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主义里的中世纪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30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1.早期浪漫派
(1)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长期存在,决定了德国浪漫主义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蒂克等人。
(2)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宗J神秘色彩很浓。
代表作为《夜的颂歌》。
2.后期浪漫派
(1)进入19世纪以后,一批年轻的德国浪漫主义者走上舞台。
重要人物有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等人。
他们被称为后期浪漫派。
(2)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搜集和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很有名。
(3)霍夫曼是一个在创作上受到浪漫派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神秘色彩。
他主要是通过奇异幻想和荒诞离奇的情节反映现实,对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进行讽刺和批判。
(4)沙尔索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进步倾向最明显的一个。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童话体小说《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5)海因利希·海涅也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的。
但是,他的《论浪漫派》的发表,却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海涅后来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
德国是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德国文化与文学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独特的印记,让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德国民族的特点和德国历史的进程。
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这个时期,德国诗人们创作了许多史诗和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尼伯龙根》。
这个史诗讲述了卡洛林王朝末期和中世纪初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德国中世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特征。
在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中,启蒙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们开始反思传统和宗教信仰,探索人类的自由和理性。
在这个时期,诸如卡尔·克劳塞、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冯·谢勒等人的哲学作品和歌德等人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兴起,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对自然、民族和艺术的热爱和狂热。
在这个时期,歌德、希拉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等作家探索了人性的深处,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作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通过对艺术和文化的探索,为德国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近代主义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20世纪初期,许多德国作家和艺术家通过实验和创新来挑战传统文学和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狄林格。
他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德国政治和文化的重大转变。
狄林格的作品强调个人的经验,探索了性、死亡、情感和政治等主题。
总之,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珍品。
它不仅是德国历史和文化的反映,还是欧洲文化和全球先进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为现代世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人,了解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学的独特性和精神风貌德国文学的独特性和精神风貌德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其独特性和精神风貌,源于德国民族的深厚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自中世纪开始,德国文学在宗教、哲学、文艺和社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文学的独特性体现在其注重哲学深度和情感内涵上。
在德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哲学和文学往往密不可分。
德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歌德,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哲学家,他对德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歌德的代表作品《浮士德》就是一部具有哲学思辨和精神深度的文学作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席勒,同样是一位作家和哲学家,他将文学与哲学、美学和社会理论完美结合,涵盖了多个领域。
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注重哲学思辨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了一种神秘唯美的氛围,从而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们。
德国文学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对历史的关注和反思上。
德国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和变迁,历史的深重印记在德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德国文学从中世纪的《尼伯龙游记》到现代的《断臂山》等作品,都通过对历史的追问和反思,探讨了德国民族的历史命运和人类的命运。
在德国文学中,历史的重要性被极大地强调,人们往往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来指引自己往后的方向。
德国文学的精神风貌则体现在其坚持自由思想和文化多样性上。
德国文学长期以来一直是自由思想的主场,作家们以自由、平等、公正、人权和民主为信仰,探索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席勒,以及现代作家海因里希·布尔和古斯塔夫·赫特,都在作品中表达了自由精神,并鼓励人们勇敢地探索世界。
德国文学的另一种精神风貌则是文化多样性。
德国文学涵盖了多个流派和类型,如古代骑士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等,不同文学流派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互,文学作品的类型和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德国文学成为一个极具精神魅力和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学之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一、德国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耶拿派:①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②1798年到1800年间,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①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②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它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莱尔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股文化思潮,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兴起于欧洲,囊括了文学、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
这一思潮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自我意识和自由,引领了当时欧洲文学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和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调情感与感性的表达。
在此前提下,它对理性思维和常规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
强调个人情感、内心深处的感动与灵感,在艺术创作上逐渐增强。
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是重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由、平等、人性、英雄主义等课题保持关注和讨论,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提倡人性的真善美。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在对社会存在不满的同时,对人类自然和精神世界反思和探索。
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数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源自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不同于大陆欧洲的浪漫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其独特性。
诗人Byron的作品歌颂自由和反对抑制的观念,Shelley的作品则更多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兴起,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相比有更深厚的哲学基础。
比如普鲁斯特,主张诗歌的合理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对18世纪绝对主义政治体制的批判也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华格纳的作品也呈现了对18世纪中期以来对哲学和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类似,同样强调个人自由、灵感、自然、爱情等。
代表人物维克多·雨果(Hugo)的作品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极端复杂的人性和恢弘的宏大主题。
(四)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代表人物包括普希金(Pushkin)和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尤其是对自然、历史、神秘主义和东方文化的追求。
这种文学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由、个性和真实情感的渴望。
2.崇尚自然与神秘: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崇尚,以及对自然力量的神秘和崇拜。
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秘主义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3.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构思上。
4.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尤其是对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反思。
这种关注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批判性。
5.重视语言和修辞: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视语言和修辞,尤其是对诗歌和韵文的热爱。
这种对语言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浪漫主义的名词解释_社会背景_文学传统_艺术特点浪漫主义的名词解释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浪漫主义的社会背景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浪漫主义时期的划分
“漫”论的起源是德国,但文学成就最高的两个国家是英国和法国。
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 *** 。
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是英国诗人莱克诗人的创作高峰。
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开始引进德国浪漫主义理论。
第二次 *** 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
在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平静,但也有杰出的诗人,如拉马丹和姚一奇。
此外,意大利的贝尔舍、曼佐尼和德国的霍夫曼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 *** 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
这一时期,浪漫主义也传到了俄罗斯、东欧和美国,出现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
1848年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浪漫主义思潮并未消失,一直持续发展至今。
消极浪漫主义者无法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
他们的思想与被推翻的封建贵族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
他们从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度,梦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寻求精神慰藉和寄托。
浪漫主义的出现,其实是没落封建贵族思想情感的文学反映。
作者是德国的莱格尔兄弟,即德国的O. S .莱格尔和F. S .莱格尔,法国的诺瓦利斯、夏多布里昂,俄国的拉马丁·姚一奇、茹科夫斯基,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法国歌剧的音乐风格比较作者:石磊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歌剧自1600年诞生以来,在欧洲各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格鲁克歌剧改革、意大利喜歌剧的繁荣及莫扎特创作的成就促使欧洲各国的歌剧事业迅猛发展。
本文对法国和德国歌剧音乐风格及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歌剧;风格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76-01意大利歌剧在欧洲歌剧舞台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国借鉴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剧艺术,德国本土歌剧的发展虽较迟缓,但在十九世纪也把民族特色搬上歌剧舞台。
一、德国歌剧风格(一)韦伯及德国初期歌剧韦伯是十九世纪初期德国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以民间歌剧为基础,从本国音乐传统中探索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创作的道路,吸收外国歌剧的优点,并创作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
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特点,在《自由射手》中有相当的体现:(1)情节取自中世纪历史、传奇或神话,《自由射手》取材于德国民间关于黑猎人的古老传说,故事中有神怪异事;(2)勾勒狂野而神秘的大自然背景以及俭朴的乡村生活和乡村风景;(3)重视物质和神灵的背景,这点与当时的意大利和法国歌剧有所不同;(4)采用德国民族情调的简单民歌曲调,在写山林和猎人时用了猎人号角的音调,写农村节日用了民间舞蹈和进行曲以及猎人合唱;(5)乐队色彩对于戏剧情节的渲染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韦伯不满足于《自由射手》那种比较靠近歌唱剧及单纯的民间风格,力图创造理想中的“综合艺术”式的德国歌剧。
《欧丽安特》是他进一步发展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尝试,不含道白,规模结构近似大歌剧,音乐贯穿全剧。
音乐织体连绵不断,采用对比的和声风格来刻画戏剧中的敌对力量,主题以反复和变形出现。
这种通过反复出现的音乐主题、音色和调性来达到音乐的连续和统一,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道路。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作家及代表作:一、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等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3)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政治性讽刺长诗)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二英国(1)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其中强调想象、强调感情、强调向民间学习。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德国文学
德国文学源远流长,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世纪开始就有
辉煌的历史。
德国文学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本身,还反映了德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下面将从德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代表作家和作品等方面进行介绍。
中世纪文学
德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中世纪,德国文学主要以诗歌和传统故
事为主,如《尼贝龙根之歌》等史诗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英雄主义和爱情观念。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文学迎来了莱辛、哥德、席勒等文学巨匠。
启蒙时期的文
学作品更强调理性和人道主义,如歌德的《浮士德》等作品含深厚思想。
浪漫主义
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席勒的《威廉·泰尔》等作品,将情感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影响深远。
现代文学
20世纪以后,德国文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卡夫卡、赫塔·米勒等作家的作品,
呈现出对当代社会和人类困境的深刻思考,直面现实的残酷和荒谬。
当代文学
当代德国文学继续繁荣发展。
格拉斯、班努拉、波尔和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在
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展现了现代人对生活、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德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
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人类文化遗产增添了光彩。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研究德国文学,感受其深邃而丰富的内涵,从中得到启迪和享受。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 (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特点【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
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 )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代表作家积积极极浪浪漫漫主主义义作作家家英国:拜伦、雪莱法国:雨果、乔治·桑德国:海涅俄国:昔希金(早期)波兰:密茨凯维支匈牙利:裴多菲消消极极浪浪漫漫主主义义者者德国: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茹科夫斯基英国: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代表作: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l802.2.26~1885.5.2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