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20 KB
- 文档页数:3
妇科闭经疾病的中医诊治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
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对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因非药物所能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畴。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中医学将闭经称之“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
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疾病。
历代医著对闭经论述颇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肾脉……微涩为不月”。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有病肾风者……月事不来”;“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
《素问·阴阳别论》有“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尤在《素问·腹中论》创妇科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蕙茹丸“,治疗血枯经闭,至今常用。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认为:“因虚、积冷、结气”是“经水断绝”即闭经的病因。
《诸病源候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而致本病。
宋金时代认为闭经之病因有寒、热、虚、实四大类。
如《仁斋直指方·妇人论》指出:“经脉不行,其候有三:一则血气盛实、经络遏闭……一则形体憔悴、经脉涸竭……一则风冷内伤,七情内贼以致经络痹满。
”这些观点至今指导妇科临床实践。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特别提出痰滞、肾虚、津液耗伤引起闭经的论述,发展和完善了闭经的病因病机。
《脉经》曰“少阳脉革,少阴脉细,……妇人则经水不通。
”为后世进一步研究闭经提供脉象理论基础。
《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对脏腑病变血少、血滞而导致闭经以脏腑辨证来治疗的论述,尤其是《傅青主女科》提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的观点,为从肾治疗虚证闭经等月经病提供了理论根据。
【病因病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气血、冲任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治疗闭经特效中药方9首1.解毒泄热方【处方组成】黄连6g,生甘草、石斛各15g,生山楂20g,柴胡5g,丹皮、香附(酒炒)、柏子仁、赤白芍(酒洗)各10g,当归(酒洗)、生地、牛膝各12g,泽兰叶9g,滑石30g(包煎)。
【治疗方法】每剂服两天(头煎当天服,二煎次日服),共服24天(12剂)为1疗程,停药观察,若停药后1周月经仍不来潮,再开始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嘱患者以绿豆、鲜荷叶、莲子(带芯)煎汤作饮料常服,并告诫患者停止接触农药。
【功效主治】解毒清暑,开郁泄热,益气养阴,调理冲任。
主治农药中毒所致的妇女闭经症。
【临床运用】本组8人,在喷洒农药后相继发生闭经。
年龄为16~21岁,平均19.25岁;初潮年龄:最小13岁,最大16岁,平均14.6岁;既往月经周期:最短28天,最长52天。
结果:本组患者经上法治疗1~2疗程,其中:治愈6例,因故中断治疗1例,无效1例。
月经恢复情况:最早为服药后10天,最晚为46天,平均22天。
【经验体会】本组患者因喷洒农药,加之暑季,药毒挟暑邪侵体,致热毒内盛,气滞血瘀湿阻,气阴亏虚,心肝火旺,冲任失调,故致闭经。
治疗当解毒清暑,开郁泄热,益气养阴通经,佐以化湿之品。
方中黄连、生甘草、滑石清热解毒,化湿;丹皮、柴胡、香附、生地、柏子仁、石斛开郁泄热,益气养阴;生山楂、赤白芍、当归、牛膝、泽兰养血行经通闭。
2.温经四逆汤【处方组成】当归、桂枝、白芍各12g,细辛3g,炙甘草10g,木通6g,大枣7枚。
加减变化: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酌情加重当归、桂枝用量。
若寒甚者加制附子、干姜;湿重带下量多者加苍术、茯苓;瘀血明显者加莪术、红花、炮山甲;气滞者加香附、青皮;腹痛者加生蒲黄、延胡索;腰痛者加川续断、杜仲。
【治疗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调经止痛。
主治女性寒湿凝滞闭经。
【临床运用】治疗女性寒湿凝滞闭经77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5岁。
14~20岁者24例,21~30岁者21例,31~40岁者17例,41岁以上者15例;未婚者23例,已婚者5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31例,1~3年者28例,4~5年者15例,6年以上者3例),结果:痊愈(服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月经周期、经量颜色正常)42例;好转(因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月经周期,色黑量少)27例,无效(服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无变化)8例。
经血不畅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一、经血不畅的定义经血不畅是指女性月经期间经血排出不畅、经期延长或经血量减少的情况。
这种病症常见于中年女性,可能会给她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以下是经血不畅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
二、类型一:经血过多经血过多是指月经期间排出的经血量超过正常范围。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调或气郁血瘀所导致的。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摄入一些补血的食物。
同时,通过中药调理,调节气血循环,改善子宫内环境。
三、类型二:经期延长经期延长是指月经的持续时间超过正常的七天。
中医认为,经期延长可能是由于肝郁血瘀或气虚血瘀所致。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有益于血液循环的食物,如黑豆、红枣等。
中药方面,可以运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调理。
四、类型三:经血减少经血减少是指月经期间经血量少于正常范围。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气虚血瘀或肾虚所导致的。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摄入一些益气补血的食物,如山药、糯米等。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一些补肾益气的药物进行调理。
五、类型四:经血不畅伴有疼痛经血不畅伴有疼痛是指月经期间出现经血排出不畅的情况,并伴有腹痛或腰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气虚血瘀或寒湿凝滞所导致的。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寒冷和生冷食物的摄入。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一些温经通络的药物进行调理。
六、类型五:经血不畅伴有情绪波动经血不畅伴有情绪波动是指月经期间情绪不稳定,可能出现焦虑、易怒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肝气郁结或肾阴亏损所导致的。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一些调节肝肾功能的药物进行调理。
以上是经血不畅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
如果您出现经血不畅的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中医师,以便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女性闭经的中医辩证用药中医辩证用药气血虚弱:经期延后量少,渐至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软,气短懒言。
唇舌淡白,苔薄白,脉沉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
可用八珍汤加味治疗。
药用人参3克(另煎,兑服),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炙甘草15克,木香5克,青皮5克,醋炒香附5克,牛膝10克,路路通12克。
水煎服,日1剂。
兼见心悸怔忡者加柏子仁、丹参、阿胶;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闭经,除见气血虚弱的症状外,更见干涩,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等症,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之症,可加鹿茸、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
肝肾不足:年逾18经未潮,或初潮较迟而量少色淡,渐至闭经,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质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养肝调经,用当归地黄饮加减,药用当归12克,熟地15克,山药10克,杜仲10克,牛膝15克,山茱萸5克,炙甘草10克,鸡血藤15克,益母草10克。
水煎服,曰1剂。
药膳可用山药土豆汤:山药30克,土豆30克,黑豆30克,鸡血藤50克,牛膝10克,先将鸡血藤、牛膝水煎1小时后,去渣,加入山药、土豆、黑豆煮至熟烂,加入红糖适量服用。
也可用大枣白鸽汤:大枣50克(去核),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炙鳖甲、炙龟板各30克,枸杞20克,先煎鳖甲和龟板30分钟,后放入枸杞再煎20分钟,煎好后去药渣,取药汁煮大枣及白鸽至熟,吃肉饮汤。
阴虚血燥:经血由少而渐至闭经,五心烦热,潮热汗出,两颧潮红,舌红苔少,脉弦数或细数,冶宜养阴清热调经。
方用一贯煎加减,药用生地15克,枸杞12克,当归15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柴胡12克,丹皮10克,酸枣仁20克,黄精10克,丹参6克,枳壳5克。
水煎服,日1剂。
痰湿阻滞: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白腻、脉滑。
治宜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用苍附导痰丸加减。
药用苍术10克,陈皮5克,制南星5克,枳壳(麸炒)10克,半夏10克,川芎5克,滑石10克,白茯苓12克,神曲(炒)10克,佛手12克。
闭经的中医辩证施治 最早记载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中,称之为"女子不月"、 "月事不来"、"血枯"等。
另外《素问.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并解释其病机为:"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此后,历代医家对闭经的论述颇多,《景岳全书犯救斯娣血枯经闭》以"血枯"、"血隔"立论,即将闭经分为虚、实两类。
《素问·阴阳别论,称闭经为"不月"。
《备急干金要方·妇人方。
下》称其为:月水闭塞"。
《神农本草经·中,称其为"月闭"。
《妇人良方》有"室女闭经"之名。
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通常按闭经出现的时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凡地处温带,年逾18周岁而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而在月经周期建立以后,非生理性停经达到或超过三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中医上讲,以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非怀孕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病理病因】 闭经的病因十分复杂,它不仅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且有时发生在内分泌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目前多按发病部位分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的闭经、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性闭经、甲状腺功能失调性闭经、子宫性闭经以及使用避孕药后所致的闭经等。
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变化是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卵巢的正常功能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所调节,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又受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的控制。
为此,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均可导致月经紊乱,以至闭经。
【中医病机】 中医将闭经分为虚、实两类。
虚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损伤,致经源匮乏,血海空虚,无余可下;实者多因邪气阻隔,胞脉壅塞,冲任阻滞,血海不满不溢。
闭经的中医治疗方法如果女性出现病理性的闭经,这时候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这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中医在这方面的治疗是比较不错的,中医可以把闭经的原因分为寒凝经脉,痰湿阻滞以及气滞血虚等症,通过不同的症状表现,采取不同的中药来进行良好的治疗。
①寒凝经脉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治宜温经散寒,通经活血。
可选用艾附暖宫丸,本品由艾叶、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川断组成。
具有暖宫散寒、理气养血之功。
用法:每次1丸 (9克),一日2次口服。
其他也可选有十二温经丸、暖宫孕子丸等。
②痰湿阻滞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晕嗜睡,或带多色白,苔白,脉滑。
治宜燥湿祛痰,活血通经。
可选用香砂平胃颗粒,本品由苍术、厚朴、橘皮、木香、砂仁、甘草组成。
有健脾和胃,宽胸消胀、燥湿化痰、开启胞宫,使气血通畅月经得下之功效。
用法:每次1袋 (10克),一日2~3次口服。
其他如胃苏冲剂、胃得安片、平胃散等也可选用。
③气滞血瘀月经数月不来,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
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宜活血祛瘀,理气行滞。
可选用七制香附丸合益母草膏联用。
七制香附丸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白术、香附、阿胶、延胡索、益母草、砂仁、黄芩组成。
用法:七制香附丸每次1丸 (9克),一日2次。
益母草膏 (由益母草制成),每次10克,一日1~2次口服。
其他如活血调经丸、妇女痛经丸、血府逐瘀口服液、调经活血片等中成药均可选用。
闭经是妇科疾病常见症状。
凡妇女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问经;若曾已有规则月经来潮,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致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此外还有因生殖道闭锁而致闭经的称为假性或隐性闭经。
青春期前、哺乳期、妊娠期或绝经后的闭经,属生理性闭经。
根据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垂体和下丘脑性闭经。
中医文献中有“闭经”、“不月”和“月事不来”等记载。
中医和西医都称“闭经”。
本病治疗难度较高,属难治之症。
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希恩(席汉)综合征、人流手术后等都可导致闭经。
另有溢乳闭经、肥胖性闭经、厌食性闭经、结核性闭经和药物性闭经等。
【病因病理】本病的病因病理比较复杂,可分虚、实两种。
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1.肝肾不足由于禀赋不足、房劳多产、久病等伤肾而致精血不足,无血可下。
2.气血虚弱劳伤心脾或大病、久病失血等以致冲任大虚,无血可下。
3.阴虚血燥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阴虚血燥或精亏阴竭而致虚劳闭经。
4.气滞血瘀七情内伤,气血瘀滞或经、产受寒,寒凝血脉而致闭经。
5.痰湿阻滞肥胖痰湿阻络而致闭经。
西医根据发病解剖部位不同,分为: 1.子宫性闭经病因在子宫,如子宫内膜损伤及黏连、子宫内膜炎、子宫发育不全或缺如、子宫切除术等。
2.卵巢性闭经闭经的原因在于卵巢,卵巢性激素水平低落,子宫内膜无周期性变化而致闭经。
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切除或卵巢肿瘤等。
3.垂体性闭经病变在垂体。
垂体前叶的器质性病变(如垂体肿瘤),或功能失调(如垂体缺血、炎症、放射、手术、原发性垂体促性腺功能低下等)导致闭经。
4.丘脑下闭经最常见的一类闭经,由于丘脑下功能失调影响垂体,进而影响卵巢而引起闭经。
引起丘脑闭经原因有环境改变、神经性厌食、营养不良症、药物抑制、闭经溢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闭经的中医辨证分型
闭经的中医辨证分型闭经,中医学称之为经闭,中医认为,月经的按期来潮关键在于肾气充盛,天癸泌至,任通冲盛,胞宫溢满,反之则经闭,临床辩证闭经多因肝肾不足或气血虚弱致冲任虚损,血海空虚,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致经隧阻隔,脉道不通等。
肝肾不足型:年逾十八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后期量少逐渐至闭经,体质虚弱,头晕耳鸣,舌淡红,少苔,脉沉弱,或沉细。
治疗宜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阴虚血燥:经血由少而渐至停经,五心烦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血虚弱型:月经逐渐延后,渐至闭经,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脉沉缓或虚弱。
气滞血瘀型:月经突然停闭,烦躁易怒,胸肋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或沉缓。
痰湿阻滞型: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沉闷,呕恶痰多,面浮足肿,苔腻,脉滑。
出现经闭,可以根据以上病因采取坤泰胶囊预防,只要预防工作做好了,一切难事都会迎刃而解了。
坤泰胶囊,适用于因卵巢功能衰退,卵巢早衰导致的闭经,也符合上述中医论闭经的各个分型。
闭经的中药方剂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生理周期内不出现月经流血现象的情况。
闭经是一个常见的妇科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
中药方剂在治疗闭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闭经的方法及其配方。
一、方剂一:调经养胃汤调经养胃汤是一种针对闭经中伴有胃虚的情况而设计的中药方剂。
它由黄精、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补气血、调经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该方剂疏肝调经、养胃益气的作用,可以改善闭经症状,恢复月经的正常流动。
二、方剂二: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调经补血,常被用于治疗闭经。
它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闭经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子宫收缩,使月经恢复正常。
三、方剂三: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闭经、痛经等妇科疾病。
它由当归、白芍、川芎、香附、郁金、甘草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闭经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子宫的正常功能。
四、方剂四:通络散通络散是一种用于治疗闭经的中药方剂。
它由鸡血藤、红花、蒲公英、赤芍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闭经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激活子宫,使月经恢复正常。
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仅供参考,在使用时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体质,医生可能会针对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配方。
除了中药方剂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和饮食不当等因素对月经正常流动的影响。
闭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中药方剂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的优势。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因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闭经时必须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同时,中药方剂的使用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宜自行使用。
闭经调理方法闭经是指女性在育龄期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或长时间不来月经的现象,一般是指女性连续3个月或更久没有月经。
闭经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疾病导致的。
不论闭经的原因是什么,调理方法都应该是温和、科学和有效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闭经调理方法。
1. 保持心情愉快:心情紧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导致闭经,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例如瑜伽、听音乐、读书等来舒缓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2. 调整饮食: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闭经症状。
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量。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E、锌、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雌激素分泌和调整激素平衡。
3. 注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对改善闭经症状起到积极的作用。
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可以有效缓解闭经症状。
4. 检查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闭经,如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抗脑垂体激素和抗精神病药等。
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并发现闭经现象,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调整用药方案。
5.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此外,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和刺激性饮料,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6. 避免过度减肥:长期或过度的节食减肥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平衡,导致闭经。
因此,在减肥过程中应选择科学健康的方法,避免过度限制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7. 中医调理:中医认为闭经是由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或寒湿内侵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调理可通过草药煎剂、针灸、推拿等方式调整气血运行,改善闭经症状。
但在进行中医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师,避免治疗不当造成其他不适。
闭经调理是一个较为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耐心调理。
中医闭经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本病以月经停闭不来潮为特征,为临床常见病,属难治之症,病程较长。
临床有生理闭经,如青春前期,初潮后月经的自调节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的月经停闭,可不用药;另有服用避孕药或皮下埋置避孕药导致的月经停闭。
多数停药后有自恢复趋势。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主穴】子宫穴、卵巢穴、缘中穴、内分泌穴、肝穴、肾穴、脾穴。
【操作】以王不留行(也可白芥子、菟丝子或磁珠)1粒用适当大小(0.6cm×0.6cm)的方块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贴于穴位上,而后用拇、示指夹压之以刺激耳穴,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感觉为度,并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5~10分钟。
2.按摩疗法【主穴】气海、关元、归来、血海、三阴交、膈俞、脾俞、肾俞等。
【操作】气虚者①仰卧:轮掌轻柔小腹部,拇指并压小腹胃经线,多指分推带脉线;从神阙至曲骨,行拇指下行推搓法。
拔揉盲俞,点气海、中脘、阳池。
揉、搓大腿内侧,点血海,三阴交。
②俯卧:手掌或手根部反复下揉腰骶部,然后行鉴掌揉搓法,以透热为度。
手根上揉督脉线,点膈俞、脾俞、肾俞。
③正坐:捏肩,点风池、曲池。
血虚者①仰卧:轻揉小腹,以关元穴为主;点中脘、归来、足三里、三阴交。
②俯卧:掌根揉压背部、点膈俞、脾俞、胃俞、肾俞。
气滞血瘀者①仰卧:揉搓小腹,重按气海穴,使热感向下直达涌泉,以行气活血,点血海、曲泉。
②俯卧:推揉背部,点压膈俞、肝俞、三焦俞。
3.中药熏洗【药物】益母草40g,郁金18g,香附15g,当归12g,赤芍12g,桃仁9g,吴茱萸5g,小茴香6g。
【操作】将8味中草药同等量两份,一份煎汤,一份烘干研碾成细粉末,过100目筛,装入无毒保鲜袋内保存备用。
在室温下将备用煎汤的8味中草药加水至2000ml,浸泡2~3小时。
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30分钟,去药渣得滤液约8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500ml,煎熬15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共得汤药1000ml放入容器内摇匀加热,趁热先用蒸汽熏蒸脐下腹部,待药液降温后再淋洗脐下腹部,每次约30分钟,熏洗后再擦干脐眼脐下腹部,取备用药粉15g 左右,用黄酒调成膏将膏置入脐眼后,外用一层无毒保鲜膜覆盖,再用敷贴固定每晚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应用3~4个疗程。
中医治疗闭经的8个验⽅中医治疗闭经的8个验⽅来源:99⼦宫⽹发表时间:2011-09-20 访问量:557导语:闭经是指从未有过⽉经或⽉经周期已建⽴后⼜停⽌的现象。
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经已来潮⼜停⽌6个⽉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
对于闭经的治疗有很多⽅法,今天99⼦宫⽹⼩编为你介绍中医治疗闭经的⼏个验⽅。
闭经是指从未有过⽉经或⽉经周期已建⽴后⼜停⽌的现象。
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经已来潮⼜停⽌6个⽉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
对于闭经的治疗有很多⽅法,今天99⼦宫⽹⼩编为你介绍中医治疗闭经的⼏个验⽅。
闭经分哪⼏种 闭经分哪⼏种 凡年满18周岁,⽉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多由先天性异常,包括卵巢或苗勒⽒组织的发育异常所引起。
⽉经周期建⽴后,⼜连续6个⽉以上⽆⽉经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多由继发性疾病引起。
真性闭经,是指因某种原因所造成的⽆⽉经状态,如精神因素、营养不良、贫⾎、结核、刮宫过度、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假性(或隐性)闭经,是指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引起下⽣殖道粘连闭锁致⽉经不能排出者。
[%page%] 1、舒肝活⾎通经汤 【辨证】肝郁⽓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通经。
【组成】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10克,半夏10克,⾚⽩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法】⽔煎服,每⽇1剂,⽇服3次。
【出处】瞿⽂楼⽅。
2、加减⼋珍汤 【辨证】⽓⾎两虚。
【治法】调补⽓⾎,健脾益肾。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藤15克,制附块6克,⼲姜6克,炙⽢草6克。
【⽤法】⽔煎服,每⽇1剂,⽇服3次。
【出处】朱南荪⽅。
[%page%]3、四物逍遥汤 【辨证】肝郁⽓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调经。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芍12克,⽣地12克,青⽪6克。
中医治疗原发性闭经[1]原发性闭经系指年龄超过16岁(有地域性差异),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
原发性闭经较少见,往往由于遗传学原因或先天发育缺陷引起,而由外伤引起则更为罕见。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闭经:(1)肾气不足:原发性闭经,或初潮晚,月经错后量少,色淡黯质稀,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带下少,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补肾益精,调补冲任。
方药:菟丝子、枸杞子、熟地、覆盆子、党参、首乌、黄精、当归、女贞子各15克,紫河车、仙灵脾、肉苁蓉各10克。
中成药:参茸丸。
(2)肝肾亏损:堕胎、流产、久病或产后,经量逐渐减少,经行延后,甚至闭经,头晕目涩,腰膝酸软,心烦潮热,带下量少,阴部干涩,甚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肌肤不润,毛发脱落,性欲淡漠,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填精。
方药:熟地、山药、女贞子、枸杞子、首乌、当归、茯苓各15克,山萸肉12克,杜仲、菟丝子、巴戟天各10克。
中成药:妇科金丸。
(3)气血虚弱:月经逐渐后延,经量渐减,色淡质稀,继而停闭,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毛发少泽,肌肤欠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各15克,远志、炙甘草各10克,陈皮、桂心各6克。
中成药: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
(4)气滞血淤:经行先后不定,量少,渐至闭经,或暴怒之后骤然经闭不行,情志抑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质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淤通经。
方药:当归、赤芍、川牛膝、莪术、熟地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枳壳、醋柴胡、桔梗、川芎、甘草各10克。
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5)痰湿阻滞:经期延后,经量渐少而至停闭,神疲倦怠,形体渐胖,胸脘满闷,食少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治疗闭经特效中药方7首闭经是指妇女应有月经而超过一定时限仍未来潮的一种病症。
它不包括妇女青春前、妊娠期、哺育期及绝经期后的生理性闭经,亦不包括由于子宫颈、“阴”“道”和“处”“女”“膜”的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损伤所引起粘连闭锁,使月经不能外排的假性闭经。
临床上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①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②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任何时间(除去妊娠期及哺乳期外),凡月经闭止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①子宫性闭经;②卵巢性闭经;③垂体性闭经;④丘脑下部性闭经;⑤肾上腺和甲状腺疾病引起闭经。
本病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临床上以应行经而经闭不行为基本特征。
结合闭经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不月”、“月事不来”、“月水不通”、“经闭”、“闭经”等范畴。
其可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及痰湿阻滞等原因所致。
本病的治疗,西医采取避免精神紧张,消除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营养等;药物治疗以病因治疗、激素治疗为主。
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根本,采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瘀者祛之”等法选方治疗。
本文选行经左归饮、温肾通络方、加减消迟汤、通下棉闭汤及参芍二仙汤等治疗各种闭经的效方共7首,以供患者朋友参考选用。
1.行经左归饮【处方组成】熟地30g,淮山药、枸杞各15g,茯苓、枣皮各10g,炙甘草6g。
加减变化:气血虚弱加党参30g,当归15g:气滞血瘀加香附、泽兰、红花各10g,枳壳12g;寒湿凝滞加桂枝8g,干姜、香附、艾叶各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补肾,充胞行经。
主治继发性闭经。
【临床运用】用本方治疗继发性闭经54例,经服药7~90天全部治愈。
【经验体会】左归饮是张景岳制定的一首方剂,有滋阴补肾的功能,主治肾真阴不足证。
肾主生殖,真阴不足则胞宫失养,经血不能按月而行。
方中重用熟地滋肾益精,以填真阴;淮山药健脾益阴滋肾;枣皮、枸杞养肝滋肾;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闭经也是女性常见的月经病,在中医看来,闭经的类型主要有5种,治疗闭经的方法也有5种,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介绍。
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闭经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因为闭经往往是由于身体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调养身体来达到治疗闭经的目的。
而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的方案,治疗更加有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闭经的中医方法。
闭经的类型
一、气血虚弱型闭经
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
二、气滞血瘀型闭经
经期先后不定,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
三、痰湿凝滞型闭经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