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高校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5)二、文献综述 (6)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2 研究趋势与不足 (9)三、高校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 (10)3.1 政策支持 (11)3.2 资源配置 (12)3.3 校企合作 (13)四、高校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4)4.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15)4.2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6)4.3 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完善 (18)五、高校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与反思 (19)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5.2 评价方法与数据收集 (21)5.3 结果分析及改进对策 (22)六、结论与展望 (23)6.1 主要成果总结 (25)6.2 创新点与不足 (25)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6)一、内容概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课程缺乏实践性、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效实践平台等。
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本部分将介绍“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构成,明确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资源整合四个关键维度的定义和作用。
阐述该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如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能力素质培养理论等,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该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整合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资源整合四个维度,构建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包括各维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探讨该模式在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优势和潜力,该模式的构建旨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致力于构建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创新者、投资者、科研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组成部分,通过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和融合协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以驱动创新的发展。
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1.建立创新动力源创新动力源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是产生创新所必需的各种资源、机制和环境。
创新动力源可以是科技、人才、知识等各种元素,也可以是资本、政策和市场等各种因素。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动力源,以保证创新的持续发展。
2.完善科技体系科技是推动创新的根本,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必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其中,包括优化科研机构的设置,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产业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3.促进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应该加强扶持创业企业、鼓励人才创新,提高企业融资和税收等政策,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4.建设创新生态环境创新生态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才环境等方面。
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必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为创新提供更多的“土壤”。
二、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1.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包括科研机构的优化改革、企业的创新和升级等。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鼓励创新。
2.强化创新投资资本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持,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也离不开投资机构的支持。
为了促进创新投资的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和风险投资的融合,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创新投资机制,优化创投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增加高风险领域的资金投入等。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推广和应用的主要方式,它对于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筛选和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企业,建立创新产业链、创新价值链和创新生态链等。
“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创造体系构建作者:李悦葛祥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18期摘要:随着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创造”三创教育还存在着教育定位混沌、模式陈旧、资源短缺、异质性偏差等现实困囿。
据此,提出通过精准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培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论的“前店后校”模式,以实现创新-创业-创造“三创融合”的全生态发展路径。
关键词:三位一体;三创融合;OBE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036-04Abstract: With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up to national level,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equests for cre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a "the trinity of value shaping, skill cultivating, and knowledge teaching together"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inciple to reply the challenges facing to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this new model combines the idea of knowledge teaching, skill cultivating and value shaping to structure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reation" social ecosystems to serve the nation's overal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oal.Keywords: three in one;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BE引言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进入深入调整阶段,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升级,这为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创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高校要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全面落实,根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示范高校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中的创新创业建设成效指标,按照学校立德为先、立学为基的办学要求,立足XX大学学科优势,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综合体系改,不断提高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组织机构为保障创新创业建设顺利开展,XX大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下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建设专门委员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XXX、XXX二、践行时代使命,培育战略人才(一)确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创新育人总体思想新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学校为培养更具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端人才,能够培养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引领和民族复兴的高素质人才。
XX大学以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总体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素质教育为主旨,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推动学生创业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基本建设任务。
(二)实施机制引领、实践主导创新创业改路径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和五育并举建设要求,以创新创业发展目标为核心,充分考虑我校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精准发现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瓶颈和深层次问题,理清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内涵及内在联系,实施从树立教育理念、完善育人机制到实践实训、教学革新的全面性、综合性教学改。
制度规范化、体系化是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的前提,是顺利实施后续建设内容的基石,是引领和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向心力,也是实现相关部门高效管理的有力抓手。
为此,将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作为改的首要任务。
一、引言数字时代呈现出的开放性、无边界性和强互动性,不仅要求创业者提升创业效率,也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创业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知识和技术含量,又要具备可成长性和高附加值。
从教育部选择多所高等学府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探索,到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鲍明旭(长春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数字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是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文章基于三螺旋理论,在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数字化视角探索了包含政府、高校和产业三个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政府、高校和产业三主体间既要各司其职,又要资源互通、共同协作,建立螺旋式互动发展体系。
研究发现,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关键在于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高校的核心地位和强调产业的协调作用,加强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加速三个主体间的资源互补、相互协调和协同创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探索符合数字时代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之路。
关键词: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螺旋理论中图分类号:F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0)10-0031-05 Research on the Ecosystem,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yBAO Ming-xu(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Jilin130117,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the digital ag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y,the study from the digital perspective built an eco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government,university and industry.Each of them not only performs its own duties,but also exchanges resources and cooperates with each other to establish a spiral interactive development.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key to constructing an eco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is to clarif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re posi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emphasize the coordination role of the industry.The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digital resourc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can accelerate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mong the three elements,which can promote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 system, and explore a new way of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 era.Key words:Digitiz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cosystem;Triple helix theory收稿日期:2020-02-10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项目(JJKH20190491JY)。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当前,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政策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备受关注。
然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仍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整体规划不够:部分高校未能制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全面规划,大学生参与创业者不清楚该如何从创业规划、商业模式创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融资等方面得到系统、全面的支持。
2.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导师缺乏相关背景或经验,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指导。
同时,在导师资格认证方面也需更加严格,以确保导师能够够为学生提供质量高、有效的创业指导。
3.资源共享不充分: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与本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缺乏有效联系,无法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帮助学生开展创业。
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缺乏与外部资源连接,这也成为制约创新创业的重要问题。
4.评价标准不明确:在创业项目评价方面,部分高校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过于注重校园赞助,忽视对市场的重视。
这种评价标准难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需求,不能为创业者提供合理的指导。
二、对策建议1.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全面规划,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围绕从创意和萌芽阶段开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
并从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
2.构建多元化的导师队伍:在导师资格认证方面,加强审核力度,保障导师水平高超;在导师队伍建设上,应引入企业家、投资人、商业模式设计师等多元化的导师,以配合学生现阶段的创业需求。
3.创新创业生态联动:以高校为主导组建创新创业生态联动机构,将高校、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创新基地、扶持机构等要素进行有机组合。
同时对于校外的创业项目,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与本地的创业生态系统打通,互相借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优化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更加科学、透明,强调实践、效果和市场的含义。
同时,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学分、奖金以及企业投资、资格认证等影响他们创业的因素,并提高鉴别创业项目质量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拥有独立创业能力和实际创业经验的新一代创业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创新思维,开发潜力,培养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推进国家创新创业战略,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巨大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办企业、参与创业竞赛、课外实践、创新创业讲座等多种途径实现。
创立企业是创业教育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形式之一。
在高校开设创业课程、创新实践活动、创业孵化器及资金配套支持、资源共享等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和提供帮助。
同时,高校积极探索双创育人模式,将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科学研究引领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完整的体系,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育人结构、师资队伍等方面。
其中,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支撑创业实践和培育创业文化的重要基础,应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开发不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实践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的基本知识、提升实战能力。
育人结构则是指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使命,包括理念建设、战略规划、领导与教师队伍培养以及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
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需要构建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居家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和监督作用巨大。
构建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创业,给予他们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支持;同时,配合教育部门、政府以及相关企业,才能让学生“没有创业之苦,更多创业之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绿色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作者:刘翠平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4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坏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理念之一。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绿色创业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绿色创业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外从三个导向对绿色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包括:“1+1”的导向、从A到A+的导向、由0到1的导向。中国高校绿色创业教育应结合中国具体情境创新绿色创业教育模式,积极构建绿色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绿色创业;绿色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一、绿色创业起源及内涵 1.绿色创业起源 Quinn1971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生态活动”能够为企业获取巨大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绿色创业研究由此出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态价值观形成,绿色市场出现,企业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绿色战略和绿色竞争,绿色创业概念随之产生。到目前为止,绿色创业这一概念在学界内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相关术语也是多种多样,譬如环境创业、生态创业、可持续创业、绿色创业、环保类社会创业等。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绿色创业的内涵。
2.绿色创业内涵 绿色创业是一种创业者以识别和发现环境机会为起点,通过绿色管理和科技创新,在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所进行的活动。通过对绿色创业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绿色创业是指以环境创新为导向,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创新性和市场导向的价值实现形式。狭义的绿色创业是指个人或企业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在环境创新基础上以盈利为驱使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协同,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创业教育 中国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将绿色发展理念列为重要的指导理念之一,体现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和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创业企业要遵循“三底线”原则:经济底线、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创业教育呈现出绿色化趋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势。开展绿色创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绿色创业意识,提高潜在绿色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掌握企业运营模式,最终培养绿色创业型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
氛围,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培育体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
合。将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各方面的支持进行系统整合,形
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
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
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
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
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
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受
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
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仅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将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各方面的支持进行系统整合,形
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
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
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一、高校子系统的构建
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文化氛围等四个方面。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为了培养能够创办实体企业的学生,
而是为了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大学生。通过创新
创业教育的培养,大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
新能力,形成主动性、开创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
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开创出属
于自己的事业。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创业所需要的
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辨别出别人可能会忽视的机会;培养他们
的洞察力,使他们采取可能迟疑的行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其
目标定位上应注重内在精神的培育,减少外在功利的考量,应突出
长效,拒绝近视,建立起真正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目标体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对国内高校来说尚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自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国内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
有益探索。尤其是自2002年初,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
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
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九所高等学校为创业教
育试点学校以来,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
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
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许多高校也相继采取了相应
措施,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活动。但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
有的以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为主体,有的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
课程,有的以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代替创新创业课程,缺乏
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内部各教学管理部门整合资源,形成
整体优势,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规划,加强课程的
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本专业基础上开设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
程,形成专业课程、创业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
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
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
有效衔接,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
系。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
创业精神,丰富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
素质和技能。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管理学、经济学专业教师和学
生工作人员为主,一方面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
验,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创业经历,在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中以理
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直观感受。而对高校创新创业师
资队伍的培训,目前比较常见的以kab、syb培训等为主,这些培
训是以创新创业教育技巧为主,缺乏对创新创业操作过程的实际经
验指导。
高校应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
点突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鼓励现有专业
教师以全职、兼职、兼课等形式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承担创新创业
课程教学和指导教师工作,成就一批创业者兼学者。在师资队伍的
建设中,高校应不拘一格,既要重视本校师资的建设,又要重视充
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
家学者甚至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
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
人力保证,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培育
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正向功能,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校园文化
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因素。在开
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惟
其如此,才能将创新创业实践变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创新创业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文
化的积淀最终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创业技能。它包括洞察社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