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1.37 KB
- 文档页数:9
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教学课 题 Unit1:Reading The Great Wall
课程类 型 阅读课 授课地点 教室
指 理
导 论
思 基
想 础
与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新课程对阅读理解的要求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操作性较强的处理。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的是有关长城历史知识的小短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信息能力,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汇、短语及被动语态的用法。了解长城的历史,增强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
学
背
景
分
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上一册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略读、跳读等一定的阅读技巧以及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预测等阅读技能,形成了初步的阅读策略。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然而他们学习比较认真,好胜心强,渴望在班集体里得到他人的承认,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求知欲旺盛,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能主动配合老师,愿意开口讲。他们有着中职生独立、爱表现自我的特点。因此,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趣味性。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Role play, Guessing game, Pair work,Group work等
英语教学活动。
3.注重分层教学,尊重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获得成就感。
4.“任务型”活动策略,在做中学和练,任务明确,活动面广,使学生在交际中
真实运用所学知识。
(三).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
学
重
点 1. 对全文大意作整体理解。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与短语及句型: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protect,remember,carry,excited,climb,
be famous for ,be located in,by hand ,be used to do sth.,have sth./sb.done.
It is said that....
It takes/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
3.找出各段的主题句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教
学
难
点
1. 如何利用略读、查读等阅读技巧和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
2.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 怎样以阅读课的教学为依托,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正确运用被动语态结构。
教
学
目
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词汇和语言点。
2. 充分理解课文大意并完成所给的任务。
3.用所学的词汇和语言点复述课文。
4.用所学的知识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学会交际。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中国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三)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让学生注意动词被动语态结构,通过阅读与小组间活动的方法不断熟悉、巩固,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2.培养学生根据文章上下文的猜词能力,并学会用被动语态讲述已发生的事情。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于语文出版社《英语》基础模块(下)unit1 Travel内
容,为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围绕长城展开话题,涉及阅读、词汇、句型学习。
鉴于教学和学情需要,本课从教学内容上对教材进行了调整:
1.提前讲授了课文涉及的单词,以便学生集中精力阅读课文。
2.采取略读、精读等方式学习课文,删去了文章后面的对话练习。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对课后问题进行调整。
3.将第三课时中的写作活动提前到本课做为课后作业,目的是为了趁热打铁,使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写作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
学
策
略
选
择
1. 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3.竞争激趣策略:通过学生的组组间的竞争激发兴趣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辅助: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课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Step1
Warming up
(热身)
四个人一组,每小组研讨一副图画,小组代表以导游的身份用英语向全班同学介绍长城的景点,下列语句供学生参考使用:
Hello,everyone.I'd like to lead you to the Great
Wall.I'm a tour guide .My name is ....This part of the
Great Wall was rebuilt during Ming Dynasty .It is
one of the wonders in the world....
小组内采用这种研讨式的语言操练既可以培养自主探究学习,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Step2
Presentation
(导入) Present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Great Wall.
(Teacher shows on the screen.)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Great Wall ?
2.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
3.Where is the First Pass under Heaven ?
紧扣上一环节的,课件展示一些有关长城的图片,为后面的快速阅读和讨论环节作铺垫。
Step3
Fast reading
(泛读) Let the students skim the text quickly and then fill in
the forms, see if they can 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location
period
reason
aim
这个任务是快速限时独立阅读,把阅读课文作为整体来处理,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事实的表层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能。本环节难度不高,即便学困生也能完成此任务。成功给人以最大的满足,产生自豪感,增强学习毅力。
Step4
Careful
reading
(精读)
1.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reading passage
reading passage again more carefully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Items Main idea
Paragraph1
Paragraph2
Paragraph3
Paragraph4
Paragraph5
2.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1).Who decided to have the walls linked and
T extended in 221 BC ?
(2).How many people were forced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by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
(3).How long did it take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at that time ?
(4).When was the Great Wall which we can see
today rebuilt ?
(5).What is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Great Wall?
(6).when was the Great Wall listed by the
UNESCO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小组活动:在快速阅读环节对课文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定段落大意、把课文内容改为对话形式的深层理解。同组的学生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交流意见,最终确定各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文章中的疑难点(包括部分生词),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点。
Step5
Discussion
(讨论)
Ask students list some information the Great
Wall,discuss how to protect the Great Wall.
Eg.1.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wonders.
2.In 1987 it was listed by the UNESCO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小组活动,这一环节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动地投身于语言学习的活动中,使他们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有一种学习主人的滋味,有一种成功的渴望和感受。把他们的表现欲充分调动起来,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想。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