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蔡旺中小学美术教案(第四次修改)

蔡旺中小学美术教案(第四次修改)

蔡旺中小学美术教案(第四次修改)
蔡旺中小学美术教案(第四次修改)

蔡旺中小学美术教案(第四次修改)

————————————————————————————————作者:————————————————————————————————日期:

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 设计者:葛丹凤12171203 美122班 2015年4月16日单元问题:怎样表现素描静物画?

小问题:什么叫素描静物?如何选择与搭配静物?怎样选择好素描静物的材料工具?

课题《熟悉的物品》课业类型造型与表现

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以素描静物为主,教材通过画家的一些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了何为静物,静物如何构图及表现的内容,它利用身边实在的物体来描绘以便于学生了解熟悉。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生动性与趣味性,如一些小人间的问答、小卡片的解释、工具箱的介绍及工作坊的设计。绘画作品的图片色彩亮丽,增添了视觉特色和可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学生能有全新的绘画意识,这是教材给我们的很重要的思想之一,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觉融到作品中去。在这节课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会进一步升华,对静物素描的表现会有深一层次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因为他们还没有对静物素描做过深入的理解与研究,然而他们拥有活泼好奇、大胆好问的年龄特点,正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所以教师将最大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有效教学。目前,多媒体已普遍使用,播放视频、展示作品等不再是问题,学生在教室里操作实验都可以进行,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还有身边的资源条件,都为教育提供了很大帮助,学生有了更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任务(1)“静物”的概念以及历史来源。

(2)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3)如何观察以及表现静物。

(4)如何体现静物的结构比例和空间感、如何选择静物的组合。(5)“素描”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6)如何选择及使用素描的工具。

(7)素描有哪些表现手法。

设计思路(分析本课的性质与特征、学生特点与条件,确定教学目标、所借鉴的教学模式、采用的策略、方法、手段与评价;引发兴趣、深化思维、学法指导和重难点解决的方法;并阐明理论依据,说明“我为什么这样上课”。)

“先欣赏————后技能————再创作”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欣赏不同艺术家的静物画作品,了解材料、工具、表现手法、审美特点等有关知识,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通过作品图片向学生展示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学生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学生选择出几组熟悉的物品,每组学生根据所带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学生代表先做点评,主题、选物、摆放、构图等。共同做适当调整。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角度进行绘画。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能理解静物的概念,简单了解静物素描的发展历史,同时能对静物作品进行赏析,掌握构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摆放静物,从不同角度观察,进行线条静物写生。

过程(学习或创作的环节和过程):

(1)欣赏交流:请同学们欣赏画家静物作品图片,谈谈自己对图片的认识,能理解到什么或有什么启发。

(2)观察比较:观察图片,比较不同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原因是什么。

(3)分析理解:分析图片中物品的角度、表现手法(以线条为主还是以明暗色调为主)、构图方式(三角形、S形),理解选好角度的重要性以及表现手段的效果。

(4)摆放体验:学生选择物品并进行摆放,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角度去观察物品组合。

(5)研究总结:学生研究自己摆放的物品角度特点,物品质地,总结以什么样的手法和构图方式去表现这组静物。

(6)设定光源:学生使用写生灯照射物品组合,以自己选好的角度为宜。

(7)共同创作:学生开始自己摆放好的物品进行写生,创作一幅素描静物作品。

(8)展示讨论:展览学生作品,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讨论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解决问题。

方法(学习、创作或研究的方法):

赏析交流画家的静物作品,理解静物画的概念,观察画中物体的组合形式,分析其特点,动手摆放静物,小组分析讨论,用写生灯不同角度照射,观察物体受光、背光的规律,把握静物的造型与表现。体验不同画笔画出的不同粗细、质地的笔触以及描绘静物的简洁、复杂等多种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的一种试试,最后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展览自己的画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真、善、美的做人的品质):

欣赏画家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画的赏析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通过

小组活动,锻炼学生交流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学会互帮互助,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本课题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或必须达到的目标)

有意图的运用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比例、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教学难点(本课题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或难以达到的目标)

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如高矮胖瘦的不同,方圆的不同等,以及颜色的变化,深浅不同,物体的大小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必须用到的教具和材料。包括实物、模型、图片、材料、工具、电子课件等)

生活中的物品(帽子、杯子、课本、水果等)、素描静物作品图片资料(课件)、不同的画笔(铅笔、钢笔、炭笔、木碳条等)

学具准备(学生学习必须用到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实物、参考资料、材料、工具等)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易得的物品、画笔、素描纸、橡皮

其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事项)

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静物画的体验及感悟。师生评价应该从描绘静物时观察的角度、表现手法和构图的创意进行全程点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引发兴趣;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引导学生思维和创造的提问和讨论;具体的作业要求;注明时间分配):(思路大纲:先欣赏——后技能——再创作)

环节一: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形成概念(欣赏)

引入概念讲解基本的静物素描概念、构图、光影等基本概念。教师举出生活中的物品,如课本、笔、杯子、水果、花卉等等,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物品有哪些特征。教师提出建议:同学们能把这些物品画下来吗?知道这些物品作为绘画对象时叫什么吗?以此引导学生了解静物的基本概念。

欣赏与分析使用课件带领学生欣赏静物画作品图片。马蒂斯的《静物》素描画,画中有很多作者喜爱的波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画中的物品是怎样摆放到一起的?这些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或者有什么规律,这些就是绘画的构图。常见的构图方式有三角形、S形等。马蒂斯把每件物品都画得十分饱满、圆润,请同学们观察画中的线条有什么特点,从这幅画中能感觉到怎样的氛围?引导学生注意画中的线条疏密组合、虚实变化,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物体前后秩序分明。也正是这些线条的特点使得这幅静物画很有节奏感,再引领学生想想这样的节奏感传达的氛围是悲伤的,还是欢快的?那么从这种欢快的画面中同时也看到了画家洒脱的作画状态。

理解与思考以马蒂斯的画为例,给出其他静物画作品,毕加索的素描《瓶花》、法国夏丹尔的油画静物《堆满野草莓的柳条篮子》,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作品欣赏,思考以下问题:(1)画中选择了哪些物品,这样的组合有什么好处?

(2)观察画中线条的特点、表现手法的变化、以及作者使用的材料。

(3)作品用了怎样的构图方式?它的明暗有怎样的变化?

(4)能感受到画中怎样的氛围?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环节二:学习基本表现技法,选择范例(技能)

教师进行示范习作,学生进行技法练习。

技能一,描绘方法教师分别用铅笔、炭笔、钢笔等画笔画线条或者打明暗,请学生观察不同的画笔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讲解,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便于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情感,请同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画笔试一试,画画简单的物品,体验不同描绘方法的效果。教师以费尔南多.博伽罗的素描《橱柜》为例,画中有简单的线条描绘,也有复杂的明暗变化。讲解描绘景物的方法有很多,简洁的或复杂的,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品的体积感。

技能二,表现手段教师进行单个物品的素描示范,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重要的表现手段。教师示范时通过笔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静物画中的质感、体积、空间感。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品,看看有什么不同,这些变化对选择物品的组合与摆放有什么帮助?比如一个有手把的圆柱形水杯,有的角度看是只一个圆柱,没有手把,而有的角度能看到手把,那么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画出来的杯子哪一个更好看,请学生们选择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如书籍、帽子、手套、茶杯、水果等,它们从哪些角度走进你的画面会更好看,或许同学们各有高见,动动手,尝试一下。

环节三:培养创作能力(创作)

学生分组逐渐练习多物品组合的写生,,教师强调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

任务安排: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一组静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素描创作。(尽量尝试以线为主的表达方法)

环节四:评价与交流

教师将学生作品在班级进行展览,给出评价,指导学生作品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创作过程的心得与不足,互相讨论各自是如何选择观察角度、选择材料、用怎样的表现手段等问题,学生有问题不理解向教师提问,教师认真讲解或做示范,力求解决学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可选。专著、杂志上或网上的论文,必须注明出处):

《静物画的高度:西方名家作品精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焦燕清(作者)

教学课件(教学中必须有启发学生的图片资料、步骤示范等。用PowerPoint中“打印内容:讲义”功能,每页6幅彩色打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