺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查包括体液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的检查尤其是后者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的方法有: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也有人利用非特异性抗原如植物血凝素(PHA)纯化蛋白衍生物(PPD)链激酶-链道酶(SK-SD)念菌素腮腺素等做皮内注射观察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此法虽非特异性但方法简便具有定价值⑻其它方法荧光素通透系统数是种新的诊断方法将荧光素电离子导入眼后18小时用荧光计测量房水内含量对了解角膜上皮及内皮的功能有定价值特别是对变性疱疹更具有诊断意义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除了典型的树枝地图及盘状角膜病灶形态外还有些不典型的临床改变因此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各型不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而其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染色各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决定这种转化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与HSV的型和毒株及宿主的免疫功能(主要是细胞免疫)有关外还与治疗方法有关(特别是皮质固醇的应用)1原发感染原发感染仅发生血清抗体阴性者多见于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单疱病毒抗体因素发生感染者少见以后随着这种抗体逐渐消失1~3岁最易感染至5岁时已有60%感染15岁时有90%以上感染原发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痛眼部损害极为少见主要有:⑴疱疹性眼睑炎眼睑皮疹的族周后小泡干涸结痂脱落不留痛疤⑵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滤泡增生甚至出现假膜⑶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出现上述两种症状的患者大约有2/3的病例可出现点状角膜炎或树枝状角膜炎的改变2复发感染既往已有疱疹病毒感染血清中存在抗体在挑拨因子作用下第次发病或复发病例均属复发感染其感染来源多为内源性(即病毒存在于角膜泪腺结膜系叉神经节内)少数亦可为外源性⑴浅层型病变波及上皮及浅基质层是本病最基本的类型也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易诊断的类型包括树枝状角膜炎和地图状角膜溃疡①树枝状角膜炎本型是HSV直接感染上皮细胞的结果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引起细胞增殖变性随之坏死脱落形成上皮缺损病损区边缘部的上皮细胞显示病毒增殖活跃(即上皮细胞内浸润)因此病毒分离率可达90%~100%形态呈树枝状病灶大小不可单枝也可多支其末端或分枝处呈结节状膨大病灶宽1毫米中央微凹陷边缘部呈灰白色增殖性隆起裂隙灯后部映照法检查该隆起缘是由细小的灰白色颗粒所组成病灶区荧光素染色阳性并可由此逐渐弥散到周围上皮下作业树枝状角膜炎的初期或不典型改变有小泡性角膜炎点状角膜炎星芒状角膜炎和卷丝状角膜炎等改变临床上与本型极相似的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树枝状角膜炎其主要鉴别参考第节病程般长达数周乃至数月如无其它合并症26~27%的病例可自然愈合无瘢痕或遗留少量薄翳若向深层发展可演变成地图状角膜溃疡或盘状角膜炎治疗不当月或慢性迁延不愈时还可发展成变性疱疹②地图状角膜溃疡由树枝状角膜炎进步扩大加深发展而来溃疡边缘部的上皮细胞显示病毒增殖活跃病毒分离阳性率仅次于树枝角膜炎呈扩大的树枝或不规则的地图状形成边缘不齐成锯齿状周围有明显的灰白色隆起边缘溃疡底部的基质层混浊水肿常合并有后弹力膜皱褶及前房闪光现象需与地图状角膜溃疡鉴别的是流行性结膜角膜炎和其它眼病所引起的上皮糜烂症裂隙灯后部反射检查法可见前者边缘部上皮内浸润(+)后者为(-)治愈后多数遗留斑翳若继续向深部发展可演变成深部溃疡上皮愈合病情迁延可发展成盘状角膜炎治疗不当可发展成营养障碍性溃疡⑵深层型病变波及基质深层和内皮层是本病的复杂类型包括盘状角膜炎基质坏死性角膜炎深部溃疡及角膜葡萄膜炎①盘状角膜炎浅层型病变上皮愈合后基质层仍有慢性水肿及浸润即可发展成盘状角膜炎少数也可起病后直接患病关于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有病毒直接感觉学说抗原抗体反应学说及内皮损害学说目前多倾向抗原抗体反应学说基质及内皮细胞属中胚组织对单疱病毒的易感性不如上皮细胞因此所引起的病理改变不是细胞的增殖和变性而是对病毒抗原的迟发性超敏反应的结果盘状角膜炎表现为基质层的水肿多于浸润基质坏死型则由于免疫复合物在基质层的不断沉积激活补体吸引大量中性粒细胞引起基质浸润重于水肿导致组织的损伤和溶解以上两型病毒分离很难成功但电镜检查基质细胞内可发现有病毒颗粒存在由于角膜循环的特点位于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有近似圆盘状的灰白色混浊区春轮廓由于基质层水肿而模糊不清周围有个不完全透明区混浊区新生血管较少光切而明显增厚几乎全部病例都伴有后弹力层皱褶荧光素染色为阴性活动期可伴有皮皮性浮肿及上皮性角膜炎除盘状混浊外还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如弥漫性局限性环形马蹄形等在盘状角膜炎中90%为单疱病毒所致此久10%可能发生于带状疱前牛痘及腮腺炎等病毒引起的角膜改变必须根据病史病毒分离等加以区别盘状角膜炎预后较好少数病例基质水肿消退后可残留环形可马蹄形混浊慢性经过或长期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可导致变性疱疹的发生②基质坏死性角膜炎临床较少见最初在混浊水肿的基质层中出现致密的灰白色斑块及团块状混浊以后逐渐扩大并互相事融合发生组织的溶解其临床及病理改变与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极为相似基质坏死性角膜炎是本病最严重的类型之预后极差常可造成后弹力膜膨出穿孔和虹膜脱出③深部溃疡由浅层病变治疗不当月恶化加重演变而来特别是皮质类固醇的滥用使原来已经低下的细胞免疫水平更为低下同时抑制了纤维母细胞胶原和粘多糖的合成致使深部溃疡形成该型溃疡边缘虽然也有活动性病变(上皮细胞内浸润)但般病毒分离阳性率较低免疫功能的检查多显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溃疡位于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深达1/2基质以后睫状充血明显其形成已失去树枝状或地图状的典型外观而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周围有放射状皱褶形成溃疡底部有灰白色坏死组织严重者合并后弹力膜膨出前房积脓穿孔甚至混合感染本型临床上极易和细菌性所引起的匐行性角膜溃疡及真菌性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相混淆(尤其是混合感染者)必须根据病史塗片及培养检查加以区别本型预后极差若任其自然转归则往往有发生广泛前粘连继发青光眼眼内炎等乃至丧失眼球的危险即使勉强瘢痕愈合也将成为盲目④角膜葡萄膜炎上述两种类型常合并有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故称为角膜葡萄膜炎可先有浅层损害而后累及深层组织亦可开始于深层(虹膜炎或内皮炎)然后波及整个角膜现已证实部分病例在发作时可从房水中查到病毒存在长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可能是导致本型增多的个原因除了相应的角膜改变外裂隙灯检查角膜后壁可出现羊脂状或大块的色素性KP前房积脓(偶有积血)及眼压升高虹膜及瞳孔缘常有结节形成消退后要残留灰白色的脱色素斑单纯的泡疹性虹膜炎是否存在目前尚有争议此型以流感流行时较为多见同盘状角膜炎或深部溃疡⑶变性疱疹型病变虽可波及全层但以浅层为主包括慢性表层角膜炎及营养障碍性溃疡由浅层病变和单纯盘状角膜炎发展而来呈慢性经过可能与角膜感觉的减退泪腺的异常前弹力膜的损伤基质层的炎症有关近来多强调与上皮基底细胞再生过程不稳定抗病毒药物的毒性反应以及内皮功能的紊乱更直接有关因此局部长期滥用皮质激素及抗单疱药物和反复使用腐蚀及退翳疗法都是形成本型的直接原因本型病毒分离很难成功免疫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①慢性表层角膜炎形态多变表现为多发性上皮糜烂丝状角膜炎及小水疱性角膜炎②营养障碍性角膜溃疡上皮糜烂经久不愈反复脱落进步发菜成营养障碍性角膜溃疡该溃疡边缘鲜明无上皮内浸润的隆起边缘呈圆形或椭圆形刺激症状轻微故又有惰性溃疡(indolent ulcer)之称过去曾把该型称为晚期变性疱疹实际上该型不是本病发展的最后结果只要诊断明确局部尽可能减少切刺激(包括各种药物)促使上皮修复不少病例还是可望得到较好的转归好评医院∙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福州总院整形美容中心∙福州中山医院∙上海仁爱医院∙重庆都市俪人医院∙郑州华康医院∙上海天大医疗美容医院∙福州弘宇整形美容医院∙长沙丽人妇产医院好评医生∙刘曙东武汉市中医医院∙刘红娣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嵇立平徐州市中医院∙洪宜成南京市中医院∙冯春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乔秋成深圳龙城医院∙舒敏祈福医院∙陈兹满广东省中医院∙李树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汤爱灿海南省中医院。
s角膜6. 1感染性角膜炎/溃疡总论【症状】眼红、轻至重度眼痛、畏光、视力减退、分泌物,【主要体征】角膜基质局限性白色混浊(浸润),表面上皮缺损同时存在基质缺损形成角膜溃疡,荧光素着染。
注:与角膜基质水肿和炎症不同,角膜溃疡用裂隙光线不能穿透基质到达虹膜.【次要体征】结膜充血、角膜变薄、浸润灶周围基质水肿和炎症反应、后界层(后弹力层)皱褶、前房炎症反应、前房积脓、私液脓性分泌物、上睑水肿,严重患者发生虹膜后钻连、前房出血和青光眼。
【病因】(1)细菌:为最常见的感染病因,一般角膜感染首先考虑为细菌性,实验室证明为其他因素感染或治疗试验失败后,才考虑为非细菌感染。
(2)真菌:角膜外伤,特别是被植物如树枝划伤后,必须注意真菌感染;角膜浸润常具有羽状边界,周围可有卫星灶、菌斑,Giernsa染色可见范丝;绝大多数真菌在墙养基上生长。
(3}棘阿米巴;眼部极度疼痛、角膜基质浸润,常见于接触镜佩戴者镜片护理不良或有戴镜游泳史者,晚期浸润呈环形;PAS染色、Giernsa染色或calcoflour white(CFW)染色可见棘阿米巴包囊;需要在有大肠杆菌的非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
(4)单纯疱疹病毒:可以有眼睑疱疹或角膜上皮树枝状病变,常有复发病史或眼部疙疹病史。
患者有慢性单纯疤疹病毒角膜炎可并发细菌重复感染。
【鉴别诊断】(1)无菌性溃疡;非感染性、眼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病、春季结膜炎、营养性角膜病变、维生素A缺乏症等。
微生物培养阴性,前房炎症反应轻微或无,眼部不充血,患者可无不适感。
(2)葡萄球菌周边性角膜溃疡;角膜周边浸润、有时伴有表浅上皮缺损,常为多灶性,双眼发病,漫润与角膜缘间有透明区,很轻或无前房反应,常同时患有睑缘炎。
(3)对接触镜或溶液的免疫反应所致无菌性角膜浸润:一般为多灶、小的上皮下浸润,浅层上皮完整、轻度或无前房反应。
常需排除感染因家后诊断。
(4)残留的角膜异物锈环:伴发角膜基质炎症、水肿、有时无菌性浸润。
第二节角膜炎症一、角膜炎总论角膜防御能力的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能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统称为角膜炎(keratitis),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病因】1.感染源性感染性角膜炎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常见致盲眼病,约20%盲人因眼部感染而失明。
主要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真菌、病毒,近年来有关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报道亦不断增加,其他还有衣原体、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等。
2.内源性一些自身免疫性全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角膜病变。
某些全身病也可以波及角膜,如维生素A缺乏引起角结膜干燥或角膜软化。
3.局部蔓延邻近组织的炎症可波及角膜,如结膜炎(引起周边角膜浸润性炎症)、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影响角膜内皮)等。
【分类】角膜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目前多按其致病原因分类,如感染性、免疫性、营养不良性、神经麻痹性及暴露性角膜炎等。
其中感染性角膜炎又可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棘阿米巴性、衣原体性等。
【病理】角膜炎的病因虽然不一,但其病理变化过程通常均有共同的特性,可以分为浸润期、溃疡期、溃疡消退期和愈合期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浸润期。
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的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称角膜浸润(corneal infiltration)。
此时患眼有明显的刺激症状伴,临床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有下降等。
视力下降的程度与病灶所处的部位相关,病变位于瞳孔区者视力下降明显。
经治疗后浸润可吸收,角膜能恢复透明。
病变第二阶段即溃疡形成期(图8-1),因致病菌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不同而致炎症的严重程度不一。
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corneal ulcer)。
溃疡底部灰白污秽,溃疡边缘因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边界清晰,病灶区角膜水肿。
如果致病菌向后部基质深层侵犯,致使角膜基质进行性溶解变薄,变薄区靠近后弹力层时,在眼压作用下后弹力层膨出(descemeetocele)成透明水珠状。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致盲性角膜病,在我国居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率的首位[1]。
该病主要与植物外伤有关,近年来其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角膜感染的主要真菌菌属在不同地区差别较大。
发达国家及气候较寒冷地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属;我国主要以镰刀菌属(占70%~80%)和曲霉菌属(占10%)为主心[2]。
本病有明显的致病危险因素,多与植物性眼外伤、配戴角膜接触镜、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以及患慢性眼表损伤性疾病有关[2]。
真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角膜上皮损伤后,真菌的孢子或菌丝通过黏附进入角膜基质,在毒素和水解酶的作用下向角膜基质内侵袭性生长。
不同种属真菌感染所致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同,这主要与其毒力强弱、菌丝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及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研究发现镰刀菌属的菌丝在角膜内主要呈水平生长,曲霉菌属菌丝和念珠菌属的假菌丝主要呈垂直生长[3]。
严重感染时,真菌的菌丝可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眼内,引发真菌性眼内炎。
二、临床表现感染早期眼部刺激症状一般较轻,病变发展较细菌性角膜炎缓慢,与细菌混合感染时,病情可迅速加重。
眼部可出现明显的异物感或刺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伴有少量分泌物。
典型体征可有菌丝苔被、伪足、免疫环、内皮斑、卫星灶和前房积脓等。
(1)菌丝苔被:表现为角膜病灶处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较干燥,无光泽,与下方炎症反应组织紧密相连。
(2)伪足:在角膜感染病灶边缘呈树枝状浸润,也称为毛刺。
(3)卫星灶:位于角膜主要感染灶周围,与主病灶之间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小的浸润或溃疡灶。
(4)免疫环:在角膜感染灶周围的环形致密浸润,与感染灶之间有一模糊的透明带。
(5)内皮斑:位于角膜内皮面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常见于病灶下方或周围。
(6)前房积脓:是判断角膜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发生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或菌丝已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前房者。
眼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内障专科⾮先天性⽩内障【鉴别诊断】:1. 糖尿病性⽩内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内障发⽣较早,进展较快,容易成熟。
眼科检查除⽩内障外眼底常常伴有微⾎管瘤,出⾎或渗出等病变,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2. 并发性⽩内障:是指眼部炎症或退⾏性病变(虹膜炎、视⽹膜⾊素变性、⾼度近视、青光眼及眼部⼿术史等)引起的⽩内障。
在裂隙灯下能见到后囊膜下⽪质有点状或条纹状混浊,这些混浊还带有红、蓝、绿⾊颗粒。
或⽩内障成核型混浊。
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3. 先天性⽩内障:多见于⼉童,往往有家族遗传病史,发病时间⼀般早于年龄相关性⽩内障,可能伴发眼部其他异常。
晶体混浊为特征性的前极混浊,后极混浊,冠状混浊,点状混浊,绕核性混浊,核性混浊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4. 外伤性⽩内障:有明确的眼外伤病史(钝挫伤,穿通伤,爆炸伤,电击伤等),眼部检查除晶体混浊外常可见到前房出⾎,⾓膜或巩膜裂⼝或陈旧性瘢痕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5. 药物性⽩内障:长期服药史或化学性药品接触史。
与此类相关的常见药物有⽪质类固醇、缩瞳剂、氯丙嗪及三硝荃甲苯,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先天性⽩内障【鉴别诊断】:1. Coats病:多发⽣于6岁以上男性⼉童少年,病程较长,发展较慢。
视⽹膜⾎管⼴泛异常扩张,常伴有⾎管瘤,视⽹膜下形成⼤⽚⽩⾊渗出,常伴有出⾎和胆固醇结晶,进⽽继发视⽹膜脱离⽽呈⽩⾊瞳孔,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2. 早产⼉视⽹膜病变:多发⽣于接受过持续⾼浓度氧⽓治疗的早产⼉,常在⽣后2-6周双眼发病,晚期玻璃体内⾎管增⽣,结缔组织形成,牵引视⽹膜形成皱褶,重则晶体后可见机化膜,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3. 原始玻璃体增⽣症:本病为眼部先天异常,见于⾜⽉产婴⼉,90%以上为单眼发病,表现为晶体后⾯有较厚的灰⽩⾊结缔组织并伴新⽣⾎管,多伴有⼩眼球,浅前房,瞳孔异常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斜弱视专科恒定性外斜视外斜视⾓较恒定,斜视⾓较⼤,各诊断眼位斜视⾓相等。
角膜病如何鉴别诊断文章目录*一、角膜病如何鉴别诊断*二、上班族常见的角膜眼病*三、角膜病的偏方是什么角膜病如何鉴别诊断1、角膜病如何鉴别诊断检查全身和局部致病因素。
化脓性炎症应做涂片检查,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树支状及浅层点状角膜炎做免疫学检查等。
注意病变部位、大小、形状、深浅、表面凹陷或隆起,以区别溃疡性与非溃疡性,有无新生血管,注意角膜后壁情况。
用荧光素染色检查,定期绘图详细记录演变情况。
检查与治疗时勿压迫眼球以免穿孔。
检查有无虹膜炎,注意瞳孔形状和大小、房水混浊程度,有无前房积脓。
检查角膜感觉。
2、细菌性角膜炎的症状可引起角膜炎的细菌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细球菌科,链球菌科,假单胞菌科,肠杆菌科,87%的细菌性角膜炎是由这四类细菌引起。
致病菌谱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国家及地区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这是由环境、气候、人种、就诊人群、用药等多个因素造成。
细菌性角膜炎的诱发因素包括眼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
多为角膜外伤后感染或角膜异物后感染所致。
但是一些局部乃至全身疾病如干眼症、慢性泪囊炎、配戴角膜接触镜、糖尿病、免疫缺陷、酗酒等,也可降低机体对致病菌的抵抗力,或造成角膜对细菌易感性增加。
3、细菌性角膜炎治疗遵医嘱局部热敷或洗净眼部分泌物,局部用药后用消毒眼垫包盖,利于溃疡愈合。
保持环境安静,病房光线宜暗。
戴有色眼镜或眼垫遮盖,避免光线刺激。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根据病人的视力状况,指导和协助其完成日常生活。
上班族常见的角膜眼病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角膜病变,由于其反复的复发,导致严重的视力受损,是角膜病的首位致盲性疾病,危害极大。
患者通常都有强烈的畏光及流眼泪、眼内异物感、眼睛疼痛伴侧头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
2、浅层点状角膜炎为角膜最表面一层的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和炎症细胞浸润所致。
大多数浅层点状角膜炎病人自己能够感觉到的症状很轻,有时有轻度的眼内异物感、畏光和流眼泪。
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的鉴别
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
起病急骤慢、单眼反复缓慢
诱因外伤、异物感冒、抵抗力差植物性外伤
症状与体征①疼痛、睑痉、充血水肿剧烈②中等刺激、可睁眼、结膜反应轻
③睁眼自如而病灶严重
溃疡形态特征圆形树枝或地图状,表面干净不规则表面粗糙牙膏状边缘清楚前房积脓多为黄绿色稀少、灰白色、随头位移动粘稠、正中高、两侧低
病原体检查刮片可见细菌分离可检测病毒刮方可见菌丝
治疗反应抗生素有效抗病毒有效抗真菌有效。
角膜炎医学课件汇报人:2023-12-14•角膜炎概述•角膜炎的病因与预防•角膜炎的治疗与护理目录•角膜炎的并发症与预后•角膜炎的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角膜炎的预防保健与宣教工作01角膜炎概述角膜炎是角膜组织发生炎症的总称,表现为角膜混浊、充血、水肿等。
定义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发病机制定义与发病机制角膜炎的典型症状包括眼痛、畏光、流泪、视力模糊等。
根据病因和病程,角膜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根据病因,角膜炎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免疫性等类型。
临床表现与分类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标准诊断方法角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通过检查患者的眼部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角膜刮片、细菌培养等,综合判断是否为角膜炎。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角膜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眼部症状明显,如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有炎症表现,如角膜混浊、充血等;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如细菌培养阳性等。
02角膜炎的病因与预防细菌性角膜炎病因:细菌感染是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预防: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眼部感染;及时治疗眼部疾病,防止细菌滋生。
病毒性角膜炎病因:病毒感染是病毒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因,如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
预防:增强免疫力,避免感冒;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
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及预防干眼症病因: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导致眼睛干涩、疲劳。
预防: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空气干燥;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
过敏性角膜炎病因:过敏原刺激是过敏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因,如花粉、灰尘等。
预防: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保持室内清洁,避免使用地毯等易积尘物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角膜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导语:角膜是眼球的保护层,是最多接触外界异物的一层重要的膜。
角膜很重要但是也很脆弱,所以子日常生活中需要非常注重对角膜炎的保护。
角膜炎会
角膜是眼球的保护层,是最多接触外界异物的一层重要的膜。
角膜很重要但是也很脆弱,所以子日常生活中需要非常注重对角膜炎的保护。
角膜炎会出现水肿,红血丝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的角膜出现类似问题,要及时去医院鉴别判断是否患有了角膜炎。
一、角膜炎鉴别诊断
1、检查全身和局部致病因素。
化脓性炎症应做涂片检查,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树支状及浅层点状角膜炎做免疫学检查等。
2、注意病变部位、大小、形状、深浅、表面凹陷或隆起,以区别溃疡性与非溃疡性,有无新生血管,注意角膜后壁情况。
用荧光素染色检查,定期绘图详细记录演变情况。
检查与治疗时勿压迫眼球以免穿孔。
3、检查有无虹膜炎,注意瞳孔形状和大小、房水混浊程度,有无前房积脓。
4、检查角膜感觉。
二、角膜炎的治疗
1、热敷:使眼部血管扩张,解除壅滞,同时促进血流,使溃疡得到迅速的恢复。
2、冲洗: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
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依次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⑴诱因:①外伤或挑异物。
②植物或农作物外伤。
③抵抗力低下。
⑵病史:①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
②起病缓,进展慢,症状轻。
③反复发作,症状多异。
⑶分泌物:①多,脓性。
②少,泡沫样。
③少,水样。
⑷病变特点:①溃疡凹陷,基底坏死物多;周围致密浸润;少有前房积脓,若有则液平。
②病灶隆起,干燥;伪足,卫星状;早期前房积脓,液不平;周围浅沟、免疫环。
③树枝状、盘状,坏死性,地图性。
⑸治疗反应:①抗细菌有效。
②抗真菌有效。
③抗病毒有效。
☆细菌性角膜溃疡中最严重的治病菌是:葡萄球菌。
在我国,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占据第一位。
☆最易引起前房积脓的角膜疾病是:细菌性匍行性角膜溃疡。
肺炎球菌引起的角膜炎(匍行性角膜溃疡)表现为椭圆形、带匍行性边缘、较深的中央基质溃疡,常伴前房积脓。
☆真菌性角膜炎的确诊依据是刮片找到真菌和菌丝。
真菌性角膜溃疡禁用糖皮质激素。
☆树枝状角膜溃疡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
☆占角膜病致盲原因首位的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春季角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奇痒。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
流行性角结膜炎由腺病毒引起。
☆泡性角结膜炎:是一种迟发型免疫反应,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角膜缘或球结膜处可见小圆形实性结节样小泡,可用糖皮质激素。
☆角膜炎的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角膜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称角膜斑翳。
(薄的瘢痕名角膜云翳,较厚的名斑翳,再厚而密的名白斑。
)☆角膜软化症早期症状主要是夜盲。
角膜炎和结膜炎5点区别大别搞错了角膜炎和结膜炎区别大,这5点说得一清二楚,别搞错了!进入冬季,除了过敏性鼻炎高发外,结膜病、角膜病也进入了高发的时段。
角膜炎和结膜炎都属于眼表的常见眼病,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很多人都分不清区别在哪里,甚至会混为一谈。
但是,错误的判断不但会耽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角膜炎和结膜炎区别大,这5点说得一清二楚,别搞错了!一、位置不同角膜炎,是指发生在眼睛角膜的疾病。
角膜就是我们说的“黑眼珠”,是一个没有血管的透明的眼部组织,光线可以透过角膜看到东西。
结膜病则是说发生在结膜上的炎症,也就是覆盖在眼白上的透明黏膜,上面含有血管。
二、发病原因角膜炎的病因主要是外伤及感染,正常完整无缺的角膜上皮细胞是抵抗外物入侵最好的屏障。
角膜炎的原因:角膜炎的病因主要外伤及感染,这也最常见的原因。
正常完整无缺的角膜上皮细胞抵抗外物入侵最好的屏障。
1、当角膜上皮细胞受到损伤时(如外伤、长期配戴隐形眼镜等)、微生物、病菌等会趁机侵入角膜,造成严重的角膜炎。
2、有些全身性的疾病,如梅毒、风湿、颜面神经麻痹等都会引起角膜变性、容易发炎。
3、角膜邻近组织的发炎,如严重的结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均可能合并有角膜炎。
4、维生素A缺乏、营养不良的人,常会发生角膜软化症,易合并角膜发炎。
而结膜炎的病因多由外界感染引起:1、细菌或病毒感染。
2、烟雾和气味。
3、对花粉、家中的灰尘、霉菌和化妆品等过敏。
4、少数新生儿由母亲的产道所感染,这个是必须立刻治疗的严重问题,否则会造成失明。
三、症状不同结膜炎的症状充血、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如果细菌感染还会有较多的眼屎;而角膜炎的症状较重,俗称害白眼,充血以深层血管为主,暗红色,称之为睫状充血,异物感更重,疼痛也更明显;临床上检查很容易区别开来,用荧光素染色可以发现角膜炎表面着色,而结膜炎则不着色。
如果你因为隐型眼镜的原因而患的炎症的话,常见应该以角膜炎、角膜溃疡常见,如果结膜炎的话,症状就要轻多了。
眼科疾病鉴别诊断知识点眼科疾病是眼部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结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多种疾病。
眼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不同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便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眼科疾病的鉴别诊断知识点,希望能对眼科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1. 结膜炎与角膜炎的鉴别结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结膜炎症,患者眼睛发红、刺痛、流泪等症状明显。
而角膜炎是角膜发生的炎症,患者眼睛充血、视力下降、角膜水肿等症状比较明显。
鉴别时需注意观察症状及眼部表现,做好相应的检查以确定诊断。
2. 青光眼与白内障的鉴别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引起的眼病,患者出现眼睛发红、眼压升高、视力模糊等症状。
而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引起的眼病,患者眼睛出现白斑、视力下降、近视程度变化等表现。
鉴别时需通过眼压检查及眼底检查等方法做出诊断。
3. 眼外伤与眼内伤的鉴别眼外伤是眼球外部受伤的病变,患者眼睛局部出血、瘀伤等;而眼内伤是眼球内部受伤的病变,患者眼内出血、视网膜脱落等。
鉴别时需仔细检查病史及眼球受伤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计划。
4. 视网膜色素变性与黄斑变性的鉴别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患者眼底出现色斑、细胞增生等表现;而黄斑变性是黄斑区发生退行性病变,患者出现中心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鉴别时需通过眼科检查及眼科影像学检查做出准确诊断。
5. 弱视与斜视的鉴别弱视是一种视力发育不良导致的疾病,患者眼睛视力模糊、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而斜视是眼球运动失调引起的眼病,患者眼球不协调、眼睛向一侧偏斜等症状。
鉴别时需进行视力检查及眼球运动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总之,眼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种眼科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通过了解相关的眼科疾病鉴别诊断知识点,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以上内容对眼科医生及患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依次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⑴诱因:①外伤或挑异物。
②植物或农作物外伤。
③抵抗力低下。
⑵病史:①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
②起病缓,进展慢,症状轻。
③反复发作,症状多异。
⑶分泌物:①多,脓性。
②少,泡沫样。
③少,水样。
⑷病变特点:①溃疡凹陷,基底坏死物多;周围致密浸润;少有前房积脓,若有则液平。
②病灶隆起,干燥;伪足,卫星状;早期前房积脓,液不平;周围浅沟、免疫环。
③树枝状、盘状,坏死性,地图性。
⑸治疗反应:①抗细菌有效。
②抗真菌有效。
③抗病毒有效。
☆细菌性角膜溃疡中最严重的治病菌是:葡萄球菌。
在我国,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占据第一位。
☆最易引起前房积脓的角膜疾病是:细菌性匍行性角膜溃疡。
肺炎球菌引起的角膜炎(匍行性角膜溃疡)表现为椭圆形、带匍行性边缘、较深的中央基质溃疡,常伴前房积脓。
☆真菌性角膜炎的确诊依据是刮片找到真菌和菌丝。
真菌性角膜溃疡禁用糖皮质激素。
☆树枝状角膜溃疡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
☆占角膜病致盲原因首位的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春季角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奇痒。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
流行性角结膜炎由腺病毒引起。
☆泡性角结膜炎:是一种迟发型免疫反应,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角膜缘或球结膜处可见小圆形实性结节样小泡,可用糖皮质激素。
☆角膜炎的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角膜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称角膜斑翳。
(薄的瘢痕名角膜云翳,较厚的名斑翳,再厚而密的名白斑。
)☆角膜软化症早期症状主要是夜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