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1
教案标题:勇担社会责任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2.了解社会责任的不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讨论一下,在他们生活中有哪些机会可以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
2.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人们在生活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社会责任的概念:请学生自己理解并讨论社会责任的含义,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教师合作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2.社会责任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善良行为、慈善捐助、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责任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个案讨论(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社会责任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如环保、关爱动物等。
每个小组需要总结该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准备向全班进行汇报。
2.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并提出他们自己对于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四、汇报与总结(20分钟)1.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添加自己的观点。
2.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练习(15分钟)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可以包括捡垃圾、帮助老人过马路等。
2.学生讨论: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讨论,学习和分享相互间的经验。
六、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总结当天的课堂活动和讨论的重点内容,强调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学生回答与总结:教师提问学生: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对社会责任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复习教案(含练习题及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的复习课。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如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不负责任的后果。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责任的认识仍较模糊,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做法还不够明确。
此外,部分学生对不负责任的后果认识不足,缺乏自我约束力。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明确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做法,并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培养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3.使学生明白不负责任的后果,提高自我约束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责任与角色的关系2.如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不负责任的后果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责任和角色的关系。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3.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教师简要介绍案例背景,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人物有哪些角色?他们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2.呈现(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第三章管理道德怀社会责任第三章-管理道德怀社会责任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二、习题(一)填充题1.道德观包括。
2.功利主义的道德观认为,决策应该完全基于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
4.道德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
5.要求管理者公平公正地执行和加强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遵守所有法律法规。
6.综合社会契约观综合了两种“契约”:一种另一种是。
7.道德发展应经历三个层次。
8.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0.组织的道德管理——以行为为导向。
11.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______伦理行为的产生。
12.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具有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社会责任的经典观点认为,管理的唯一社会责任是。
这种观点的代表是。
(2)多项选择题1.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
a.功利观b.权力观c.公平道德观d.综合社会理论观2.接受()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a.功利观b.权力观c.公平伦理观d.综合社会理论观3.下列关于道德说法正确的是()。
a.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b、拥有外部控制中心的人可能有更一致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C.道德管理超出法律要求d.合乎道德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4.下列概念中用于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主宰的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整体说课稿(2022年课标)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四课时内容: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公益劳动。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对于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
此外,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广泛,但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学会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和参与公益劳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责任的概念、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认识到实践行动,将责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社会公益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社会责任的概念,分析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和途径,如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参与公益劳动等。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意识。
4.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模拟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80%的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
这位管理者的伦理观是( )。
A. 功利主义伦理观B. 权力至上主义伦理观C. 公平原则伦理观D. 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2. 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
A. 前惯例B. 惯例C. 原则D. 强化3. 当公司向非洲发展中国家销售不利于健康的、焦油含量较高的香烟时,具有较高自我强度的管理者很可能会( )。
A. 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所以公司不应该销售,并积极阻止公司出售这种香烟B. 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所以公司不应该销售,但不采取措施阻止公司出售这种香烟C. 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非正式地建议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D. 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公司的现行做法,尽管也认为这种香烟不利于健康4. 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是( )的人。
A. 自我强度高B. 自我强度低C.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D. 具有外在控制中心5. 你不私自打开他人的钱包,窃取他人的钱财,却擅自携带公司办公用信纸回家私用,而不考虑道德问题。
这种二分法的道德行为是由于( )所致。
A. 控制点B. 社会契约整合的影响C. 问题强度D. 结构变量参考答案:1.A; 2.B; 3.A; 4.C;5.C;二、多项选择题1. 影响管理道德的主要因素中,下列应该包括的有( )。
A. 当地所实行的经济制度B. 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C. 行为本身所涉及伦理问题的严重程度D.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E. 管理者个人的道德信念强度2. 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 )。
A. 与竞争者主动协调B. 环境保护C. 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D. 治理污染E. 对消费者主动让利3. 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 )。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责任的含义、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知道要对自己负责。
2.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
3.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责任的明确认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责任的含义、角色与责任。
教学难点:明确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P64—65“探究与分享”的内容)这个男孩就是里根,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
1.想一想: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提示: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提示:是父亲的责任,我国婚姻法规定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提示:赞成。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
教师总结、过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你是否也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责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责任的含义(一)责任的含义活动一:回顾生活明确责任填充表格,总结责任是什么。
教师总结: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目标导学二:责任的来源(二)责任的来源活动二:众志成城抢险救灾(展示材料)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时,天津消防总队共调集23个消防中队的93辆消防车、600余名官兵在现场全力灭火处置。
事故发生后,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并到医院看望伤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力量扑灭爆炸火势,并对现场进行深入搜救,注意做好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抓紧组织精干医护力量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因伤死亡。
国家级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200余名官兵进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现场展开救援。
积极奉献社会设计说明此课旨在通过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学生体味关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学会从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三个方面分析关爱的意义;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在行动上主动关爱他人,认识关爱他人应该持有一定的态度、尺度和策略。
通过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服务社会的价值,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践行奉献社会的理想。
学习目标1.通过对社会生活实例分析,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他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增强关爱他人的认同感。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3.通过事例分析,了解践行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
2.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做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要求。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实例分析法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
时政新闻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框关爱他人一、学习情境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在平凡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真诚地、友善地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帮助、社会的温暖,我们也将努力成为一束光,温暖他人、照亮他人。
二、预习检查1.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关爱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3.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4.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75页“运用你的经验”,展示材料:周五放学后,小鸣和妈妈约好一起去看电影,约定六点钟在电影院门口见面。
为了节省时间,他决定自己坐公交车去和妈妈会合。
因没有听清楚公交车报站,小鸣下车后才发现下错了站,可还有十分钟就六点了……小鸣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于是向旁边一位阿姨说明情况和请求,阿姨立刻拿出手机,帮小鸣拨通电话……提出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学生活动】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