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大气运动专项练习题

高考大气运动专项练习题

高考大气运动专项练习题
高考大气运动专项练习题

大气专项练习题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2.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

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 B.②为高空西风

C.③为热力下沉 D.④为东南信风

4.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上凸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

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

6.此时,图示区域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 B.近地面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D.水库盛行下沉气流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④曲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小

B.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

C.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可能有极昼现象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忙于小麦播种

9.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P)分布图”,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

A. E→A→B→G→E

B. E→G→B→A→E

C. G→E→A→B→G

D. G→E→B→A→G

大气是环境要素之一,大气质量的评定,主要按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量来衡量,以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尺度。读图(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回答各题。

10.图中

A.甲图为夜间海陆大气环流 B.乙图为白天海陆大气环流

C.海陆风会降低甲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 D.海陆风会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11.改善甲城市大气质量的有效办法是

①完善环保法律②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③调整工厂开工时间

④城市周边地区相互合作共同加大监管力度⑤将污染企业迁移到城市郊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12.读图,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3.20XX年3月上旬,一部反映雾霾天气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受到众多人的关注,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气象条件起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某地最低月平均气温等温面空

间分布图,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各题。

14.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A、④或⑤

B、③或④

C、⑥或⑦

D、⑤或⑥

15.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⑦

B、①或⑧

C、⑦或⑧

D、②或③

读沿海地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16.若甲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则甲地此时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7.若甲地为青岛,此季节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示意某旅游爱好者夏至日拍摄到的日落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9.下列各图表示图中所示区域典型植被的是

20XX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重。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纽约州水牛城二带持续降下每小时3英寸至5英寸(约7.6厘米至12.7厘米)的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令多处道路封闭。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④南岸位干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干北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此次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上升

B、大风使圣劳伦斯河流速加快,利于通航

C、强风可以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更洁净

D、降雪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利于次年农业生产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回答下列小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的山谷风知识分析,山谷地区受地形影响,白天吹谷风,气流沿两侧山坡上升,D错。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形成大雾,B错。夜晚吹山风,气流沿两侧山坡下沉,A错。谷地中心气流上升,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C对。

2.根据等高线判断,甲山谷四周都有山地阻挡,地形比较封闭,谷地内风力较弱,浓雾不易被吹散,所以持续时间长,D对。大雾天数多是太阳辐射较弱的原因,A错。多雾区气温一般较高,B错。雾的形成与逆温、静风天气相关,与太阳辐射、气温、水汽关系不大,C 错。

考点:山谷风,雾的形成条件,影响雾形成和持续时间的因素。

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读图,根据纬度判断,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①位于赤道附近,是热空气上升,为热力上升,A错。②位于高空,由赤道上空吹向30°纬线上空,在向北运动过程中,向右偏转为高空西风,B对。③是运动到该纬度的空气聚集,下沉,为动力下沉,C错。④在近地面,为东北信风,D错。

4.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北半球正值夏季,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此时是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A错。此时南半球是冬季,潘帕斯草原草木枯黄,B错。北半球是夏季,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凸向高纬。南半球是冬季,理论上等温线凸向低纬,也是向北凸出,C对。上升流主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此时,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受西风带影响,上升流不会增强,D错。

考点:考查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分布及成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5.从图中看裸地处的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裸地气压高,水库处气压低,从而判断裸地气温低于水库。裸地由于比热容小,白天气温高于水库,晚上气温低于水库,到日出前后裸地气温达最低值,与水库温差最大,所以气压差也达最大,其弯曲幅度也最大。故C正确。6.据上题分析,此时水库气压低,因此区域近地面气流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故A错误B 正确;裸地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气温日较差最大C错误;水库为低气压,所以气流是上升的D错误;

考点:考查等值线及热力环流原理。

7.A

8.C

试题分析:

7.7月为北半球的夏季,故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温度应高于海洋,故陆地处等温线向高纬凸;①符合对应南半球而言,7月为冬季,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温度应低于海洋温度,故陆地处等温线向低纬凸③符合故A正确。

8.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④曲线时,表明同纬度南半球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小时应为夏至日时A错误;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时B错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忙于小麦播种时为南半球的春季D错误。南半球夏季南极地区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C正确。

考点:考查等温线的判读。

9.B

【解析】

试题分析:城市中心区为热岛,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所以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异小;郊区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别大,所以G为市中心近地面,E为郊区近地面,热力环流的流向为E→G→B→A→E故B正确。

考点:考查热力环流原理。

10.C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读图可知,甲图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应该为白天海陆间大气环流,故A错;乙图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应该为夜间海陆大气环流,故B错;海陆风可以扩散甲城市的污染物,降低甲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故C对;海陆风只会把甲城市二氧化碳吹走,但是不会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故D错。

11.调整工厂开工的时间,不会减少工厂的污染物排放,故③错;将污染企业迁到城市郊区,通过城市风,一样还会对甲城市产生污染,故⑤错;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大气环境。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日本多山,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当地盛行东南季风,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雨,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雪,日本海线沿岸河流径流量大。故地形是形成此现象的主导因素,C正确。

考点: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3.B

【解析】

试题分析:雾霾的形成受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影响,静风、垂直运动不显著有利于雾霾的形成。从图中等温面数值变化可知,乙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上升,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垂直对流弱,有利于雾霾的形成。

考点:雾霾的形成条件。

14.B

15.A

试题分析:

14.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右偏45°或90°,③或④正确,所以B正确。15.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南北半球未定,不考虑摩擦力,则O点左偏90°或右偏90°,所以是③或⑦,所以A正确。

考点:考查地转偏向力

点评:风向永远由高压吹响低压,不考虑摩擦力,北半球右偏45度角,南半球左偏45度角;考虑摩擦力,北半球右偏90度角,南半球左偏90度角。

16.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6.根据等压线的弯曲状况可知,陆地气压低气温高,即该地区为当地的夏季。若甲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则该地区的风向为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北信风;

17.若甲地为青岛,则该地区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

考点:读图能力的考查及热力环流的应用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判断出气温和气压的状况是答题的关键,而这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

18.B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18.拍摄时间为夏至日日落,图片中树木苍翠,应位于北半球。此日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北方,故物影朝向东南方。图中流动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被落日照亮。故当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

19.桉树分布在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区,纺锤树分布在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A、B错。枣椰树分布于西亚和北非地区,当地盛行东北信风,C错。胡杨林分布于我国新疆,冬季盛行西北季风,D正确。

考点:景观图片、日落方位、植被分布

20.D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20.认真阅读图中信息,准确理解“大湖效应”。冬季湖水水温比南下的冷空气气温高,南下的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升温并携带水汽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大湖效应与冷空气活动有关,湖面不结冰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心要条件。故D正确。

21.此次降雪及大风天气不会改变五大湖与下游河面之间的高差,对下游河段河水流速基本无影响。B正确。

考点:湖泊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22.D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22.2地等压面向高空弯曲,为高压区;3地等压面向地面弯曲,为低压区。同理分析1、4,分别为低压和高压。因近地面空气密度大,故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地气压由大到小为:2>3>4>1。D正确。

2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近地面空气由2地流向3地,高空由4地流向1地。在垂直方向上,3地空气受热上升,2地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故其运动方向为3→4→1→2→4 。C正确。考点: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专题训练答案详解

大气运动专题练习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2.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 原因,不正确 ...的是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第3-4题 3.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4.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5.2013年1月一2月,我国京津冀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此季节,能使雾霾迅速消散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弱高压 6、空气质量成为近段时间的热点话题。下列天气系统,有利于污染气体扩散的是 A、台风的外围 B、高压中心 C、高压脊 D、低压中心 7.央视纪录片《北纬30°·中国行》,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西藏阿里地区。舟山7月平均气温约27℃,阿里7月平均气温约10℃,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洋流 C.纬度分布 D.海陆分布

历年高考试题(精选地球运动-年高考试题)

2015-2010年高考试题地球运动 (2013高考题福建卷)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1~12题。 图5 1、1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12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13高考题广东卷).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 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2013高考题江苏卷)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4、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5、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 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 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9~10题。 6、9、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7、10、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8、(2013高考题浙江卷).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 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A.同时出现日落B.经过太阳直射点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D.为两个 日期的分界线 (2013高考题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

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运动练习题 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太阳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B ?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3.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T地面吸收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T大气削弱 B .太阳辐射T地面辐射T大气削弱T大气辐射T地面吸收 C .太阳辐射T大气削弱T地面吸收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 D .太阳辐射T大气削弱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T地面吸收 4. 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B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 C .空气遇冷使空气膨胀上升 D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5. 图2 —1 —9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⑵ 题。 ① ③ 图 2 — 1 —9 (1)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2012年7月29日北京二至五环路温度示意图”,完成第7~8题。

6. 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 A.焚风效应 B.雨影效应 C.热岛效应 D.狭管效应 7. 南二环白天最高气温达到 39 °C ,造成南二环 最热"的原因可能是( ) ① 城市道路以混凝土、柏油路面为主 ,热容量 小 ② 建筑群密集 ③车流量大 ④植被覆盖率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3i\ SA 崔直 15 dt^_ K'OSI'C JtMTTQKfe 北曲用3huEa 七 厂 再三开 mFcwTc 注I 图中数据分别 为白天最髙气温和 路面爆高蛊度 F 图是北半球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 8. 如果图中 A.东南风 C.西北风 ”,据此完成第8题。 M P 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B.东北风 D.西南风 ,此时④地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 9?10题。 9 ?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 B ?氮、氧 C.氧、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臭氧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一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 一D C.大 气的吸收作用 一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一C 11下图为A 地某时刻的风形成受力图 ”由图可知,该地的天气可能是( A.风高物燥 C.阴雨连绵 B.万里无云 D.气温突降 12下图为 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 ,甲地位于大陆西

年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一、单选题 下图(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5、6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 B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假定(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答案: D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答案: B 地处(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53.0 无明显洪峰 2 480. 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错误!未定义书签。.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B 【解析】考查考生对地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判断能力,属容易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当地降水变率增大,这与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是否有因果关系无法判断(应该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尺度背景下),但是可以排除A、C选项。据表,当月前4次降水都没有明显洪峰出现,而且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这足以说明当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的确能够减水减沙,排除D选项,B选项正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由果推因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第5次降水历时2天,并不长,可排除条件①,降水量90.7mm,强度居第一,条件②正确。经过前4次降水,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极限(饱和),第5次降水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下渗少),条件③正确。植被截流降水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对于强降水来说,植被截流量占比极小,但是和前4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的植被截流量虽然具体量不知但并无特殊之处,排除条件④。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汾川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水分饱和后坡面容易大块滑塌(坡)成为洪水的(泥)沙源,裸露坡面等不到第6次降水。河床、沟谷很容易排除。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江苏卷)为2018 年5月10 日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答案: D 【解析】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 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 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5.A 6.B

(完整版)历年高考真题-大洋洲.doc

历年高考真题 - 大洋洲 一、选择题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 5-6 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 ①B.②C.③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和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 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图 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 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 500 mm。图 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0~ 12题。 3.造成甲 . 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4.图 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5.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 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 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 27~28题。 6.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 总体上 A. 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 逆风逆水 7.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 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图 2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2,判断 9-12 题。 8. 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东半球 9. 下列四项,属于 X地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 10. 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 A.每月降水量在 10毫米以下B.盛行东北季风 C.时逢干季 D .气旋活动频繁 11. Y地所在国()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 .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 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读图 2,回答 3~5题。 12.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 . T B .Q C. R D .S 13.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 . T B .Q C. R D .S 14.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大气运动 练习题

1.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即可判定()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飞机在西风中D风从北侧吹来 2.下列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热气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 B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C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比高空气压高 D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 3. 读800米高空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各点的气温:1>5>4 B.4点所对应的近地面气温较低 C.在800米高空空气如果做水平运动,气流由5流向4 D.4地气压的形成,是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的结果温较低 4. 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的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5.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中甲乙位于近地面。据此回答6-8题。 6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7、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一乙一丁一丙一甲 B、丁一丙一甲一乙一丁 C、乙一甲—丙一丁—乙 D、乙一丁一丙一甲一乙 8.若abcde为不同的气压值,图中丙丁位于同一高度,则图中气温最低的是()

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一、单选题 下图(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5、6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 B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假定(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3.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答案: D 4.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答案: B 地处(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5.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对地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判断能力,属容易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当地降水变率增大,这与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是否有因果关系无法判断(应该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尺度背景下),但是可以排除A、C选项。据表,当月前4次降水都没有明显洪峰出现,而且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这足以说明当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的确能够减水减沙,排除D选项,B选项正确。 6.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由果推因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第5次降水历时2天,并不长,可排除条件①,降水量90.7mm,强度居第一,条件②正确。经过前4次降水,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极限(饱和),第5次降水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下渗少),条件③正确。植被截流降水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对于强降水来说,植被截流量占比极小,但是和前4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的植被截流量虽然具体量不知但并无特殊之处,排除条件④。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汾川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水分饱和后坡面容易大块滑塌(坡)成为洪水的(泥)沙源,裸露坡面等不到第6次降水。河床、沟谷很容易排除。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江苏卷)为2018 年5 月10 日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8.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答案: D 【解析】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 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 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

专题1.1 大气运动(分层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大气运动 【基础篇】 一、选择题 (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 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 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 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答案】1.C 2.D 【解析】 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 错误,C正确。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答案】3.B 【解析】 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 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 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完整版)历年高考真题之南美洲高清版

测试题9 (2015·江苏卷)图3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2015·天津卷)15.(13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结合图10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9分)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4分)

(2014新课标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家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2014新课标卷II) 8.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9.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 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013北京卷) 读右图(图14)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 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 图14,回答第(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 一说明成因。(10分)

大气运动基础练习题

6. 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B. 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7. 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吸收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反射作用 D. 保温作用 8.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 A. 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 空气分子使蓝 光发生散射作用 9. 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 B. 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 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 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10. 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B.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 11. 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 A. 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 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 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12. 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右图为 A.低气压 B. 高气压 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心气流下降 ②中心气流上升 C.气旋 D. 反气旋 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A.准静止锋 B. 快行冷锋 C. 反气旋 D. 4?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 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 ()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 X 射线区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 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 地面的反射作用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2016 ?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D ?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2016 ?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 .丁地 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公地 大敢It 大工赵聊禹地我仮射乔肝 帖」云疫时1*亠 3 M 地竦治讨收 Z

(2016 ?河南郑州质检)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 30C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 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 .哈尔滨 C .青岛 6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 ?气温较高 B. 北京 D .重庆 ) B ?气压较低 C .降水较多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 D ?日温差大 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 7 ?图中A 、B 、C 三点气压P 相比较 A . P A >P C >P B B . P A

P B >P A D . P A = P C = P B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测试题

第三节 大气环境 课时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回答1—2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 A .赤道附近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D .极地地区 2.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 ) A .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 .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3. 、一天中,近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B.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时 C .地面辐射强度最大时 D.大气辐射强度最大时 4.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 ,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 ) A .-9.4℃ B .-72℃ C .-50℃ D .-34℃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8题。 5.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 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 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7.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9、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是因为:( ) A 、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 、近地面温度,低纬高,高纬度低 C 、水气含量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D 、高空气温低纬度低,高纬度高 10、300km 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 A 、卫星是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 、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 D 、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1、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 A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B 、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位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 图2—1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二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含答案)

2020届地理专项训 专项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一、选择题: 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果农常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冻结前浇灌一次水。据此完成1 ~2 题。 1.“大雪”至“冬至”期间,果园冬灌应选择在一日中的() A.午夜前后 B.傍晚 C.正午前后 D.黄昏 2.在黄土高原的果园适宜采用的冬灌方式是() A.滴灌 B.漫灌 C.喷灌 D.沟灌 右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羊位:)分布图。据此完成 3 ~5 题。 3.图示区域正处在() A.1 月份 B.7 月份 C.春季 D.秋季 4.甲地气温可能为() A.16 B.12 C.26 D.32 5.引起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势起伏 D.植被状况 对流层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示意某山脉不同坡向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据此完成6 ~8 题。 6.与山脉南坡相比,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点是() A.变化幅度小于南坡 B.与南坡变化趋势一致 C.冬夏差异大于南坡 D.夏季小于冬季 7.12 月份,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A.南坡雪线低,反射太阳辐射多 B.北坡植物稀疏,地面增温速度快 C.南坡人类干扰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D.北坡为向阴坡,山麓气温比较低 8.推测该山脉() A.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 B.终年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呈东西走向 C.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 D.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呈东西走向 青海湖的冻结、消融与气候要素关系密切。下图示意2004-2015 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日期与风速关系,图中日数表示年内第n 日。据此完成9 ~11 题。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3.(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0·泰安模拟)读图,回答4~5题。 4.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 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5.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A>B >B>D>C >D>A>B >D>B>A 7.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完成8~9题。 8.该城市可能是() A.重庆 B.广州 C.天津 D.哈尔滨 9.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大小 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 读“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解析】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现,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与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相符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是 A. 白天的陆风 B. 夜晚的山风 C. 夜晚的海风 D. 白天的谷风 2. 关于右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①辐射 B. 受云海的影响②辐射减弱射 C. ③辐射绝大部分被臭氧吸收 D. ④辐射无选择性 【答案】1. B 2. D 【解析】 1. 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其形成形成原理和黑夜出现的山谷风、黑夜出现的海陆风相同。见下两图。白天出现的是海风,夜晚出现的是陆风,AC错误;夜晚的山风利于成云致雨,B正确,D错误。故选B。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③辐射(地面辐射),A错误;受云海的影响,大气中水汽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②辐射增强,B错误;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④辐射(反射)无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D。 该题的热力环流是库区表层水分为热源,而周围地区为冷源,关键在于云海的形成要弄明白对应的是上升气流。 山谷风环流因山地平原地形的差异而产生,对冬季静稳天气(近地面风速较小,大气稳定)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而海陆风的影响则相对较弱。静稳天气下,如图中山前地区的偏南风与偏北风以日为周期的消长与进退影响着北京及其以南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专题跟踪训练692

专题跟踪训练(六) 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 一、选择题 (201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可能是( ) A.青海湖B.鄱阳湖 C.长白山天池D.滇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月气温低、6月气温高,12月份北京时间8时气温最低,6月份6时气温最低,该湖泊可能是青海湖,所以A正确。 [答案] A 2.该气象综合观测站( ) A.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 ℃ B.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C.6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月最低气温低于-15 ℃,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6月份最高气温高于14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无关,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 B.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 C.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 D.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以C正确。 [答案] C 4.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 ) A.赤道B.20°N C.40°S D.60°N [解析]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20°N,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 题。

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A.①B.②C.③D.④ 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温值G>HB.气压值H最高 C.G为城郊,H为市区D.G处比H处易出现阴雨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5.下面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A.AB.BC.C D.D 7.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A.A B.B C.C D.D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8~10题。 8.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 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9.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 是( ) 10.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 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1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