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 格式:docx
- 大小:22.19 KB
- 文档页数:13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一、细胞与遗传变异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相同种类的生物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就是相对性状。
XXX是遗传学的创始人,他的实验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通过生殖细胞(和卵细胞)把基因传给了子代。
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而不是性状本身。
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是使生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细胞核分裂成两个、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最终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是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细胞的遗传变异是指在基因遗传的基础上,由于自然选择、突变等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状的变异。
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促进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而变异则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变异的形成既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和不可遗传两种类型。
可遗传变异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诱导染色体畸变。
不可遗传变异则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能传给后代。
在生物体内,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呈螺旋形的结构。
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或小单位。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一个DNA分子上有若干个基因。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一、细胞与生物1.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器的功能等。
2.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消耗、生长发育、繁殖等。
3.不同类群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的种类等。
4.生物的组织与器官:细胞组织、器官、以及不同类群的生物的器官特点等。
二、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形态分类、生物地理分类、系统发育分类等。
2.真核生物的分类: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类界等。
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胚胎发育、生化分子等。
4.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共同祖先、人种的形成、人类的文化进化等。
三、物质的循环与生命活动1.地球上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氧循环等。
2.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意义等。
3.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呼吸作用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等。
4.消化与吸收:消化的过程、消化器官、食物的吸收等。
四、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性染色体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等。
2.遗传的应用:杂交育种、人工选择等。
3.DNA与基因:DNA的结构、基因的概念、DNA在遗传中的作用等。
4.进化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突变、基因流动、遗传漂变、自然选择等。
五、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生态位、食物链、食物网、群落结构等。
3.生态平衡与破坏:生态灾害、生物入侵、生态破坏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
4.环境污染与保护: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六、生物与健康1.疾病的传播与预防:微生物传播、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
2.营养与健康:各种营养物质、人类营养需求、合理膳食的意义等。
3.性与生殖:人体的性征、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生殖卫生知识等。
4.生活习惯与健康:合理饮食、作息规律、心理健康等。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一、细胞与遗传变异(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1、生物的特征: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
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
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
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7、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证明,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也就是说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1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总结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细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3.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特殊结构。
4.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物种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进化关系等。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
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为双螺旋,由四种碱基对组成。
3. 基因位于DNA上,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 进化论是解释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变异的科学理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生态系统与环境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其基本功能。
3. 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水等,以及生物因素。
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生长发育包括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能量代谢的基础,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4. 植物的生长受到多种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等的调节。
人体生理与健康1. 人体生理功能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排泄、运动、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
2. 呼吸系统负责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入和营养的吸收。
3.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泄系统负责废物的排出。
4.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足够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3.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DNA。
4. 细胞质是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
5.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分类。
2.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五界系统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真核生物又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并能通过生殖传递给后代。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为双螺旋。
3. 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负责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或RNA分子。
4. 进化是生物种类和基因频率在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
5.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四、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在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功能整体。
2. 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3.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4.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
2.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出有机物的过程。
4. 植物的繁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需要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则不需要。
六、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受精、胚胎发育、幼体发育和成体等阶段。
2. 动物的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
3. 动物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第 1 页 共 19 页 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通用4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第 2 页 共 19 页
初中生物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 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负责生命活动的进行。
3. 组织的概念:由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 器官和系统:多个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以及多个器官协同工作的系统。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 物质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2. 能量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过程储存和释放能量。
3. 呼吸作用:生物体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4.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四、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2. 基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3. 进化论:物种的演变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过程实现的。
4.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死亡。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4. 植物的繁殖: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
六、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开始,经历胚胎发育、幼体生长到成体。
2. 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感觉世界(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2)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
(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
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3)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等。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会进行新陈代谢及遗传两点,前者说明所有生物一定会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两个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生理反应过程),并且可以将遗传物质复制,通过自我分裂生殖(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灭绝,这是类生命现象的基础。 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物种(±130万),其中650万种物种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现存的动物急剧减少,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 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升、转、看、调。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