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5个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97.05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27闭经闭经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异常,连续3个月或更久不来月经。
中医认为闭经是由于气血调理失衡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师承医案进行分享,以提供参考和启发。
案例一:患者:李女士,27岁,有3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情绪烦躁。
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
治疗:调理气血,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的气滞和脾虚证型,以柴胡疏肝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调理了患者的肝气郁滞,同时补益了脾气,形成了气血调理平衡的效果。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两周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
案例二:患者:王女士,36岁,有5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情绪低落,乏力。
辨证: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气血不足,脾气虚弱。
治疗:调理气血,补益脾气。
方药:四物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气血不足和脾气虚弱证型,以四物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补益患者的气血,调理了脾气的弱虚,恢复了气血的平衡。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一个月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改善,乏力症状减轻。
案例三:患者:张女士,33岁,有4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头晕乏力。
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气血亏虚,肾阴不足。
治疗:调理气血,补益肾阴。
方药:当归养血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气血亏虚和肾阴不足证型,以当归养血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补益了患者的气血,滋养了肾阴,从而改善了气血的失调症状。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三个月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头晕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师承医案对闭经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因此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辩证加减药物,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补益脾气、滋养肾阴为主要治疗原则。
为了达到长期的疗效,通常需要持续服用一段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善等方面,以加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闭经即无月经,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症状,通常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前者系满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后者指以往曾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停止行经达6个月以上。
又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月水不通”、“经闭”、“经水断绝”等。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以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病因病机】本病发病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肾肝脾亏虚,导致气血阴精匮乏,使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痰湿等阻滞,使冲任不通,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患者的年龄、婚否以除外生理性闭经;如为原发闭经应询问幼年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母亲妊娠期服用过何种特殊药物,有无产伤;如为继发闭经应询问初潮年龄,即往月经情况,闭经期限,闭经前有无精神创伤以及生活环境改变,健康状况,婚育史,哺乳期限,是否应用避孕药等;有无自觉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周期性腹痛等;家族遗传病史,结核接触史。
2、症状: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或月经初潮后1年余,或以建立月经周期后,先闭经6个月以上,注意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头痛及视觉障碍,有无溢乳、厌食等,有无体重变化、畏寒或潮红或阴道干涩等症状。
二、中医辨证要点本病属难治之症,病程较长,疗效较差,因此,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致无月经者,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围。
【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在确诊闭经之后,尚须明确是经病还是他病所致,因他病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然后调经。
辨证重在辨明虚实或虚实夹杂的不同情况。
虚证者治以补肾滋肾,或补脾益气,或补血益阴,以滋养经血之源;实证者治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脉,或祛邪行滞,以疏通冲任经脉。
四物汤调节月经周期治疗虛性闭经60例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四物汤治疗虛性闭经的临床效果。
共纳入60例患者,采用四物汤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四物汤在调节月经周期和治疗虛性闭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临床病例分析表明,四物汤可显著改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副作用观察显示,四物汤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认为,四物汤在治疗虛性闭经中具有显著作用,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四物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对于虛性闭经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四物汤、调节月经周期、虚性闭经、治疗效果、临床病例、副作用观察、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虚性闭经是指由于气血不足而导致月经失调或闭经的一种病症。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认为气血虚弱是引起虚性闭经的主要原因,而四物汤则是一种能够滋补气血、调节月经周期的中药方剂。
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川芎和白芍组成,具有活血调经、滋阴补血的功效。
近年来,四物汤在治疗虚性闭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传统药物治疗虚性闭经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四物汤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少而备受关注。
目前对于四物汤在治疗虚性闭经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60例患有虚性闭经的患者进行四物汤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四物汤在调节月经周期和治疗虚性闭经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物汤在调节月经周期和治疗虚性闭经中的疗效及机制。
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四物汤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月经周期的调节作用和虚性闭经的治疗效果。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揭示四物汤对月经不调的调节机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也旨在为四物汤在治疗虚性闭经和其他月经不调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临床应用的推广和发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经期结束后,连续3个月或以上不来月经。
根据中医的观点,闭经可以分为五大分类,并有相应的中医调理疗法。
一、气滞血瘀型闭经气滞血瘀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服药物过犹、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稀少、色暗而块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疏肝理气: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
2. 活血祛瘀: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调经活血汤等。
二、肝肾不足型闭经肝肾不足型闭经多由肝肾亏损、病后虚弱、生活规律不当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益肝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三、脾胃虚弱型闭经脾胃虚弱型闭经多由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减退、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肢冷、面色无华、精神疲乏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调理脾胃: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 补益气血: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
四、湿热蕴结型闭经湿热蕴结型闭经多由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稠厚、色深而多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大腹泻散等。
2. 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神血宝石散、三黄石膏散等。
五、心肾不交型闭经心肾不交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不调、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补心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以上是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的介绍。
若遇到闭经问题,请尽早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以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72 闭经的病因涉及范围广而复杂,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常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食品污染的出现,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剧,以及避孕节育措施使用不当,均可引起生殖内分泌调节轴的功能失常,致使闭经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
对于闭经,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1 闭经的中医学认识中医学认为闭经的常见病因有虚实两种,虚者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致精血不足,冲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壅滞致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临床亦可见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之虚实夹杂的病证[2]。
2 闭经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闭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原则为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治疗方法主要有辨证分型治疗、辨证与辨病治疗、中成药治疗等,但需排除内科疾病和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闭经。
2·1中医辨证治疗2·1·1虚证(1)肾气虚血亏证。
症见初潮时间推迟,或因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腰酸,尿频,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选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或寿胎丸合四物汤加枸杞子、鸡血藤、益母草、红泽兰。
(2)肾阴虚精亏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滋肾养阴,活血调经,方选归肾丸加覆盆子、桑椹子、灸鳖甲、鸡血藤等。
(3)气血亏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神倦乏力,唇舌色淡,脉缓无力。
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选人参养营汤或八珍汤加丹参、鸡血藤等。
(4)脾肾阳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性欲减退,夜尿增多,舌淡胖大,脉沉弱。
治以温肾健脾,活血通经,方选右归丸或二仙汤加川芎,桂枝、益母草等。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治疗闭经特效中药方9首1.解毒泄热方【处方组成】黄连6g,生甘草、石斛各15g,生山楂20g,柴胡5g,丹皮、香附(酒炒)、柏子仁、赤白芍(酒洗)各10g,当归(酒洗)、生地、牛膝各12g,泽兰叶9g,滑石30g(包煎)。
【治疗方法】每剂服两天(头煎当天服,二煎次日服),共服24天(12剂)为1疗程,停药观察,若停药后1周月经仍不来潮,再开始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嘱患者以绿豆、鲜荷叶、莲子(带芯)煎汤作饮料常服,并告诫患者停止接触农药。
【功效主治】解毒清暑,开郁泄热,益气养阴,调理冲任。
主治农药中毒所致的妇女闭经症。
【临床运用】本组8人,在喷洒农药后相继发生闭经。
年龄为16~21岁,平均19.25岁;初潮年龄:最小13岁,最大16岁,平均14.6岁;既往月经周期:最短28天,最长52天。
结果:本组患者经上法治疗1~2疗程,其中:治愈6例,因故中断治疗1例,无效1例。
月经恢复情况:最早为服药后10天,最晚为46天,平均22天。
【经验体会】本组患者因喷洒农药,加之暑季,药毒挟暑邪侵体,致热毒内盛,气滞血瘀湿阻,气阴亏虚,心肝火旺,冲任失调,故致闭经。
治疗当解毒清暑,开郁泄热,益气养阴通经,佐以化湿之品。
方中黄连、生甘草、滑石清热解毒,化湿;丹皮、柴胡、香附、生地、柏子仁、石斛开郁泄热,益气养阴;生山楂、赤白芍、当归、牛膝、泽兰养血行经通闭。
2.温经四逆汤【处方组成】当归、桂枝、白芍各12g,细辛3g,炙甘草10g,木通6g,大枣7枚。
加减变化: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酌情加重当归、桂枝用量。
若寒甚者加制附子、干姜;湿重带下量多者加苍术、茯苓;瘀血明显者加莪术、红花、炮山甲;气滞者加香附、青皮;腹痛者加生蒲黄、延胡索;腰痛者加川续断、杜仲。
【治疗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调经止痛。
主治女性寒湿凝滞闭经。
【临床运用】治疗女性寒湿凝滞闭经77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5岁。
14~20岁者24例,21~30岁者21例,31~40岁者17例,41岁以上者15例;未婚者23例,已婚者5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31例,1~3年者28例,4~5年者15例,6年以上者3例),结果:痊愈(服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月经周期、经量颜色正常)42例;好转(因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月经周期,色黑量少)27例,无效(服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无变化)8例。
闭经症状的五大分类及中医疗法闭经是指女性来月经的周期延长或完全停止,常常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
中医学认为,闭经可以分为五大分类,并可以采用相应的中医疗法进行调理。
1. 气滞血瘀型闭经气滞血瘀型闭经是指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闭经。
常见症状包括月经推迟、不规律,经量减少,甚至完全停经。
此类型闭经可以通过中医疗法调理气血,如温经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推拿手法等疗法,帮助调节气血运行,恢复月经正常。
2. 肝肾不足型闭经肝肾不足型闭经是指由肝肾功能不足引起的闭经。
常见症状包括月经稀少、颜色淡红,甚至停经。
中医治疗此类型闭经主要通过补肝肾,调理经血,以及增强脏腑功能来恢复月经。
常见的疗法包括滋肾益肝的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艾灸等疗法,帮助调整肝肾功能,恢复月经正常。
3. 脾虚湿阻型闭经脾虚湿阻型闭经是指由脾虚引起的湿阻而导致闭经。
常见症状包括月经推迟或稀少,舌苔厚腻,身体胀满等。
中医治疗此类型闭经主要通过健脾化湿,调理气血,恢复正常的月经。
常见的疗法包括补脾健胃的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艾灸等疗法,帮助调节脾胃功能,恢复月经正常。
4. 心肝失血型闭经心肝失血型闭经是指由于心肝失血引起的闭经。
常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
中医治疗此类型闭经主要通过益气养血,调理心肝,恢复正常的月经。
常见的疗法包括补气养血的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艾灸等疗法,帮助调整心肝功能,恢复月经正常。
5. 精血两亏型闭经精血两亏型闭经是指由于精血不足而导致闭经。
常见症状包括月经稀少,经血颜色淡红,面色无华等。
中医治疗此类型闭经主要通过补益精气,调理经血,恢复正常的月经。
常见的疗法包括滋补精气的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艾灸等疗法,帮助补充精血,恢复月经正常。
以上是闭经症状的五大分类及中医疗法的简要介绍。
若怀疑自己患有闭经,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绝经前后诸症主要指女性在围绝经阶段产生的临床症状,女性在步入绝经期前后一般会发生一些不适感,来源于心理与身体等方面,病情相对复杂,部分病患的病情严重、症状明显,对其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现代医学针对绝经前后诸症的研究表示,此病的出现主要因为女性在步入绝经前后卵巢功能下降,且雌激素、受体神经递质和免疫因素等也会受此影响。
中医认为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产生原因在于肾虚,而本科普将带大家了解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
1绝经期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症具体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发生面红燥热、大量出汗、精神萎靡、焦躁易怒、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失眠记性变差、腰酸背痛、手脚发热,并且还有月经不调和绝经相关的症状。
中医认为此病的出现和绝经前的生理特点相关。
女性在四十九岁之前,肾气从强盛慢慢衰落,天癸从少慢慢到衰竭,冲任二脉也开始下降。
在这个生理变化转折阶段,遭到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身体阴阳出现过盛或是过衰,性格抑郁,存在顽疾,或是家庭、社会环境等产生变化,极易因为营养失衡而患上该病。
2治疗原则应该补充肾气,注重调节冲任,并且关注心肝脾的治疗。
要谨慎用药,阳虚不能过用辛燥,以防止损伤阴气。
阴虚不能过量用滋腻,避免阻碍阳气。
3证治分类①肾阴虚绝经前后,月经不正常,月经提前且量少或是量多,月经颜色鲜红,出现崩漏情况;头昏眼花并出现耳鸣,头部脸部出现片段式发热出汗,心里烦闷、腰酸背痛、脚跟疼痛,或是皮肤干燥、瘙痒,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尿少且颜色发黄。
治疗方法:滋阴养肾、佐以潜阳。
药方: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龟甲何首乌。
常用药:用川牛膝滋补肝肾,同时活血;用山药和熟地等药物补养肝肾,用鹿角胶和龟甲胶调节肾中阴阳,同时龟甲胶填补任脉的不足,鹿角胶填补督脉的虚弱;枸杞和二至丸填补肝肾,益精。
②肾阳虚断经前后,经行量多,月经颜色较暗,出现崩中漏下;精神不振,面色暗淡,腰背酸痛,夜间尿频,且面部和四肢出现浮肿情况;齿痕舌,舌苔发白,脉象沉细弱。
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导语:闭经是女性常见的月经病,中医认为闭经的类型主要有五种,治疗方法也有五种。
本文将介绍这些类型和治疗方法。
闭经的五大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调养身体的方法治疗闭经,因为闭经往往是由身体内部原因造成的。
中医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治疗闭经的中医方法。
闭经的类型一、气血虚弱型闭经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
二、气滞血瘀型闭经经期先后不定,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
三、痰湿凝滞型闭经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脘闷,倦怠,食少,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祛痰燥湿,方用苍术导痰汤、香砂六君汤等。
四、肝肾不足型闭经少女闭经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末盛,肝血虚少,冲任不充,无以化生经血而致闭经;而妇女多因多产房劳,或久病及肾,致肾精肝血不足,冲任俱虚,胞宫之血下溢而致闭经。
五、肾虚精亏型闭经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
中医治疗闭经的方法如下:一、刮痧治疗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使用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或边缘光滑的汤勺、铜币或硬币在施治部位上顺序刮动。
临床上,刮痧方法在闭经治疗中也有较好的疗效。
刮痧部位包括中脘、下脘、关元、归来、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二、中药治疗中医膏药理血通经膏外治疗法主要是从闭经病因辨证施治,可以从根本上调补各脏腑趋于协调,任督二脉趋于平和,使阴阳归于平衡,这样才能使闭经病情得以痊愈。
三、药膳治疗药膳治疗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例如,木耳核桃糖是一种药膳,包括黑木耳120克,胡桃仁120克,红糖200克,黄酒适量。
王玉英教授治疗女性闭经验案(上)目前临床中,女性闭经或月经衍期量少之证甚为多见。
本篇所举案例均为停经3月以上之闭经证,仅举不同类型的案例四则,供同道参考指正。
[病案1]患者,27岁,工人,未婚。
初诊:2008年2月19日。
月经不调10年余,现月经3月未行。
14岁初潮,素患痛经。
食眠尚可,大便3~4天1次,便秘。
体瘦,面色晦暗无泽,皮肤汗毛长,乳房不丰满,舌体瘦、色暗红,苔少,脉细。
处方:当归20g,川芎10g,生熟地各15g,赤白芍各12g,山萸肉15g,山药15g,丹皮10g,茯苓15g,香附12g,川怀牛膝各20g,桃仁12g,红花10g,菟丝子20g,女贞子12g,益母草15g,柴胡10g,升麻10g,甘草6g。
7付。
按:该患已闭经3个月。
诊查其体征,体瘦,面色晦暗无泽,属精血不足,肌肤失养。
冲任隶属于肝肾,冲为血海,循经乳房,任主胞胎。
肝肾精血不足,冲任不调,血海不充,经血无源,故经闭不行,乳房不丰。
结合现代医学观点,乳房为妇女性特征之一,乳房不丰,为女性激素不足之表征;皮肤汗毛长,为女性激素减少,相对雄激素较高所致。
性激素不足,中医理论则归属于肾气不足。
舌体瘦、色暗红、大便干,属气血不充,血分郁热;该患素有痛经,属于气血不畅,不通而痛。
故为该患辨证为肝肾精血不足,血海不充,冲任不调之闭经。
治疗选用六味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以补益肝肾精血、调经活血。
方中加菟丝子、女贞子增强补益肝肾精血作用;闭经3个月,视为行经前阶段。
一般而言,行经前宜通经活血为主。
加香附、桃仁、红花、益母草、川怀牛膝助其当归、川芎、赤芍行气活血调经。
川怀牛膝既补益肝肾,又活血化瘀,尤其有引血下行,促进胞宫血液循环之功,无论对血虚还是血瘀之闭经,均为首选之品;加柴胡、升麻,目的为发散清泻血分郁热。
现代药理研究,升麻又有促进雌激素生成的作用;甘草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用,并非可有可无之品。
诸药合之,补肝肾,调冲任,行气血,促其经行。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以调经养血、疏肝解郁、补脾柔肝、补肾为原则,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气滞血瘀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具体药物有柴胡、香附、枳壳、郁金、赤芍、川芎等。
二、气血两虚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乏力、头晕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补气养血为主,可采用八珍汤加减。
具体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地黄等。
三、肝肾阴虚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腰酸膝软、头晕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滋补肝肾为主,可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具体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等。
四、阳虚内寒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腰酸膝软、畏寒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温阳散寒为主,可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具体药物有桂枝、附子、熟地黄等。
五、痰湿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乏力、头晕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化痰除湿为主,可采用苍附导痰丸加减。
具体药物有苍术、香附、陈皮等。
六、血热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量多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清热凉血为主,可采用清经散加减。
具体药物有丹皮、栀子等。
以上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几种类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用药或更改剂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情状态,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月经不调中医验方1、调经姊妹散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温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等。
处方组成: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9克,香附9克,生蒲黄9克,瞿麦9克,泽兰叶9克,枳壳9克,白茯苓9克,荆芥穗9克,生姜3片。
中医治疗闭经的8个验⽅中医治疗闭经的8个验⽅来源:99⼦宫⽹发表时间:2011-09-20 访问量:557导语:闭经是指从未有过⽉经或⽉经周期已建⽴后⼜停⽌的现象。
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经已来潮⼜停⽌6个⽉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
对于闭经的治疗有很多⽅法,今天99⼦宫⽹⼩编为你介绍中医治疗闭经的⼏个验⽅。
闭经是指从未有过⽉经或⽉经周期已建⽴后⼜停⽌的现象。
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经已来潮⼜停⽌6个⽉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
对于闭经的治疗有很多⽅法,今天99⼦宫⽹⼩编为你介绍中医治疗闭经的⼏个验⽅。
闭经分哪⼏种 闭经分哪⼏种 凡年满18周岁,⽉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多由先天性异常,包括卵巢或苗勒⽒组织的发育异常所引起。
⽉经周期建⽴后,⼜连续6个⽉以上⽆⽉经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多由继发性疾病引起。
真性闭经,是指因某种原因所造成的⽆⽉经状态,如精神因素、营养不良、贫⾎、结核、刮宫过度、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假性(或隐性)闭经,是指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引起下⽣殖道粘连闭锁致⽉经不能排出者。
[%page%] 1、舒肝活⾎通经汤 【辨证】肝郁⽓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通经。
【组成】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10克,半夏10克,⾚⽩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法】⽔煎服,每⽇1剂,⽇服3次。
【出处】瞿⽂楼⽅。
2、加减⼋珍汤 【辨证】⽓⾎两虚。
【治法】调补⽓⾎,健脾益肾。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藤15克,制附块6克,⼲姜6克,炙⽢草6克。
【⽤法】⽔煎服,每⽇1剂,⽇服3次。
【出处】朱南荪⽅。
[%page%]3、四物逍遥汤 【辨证】肝郁⽓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调经。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芍12克,⽣地12克,青⽪6克。
治疗闭经特效中药方7首闭经是指妇女应有月经而超过一定时限仍未来潮的一种病症。
它不包括妇女青春前、妊娠期、哺育期及绝经期后的生理性闭经,亦不包括由于子宫颈、“阴”“道”和“处”“女”“膜”的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损伤所引起粘连闭锁,使月经不能外排的假性闭经。
临床上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①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②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任何时间(除去妊娠期及哺乳期外),凡月经闭止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①子宫性闭经;②卵巢性闭经;③垂体性闭经;④丘脑下部性闭经;⑤肾上腺和甲状腺疾病引起闭经。
本病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临床上以应行经而经闭不行为基本特征。
结合闭经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不月”、“月事不来”、“月水不通”、“经闭”、“闭经”等范畴。
其可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及痰湿阻滞等原因所致。
本病的治疗,西医采取避免精神紧张,消除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营养等;药物治疗以病因治疗、激素治疗为主。
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根本,采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瘀者祛之”等法选方治疗。
本文选行经左归饮、温肾通络方、加减消迟汤、通下棉闭汤及参芍二仙汤等治疗各种闭经的效方共7首,以供患者朋友参考选用。
1.行经左归饮【处方组成】熟地30g,淮山药、枸杞各15g,茯苓、枣皮各10g,炙甘草6g。
加减变化:气血虚弱加党参30g,当归15g:气滞血瘀加香附、泽兰、红花各10g,枳壳12g;寒湿凝滞加桂枝8g,干姜、香附、艾叶各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补肾,充胞行经。
主治继发性闭经。
【临床运用】用本方治疗继发性闭经54例,经服药7~90天全部治愈。
【经验体会】左归饮是张景岳制定的一首方剂,有滋阴补肾的功能,主治肾真阴不足证。
肾主生殖,真阴不足则胞宫失养,经血不能按月而行。
方中重用熟地滋肾益精,以填真阴;淮山药健脾益阴滋肾;枣皮、枸杞养肝滋肾;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
中医治疗闭经的偏方当归柴胡汤治闭经【功能主治】气滞血瘀型闭经。
【偏方组成】当归、熟地、益母草各12克,白芍、香附、红花、茯苓、白术、川芎、柴胡、泽兰、郁金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每日1剂。
【加减】肾虚腰痛者,加川断、寄生、杜仲;小腹冷痛者,加吴茱萸、肉桂、艾叶;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生大黄;胸胁胀痛者,加川楝子、炒枳壳、元胡。
麻黄石楠叶治青春性闭经【功能主治】青春期闭经。
【偏方组成】麻黄、桑白皮、桑叶、香附、牛膝各9克,白芥子、桔梗各6克,仙灵脾、石楠叶各30克,熟地、鹿角霜各12克,益母草15克。
【用法用量】于月经干净后,每周服5日,每日1剂,水煎服。
3个月为1疗程。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瓜蒌壳;阴虚者,加天冬、生地。
黄芪白术汤治闭经【功能主治】主治闭经属肾虚者。
【偏方组成】黄芪15克,白术、熟附片、桂枝、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覆盆子、留行子、茺蔚子各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通经汤治闭经【功能主治】用治继发性闭经。
【偏方组成】当归15克,益母草25克,黄芪12克,香附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气血两虚者,加党参、阿胶;气滞血淤者,加枳壳、川芎;寒湿凝滞者,加附子、茯苓、白术。
绿豆猪肝治闭经【功能主治】治疗闭经。
【偏方组成】绿豆150克,猪肝200克。
【用法用量】先将绿豆煮熟后,加入新鲜猪肝(洗净剁碎),煮沸约5分钟后食用。
分3次口服,每日1剂,至治愈为止。
中医治疗闭经的食疗偏方一、鸡血藤糖水材料:红枣3颗,生姜3片,鸡血藤30克,红糖适量。
做法:锅里放入除红糖外所有材料,倒入2碗清水,煎煮至水剩八成,然后放红糖调味。
服用方法:喝汤水,每天喝1剂,连续服用3天,然后观察2天,看看有没有月经来潮,没有的话就继续服用3剂。
二、桃红通经散材料:川牛膝15克,当归尾、红花、桃仁各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研成细末,然后分成9包。
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5个方法不少闭经的网友相当关注治疗闭经的中药方,往往为治闭经,苦苦寻求治疗闭经的中药方。
但据专家介绍,引起闭经的原因很多,也相当复杂,如子宫性病变,卵巢性病变,或精神方面,忧虑恐惧或严重的营养不良等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而导致闭经等等。
因此,在治疗闭经前,患者最好明确病因,再针对性地用药治疗。
闭经为妇科的常见病,中医对闭经的论述颇多,中医治疗闭经主要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可分为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来进行治疗。
那么依据这五型,有哪些治疗闭经的中药方呢?
1.痰湿阻滞
表现:月经来潮后又逐渐停闭,胸胁满闷,精神疲倦,白带增多,或呕吐痰涎。
舌淡胖,苔滑腻,脉弦滑。
多见于闭经形体肥胖患者。
食疗:①苡米,炒扁豆,山楂,红糖适量,四味同煮粥食。
每天1次,每月连服7~8天。
②苍术,粳米。
先将苍术水煎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粥,每日1次,可连续服食数天。
2.肝肾阴虚
表现: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量少色淡,渐至闭经,或闭经日久,消瘦低热,皮肤干燥,面色晦暗,口干舌燥,两颧发红。
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弱或细数。
食疗:①鳖甲,白鸽。
将白鸽洗净,鳖甲打碎,放入白鸽腹内,共放瓦锅内,加水适量。
炖熟后调味服食。
隔天1次,每月连服5~6次。
②鳖,瘦猪肉克,共煮汤,调味服食,每天1次,每月连服数天。
3.气滞血瘀
表现:大怒之后或忧思不解,月经骤停或数月不行,小腹、胸胁胀痛,乳房作胀,面色萎黄带有青灰色,头痛,烦躁不安或抑郁,失眠多梦,食欲不佳。
舌淡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
常见于闭经患者有精神刺激病因。
食疗:①益母草,橙子,红糖,水煎服,每天1次,每月连服数天。
②川芎,鸡蛋,红糖适量,加水煎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去药渣,加红糖调味,吃蛋喝汤。
每天1次,连服5~7天。
4.寒凝血瘀
表现:月经闭止,小腹冷痛,胸闷恶心,四肢不温,面色发青,带下色白量多。
舌淡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
食疗:①艾叶,生姜,鸡蛋,加水适量,放入砂锅内同煮,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调味后饮汤食蛋,每天1次,每月连服5~6次。
②当归,生姜,羊肉,放瓦锅内共煮汤,烂熟后调味服食。
每天1次,每月连服5~6次。
5.气血不足
表现:月经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面色苍白或萎黄(枯黄面无光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精神疲倦,失眠多梦,食欲不佳。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常见于产后出血量多、哺乳时间过长,多孕多产,营养不良的闭经患者。
食疗:①当归、黄芪30克、生姜、羊肉。
将羊肉切块,生姜切丝,当归、黄芪用纱布包好,同放瓦锅内加入水适量,炖至烂熟,去药渣,调味服食。
每天1次,每月连服3~5天。
②北黄芪枸杞子,乳鸽1只。
将乳鸽洗净,黄芪布包,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后饮汤食肉。
隔天炖服1次,每月连服4~5次。
专家提供了五种治疗闭经的中药方,但是专家强调,以上治疗闭经的中药方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