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财务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现代财务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现代财务学的起源与演变

Louis Bachelier

20世纪30年代
证券市场价格变动规 律与企业内部财务管 理之间关系成为公司 财务管理基础研究问 题
Graham和Dodd(1934) Williams(1937) Dewing(1938)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构建了基于资本市场 环境的公司财务管理理 论框架 建立了证券市场的风 险定价模型
Markowitz(1952,1959) Sharpe(1964) Modigliani 和Miller(1958) Jensen和 Meckling(1976) Ross(1976、1977) Roll(1977)
从局限在企业“外部 制度”因素 转向“内部 因素” 从单一学科视野到多 元学科视野

公司财务政策选择 公司财务政策选择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 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 股利决策 股利决策 并购决策 并购决策 资本结构与 资本结构与 资本成本决策 资本成本决策
股权分散假设 股权分散假设
理性假设 理性假设
信息对称假设 信息对称假设
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
收益 收益
资产定价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有效市场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
风险 风险

C A P M B C A P M II C A P M ,, B C A P M 资产定价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
CAPM,APT, APT,OPM OPM CAPM,
公司财务管理基础问题 公司财务管理基础问题
资产 产组 组合 合理 理论 论 资
公司 司控 控制 制权 权与 与 公 公司 司治 治理 理决 决策 策 公
公司财务政策选择 公司财务政策选择
流 流 管 管
动 动 理 理
资 资 决 决
金 金 策 策
股 利 利 政 政 策 策 股 融 资 资 决 决 策 策 融 投 资 资 决 决 策 策 投

现代财务学的萌芽时期
(1900-1928年) ? 1900年 Louis Bachelier《投机理论》 ? 1903年 F. A. Cleveland 《财务学首要教程》
沃顿商学院律师
? 1909年
E. S. Mead 《公司财务》
沃顿商学院教授
? 1915年 C.W. Gerstenberg《公司财务资料》
Prentice-Hall公司的创始者
? 1917年 ? 1919年
W.H. Lough 《企业财务学》 A. S. Dewing 《公司财务政策》

现代财务学的过渡时期
(1929-1949年)
? 财务理论的发展 ? 财务学科制度化的进展

财务思想史上第一批有重大理论 价值的历史文献
? 1934年 B. Gramham & D.L. Dodds 《证券分析》 ? 1937年 J. B. Williams《投资价值理论》 ? 1938年 A. S. Dewing《企业财务政策》

财务学科制度化的进展
? 30年代 Cowles基金 会 ? 美国财务学会 (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 美国财务分析家联盟 ( CFA)

美国财务分析家联盟
美国财务分析家联 盟(CFA)
1947年5月1日,五大地 区财务分析家协会 波士顿、芝加哥、纽约、 费城、普维拉斯 ? 《财务分析家》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 原名:《分析家学刊》

现代财务学的形成时期
(1950年代-1970年代末期) ?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群日后在西方财务学说史 上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先后发表了一批 “在财务学术领域里有重大贡献” 的理论著作和文 章,这批作品构成了财务理论史上第二批有重大 理论价值的历史文献。 ? 相比起第一批历史文献,第二批历史文献无论是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第二批历史 文献沟勒出了现代西方财务学的主体理论轮廓。

现代财务学的形成时期
(1950年代-1970年代末期)
现代财务学 “两个最主要的革命性突破”
—资产组合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投资理论
? Joel Dean 1951年 《资本预算》
这本书里最早提出投资决策中的内部收益率法
? F. Lutz & V. Lutz 1951年 《企业投资理论》
书中提出另一种投资决策方法——净现值法
? J. Lorie & L. Savage 1955年 “资本限额的三个问 题” ? J. Hirshleifer 1958年 “论最优投资决策理论” 以上作品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投资决策理论学派。

? 始自50年代,实证研究方法取代规范研究 方法成为财务学最主要的分析工具。“传统 上属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开始应用 到财务问题上”,这一应用的结果意义重 大,它表明现代西方财务学已经开始在经 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数量 分析方法。

新财务思想时期
(1970年代末期- )
新财务思想:
? 从时间上看:70年代后期形成的关于财务问 题的各种新观点、新看法和新主张。

资产组合理论
? 罗思(S. A. Ross)
1976年 “资本资产定价套利理论”
? 罗尔(R. Roll)
1977年 “资产定价理论之检验的批判:第一部 分:论该理论过去及潜在可检验性”

期权定价理论
? 布莱克和斯科尔思(F.Black & M. Scholes)
1973年 “期权定价与公司财务”

资本结构理论与股利政策理论
? 詹森和麦克林(M. C. Jensen & W. H. Meckling) 1976年 “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 权结构”; ? 利兰和派尔(H. E. Leland & D. H. Pyle)1977年 “信息不对称、财务结构和金融中介”; ? 罗思 1977年 “财务结构的决定:动机-信号方法” ? 巴塔恰亚(S. Bhattacharya) 1979年 “不完美信 息、股利政策及‘手中鸟’谬论”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伯利和米恩斯(A.A. Berle. Jr. and G.C.
Means)1935年《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曼尼(H. G. Manne)1965年 “兼并与公司控 制权市场”

新财务思想的特点
? 这一时期的财务学学者大量地引入经济学各方面 的最新成果,提出不少标新立异的观点。他们一 反传统研究局限在税收和破产等企业“外部制度” 里的习惯,通过借用“信号”、“动机”、“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等信息经济学概念以及“委托代理”、 “道德风险”和“激励”等代理理论概念,转入从“管 理者行为”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内部因素”方面来展 开分析,得出了新颖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地 扭转了财务学的研究方向。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1)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2.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3.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1.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

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2.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

财务分析理论基础文档

第一章财务分析理论 ?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目的 ?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 ?财务分析的形式与要求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务分析与会计技术发展 (一)财务分析与会计技术发展 1、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2、会计技术与会计报表的发展为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技术发展四阶段,利用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解释财务报表 (二)财务分析与会计汇总的历史发展 会计汇总的历史发展:交易记录→会计余额→会计汇总→会计报表 ?会计汇总的历史发展源自于经济发展及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会计汇总的历史发展促使财务分析领域的扩充和分析技术的发展。? 二、财务分析应用领域的发展 ?1、开始于银行家,进行银行信贷分析 ?2、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投资效益分析 ?3、现代财务分析领域 基本领域:筹资分析、投资分析、经营分析等 特种领域: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 三、财务分析技术的发展 ?1、比率分析:以流动比率等比率指标,了解报表及数据之间的各种关系; ?2、标准比率:以行业平均比率为标准,比较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的差距; ?3、趋势比率:以不同年份指标的比较,反映企业进步与否的动态信息; ?4、现代财务分析技术:传统与现代、手工与电算、规范与实证、事后评价与事前预测分析技术四个相结合。 四、财务分析形式的发展 ?1、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同期报表中各指标关系的分析,找出内在联系,揭示相互影响和作用。 动态分析:连续报表中同一指标的对比,揭示经济活动的变动及其规律。 ?2、外部分析?内部分析 外部分析:只能得到企业披露的信息。 内部分析:可以获取企业的完全信息。 五、我国财务分析的发展 第二节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目的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分析的要素: ?主体: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 ?依据: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 ?方法:专门技术和方法

《财务分析》完整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财务分析》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财务分析的形式。 答:(1)财务分析根据分析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 (2)财务分析根据分析的内容与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 (3)财务分析根据分析的方法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财务分析从分析资料角度划分,可分为财务报表分析和内部报表分析。 2.财务分析中运用行业标准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答:(1)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可比的。例如,同是石油行业的两个企业,一个可能从市场购买原油生产石油产品;另一公司则从开采、生产、提炼到销售石油产品为一体,这两个公司的经营就是不可比的。(2)一些大的公司现在往往跨行业经营,公司的不同经营业务可能有着不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这时用行业统一标准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3)应用行业标准还受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的限制,同行业企业如果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也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例如,由于库存材料物资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不仅可能影响存货的价值,而且可能影响成本的水平。 3.如何评价资产负债表变动的几种类型? 答:(一)负债变动型负债变动型是指在其他权益项目不变时,由于负债变动引起资产发生变动。 (二)追加投资变动型追加投资变动型是指在其他权

益项目不变时,由于投资人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引起资产发生变动。 (三)经营变动型经营变动型是指在其他权益项目不变时,由于企业经营原因引起资产发生变动。 (四)股利分配变动型股利分配变动型是指在其他权益项目不变时,由于股利分配原因引起资产发生变动。 4.简述现金流量的分类及其关系 答:(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缴纳税款等。(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对于企业日常活动之外的,不经常发生的特殊项目。如自然灾害损失、保险赔款、捐赠等,应当归并到现金流量表的相关类别中,并单独反映。 5.财务分析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分析? 答: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由于会计系统只是有选择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它对一项经济活动的确认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再加上会计准则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方法的自由,使得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虽然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但审计师并不能绝对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恰当性,他们的工作只是为报表的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所以即使是经过审计,并获得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也不

2019年财务分析报告的发展与比较

财务分析报告的发展与比较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它的内容有基本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还包括补充报表、附表、报表注释等。下面就美国、日本、法国和我国的财务报告作一比较。 一、财务报告种类的比较 1、四个国家在基本报表上除日本无财务状况变动表外,其他三个国家都具有三个基本财务报表,其中美国已将财务状况变动表改为现金流量表,因为美国的企业理财人员关注的不是人们想象的会计利润,而是现金流动。我国借鉴这一做法,已正式将财务状况变动表改为现金流量表,说明重视现金流转观念已渗透了我国企业界。日本的财务报告中虽不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但会计界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在向大藏省提交的补充报告资料中也涉及关于公司现金流量的内容,尽管在所列项目及其结构安排方面和一般的现金流量表不同。 2、除三大基本报表外,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重视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这是因为在美国的经济中,股份公司占有重要位置,而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广大的投资者,他们的权益变化对其自身和公司来说都是极端重要的。 3、在日本的财务报告体系中,把补充明细表作为一个单独组成部分并提出专门的要求。根据商法规定,公司需要编报明细表的内容包括资本金及准备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处理及折旧

费的明细资料,公司与子公司债权的明细资料,公司持有子公司股票的份额,资产担保的有关详细资料,还有特定准备金的计算,付与董事和监事的报酬,以及与董事、监事及支配性股东往来情况的全部资料。 4、法国在其财务报告体系中,特别列出了社会报告。这也是它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最重要的一点,反映了法国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主义倾向。 与美国、日本和法国相比,我国的财务报告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财务报告体系的注释部分,也远不及其他国家的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我国的注释部分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两部分内容。其中,会计报表附注仅包括会计方法的变更、重要项目资料的披露、非常项目的说明等几项内容。而美、日、法揭示的内容较为繁多,尤其是美国,会计附注的篇幅大多超过会计报表本身,而且揭示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旁注、底注、括号、补充报表、附表和信息分析报告等。 二、财务报告格式的比较 1、从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来看,日本和美国都有两种编制格式,即帐户式和报告式,且都为流动列前,我国亦流动列前。这说明更加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法国只允许采用帐户式,且固定列前,说明法国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能力。另外法国和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所列项目较美国和我国的要详细得多,具体到一些明细帐户。此外法国的资产负债表还有一个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特点,即法国的资产负债表也反映

财务分析论文

财务分析理论的中西方比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分析的体系以及内容的不断获得完善,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在财务体系以及内容方面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要不断吸取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以帮助我国财务分析体系的发展,文章进行中西方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进行对比,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进一步了解西方的财务分析体系理论的成长过程,以及目前的发展,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我国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发展。 【关键字】中方西方财务分析比较 正文: 一、西方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 做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然涉及对财务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分析内容的界定与安排问题。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的分析目的出发,可得出不同的财务分析体系。从总体来看,可归为以下几种体系。 (一)概论、会计分析、财务分析三大部分。 这种体系实际上是在总论财务分析目的、方法、资料、环境的基础上,将财务分析内容分为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两大部分。 会计分析实质上是明确会计信息的内涵与质量,即从会计数据表面提示其实际含义。分析中不仅包含对各会计报表及相关会计科目内涵的分析,而且包括对会计原则与政策变动的分析;会计方法选择与变动的分析;会计质量及变动的分析等。 财务分析实质上是分析的真正目的所在,它是在会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专门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成果进行分析。通常包括对企业投资收益、盈利能力、短期支付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企业价值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成果的全面、准确评价。 (二)概论、分析工具、分析应用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强调财务分析的环境与目的,而将分析方法问题专门作为一部分研究。可以说第一部分概论是一种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工具则是分析的方法论问题。通常包括分析的程序与具体技术分析方法。从方法论角度看分析程序,可分为经营环境分析(包括行业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分析等)、基础资料分析(主要指对财务报表的内涵与质量进行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包括预测分析与价值评价),形成完整的分析方法论体系。关于具体分析技术,则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如财务分析中的比率分析;前景分析中的预测技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评价技术和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评价技术等。第三部分是分析的具体应用问题,即上述分析工具在实践领域的应用。通常包括证券分析、信贷分析及经营分析评价在兼并与收购、公司筹资政策和管理交流等方面的应用。

财务报表与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与财务工作报告的 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与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

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 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

财务分析报告

一,总体评述 (一) 总体财务绩效水平 根据xxxx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xxxx系统和xxx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xxxx本期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 (二) 公司分项绩效水平 项目 公司评价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 资产负债表 1.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说明: 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xx%.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xx万元.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投资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存货资产的比重最大,占xx%,信用资产的比重次之,占xx%. 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为xx%.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货币类资产和短期投资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增强.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总之,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一般. 2.企业自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说明: 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重看,企业的流动负债比率为xx%,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xx%.说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 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中,流动负债减少xx%,长期负债减少xx%,股东权益增长xx%.

流动负债的下降幅度为xx%,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变化引起流动负债的下降,主要是应付帐款的降低引起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降低. 本期和上期的长期负债占结构性负债的比率分别为xx%,xx%,该项数据比去年有所降低,说明企业的长期负债结构比例有所降低.盈余公积比重提高,说明企业有强烈的留利增强经 营实力的愿望.未分配利润比去年增长了xx%,表明企业当年增加了一定的盈余.未分配利润 所占结构性负债的比重比去年也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筹资和应付风险的能力比去年有所提高.总体上,企业长期和短期的融资活动比去年有所减弱.企业是以所有者权益资金为主来开展 经营性活动,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 (二)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当期数据 上期数据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净 利润总额 所得税 净利润 毛利率(%)

财务报表与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与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与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 、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

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报表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

财务分析简要概述

财务分析 -----如何通过报表分析判断企业的风险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1、财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便于决策。 (1)、投资者 (2)、债权人 (3)、经理人员 (4)、供应商 (5)、政府 (6)、雇员和工会 (7)、中介机构 2、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一般目的: (1)、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 (2)、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 (3)、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 2、营运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对几个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1)、按比较对象分类(和谁比): A、趋势分析:不同时期相比较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趋势分析可以绘成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数、指数滑动平均法等,但通常采用比较法,即将连续几期的同一类型报表加以比较。 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分析前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以使分析的数据能表述正常的经营情况。(2 )分析的项目应适合分析的目的。(3)分析时需要突出经营管理上的重大特殊问题。(4)比较数据不限于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数据,也可以将实际与计划数或其他标准相比较。(5) 分析报表时,可以用绝对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比较。 B、横向分析: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 C、差异分析:实际与计划比较 (2)、按比较内容分类(比什么): A、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B、比较结构百分比 C、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也叫连锁替代法,它是一种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测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在测定某一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时,首先要以基期指标为基础,把各个因素的基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以实际数来替代,每次替代一个,就得出一个新的结果。在按顺序替代第一个因素时,要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保持基期水平。在按顺序逐个替代其他因素时,要在已替代过的因素的实际数基础上进行,其余尚未替代过的因素,仍保持基期水平。如此替代下去,最后一次替代指标就是实际指标。将每次替代后的指标与该因素未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就是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 3、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同一会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来说,用比较法所得出的信息比较准确,所以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广泛。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2.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3.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1.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

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2.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

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伴随着2015年的结束,过去的一年整体的经济状况如何,绩效水平等如何,在年终时都要做详细的年度财务报告。以下整理了一份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一,总体评述 (一)总体财务绩效水平 根据xxxx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xxxx系统和xxx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xxxx本期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 (二)公司分项绩效水平 项目 公司评价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 1.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说明: 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xx%.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xx万元.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投资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存货资产的比重最大,占xx%,信用资产的比重次之,占xx%. 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为xx%.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货币类资产和短期投资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增强.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总之,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一般. 2.企业自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说明: 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重看,企业的流动负债比率为xx%,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xx%.说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 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中,流动负债减少xx%,长期负债减少xx%,股东权益增长xx%. 流动负债的下降幅度为xx%,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变化引起流动负债的下降,主要是应付帐款的降低引起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降低. 本期和上期的长期负债占结构性负债的比率分别为xx%,xx%,该项数据比去年有所降低,说明企业的长期负债结构比例有所降低.盈余公积比重提高,说明企业有强烈的留利增强经营实力的愿望.未分配利润比去年增长了xx%,表明企业当年增加了一定的盈余.未分配利润所占结构性负债的比重比去年也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筹资和应付风险的能力比去年有所提高.总体上,企业长期和短期的融资活动比去年有所减弱.企业是以所有者权益资金为主来开展经营性活动,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

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Laws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摘要:虽然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一个老问题,但随着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断复杂,对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进行研究,可以从中总结各项财务报表的发展规律,使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俯瞰现行财务报告研究应关注的重点。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各项财务报表必然处在不断变化中,本文总结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发展规律,区分不同历史阶段各项财务报表的演进过程,找出各项财务报表的发展轨迹。 Abstract: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a basic topic that has been long discussed. However,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complexity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s to do some researches on this topic so as to find out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with which we could focus on the curr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ifferent social formations as well as economic conditions lead to the constant change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points out its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finds out the trends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关键词:财务报表;历史演进;规律 Key words:financial statements;historical evolution;discipline 一、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 (一)资产负债表 关于资产负债表的起源,现在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它起源于“财产目录”,有人认为它起源于“余额账户”,也有人认为是“试算表”。对此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资产负债表在世界各地的出现并不同步,影响了起源的一致性,其演变的途径也有所不同,并且,不论是余额账户还是试算表,还是财产目录,其数据都来源于账簿记录。因此,从复式簿记开始考察资产负债表乃至会计报表的形成,是比较有意义的。 在帕乔利的复式簿记理论之后,德、法、荷等国的会计工作者和学者对簿记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升华,由于成果显著,形成了所谓的“大陆派”会计理论。大陆派会计理论为资产负债表的发展、完善做出了很多积极的贡献。 德国在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方面,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到资产评估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较有影响,所谓“大陆派”会计,便是由德国资产负债表理论及簿记理论发展而成的。1546年,德国商人约翰?戈特利布所著《两种精巧的簿记》一书中采用了“余额账户”这一概念,将分类账中各账户余额按资产、资本、负债分项列出,并计算“所得纯利”。1861年,《德意志商法典》颁布,其中对企业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如何对财产进行估价做了规定,在当时德国会计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1905年,费希尔发表了他的专著《资产负债表价值?第一部》,接着又在1908年发表《资产负债表价值?第二部》,以后又发表了其他几部著作,在与其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资产负债表理论研究推向了高潮。1926年,著名会计学者巴比的《复式记账原理》一书发表,在此书中首创了“资本循环学说”,成为“动态论”学派的创始人。这些研究成果都极大地丰富了大陆派的理论宝库,也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会计报表的发展。 法国属于“大陆派”成员,也是较早地采用意大利复式簿记的国家,它同时深受德国簿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自己的会计理论和方法。1673年,路易十四颁布著名的《商事王令》,首次以法律形式对商人设臵簿记和编制财产目录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塞尔姆?佩恩所著《关于工厂薄记管理的论述》是一部论述成本会计的作品,但是其中介绍了利润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通过比较销售收入和产品成本计算利润;另一种是通过比较资产和负债进行利润的计算。而且,还可以通过比较以上两种计算利润的方法所得结果,来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实质上指出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双轨计算盈亏”的理论,它对二表体系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荷兰也是最早受到意大利复式簿记影响的国家,荷兰的会计学者不仅继承了复式簿记,而且还发展了复式簿记。西蒙?斯蒂文是在会计报表理论方面最有影响的学者。在1605年出版的《数学惯例法》一书中,

财务分析[第十一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课程复习

第十一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一、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也可以称之为增长能力。从形成看,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主要依托于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的营业收入和不断创造的利润等。从结果看,一个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应该是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股东财富持续增长。 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通常被概括为生存、发展与获利,从中可以窥见发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如果说生存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前提,那么发展就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根本途径。因此要着眼于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和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 企业能否持续增长对股东、潜在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利益团体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 1.对于股东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衡量企业创造股东价值的能力,从而为采取下一步战略行动提供依据。 2.对于潜在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评价企业的成长性,从而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对于经营者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发现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4.对于债权人而言,可以通过发展能力分析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二、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内容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企业单项发展能力分析。企业价值要获得增长,就必须依赖于股东权益、利润、收入和资产等方面的不断增长。企业单项发展能力分析就是通过计算和分

析股东权益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分别衡量企业在股东权益、利润、收入、资产等方面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并对其在股东权益、利润、收入、资产等方面所具有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2.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在股东权益、利润、收入和资产等各方面谋求协调发展6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分析就是通过对股东权益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指标进行相互比较与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 三、股东权益增长率计算与分析 (一)股东权益增长率内涵和计算 股东权益增长率是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之比,也叫做资本积累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本期股东权益增加得越多;反之,股东权益增长率越低,表明企业本年度股东权益增加得越少。 (二)股东权益增长率分析 由于股东权益变动表反映了股东权益在会计期间发生增减变化的原因,因此可以结合股东权益变动表对股东权益增长率进行分析。综合而言,股东权益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融资活动产生的股东净支付以及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谓的股东净支付就是股东对企业当年的新增投资扣除当年发放股利。这样,股东权益增长率还可以表示为: 公式

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产生的渊源要从复式记账开始算起,而财务报表的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的信用分析服务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认识到财务报表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技术进步很快,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运用科学。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我主要看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是巴菲特站在投资者的立场阐明解读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索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并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判断过程”[4]。美国纽约市大学的Leopld A.Bernstern 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者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5]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不满意的。有人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Steven M. H.Wallman 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

分析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分析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从成本会计在目前企业中作用的视角,以发展阶段为基础,对提高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发表了概括性的意见。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 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生产成本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完善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发展,引起了工场手工业的产生,这时各种劳动的结合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对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支出更加注意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提上议事日程。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成本会计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高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成本会计不仅要精打细算,还要为降低产品成本而献计献策。 三、成本会计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1880-1920):原始的成本会计

原始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当时认为成本会计就是汇集生产成本的一种制度,主要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在这期间,英国会计学家已经设计出定单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的方法(当时应用的范围只限用工业企业),后来传往美国及其他国家。 第二阶段(1921-1950):近代的成本会计 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会计就不仅是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订成本标准,并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与定期的成本分析。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第三阶段(1951年以后):现代成本会计 今天对于成本的定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范畴,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就如此定义成本: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从这一定义看,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它还可以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等。 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的不同目的,则形成对成本信息的不同需求,使成本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日趋深化的。于是,目标成本、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相关成本、可避免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源源不断地涌现,形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 四、成本会计的内容、特征和职能

论财务报表要素及其发展

会计研究《财经研究》1997年第10期 总第191期 □ 李心合 论财务报表要素及其发展 一、财务报表要素的涵义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国内外会计文献中经常混用的三个会计概念即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和财务报表要素加以区分,而从发展财务报表要素的角度考虑,这种区分是很有必要的。在汉语文献上,要素一词通常被解释为“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而会计、会计对象和财务报表,当属性质不同的三种“事物”,从而也应当具有不同的要素。 1.会计要素。对会计一词的解释各种各样。如果把会计理解为一种工作,理解为一种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形式的管理活动,则按照行为学的解释,会计的要素就有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客体(会计对象)、目标(会计目标)、前提(会计假设)、手段(会计方法)、过程(会计信息处理程序)、规则(会计规范)、结果(会计报告和会计信息)等组成。其次,现代会计的结构日趋复杂和多元化,各会计分支的要素在定义和内容上也是不同的。人们关注的只是财务会计的要素,而对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会计分支的要素则重视不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意义上的会计要素,对构建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是很有帮助的。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会计理论体系应当涵盖全部会计行为要素,只有这样,才算完整系统。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公认较为成熟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2.会计对象要素。会计对象是会计行为的客体,因此,会计对象要素实际上只是对会计行为要素体系中会计客体(对象)的具体化分类,而所有会计对象要素之和构成会计核算对象之总体。 确立会计对象要素的依据是会计对象自身的性质与内容。财务会计的对象是某一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增值运动,而任何运动都有显著变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据此,人们通常把财务会计的对象具体化为两类六项要素。即: 静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净收益) 如果把所有者权益本身在期间内的变动撇开,则两类要素的数量关系为: 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间净收益 3.财务报表要素。被我们称之为会计要素或会计对象要素的东西,为什么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都被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这些概念之间是否存在差别?实际上,财务报表要全面反映某一特定主体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总括揭示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