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doc

弟^早

1. 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

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力了实现一定的H 标而对社会 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政策背景

1 ---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

2. 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

标,对农业 发

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 政策 ■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 ■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门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

会保障政策 ■ 农业环境政策

弟一早

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

1、实证研究的方法

2、历史分析方法

3、结构分析方法

4、模型分析方法

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宄报告

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

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

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

价格波动分析

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

弟二早

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

农业政策0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2、时序变化性3、相关性

■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H标的实现存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 相互冲突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0标的实现有碍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独立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另一项农业政策H标的实现无关。

4、量化特征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特点有哪些?

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及特点

1、农业政策H标体系:

■ 提高并稳定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具有满意公平的生活水平;

■保证食物安全;

■稳定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贸易

■促进环境保护

2、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的特点

■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占据中心地位■较为强调农产品供给的质量

■非常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

目标体系及特点

1、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确保

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收入

-稳定生产者价格及消费者价格

■扩大农产品出n,减少进门■为工业化提

供资源与积累

2、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的特点

■特别倾向于照顾城市消费者的利益■特别强调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农产品出门换取外汇的重要性比较突出

3、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判定方法,如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概念:所存的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足够、安全和营养的

食物,以满足活跃、健康生活所需的饮食需求和消费偏好。

粮食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量方面:总景上要足够,时间上要持续,地点上要够得着,即涉及到生产、储备和运输。

-质量方面:要有营养、卫生安全,要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经济可获得性:要人人买得起。这隐含着对价格和收入方面的要求。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的:活跃、健康的生活。

判定方法

■ 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

Vt=(Yt-Yt*)/ Yt*

其中:Vt为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

Yt为t年的实际粮食产量

Yt*为t年的粮食趋势产量

Vt的绝对值越大,粮食安全水平越低;

Vt的绝对值越小,粮食安全水平越高。

■粮食自给率

一般而言:

自给率越高,粮食安全水平越高

自给率越低,粮食安全水平越低

较高的自给水平只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粮食储备率

粮食储备率=粮食储备量/总消费景X100%

FAO关于粮食储备的定义:

粮食储备(粮食结转储备):是指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从上一年度收获的作物中得到(包括进口)的粮食储备量。

周转储备(商业储备是保证从产地或从进门地平稳顺利、连续不断地得到供应并周转到加工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储备。

后备储备:是一1个国家除去周转储备和完全用于战略S的而进行的储备以外的全部粮食储备。

FA070年代提出一个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储备水平:

储备率:17-18%

其中:周转储备12%,后备储备5 — 6%。

粮食安全系数: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整体判断

粮食安全系数是对一个国家各项粮食安全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的综合评分值,可反映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水平。

各个指标加权平均

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主要对策

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采用先进

科学技术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积极推进并完善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引导消费,减少产后损失适当利用进口

5.判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方法有哪些?

-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平均收入的比值; -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法:具体计算方法有三种:

逐户法

分组法

积分法

经济学家钱纳利提出的标准:

基尼系数收入差异程度

0. 2-0. 35 相对平均

0. 35-0. 5 合理

0. 5-0. 7 高度不平均

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标准:

基尼系数收入差异程度

小于0. 2 高度平均

0. 2-0. 3 相对平均

0. 3-0.4 比较合理第四章

1.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有哪些政策措施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

价格政策

国内价格政

对外贸易政

市场结构政

限价政策支

持价格政策

J 稳定价格政策补

贴政策限量政

f 进口关税出

口关税

进口补贴

出口补贴

进口限额

技术性与行政性管理限制措施

提高市场透明度措施

2.限价政策的目的和作用效果是#f

0的:使农产品价格低廉并且稳定

作用效果:

S:供给曲线D:需求曲线P c:均衡价格Q c :均衡数量Po :限定价格Q,:限

定价格下的供给数量Q2 :限定价格下的需求数量

在采取限价措施且限定价格为P0时,会发生以下作用效果:

(1)供给量将减少,从Qc减为Q1,而需求量将增加,从QC增至Q2,市场出现丫供不应求现象,供求差额为Q2 -Q1,

(2)如果政府采取进U的办法来填补国内供给缺U,贝IJ:

进口量为Q2 — Q1。如果世界市场价格PW高于限价P0,则国家需要进行补贴,补贴额(不考虑营销费用)为(PW-PO) X (Q2-Q1)国内农民的收入减少,减少额为面积PCT0AE;

消费者受益(消费景增加、支付价格降低),增加额为PCT0BE。

(3)如果政府采取定量配给措施来实现供求平衡,即对消费者按国内可获供给量Q1进行定量分配,则.?

农民收入减少,减少数景同(2);

消费者有得有失,得:支付价格降低,失:消费数量减少。

(4)如果政府采取强制性收购的办法(使生产者被迫将生产规模扩大到Q2)来实现供求平衡,贝IJ:

农民收入损失程度加大,(PCT0AE加上ABC)

消费者受益,数量与(2)相同。

在实际生活中,上述三种平衡市场的办法经常同时并用在采用定量配给措施并当配给数量小于QC时,消费者有得有失当配给景大于QC以及采用进口和强制性收购措施时,消费者只受益而无损

对于生产者来说,在任一情况下,均受损失

限价政策是一种对生产者不利而对消费者有利的市场政策措施

3.支持价格政策的目的、作用效果和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目的

■ 保证农民收入

■稳定农产品市场

作用效果

(1)当支持价格水平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的作用效果:

造成结构性过剩(数量为Q2-Q1)

农民获益(净收入增加量为PiPcEE’)

消费者受到不利影响(消费数景减少、支出价格提高)

政府要付出财政补贴,以处理过剩问题(2)当支持价格水平低于市场

均衡价格时的作用效果A市场波动为收敛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

价格弹性)

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

防止价格过低对生产者的不利影响

促进供给与需求尽快达到均衡点

B市场波动为循环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

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

缩小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C市场波动为扩散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

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

阻止了价格波动幅度扩大保护了生产者利益

实行支持价格政策的前提条件

必须实施必要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使得实施支持价格政策所带来的好处只为国内生产者所得;

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要很小;

支持价格与出口价格(或与农产品降级使用所获得到价格)之差不应太大;

4.稳定价格的措施有哪几种?这些措施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1、干预收购+储藏

适用条件.?能够较长时间储藏的农产品

>产品的储藏性要强

>外部市场必须足够大

、干预收购+降级使用和销毁农产品

降级使用

或销毁这种措施只能阻止价格下跌,而不能阻止价格上升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三种措施结合使用

5.限量政策

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上、下限)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上、下限)对消费景的限制(上、下限)

1、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

上限限制:农产品过剩的发达国家采用较多

下限限制:农产品供给不足国家较多采用

2、对市场供给景的限制

(1)上限限制

作用效果:价格升高,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价格升高幅度越大,农民收入增加(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

(2)下限限制我国对粮食实行定购政策,就是对供给量实行下限限制的一个实例

3、对消费景的限制

(1)上限限制

作用效果: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小,下降幅度越大实例:对食品实行定量配给制度

(2)下限限制

下限限制通常是对中间消费量的限制

对最终消费量一般没右下限限制。

6.补贴农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在实践中有哪些因素制约着目的的实现程度?

目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对农用品补贴效果的影响因素;

>补贴方式

>流通渠道>

分配方式

7.对生产者补贴分为哪几类?差价补贴的作用原理、作用效果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3、对王广苕的仲贴广差价补贴

<直接补贴1 休耕补贴

L销减限额补贴等

对生产者的补贴5

差价补贴

概念:政府每年定出一个目标价格,其高于市场价格,农民每出售一个单位的农产品,便相应地从国家获得一笔补贴,其为II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

补贴方式:第一种:按原计税面积对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如安徽、黑龙江等省);第二种:按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第三种:按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如辽宁省);第四种:按农户向国存粮食收购企业交售的商品粮数量进行补贴

作用效果

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降低:

来自国外的供给减少;

来自国内的供给量增加,且自给率提高; 农

民的收入提高;

生产者价格几乎完全稳定。

我国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有哪几种类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

差价补贴,限额补贴,消减限额补贴

中国对农民直接补贴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政府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被截留或挪用。这些年,一些地方拨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被层层截留、挪用,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诸多事例,就是前车之鉴。笔者以为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可以借鉴前些年为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而采取的通过银行直接发放教师工资的办法,这样做不仅可以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也右利于降低行政成本。退一步讲,即使暂时无法实现通过银行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也应该加强对农民“直补”的监督检查,把钱发到农民手里。

丼二,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不应附加任何条件,剥夺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国家之所以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最终目的还在于要营造良好的农业宏观发展环境,而不是取代市场对农业的调节作用。政府鼓励农民种植什么、限制农民种植什么,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农产品实行不同的补贴标准来实现,用行政命令“逼农致富”的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其三,对农民进行“直补”不能取代国家给予农民的其他方面的优惠。对农业而言,“直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农业科技、农业环保等领域,农民仍然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而且,如果因为对农民进行了直接补贴就取消农民在其他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则“直补”也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8.食品补贴有哪几类?

非目标补贴

(全民补贴)厂目标区域法食品补贴^ 目标食品法

食品券制度特别营

养保证项目<以工代

9.进口关税包括哪几种?

从量关税、从值关税、调节关税、差价关税

1、从量关税

定义:从量关税(specificduty/specifictariff)是以货物的计量单

位(重景、数景、体积)为计征标准而计算征收的一种关税。

(2)作用效果

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升高;

国内供给增加,国内供给价格弹性越大,增幅越大;

国外供给降低,国外供给价格弹性越大,降幅越大;

自给率提高,且当需求价格弹性和国内供给价格弹性越大,效果越

好;

农民收入增加,且当需求价格弹性和国内供给价格弹性越小,效果越好2、从值关税

(1)概念

(2)作用效果同从量关税

3、调节关税

(1)概念

(2)作用效果同从量关税

4、差价关税(撇油关税)

(1)概念:当某种商品的进u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为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两者间价格差额征收的进口关税

(2)作用效果

提高国内农产品自给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

稳定价格

(3)前提条件

所定的国内市场的0标价格应高于国外市场价格,并且必须低于Sd 与D 的交点;

国外市场必须很大;

产品的标准等级的到岸价格必须较易确定。

10.实行出口关税的目的是什么?出口关税有哪几种形式?

目的:限制某种产品外流,避免由此引起的国内价格波动;保护国内某种稀缺资源

从量关税;从值关税;调节关税;差价关税

11.出口补贴有哪几种形式?

出U差价补贴;退还增值税;统包补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