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解析技术和设备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3
生产盐酸的工艺计及设备
生产盐酸的工艺计划和设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盐酸的主要原料是氯气(Cl2)和氢气(H2),因此需要准备氯气和氢气的供应设备,如氯气发生器和氢气发生器。
2. 氯气和氢气的配比:根据盐酸的化学方程式,氯气和氢气的配比为1:1。
3. 反应器:将氯气和氢气以适当配比通入反应器。
反应器通常采用垂直管式反应器或循环床反应器等。
4. 反应和生成:氯气和氢气在反应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气体(HCl)。
反应通常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
5. 冷却和净化:盐酸气体进入冷却器,被冷却并凝结为液体盐酸。
盐酸液体通过净化装置去除杂质。
6. 储存和包装:净化后的盐酸液体在储罐中储存,并通过自动包装机器进行包装。
以上是一般盐酸生产的工艺计划和设备,具体的工艺和设备可能有所不同,可根据具体的生产规模和要求进行调整。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A2河南省中大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洛阳中硅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项目盐酸解析-酸碱罐区静设备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偃师中硅工程项目经理部2009年5月17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批表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目录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3、工程概况 (1)4、设备安装 (1)5、主要工序技术要求 (1)6、施工技术措施 (4)7、质量保证措施 (4)8、安全保证措施 (4)9、劳动力需求计划 (5)10、施工消耗材 (5)11、施工用工机具计划 (5)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1、编制说明本方案用于指导洛阳中硅高科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项目盐酸解析车间-酸碱罐区静设备的安装。
超重设备的吊装、需要在现场解体、试压的设备,另行编制方案。
2、编制依据《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化工塔类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11-85《中低压化工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HGJ209-833、工程概况本工程的静设备主要为容器(V)、塔类设备(T)、换热器(E)、除雾器(F)等,共有静设备32台,其中塔类设备3台,换热器9台,容器18台,除雾器2台。
4、设备安装4.1安装方法1)在不影响厂房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与土建单位协商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和填补方案,提高设备安装的速度。
2)一般设备根据具体形状和重量,在吊车能涉及到的设备用吊车直接就位,涉及不到的设备先用吊车送到设备安装楼层,然后拖运到基础旁,利用砼梁或自制的龙门架吊装就位。
3)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的设备用垫铁调平找正。
4.2安装程序施工准备→基础验收处理→开箱检验→设备吊装就位→找平找正→垫铁点焊→基础灌浆→附件安装→清扫→封闭→试压。
4.3设备安装顺序安装原则:根据设备的到货时间,集中吊装、运输,并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安装位置先里后外,先大后小,先上后下,先难后易。
盐酸解析装置操作指南及安全规程杭州中昊科技有限公司盐酸解析工序(浓酸解析装置)操作指南及安全规程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盐酸解析工序(浓酸解析塔)工艺控制指标,简述了工艺原理及流程,及本工序岗位操作步骤、异常现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盐酸解析工序的安全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盐酸常规解析工序生产操作。
2、工艺控制2.1、中控指标2.1.1、进口浓盐酸:≥31%(WT)2.1.2、出口稀盐酸:≤21%(WT)2.1.3、氯化氢纯度:≥99%2.2、操作控制指标2.2.1、浓盐酸进塔温度:≥60 ℃2.2.2、解析塔塔釜温度:115~125 ℃2.2.3、解析塔塔顶温度:80~100 ℃2.2.4、氯化氢一级冷却器出口温度:≤45 ℃2.2.5、氯化氢二级冷却器出口温度:≤15 ℃2.2.6、稀酸冷却器出口温度:≤40 ℃2.2.7、解析塔操作压力:60~80 Kpa2.2.8、解析塔操作液位:50%~75%(与再沸器安装高度相关)2.2.9、浓酸贮槽液位、稀酸贮槽液位: 50%~75%2.2.10、冷却水上水压力:≥0.4MPa2.2.11、蒸汽温度:≥143 ℃2.2.12、蒸汽压力:≥0.3 MPA3、工作原理及流程此系统原理是根据氯化氢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同进行设计的。
3.1 再沸器3.2、流程概述来自净化的浓盐酸(≥31%)进入浓酸中间槽,经过浓酸加料泵打入浓酸解析塔(石墨解析塔),进塔浓盐酸流量由远传流量计与调节阀进行控制,进塔盐酸首先经过双向石墨换热器与塔内经过解析后的高温恒沸酸进行逆向换热,利用并回收热能,得到65-70℃的进塔浓盐酸。
浓盐酸在塔顶经过盘式液体分布器进行分布,均匀流入填料层,在填料段与被加热汽化的氯化氢与水的混合物逆流接触传热后,浓盐酸中的一部分氯化氢被蒸发解析出来,中间夹带着饱和水蒸汽,进入一级氯化氢冷却器(采用32℃循环水冷却),气相中大部分水蒸气被冷凝,并被气相中的氯化氢所饱和,形成35~40%浓盐酸回流至塔顶分布器,进行再蒸馏分离中间的氯化氢气体;经过初步冷却的氯化氢与水混合气进入二级冷却器(采用5-10℃冷却水冷却),气相中的水份得到进一步冷凝并被气相中的氯化氢所饱和,形成38~42%浓盐酸回流至塔顶分布器,进行再蒸馏分离中间的氯化氢气体。
一、简介在有机硅、磷酸盐、碳五等精细化工领域需要氯化氢气体作为原料参与反应。
目前常用的工艺是以浓盐酸为原料通过各种工艺将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解析出来。
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工艺路线中只能将浓盐酸脱析至20% 左右。
因此在需要将氯化氢气体从浓盐酸解析出来的工艺流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 -- 稀盐酸,给环保处理和生产运行成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已完全掌握了从31%浓盐酸完成脱析至1%以下稀盐酸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并且在相应的精细化工装置中得到了应用。
现有装置的实际解析效率和能耗等生产指标的各项数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原理通过浓盐酸在低压高温的解析塔内与经过再沸器加热的高温氯化氢与水蒸汽进行连续接触逆流传质、传热的过程,浓盐酸靠重力沿填料表面下降,与上升的气体接触,从而使上升气体中氯化氢含量不断增加,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经常温一级冷却与深冷二级冷却得到 99% 以上的氯化氢气体,而塔底得到恒沸酸。
恒沸酸在高压高温的解析塔内与破沸剂溶液混合,利用打破共沸点的原理,将氯化氢气体再次分离出来,破沸剂溶液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三、工艺说明界区外来的浓盐酸在经过双效浓酸换热器加热后进入解析塔顶部,与来自再沸器的高温氯化氢和水蒸气在塔内逆流传热、传质,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在塔底得到恒沸酸。
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在经过两段由冷冻盐水作为冷媒的深冷器和捕沫器后得到纯度为99%的以上的氯化氢气体,经管道送出界区。
经一次脱析后的恒沸酸用泵打入高压塔,再加入一定量的破沸剂,在高温度、高压力下,再次脱出氯化氢。
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经常温一级冷却与深冷二级冷却得到 99% 以上的氯化氢气体,经干燥后,与浓酸脱析出来的氯化氢汇合,送出界区。
塔底得到含1%以下的氯化氢酸水,在加入少量碱中和后,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
破沸剂溶液经提浓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四、工艺特点1 .此工艺最终氯化氢含量高为 99% 以上,废水中的氯化氢含量低于 1% ;2 .此工艺生产过程压力稳定,送出的氯化氢压力可在≤ 0.35MPa 范围内设定;3 .正常操作全部由 PLC 控制;4 .工艺中使用全石墨的双效浓酸换热器,节约运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5 .此工艺中使用的全石墨双层解析塔攻克了国内外大多存在的流体壁效应和端效应等难题。
盐酸解析工艺介绍盐酸解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工艺,用于从原料中提取盐酸。
盐酸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因其具有优异的酸性和溶解性能。
盐酸解析工艺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准备、酸解反应、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个步骤的详细过程和相关工艺参数。
原料准备在盐酸解析工艺中,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原料包括盐矿石和废弃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原料准备阶段的关键任务包括原料破碎、筛分和干燥。
通过研磨和筛分等操作,原料能够达到所需的颗粒度范围,从而提高酸解反应的效率。
原料破碎原料破碎是将原料从较大的块状物质变成适合于后续处理的小颗粒的过程。
常见的破碎设备包括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
破碎后的原料颗粒应具备较大的表面积,以利于酸解反应的进行。
原料筛分原料筛分是将原料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级的过程。
通过筛分,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原料颗粒,以便进行后续的工艺操作。
常用的筛分设备包括振动筛、滚筒筛等。
原料干燥原料干燥是将原料中的水分去除的过程。
水分的存在会影响酸解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常见的原料干燥设备包括烘干机、真空干燥器等。
干燥后的原料应具备一定的含水率,以方便后续的酸解反应。
酸解反应酸解反应是盐酸解析工艺中的核心步骤,通过酸解可以将原料中的盐酸溶解出来。
酸解反应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酸和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盐酸的产率和纯度。
酸的选择在酸解反应中,常用的酸有浓盐酸、硫酸等。
选择合适的酸要考虑以下因素:酸的强度、可获取性和成本。
浓盐酸具有较强的酸性和良好的溶解性能,常用于盐酸解析工艺中。
反应条件酸解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液与原料的摩尔比。
反应温度一般在50-80摄氏度之间,反应时间根据原料类型和反应速率进行控制。
合理的摩尔比可以提高酸解反应的效率和盐酸产率。
分离分离是将酸解反应产生的盐酸与其他杂质分离的过程。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蒸馏、结晶和萃取等。
分离过程旨在获得纯度较高的盐酸溶液,以满足不同行业对盐酸纯度的要求。
十万吨有机硅项目操作手册盐酸深解析操作规程BLUEWIN-18001-01版次REV.升版日期DATE 说明DESCRIPTION部门:SECTION 业主OWNER :############有限公司编制:DESIGNED 项目PROJECT :十万吨有机硅项目校核:CHECKED 批准:APPROVED韦昌工日期:DRAWN DATE2018-11编号:201801-T01-01DWG.NO.:分发号:ISSUE NO.版次:0REV.0版南京蓝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NANJING LANSHENG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该文件所含内容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复制、泄露、或供他人使用。
THIS DOC.IS THE PROPERTY OF NANJING LANSHENG CORP.UNAUTHORIZED DISCLOSURE TO ANY THIRD PARTY OR DUPLICATIONIS NOT PERMITTEDB S l ue w 酸碱油回收分离i n盐酸深解析安全操作规程盐酸深解析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责任2.1、严格控制工艺指标,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做到字迹清楚、整齐,数据真实。
2.2、做好本岗位所属设备、阀门、管道的维护保养工作,杜绝跑、冒、滴、漏。
2.3、当班期间禁止阅读各类书报杂志,禁止串岗、离岗、睡岗,必须离开时,须得到班长同意。
2.4、做好本岗位清洁工作。
2、管辖范围3.1、管理好本岗位所属设备、阀门、管道。
3.2、管理好电讯、照明、仪表,如有损坏及时通知车间及有关部门修理。
3.3、管理好本岗位维修工具,劳保用品及原始记录本。
3、工艺流程简述3.1、浓盐酸(≥30%)由泵送到常规脱吸换热器(E-0506A/B)与常规脱吸塔釜液换热,然后进入常规脱吸塔(T-0502)顶部进行脱吸,通过热虹吸自然循环再沸器(E-0507)进行加热实现蒸馏。
盐酸深解吸技术方案剖析盐酸深解吸技术是一种处理酸性废气的新兴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废气通入吸收剂中,使吸收剂与废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吸收下来。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优势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技术原理盐酸深解吸技术(HCl DAS)是一种将有机酸化合物和无机酸化合物吸收到反应液中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深解吸原理,通过使用低浓度的吸收剂,将废气中的酸性气体吸收到液相中,从而达到抑制酸性废气排放的目的。
盐酸深解吸技术可用于处理含有氯气、氢氯酸、硝酸等酸性气体的废气,其主要原理如下:1. 液相反应反应液是包含蒸馏水和盐酸的混合物。
当废气进入反应器后,反应液中的盐酸与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HCl + H2O → H3O+ + Cl-HCl + Cl- → HCl2-HCl2- + H3O+ → 2HCl + H2O2. 溶剂提取通过酸性反应,废气中的酸性物质被吸收到反应液中,溶剂提取效应使得吸收速度更快。
盐酸深解吸技术可以将大量的酸性废气吸收到反应液中,并可有效抑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
同时,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二、技术应用优势盐酸深解吸技术具有以下应用优势:1. 高吸收效率盐酸深解吸技术的正常运行能力可以达到99%以上的废气处理效率,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废气处理技术。
2. 耐腐蚀性能强盐酸深解吸技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反应器,具有强烈的耐腐蚀性,能够处理多种酸性废气。
3. 操作成本低盐酸深解吸技术采用的盐酸浓度较低,更加经济实用。
4. 可适用于低浓度废气处理盐酸深解吸技术适用于低浓度的废气处理,处理效率高,可以满足一定的环保需求。
三、实施方案盐酸深解吸技术的实施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安装盐酸深解吸技术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反应器、废气进气管道、吸收剂供应管道、废气出气管道、废气处理设备及辅助设备等。
2. 吸收剂配制盐酸深解吸技术使用的吸收剂是由盐酸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
硫酸法盐酸解析
硫酸法盐酸解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盐酸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样品中的盐酸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然后通过测量氯化氢气体的体积或重量,计算出样品中盐酸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加热至反应结束。
2. 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使氯化氢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钡沉淀。
3. 用酚酞等指示剂指示,加入盐酸使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全部溶解,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
4.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的摩尔数,再根据摩尔比例计算出样品中盐酸的含量。
硫酸法盐酸解析方法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因此在化学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 1 -。
盐酸解析塔工作原理盐酸解析塔工作原理解析1. 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工行业对于高纯度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
其生产过程中,盐酸解析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出发,对盐酸解析塔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解析。
2. 盐酸解析塔的定义盐酸解析塔是一种常见的分离设备,主要用于将含有酸性物质(如盐酸)的混合物中的酸性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从而获得高纯度的酸性物质。
3. 盐酸解析塔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盐酸解析塔一般由塔体、料液分配器、填料层、塔顶设备和塔底设备等组成。
塔体盐酸解析塔的塔体通常为圆柱形,可以根据工艺要求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造,保证在高温、高压和腐蚀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料液分配器料液分配器位于塔体顶部,主要用于将原料液体均匀分配到填料层上。
填料层填料层是盐酸解析塔中关键的组件,通过增大接触面积,使原料液体与溶剂之间充分接触,实现有效的物质分离。
常见的填料材料有陶瓷球、金属网和塑料填料等。
塔顶设备塔顶设备主要由分离室、气体排放管和液体收集槽等组成。
分离室用于将溶剂和物质分离,并通过气体排放管将溶剂气体排出塔外,从而得到高纯度的酸性物质。
液体收集槽则用于收集分离后的酸性物质。
塔底设备塔底设备一般由底液分配器和底液收集槽组成。
底液分配器用于将塔顶收集槽中的酸性物质均匀分配到塔底的填料层上,保证塔底填料层的充满度。
底液收集槽则用于收集底部副产物。
4. 盐酸解析塔的工作过程盐酸解析塔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液体进入塔体原料液体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盐酸解析塔的料液分配器,然后通过料液分配器均匀分配到填料层上。
原料液体与溶剂接触原料液体在填料层上与从底部喷洒上来的溶剂进行充分接触。
在接触过程中,原料液体中的酸性物质被溶剂吸收并分离。
分离过程溶剂中已经吸收的酸性物质与气体一起升入分离室,经过与气体的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回收分离后的高纯度酸性物质从塔顶的液体收集槽中收集,用于后续工艺。
一、简介
在有机硅、磷酸盐、碳五等精细化工领域需要氯化氢气体作为原料参与反应。
目前常用的工艺是以浓盐酸为原料通过各种工艺将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解析出来。
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工艺路线中只能将浓盐酸脱析至20% 左右。
因此在需要将氯化氢气体从浓盐酸解析出来的工艺流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 -- 稀盐酸,给环保处理和生产运行成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已完全掌握了从31%浓盐酸完成脱析至1%以下稀盐酸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并且在相应的精细化工装置中得到了应用。
现有装置的实际解析效率和能耗等生产指标的各项数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原理
通过浓盐酸在低压高温的解析塔内与经过再沸器加热的高温氯化氢与水蒸汽进行连续接触逆流传质、传热的过程,浓盐酸靠重力沿填料表面下降,与上升的气体接触,从而使上升气体中氯化氢含量不断增加,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经常温一级冷却与深冷二级冷却得到 99% 以上的氯化氢气体,而塔底得到恒沸酸。
恒沸酸在高压高温的解析塔内与破沸剂溶液混合,利用打破共沸点的原理,将氯化氢气体再次分离出来,破沸剂溶液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三、工艺说明
界区外来的浓盐酸在经过双效浓酸换热器加热后进入解析塔顶部,与来自再沸器的高温氯化氢和水蒸气在塔内逆流传热、传质,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在塔底得到恒沸酸。
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在经过两段由冷冻盐水作为冷媒的深冷器和捕沫器后得到纯度为99%的以上的氯化氢气体,经管道送出界区。
经一次脱析后的恒沸酸用泵打入高压塔,再加入一定量的破沸剂,在高温度、高压力下,再次脱出氯化氢。
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经常温一级冷却与深冷二级冷却得到 99% 以上的氯化氢气体,经干燥后,与浓酸脱析出来的氯化氢汇合,送出界区。
塔底得到含1%以下的氯化氢酸水,在加入少量碱中和后,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
破沸剂溶液经提浓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四、工艺特点
1 .此工艺最终氯化氢含量高为 99% 以上,废水中的氯化氢含量低于 1% ;
2 .此工艺生产过程压力稳定,送出的氯化氢压力可在≤ 0.35MPa 范围内设定;
3 .正常操作全部由 PLC 控制;
4 .工艺中使用全石墨的双效浓酸换热器,节约运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5 .此工艺中使用的全石墨双层解析塔攻克了国内外大多存在的流体壁效应和端效应等难题。
同时它克服了工艺上不慎操作产生的真空对系统的影响,即不受真空影响。
6 .采用自制的破沸剂技术,解决了破沸剂的核心问题,使脱析过程保持良好的平稳运行,达到长期、可靠的生产。
7 .本工艺系统的密封性能好,基本解决了因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腐蚀问题。
五、操作运行指标
生产一吨氯化氢气体消耗 0.9Mpa ( G )压力的蒸汽 1.53 吨;
生产一吨氯化氢气体消耗 31% 的盐酸 7 吨 ;
生产一吨氯化氢消耗常温冷却水 38.46 吨;
生产一吨氯化氢消耗深冷冷却水 5.92 吨;
、公用工程及界区条件
循环供水温度32 ℃
冷冻水温度 -15 ℃
中压蒸汽压力 1.0 Mpa
,盐酸卖的话太便宜了,而且市场都饱和了。
特别是作为易制毒品的管理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的话就会很麻烦甘油法的环氧氯丙烷。
就是使用甘油与氯化氢反应制取的工艺。
扬农使用该方法效益极高。
国内只有扬农一家。
一般消耗:工业甘油3000元/吨,ECH耗80%纯度甘油量1.4吨,氯化氢每吨0.95吨/吨ECH 国外有陶氏、苏威公司有技术。
其他号称有,也是没有工业化。
目前比较现实就是江苏工大的一万吨装置(据说已经成功)。
主要成分:丙三醇外观与性状: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有暖甜味, 能吸潮。
熔点(℃):18.18
沸点(℃): 290.9
相对密度(水=1): 1.2633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1
粘度(20℃):1412mPa. (25℃):945mPa.s
表面张力(20℃) :63.3 mN/m
饱和蒸气压(kPa):0.4(20℃)
闪点(℃): 177
引燃温度(℃): 370
体积膨胀系数/K-1: 0.000615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醚、二硫化碳,苯,油类。
可溶解某些无机物。
先将盐酸加盐间歇精馏浓缩,再经过双效换热器进入浓盐酸解吸塔,在塔顶得到氯化氢气体(酸雾),塔釜的再沸器为浓盐酸(恒沸),塔顶出口设置一个二级冷凝器(介质为冷却水),除去氯化氢气体的酸雾,残余的酸雾可再设一个低温除雾器除去,得到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塔釜的废酸可做深度脱吸。
整个过程有利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