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汇总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汇总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汇总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汇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

一、认识图形

1.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

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⑤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⑥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分类与整理

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十个(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百数表数的规律:

横排:十位数字不改变,个位数字依次增大。

竖排:个位数字不改变,十位数字依次增大。

★9、两位数比较大小,

数位相同,先比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大数比小数多得多或多一些,小数比大数少得多或少一些。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右

元 . 角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

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1)两位数加整十数: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这两个整十数相加,加得的数在与一位数相加。

★(2)两位数减整十数: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这两个整十数相减,减得的数在与一位数相加。

★3、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

①数位对齐,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4、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

①数位对齐,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作10,个位计算完成后,十位要减去1。

4、各类分解法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不进位):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可以把两个一位数相加,加得的数在与整十数相加。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可以把两个一位数相减,减得的数在与整十数相加。

★5、补充:

各部分的名称相应计算公式

加法算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 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七、找规律

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

常用规律:单数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双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1)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提示:1、关注每个单元的“典型例题”。 2、关注每个“典型例题”下面对应的“温馨提示”(黑体字即是)。 3、会“举一反三”。 建议: (1)先打印出全部汇总,给孩子装订好,进行复习。 (2)单独打印出“只保留典型例题”的一份(14——23页),当练习卷让孩子做一做。 (3)根据孩子的错题,可以再改改题中数字和图案,打印出练习让孩子做一做,加深印象。 第一单元数一数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用数字来表示。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正确比较出所给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或谁比谁多 几,谁比谁少几。 典型例题: 一、看图写数。 如:△△△△ △△△△ 温馨提示:有的数量较大,易漏数或重复数错,需要(1)按一定顺序数,(2)数一个划去一个,(3)做标记(数一个打一个对勾等)。 二、比多少。 1、△△△△ ○○○○○○○ (1)()和()同样多。

(2)()比()少3个。 2、比一比、填一填。 △△△△△△△△ ○○○○○○○○○○ ○比△多()个。○比△少()个。 3、画一画 (1)画○和△同样多。(2)画△比○少2个。(3)多3个。△△△△○○○○○○○ 温馨提示: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一定要用线一一连接起来),也可以用数数写出各自数量的方法比较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知识点:认识“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并知道谁在谁的什么方向。典型例题: 1、在的()边。 2、在的()边。 3、在()的左边。 4、的右边是()。 5、在的()边。 温馨提示: 1、一定要先找准“以谁为观察中心”,一般来说,找“谁”的哪一边,谁就是 观察中心。如:在的()边。是观察中心,去找。

【精编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归纳 一、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 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 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 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课本51页。 ★3、小数表示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填空+解决问题中的重难点题目

一、填空 1、100里面有( )个十,( )个一。与99相邻的两个数是()()1元=()分 2、从( )到( )是两位数。 3、从最大的两位数中减去最大的一位数,差是( )。 4、6个十2个一再添()个()是70。 5、18个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数起,小芳排在第9位,从右数起,她排在第()位。 6、最大的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和是()。差是()。 7、9个十9个一合起来是(),和它相邻的数是()和()。 8、小林从1写到100,他一共写了()个数字6。 9、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7大,十位数字比2小,这个两位数可能是()() 10、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5,这个数可能是() 11、最大两位数与取小的两位数的差是() 1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8大,个位数字比1小,这个两位数是() 13、用5元钱,买了一支铅笔用了2角,又买了一盒饼干用了2元,还剩()元()角 14、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8。这个两位数可能是() 15、9-()=5+() 二、解决问题 加法问题: 1、姐妹两人做花,姐姐做了32朵,比妹妹多做8朵,姐妹两人一共做花多少朵? 2、从花上飞走了6只蝴蝶,又飞走了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3、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4、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5、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6、小明拔萝卜,已经拔了10个,地里还剩48个,地里原有几个? 7、停车场上第一次开走7辆,第二次开走8辆。一共开走多少辆? 8、草地上白兔有8只,黑兔和白兔同样多,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减法问题: 1、小明有37个糖果,小红比小明少19个,小红有几个? 2、小明跳了25下绳,小刚跳了17下,小刚再跳几下就和小明同样多? 3、小明跳了47个绳,小红再跳18个就和小明一样多,小红跳了几个? 连减问题: 1、小红拿30元钱去买一本书15元和一枝笔8元,售货员应找回多少元? 2、亮亮有40张纸,折纸飞机先用去13张,又用去9张,共用去多少张纸? 3、向阳小学要种65棵树,第一天种了30棵,第二天种了15棵,还要种几棵? 4、一共有96个苹果,上午卖了26个,下午卖了39个,还剩几个? 5、用50元去买一个贝壳25元,一个海螺13元,还剩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完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一、位置 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 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重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认写100以内的数,掌握组成,顺序,会比较大小,会用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事物,会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和一位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初步感 知所学图形的关系。 5、知道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的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 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和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4、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三】德育目标: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爱护人民币,珍惜时间。 3、形成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良好信心。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必背重点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需要背诵知识点 1.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4.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5.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7.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8.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10.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11.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12.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 2. 不退位的减法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 (2+8=10,2是8的补数) 3. 100以内进位加362+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 个位加补数 2. 100以内退位减:361-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复习要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 20以内 100以内数的量与计量找规律 退位减法认识及加减法(一) 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上下、前后、左右相对位置图形拼组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统计表整理数据解决问题 三、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习题设计: 一、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 二、数一数。(12分) ☆○△☆□□ 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2) 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比较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

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2、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的关系。 (2)理解无题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无题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习题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1.8○10 2.9○7 3.6○6 4.5○4 5.6○9 二、看上面的数,画一画,划一划。 三、比一比,按问题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 一、位置 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 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复习资料 一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 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 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与50相邻的整十数是40和60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右 元. 角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4.数一数: 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练习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练习资料 【一】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旳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旳特点:相对旳两条长边相等,相对旳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旳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旳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旳正方形能够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旳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旳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旳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差不多上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旳长方体,能够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旳正方体能够拼成一个大旳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9=3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那么再算:1+2=3 1 ★2、应用题: ①条件里明白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旳关键字:一共、共、总旳、原有等。 ②条件里明白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旳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旳分类和按不同标准旳分类,专门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旳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能够一个一个旳数,也能够二个二个旳数,五个五个旳数,十个十个旳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旳珠子数和那个数旳个位,十位,百位上旳数 字相对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知识点1:十几减9 方法:想加算减;(利用“9加几得十几”来计算。) 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10减9得1,在把1和几相加的方法。 连续减:把减数分成与被减数个位上的数相同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用被减数去减去与它个位上相同的一个数是10,在用10减去另一个数,即可求出差。 (让孩子选择自己熟练的方法,进行运算。当孩子对20以内的退位减不熟练时,适当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讲解。让孩子理解计算过程后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知识点2:十几减几 (知识点3:看图列算式) ☆知识点4:用数学解决问题 1.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知道部分求总数(一共) 要多少元? 例:水杯30元,布娃娃45元,一共 .. 水杯的价钱+布娃娃的价钱=总数 有多少的问题 (2)求原来 .. 例:奶奶卖出去35只鸡,鸡窝里还剩7只,奶奶家原来有多少只鸡? 卖出的鸡+还剩的鸡=原来的鸡 2.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知道总数求一部分 多少个? 例1:一共采了28只桃,吃了10个,还剩 .. 总数-吃掉的桃=还剩的桃 (2)求两数相差 多少的问题 ..

2018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2018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准备课 1.1数一数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 2.1认识上下和前后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11-5的认识 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比多少

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几和第几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分与合 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加法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1~5的加法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3.7减法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 以内的减法。 3.85以内的减法 1、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 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 一” 和“ ” ,初步理解个位、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 角,1 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 角,1 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60 分,知道珍惜时 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角, 1 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 2

全册教学重难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角,1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 / 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5)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6)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10) 第七单元找规律 (14)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计算方法 11-9=□ 方法一:破十法 11-9=2 先算:10-9=1,再算:1+1=2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11-9=2 因为:9+2=11,所以:11-9=2 方法三:连减法 11-9=2 11-1-1-1-1-1-1-1-1-1=2 2、解决问题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 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 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 12-7=5(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