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级精细、分析专 波谱分析复习题

13级精细、分析专 波谱分析复习题

13级精细、分析专 波谱分析复习题
13级精细、分析专 波谱分析复习题

考试时间、地点:

时间:2015-6-24 晚7:40-9:10

地点:光华1号楼101、106

座位分配:101教室(精细13-1班、精细13-2班、分析13-1班)

106教室(分析13-2班)

质谱部分

一、判断题

1. 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不一定是分子离子峰,但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

2. 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的类型有关,一般含有芳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强度较大。(√)

3 根据“氮律”,由C、H、O、N组成的化合物,N为奇数,分子离子峰为奇数,N为偶数,分子离子峰也为偶数。(√)

4. 化学电离源属于软电离技术,因此在CI-MS中最强峰通常是准分子离子峰。(√)

5. 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所以在质谱仪分析中是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素元素存在的。(×)

6. 在标准质谱图中,醇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很小或不出现。(√)

7.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CPI)适合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而且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主要是准分子离子。(√)

8.通过研究亚稳离子峰,可以找到某些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9.在(EI-MS)中,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分子离子峰通常是基峰。(×)

10. 简单断裂仅有一个键发生开裂,并脱去一个自由基;而重排断裂同时发生几个键的断裂,通常脱去一个中性分子同时发生重排。(√)

11. 在质谱中,一般来说碳链越长和存在支链有利于分子离子断裂,所以分子离子越强。(×)

二、选择题:

1. 在质谱分析中,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正确方法是(D)

A. 增加进样量,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

B.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

C. 质荷比最大的峰;

D. 降低电子轰击电压,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

2. 某一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区相对丰度近似为M:(M+2) = 1:1,则该化合物分子式中可能含有(C)

A. 1个F;

B. 1个Cl;

C. 1个Br;

D. 1个I

3. 除同位素离子峰外,如果质谱中存在分子离子峰,则其一定是(B)

A. 基峰

B. 质荷比最高的峰;

C. 偶数质量峰;

D.奇数质量峰

4. 要想获得较多的碎片离子,采用如下哪种离子源?(A)

A. EI;

B. FAB;

C. APCI;

D. ESI

5. 用于高分辨质谱的质量分析器是(B)

A. 单聚焦质量分析器;

B. 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C.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D.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6.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磁场强度不变,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措施来增大仪器测量的质量范围?(B)

A. 增加加速电压;

B.减少加速电压;

C. 增加电离电压;

D. 减少电离电压

7.认为两个相邻的谱峰被分开,一般是指两个谱峰间的“峰谷”为两峰平均峰高的(C)

A. 0%;

B. 5%;

C. 10%;

D. 15%

8. 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B)

A. 分子离子峰;

B. 基峰;

C. 亚稳离子峰;

D. 准分子离子峰

9.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分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C)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C. 电子流能量大;

D. 分子之间互相碰撞

10. 在质谱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C)

A. 分子离子峰;

B. 质荷比最大的峰;

C. 强度最大的离子峰;

D. 强度最小的离子峰

11.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应采用(B)

A. 气相色谱;

B. 质谱;

C. 紫外光谱;

D. 核磁共振谱

12. 下列哪种简写表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C)

A. EI;

B. CI;

C. APCI;

D. ESI

12. CI-MS表示(B)

A. 电子轰击质谱;

B. 化学电离质谱;

C. 电喷雾质谱;

D. 激光解吸质谱

三、推断结构:

1、有一未知物,经初步鉴定是一种酮,它的质谱图如图所示,试推断其组成和结构。

解:分子离子质核比为100,因而这个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00。质荷比为85

的碎片离子是分子断裂·CH3 碎片后形成的。质核比为57 的碎片离子是再断裂

CO 碎片后形成的。这个碎片的碎片离子峰丰度很高,表示这个碎片离子很稳定。

根据分子质量,碎片很可能是·C(CH3)3。质荷比为41 的碎片可能为·C(CH3)3 的

重排产物失去一个,质荷比为29 的碎片可能为

,失去一个C 后的。故该化合物为:CH3-CO-C(CH3)3。2.某化合物C4H8O 的质谱图如下,试推断其结构

解:化合物C4H80 的分子质量为72,由质谱图可看出,最高峰m-43 即为分子离子峰,根据常见的失去碎片类型,可得知m-43 的分子离子峰为·CH3CH=O,

则m-29 即为该分子离子峰峰掉落的基团,该分子量对应基团结构应为-CH2CH3,故该化合物结构为CH3CHOCH2CH3

(核磁共振氢谱部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在括号内填“×”)

1.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3. 自旋量子数I = 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5.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6. 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 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7. 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8. 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9.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11.苯环的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л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12. 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3.不同的原子核核产生共振的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需的磁场强度(H0)和射频率(υ)不同。(√)

14. (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学中的1H核都高。(×)

15.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δ值就越小。(×)

二、选择题:

1. 氢核磁共振谱主要通过信号的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C)

A.峰的位置;

B.峰的裂分;

C.峰高;

D.积分线高度。

2. 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C ) A.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 B.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

C.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

D.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两种。

3. 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 )

A. I = 1/2;

B. I = 0;

C. I = 1;

D. I > 1

4. 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B )

A. CH3Br;

B. CH4;

C. CH3I;

D. CH3F 。

6. CH3CH2COOH 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信号有几个氢?(A )

A.3(1H);

B.6(1H);

C.3(3H);

D.6(2H)。

7. 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C )

A.CH3CH2Cl;

B.CH3CH2OH;

C.CH3CH3;

D.CH3CH(CH3)2

8.下列4种化合物中,哪个标有*号的质子有最大的化学位移?(D )

C H H H

H

CH 3

CH 3

CH 3

CH 3

C H H

H

C H H

CH 3

CH 3

C H ****

A B C D

9. 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C )

A.质荷比;

B.波数;

C.化学位移;

D.保留值。

10.分子式为C5H10O 的化合物。其NMR 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B )

A. (CH3)2CHCOCH3;

B.(CH3)3C-CHO;

C.CH3CH2CH2COCH3;

D.CH3CH2COCH2CH3

11.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C )

A.不同质子种类数;

B.同类质子个数;

C.化合物中双键个数与位置;

D.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

12.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当质子核外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时(C )

A.屏蔽效应增强 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减弱 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增强 化学位移值小,峰在高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 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13.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B)

A.14N7;

B.28Si14;

C.31P15;

D.33S16

14.核磁共振光谱法在广义上说也是一种吸收光谱法,但它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关键差异之一是(A)

A.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区域不同;

B.检测信号的方式不同;

C.记录谱图的方式不同;

D.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

17.化合物(CH3)2CHCH2CH(CH3)2,1H NMR在谱图上,有几组峰?从高场到低场各组峰的面积比为多少?(C)

A.五组峰(6:1:2:1:6);

B. 三组峰(2:6:2);

C. 三组峰(6:1:1);

D. 三组峰(6:6:2:2)。

18.在下列化合物中,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它们的位移(δ)从大到小的顺序为(D)

CH2

CH3C H

O

a b

c

d

A. a > b > c > d;

B. b > a > d > c;

C. c > d > a > b;

D. d > c > b > a。

19.某二氯甲苯的1H NMR谱图中,呈现一组单峰,一组二重峰,一组三重峰。该化合物为下列哪一种?(A)

CH3

Cl Cl

CH3

Cl Cl

CH3

Cl

Cl

CH3

Cl

Cl

21.下面4种核,能够用于核磁共振实验的有(A)

A.19F9;

B.12C6;

C.16O8;

D.32O16

22.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是(B)

A.CH4;

B.CH3F;

C.CH3Cl;

D.CH3Br

23.化合物CH3

在1H NMR中产生的信号数目为(B)

A.3;

B.4;

C.5;

D.6。

24.下列化合物在1H NMR中各信号的面积比为(B)

CH3CH(CH3)2

A.3:4:1:3:3;

B. 3:4:1:6;

C.9:4:1;

D.3:4:7。

25.化合物CH3CH2CH3的1H NMR中的CH2质子信号受CH3耦合裂分为(D)

A.四重峰;

B.五重峰;

C.六重峰;

D.七重峰。

26.自旋量子数I = 0的原子核是(B)

A.19F9;

B.12C6;

C.1H1;

D.15N7

29.化合物CH2F2质子信号的裂分峰数及强度比分别为(C)

A.1 (1);

B.2 (1:1);

C.3 (3:2:1);

D.4 (1:3:3:1)

30.下列哪一个参数可以确定分子中基团的连接关系?(B)

A.化学位移;

B.裂分峰数及耦合常数;

C.积分曲线;

D.谱峰强度。

31.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屏蔽效应大小的参数是(A )

A.化学位移;

B.耦合常数;

C.积分曲线;

D.谱峰强度。

34.下列结构中如果Hb核和Hc核磁等价,Ha核裂分为几重峰?(C)

C H b H b C

H c

H c

C Ha

A.三重峰;

B.四重峰;

C. 五重峰;

D. 六重峰。

35.下列结构中如果Hb核和Hc核磁不等价,Ha核裂分为几重峰?(D)

C H b H b C

H c

H c

C Ha

A.五重峰;

B. 六重峰;

C.八重峰;

D.九重峰。

三、简答题:

1、图1和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已知A、B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含有6个氢原子。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是

答案: A是C2H6;B是C3H6

四、推断结构:

1、1. 下图为化合物C5H10O2 在CCl4 溶液中的核磁共振谱,试根据此图谱鉴定它是什么化合物。

解:计算不饱和度为1,提示该化合物只含有一个双键或环。从积分线可见,10 个质子的分布为:3,2,2,3。根据裂分情况,δ=3.6 处的单峰为孤立的甲基峰,根据化学位移值,可能为CH3-O-基团。δ=2.2 处的三重峰,为与C=O 相连的质子信号,且相邻碳上有两个质子。δ=0.9 处的三重峰为与-CH2-相连的甲基峰。综上所述,该化合物为:CH3O-CO-CH2CH2CH3。

2. 化合物分子式为C9H10O, 其ΙR 和1H-NMR 谱图如下, 试推测其结构。

答:由分子式算得不饱和度为5, NMR 谱图显示是一取代苯环, ΙR 谱显示有羰基, 有苯环骨架振动吸收峰, 这两个基团的不饱和度恰好为4, 且这两个基团的式量为C7H5O, 这样C9H10O-C7H5O=C2H5. NMR 显示3H 与2H 都是单峰, 由此得出该结构应为C6H5CH2COCH3。

3)已知某化合物的( 1H MR)谱图如下,分子式为C9H11O2 ,推断其结构。

答: δ=5.00,(2H)单峰,CH2峰,

δ=2.00(3H)单峰,CH3峰,

δ=7.2 2(5H)单峰,芳环质子信号,烷基单取代

跟据以上分析推断结构为:

(红外光谱)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在括号内填“×”)

1. 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2. 同核双原子分子N≡N, Cl-Cl, H-H等无红外活性。(√)

4. 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5. 对称结构分子,如H2O分子,没有出现红外活性,水分子的H-O-H对称伸缩振动不产生吸收峰。(×)

6. 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特性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8. 醛基中υC-H伸缩频率出现在2720 cm-1。(√)

9.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仪在结构上的差别是检测器不同。(×)

12. 醛、酮、羧酸等的羰基C=O的伸缩振动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频率相同。(×)

13. 红外吸收峰的数目一般比理论振动数目少,原因之一是有些振动是非红外活性的。(√)

二、选择题

5. 在下列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D)

A.CO;

B.H2O;

C.SO2;

D.H2。

6. 下列化学键的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波数最大的是(D)

A.C=O;

B.C-H;

C.C=C;

D.O-H。

7. 表示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常用(C)

A.HPLC;

B.GC;

C.IR;

D.TLC。

10.羰基化合物①RCOR②RCOCl③RCOH④RCOF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向低波数移动,其原因是(B)

A.溶液极性大;

B.分子间氢键增强;

C.诱导效应变大;

D.易产生振动耦合。

15.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在红外光谱上3400-3200 cm-1有强烈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C)

A.羟酸;

B.酚;

C.醇;

D.醚。

16.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 cm-1,1450 cm-1,1375 cm-1和720 cm-1等处于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

A.羧酸;

B.酚;

C.醇;

D.醚。

17.红外光谱解析分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B)

A.质荷比;

B.波数;

C.耦合常数;

D.保留值。

18.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优于紫外光谱法的一点的是(B)

A.灵敏度高;

B.可测定的物质范围广;

C.可以测定低含量组分;

D.测定误差小。

20.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何法?(C)

A.气相色谱法;

B.红外光谱;

C.质谱分析法;

D.核磁共振法。

21.下列气体中,不能吸收红外光的是(D)

A.H2O;

B.CO2;

C.HCl;

D.N2。

28. 红外吸收光谱是(A)

A.吸收光谱;

B.发射光谱;

C.电子光谱;

D.线光谱。

30.某化合物在3040-3010 cm-1和1680-1620 cm-1等处产生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

CH2

A. B. C.

D.O

CH3OH

31.芳香酮类化合物C=O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原因为(A)

A.共轭效应;

B.氢键效应;

C.诱导效应;

D.空间效应。

32.红外光谱给出分子结构的信息是(C)

A.相对分子量;

B.骨架结构;

C.官能团;

D.连接方式。

34.酰胺类化合物C=O伸缩振动频率多出现在1680-1650 cm-1范围内,比醛酮C=O伸缩振

动频率低的原因是(B)

A.诱导效应和形成分子间氢键;

B.中介效应和形成分子间氢键;

C.诱导效应和形成分子内氢键;

D.中介效应和形成分子内氢键

三、简答题:

1、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解:基本依据:红外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为每一化合物都有特征的红外光谱,光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定性分析的过程如下:

(1) 试样的分离和精制;(2)了解试样有关的资料;(3)谱图解析;(4)与标准谱图对照;(5)联机检索

2. 何谓红外光谱的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解:在IR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650cm-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

4、乙烯分子中的C=C对称伸缩振动在红外光区有无吸收?为什么?

答:乙烯分子中的C═C对称伸缩振动在红外光区没有吸收,因为乙烯的对称伸缩振动没有偶极矩的变化,是红外非活性的。

四、推测结构:

1. 分子式为C4H6O2,红外光谱如下,试推测结构。

解:首先计算分子的不饱和度为2,提示该化合物可能有环或不饱和键。1762 强吸收峰为C=O 伸缩峰,而谱图3400~3500 无尖锐吸收峰,提示不含-OH。谱图2850~2710 无明显吸收峰,提示该化合物不含-CHO。3095 为不饱和CH 伸缩峰,1649 为C=C 伸缩峰,提示有双键。分子结构可能为: CH2=CH-O-CO-CH3 或

CH2=CH-CO-O-CH3。若出现CH2=CH-CO 结构,因为共轭效应,C=O 伸缩峰会向低波

数移动,故该化合物结构为:CH2=CH-O-CO-CH3。

2、推测C8H8纯液体的结构

解题:(1)首先计算不饱和度为1-2/8+8=5

(2) 峰归属:根据5 个不饱和度,推测可能有苯环。

观察到图中1580、1500、1450 cm-1 处有峰,3100-3000 cm-1 有峰,则存在有苯环。

(3)根据700 cm-1处尖峰,证明为苯环单取代,推测只有一种结构,即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2)π→π*(3)n→ζ*(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值最大的是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 max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5.六元杂环化合物与芳环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光谱,请举几个例子比较之,并解释其原因。 16.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7.摩尔吸光系数有什么物理意义?其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举出有机化合物各种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范围。 18.如果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K吸收带、B吸收带和R吸收带,能否用同一浓度的溶液测量此三种吸收带? 19.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20.计算波长为250nm、400nm的紫外光频率、波数及其所具有的能量(以eV和kJ·mol-1为单位表示)。 21.计算具有1.50eV和6.23eV能量光束的波长及波数。 22.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有两吸收带,其波长分别为189nm 和280nm,分别属π→π*跃迁和n→π*跃迁,计算π,n,π*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23.画出酮羰基的电子轨道(π,n,π*)能级图,如将酮溶于乙醇中,其能级和跃迁波长将发生什么变化?请在图上画出变化情况。 24.化合物A在紫外区有两个吸收带,用A的乙醇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λ 1=256nm,λ 2 =305nm,而用A的己烷 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为λ 1=248nm、λ 2 =323nm,这两吸收带分别是何种电子跃迁所产生?A属哪一类化合物? 25.异丙叉丙酮可能存在两种异构体,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 (a)在λ=235nm有强吸收,ε=1.20×104,(b)在λ>220nm区域无强吸收,请根据两吸收带数据写出异丙丙酮两种异构体的结构式。

波谱分析期末考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填‘R’,错误的填‘F’(每小题2分,共12分) 1. 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的有机光谱分析方法,合称四大谱。() 2. 电磁辐射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3. 根据N规律,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为奇数,M一定是奇数;N为偶数,M也为偶数。() 4.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5. 当分子受到红外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6.(CH3)4Si 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 核都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光或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2. 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 频率 B 波长 C 周期 D 强度 3. 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 在质谱图中,CH2Cl2中M:(M+2):(M+4)的比值约为:() A 1:2:1 B 1:3:1 C 9:6:1 D 1:1:1 5.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核比为偶数的是() A C8H10N2O B C8H12N3 C C9H12NO D C4H4N 6. CI-MS表示() A电子轰击质谱B化学电离质谱 C 电喷雾质谱 D 激光解析质谱 7.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波谱分析复习题(终审稿)

波谱分析复习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一章绪论 1.不饱和度的计算 不饱和度计算公式: U=n4+1+(n3-n1)/2 式中n4、n3、n1分别为4价、3价、1价原子的个数。 2.波谱分析的一般程序 1. 实验样品的准备; 在波谱测定前我们需要根据样品的不同性质、不同纯度及不同波谱测定目的作样品的准备。样品准备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准备足够的量。二是在很多情况下要求样品有足够的纯度,所以要作纯度检验。三是样品在上机前作制样处理。 2.做必要的图谱及元素分析; 先选择性做几个重要、方便的,再根据情况做其他谱。 3.分子量或分子式的确定; (1)经典的分子量测定方法: 可用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法、蒸汽密度法、渗透压法。有些样品可用紫外光谱根据Beer定律测定分子量。误差大。大分子可用排阻色谱测定。 (2)质谱法:高分辨质谱在测定精确分子量的同时,还能推出分子式,这是有机质谱最大的贡献。低分辨质谱由测得的同位素丰度比也可推出分子中元素的组成,进而得到可能的分子式。

(3)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推测简单烃类等分子的分子式。 (4)综合光谱材料与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 4.计算不饱和度; 分子式确定后,可方便的按下式计算出不饱和度来: U=n4+1+(n3-n1)/2 式中n4、n3、n1分别为4价、3价、1价原子的个数。 5.各部分结构的确定; (a)不饱和类型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可用于判断C=O、C=N等不饱和类型。 UV 可用于共轭体系的判断。 (b)官能团和结构单元 鉴定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部分结构时,各种光谱要交替参照,相互论证,以增加判断的可靠性。 6.结构式的推定; 总结所有的官能团和结构片段,并找出各结构单元的关系,提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结构式。 7. 用全部光谱材料核对推定的结构式; ①用IR核对官能团。 ②用13C-NMR核对碳的类型和对称性。 ③用1H-NMR核对氢核的化学位移和它们相互偶合关系,必要时与计算值对照。 ④用UV核对分子中共轭体系和一些官能团的取代位置,或用经验规则计算λmax值。 ⑤最后确定一种可能性最大的结构,并用质谱断裂方式证明结构式推断无误。 8.已知化合物,可用标准图谱对照,来确定。 3、综合光谱解析 例1 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6H 10 O 3 ,其谱图如下,该化合物是什么物质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与答案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7第四章 NMR习题 .............................................................. 11第五章质谱.................................................................. 17波谱分析试卷A ............................................................................. 27波谱分析试卷B ............................................................................. 34波谱分析试卷C ............................................................................. 44二......................................................................................... 54第二章红外光谱............................................................................ 55第三章核磁共振.......................................................................... 57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61第四章质谱............................................................................... 64第一节:紫外光谱(UV) ....................................................................... 69

波谱分析练习题

波谱分析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 4、氮律; 5、分子离子;6助色团;7、特征峰; 8、质荷比;9、磁等同氢核 10、发色团;11、磁等同H核;12、质谱;13、i-裂解;14、α-裂解; 15. 红移 16. 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 n→σ* D、 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 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8第四章NMR习题 ................................................................................................................................................... 12第五章质谱............................................................................................................................................................... 19波谱分析试卷A ................................................................................................................................................................. 30波谱分析试卷B .................................................................................................................................................................. 38波谱分析试卷C ................................................................................................................................................................. 47二.......................................................................................................................................................................................... 56第二章红外光谱............................................................................................................................................................... 57第三章核磁共振........................................................................................................................................................... 59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64第四章质谱..................................................................................................................................................................... 66第一节:紫外光谱(UV) .................................................................................................................................................... 72

1、波谱分析复习题

一、波谱术语及符号归类及定义 伍德沃德规则发色团 λmax 摩尔吸光系数生色团 ε 红移现象 蓝移现象 非红外活性振动官能团区 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 第一峰区 指纹区δ 积分面积 化学位移 氮规则 第二峰区 基频峰 相关峰 cm-1 n+1规律(规则) 电子轰击(EI) 快原子轰击(FAB) 电喷雾电离(ESI) 基峰 质荷比 高分辨质谱 碎片离子 分子离子 同位素峰 α-裂解 屏蔽效应 自旋偶合 核磁共振现象 耦合裂分 耦合常数 重水交换 M.+ 二、判断正误 1.200-400nm为近紫外区。() 2.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3.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4.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纳米)为 单位。 5.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 6.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 7.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λmax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 8.使消光系数 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

9.使消光系数ε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 10.一般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在近紫外区无吸收,不能将紫外吸收用于鉴定;反之,它们在近紫外区对紫 外线是透明的,所以可用作紫外测定的良好溶剂。 11.C=C、C≡C虽为生色团,但若不与强的助色团相连,π→π *跃迁仍位于远紫外区。 12.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且出现多条谱带。 13.苯环显示三个吸收带,都是起源于π→π*跃迁。 14.210-250nm内显示强的吸收(ε近10000或更大),则表明K带的存在,即存在共轭的两个不饱和键 (共轭二烯或α、β不饱和醛、酮)。 15.250-290nm内显示中等强度吸收,且常显示不同程度的精细结构,说明苯环或某些杂芳环的存在。 16.250-350nm内显示中、低强度的吸收,说明羰基或共轭羰基的存在。 17.300nm以上的高强度的吸收,说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的共轭体系;若高强度吸收具有明显的精细 结构,说明稠环芳烃、稠环杂芳烃或其衍生物的存在。 18.红外区域包括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我们所学的红外光谱通常是指中红外光谱。 19.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 20.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21.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的折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22.能代表某基团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称为该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又称官能团吸收峰)。 23.4000-1500cm-1区域又叫官能团区;该区域出现的吸收峰,较为稀疏,容易辨认。 24.1500-400cm-1区域又叫指纹区;这一区域主要是:C-C、C-N、C-O 等单键和各种弯曲振动的吸 收峰,其特点是谱带密集、难以辨认。 25.分子内基团的红外吸收会受到邻近基团及整个分子其他部分的影响,也会因测定条件及样品的物理 状态而改变,所以同一基团的特征吸收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6.红外吸收谱的三要素是谱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 27.同一基团的几种振动的相关峰是同时存在的。

波普分析试题

波谱解析试题A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屏蔽效应: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4.重排反应;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驰骋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二、选择题。(10*2分=20分)CDBBA BCCAB 1.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C )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 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B ) A、4 B、3 C、2 D、1 4.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 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波普分析复习题

《波普分析》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助色团: 2.振动偶合: 3.指纹区: 4.化学位移: 5.质谱法: 6.发色团: 7.费米共振: 8.相关峰: 9.化学位移: 10.氮律: 二、判断题 1.质谱图上不可能出现m/z比分子离子峰小3~14的碎片离子峰() 2.共轭体系越长,吸收峰红移越显著,吸收强度增加。() 3.某化合物在己烷中最大吸收波长是307nm,在乙醇中最大吸收波长是305nm, 该吸收是由π~π*跃迁引起的。() 4.瞬间偶极距越大,红外吸收峰越强。() 5.含芳氨基的化合物,介质由中性变为酸性时,谱带红移。() 6.溶剂极性增大,K带发生红移。()7.在核磁共振中,偶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磁核的数目。() 8.根据n+l规律,C1CH2CH2Br中的两个CH2质子均为三重峰。() 9.丙基苯质谱中,肯定出现92、91的强质谱峰。() 10.含零个氮原子化合物,经简单开裂后,子离子为奇数。() 11.键力常数越大,红外振动吸收频率越小() 12.相连基团电负性越强,化学位移值越大,出现在高场。()

13.在氢谱中,一氯乙烷裂分一组三重峰,一组四重峰。() 14.异丙基苯质谱中,肯定出现92、91的强质谱峰。()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化合物CH3Br的质谱中,M+2峰的相对丰度与M峰的相对丰度比值约为() A 1:1 B 1:2 C 1:3 D 1:6 2.紫外光谱中,引起K带的跃迁方式是( D ) A σ→σ* B n→σ* C n→π* D π→π* 3.在醇类化合物中,νOH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 A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 B 溶液极性变大 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 D 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4.自旋量子数I=1/2的原子核在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有多少种不同的能量状态?() A 1 B 2 C 4 D 0 5.化合物Cl—CH2—O—CH3中,H a和 H b质子峰的裂分数及强度分别为() A H a:5和l:4:6:4:1, H b:3和1:2:1 B H a:2和1:1,H a:2和1:1 C H a:4和1:3:3:1,H b:3和1:2:1 D H a:1和2, H b:1和3 6.下面四个化合物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的是() A CH3F B CH4 C CH3Cl D CH3Br 7. 在100MHz仪器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δ=l,其共振频率与TMS相差() A 100Hz B 60Hz C 1Hz D 200Hz 8. 某化合物中三种质子相互耦合成AM2X2系统J AM=10Hz,J XM=4Hz,它们的峰形为() A A为单质子三重峰,M为双质子4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 B A为单质子三重峰,M为双质子6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 C A为单质子单峰,M为双质子6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 D A为单质子二重峰,M为双质子6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 9.解析质谱时常根据某些离子的丰度比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这类离子是() A 分子离子 B 亚稳离子 C 重排离子 D 同位素离子 10.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102,红外光谱显示该化合物为一种酯类化合物。质谱图上m/z 74处出现一强峰。则该化合物为() A CH3CH2COOC2H5 B (CH3)2CHCOOCH3 C CH3(CH2)2COOCH3 D CH3COOC3H7 11.下列化合物中,其紫外光谱上能同时产生K带、R带的是() A CH3COCH3 B CH2=CHCH2CH2COCH3 C CH≡C—CHO D CH3CH2CH2CH2OH 12.由n→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为() A K带 B R带 C B带 D E带 13.碳的杂化态对C—H键振动频率的影响是( )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 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2)μ(3)(4)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σ→σ*(2)π→π*(3)n→σ*(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值最大的是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 max (1)(2)(3)(4) 20. 计算波长为250nm、400nm的紫外光频率、波数及其所具有的能量(以eV和kJ·mol-1为单位表示)。 ×1015Hz,40×103cm-1,,·mol-1; ×1015Hz,25×103cm-1,,·mol-1 21. 计算具有和能量光束的波长及波数。 827nm,×103cm-1;200nm,50×103cm-1 22. 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有两吸收带,其波长分别为189nm 和280nm,分别属π→π*跃迁和n→π*跃迁,计算π,n,π*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1)152kcal·mol-1;(2) kcal·mol-1

《波谱分析》期末考试例题

《波谱分析》期末考试题B 一、判断题正确填‘R’,错误的填‘F’(每小题2分,共12分) 1. 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的有机光谱分析方法,合称四大谱。() 2. 电磁辐射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3. 根据N规律,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为奇数,M一定是奇数;N为偶数,M也为偶数。() 4.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5. 当分子受到红外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6.(CH3)4Si 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光或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2. 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 频率 B 波长 C 周期 D 强度 3. 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 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 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 在质谱图中,CH2Cl2中M:(M+2):(M+4)的比值约为:() A 1:2:1 B 1:3:1 C 9:6:1 D 1:1:1

5.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核比为偶数的是() A C8H10N2O B C8H12N3 C C9H12NO D C4H4N 6. CI-MS表示() A电子轰击质谱 B化学电离质谱 C 电喷雾质谱 D 激光解析质谱 7.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A 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8. 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 质核比 B 波数 C 偶合常数 D 保留值 9. 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 A 烷烃 B 烯烃 C 芳烃 D炔烃 10. 在偏共振去偶谱中,RCHO的偏共振多重性为() A 四重峰 B 三重峰 C 二重峰 D 单峰 11. 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εmax=30)的一个吸收带是() A K带 B R带 C B带 D E2带 12. 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 A 分子离子峰 B 基峰 C亚稳离子峰 D准分子离子峰 13. 化合物CH3CH2CH3的1HNMR中CH2的质子信号受CH3偶合裂分为() A 四重峰 B 五重峰 C 六重峰 D 七重峰 14. 分子式为C5H10O的化合物,其NMR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 A (CH3)2CHCOCH3 B (CH3)3C-CHO C CH3CH2CH2COCH3 D CH3CH2COCH2CH3 15. 在偏共振去偶谱中,R-CN的偏共振多重性为()

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波谱分析期末试卷1

波谱解析法期末综合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带紫移,R带红 移。... ……. …………………………………………………………….............() 3、苯环中有三个吸收带,都是由σ→σ*跃迁引起的。…………………….......…()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收峰的变 化。..........................................................................................................…..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一。..................() 6、在紫外光谱中,π→π*跃迁是四种跃迁中所需能量最小的。…………………..()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 化。……………………………………..………………………….()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分) 1、含O、N、S、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物,其杂原子均含有未成键的()电子。由于其所占据的非键轨道能级较高,所以其到σ*跃迁能()。 1 . A. π B. n C. σ 2. A.小 B. 大C.100nm左右 D. 300nm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A.加速电场的作用。 B.电子流的能量大。 C.分子之间相互 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4、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哪些情况可以使化合物的π→π*跃迁吸收波长蓝移。..................................................................................................................................()

波谱解析习题 适合波谱考试及练习用

波谱分析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 1、摩尔吸光系数; 2、非红外活性振动; 3、弛豫时间; 4、碳谱的γ-效应; 5、麦氏重排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A、670.7nm B、670.7m C、670.7cm D、670.7m 2、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ζ→ζ﹡ B、π→π﹡ C、n→ζ﹡ D、n→π﹡ 5、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CH D、δs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 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 A.导效应所致 B. 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C. 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 杂化效应所致 14、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 A、全去偶谱 B、偏共振去偶谱 C、门控去偶谱 D、反门控去偶谱

最新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 法 ..................................................................... ........................................................ ,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 , 第四章 NMR习 题 ..................................................................... ........................................................ ,, 第五章质 谱 ..................................................................... ................................................................. ,, 波谱分析试卷 A ...................................................................... ................................................................. ,, 波谱分析试卷 B ...................................................................... ................................................................. ,, 波谱分析试卷 C ...................................................................... ................................................................. ,, 二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