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家长学校第二期讲座

幼儿园家长学校第二期讲座

幼儿园家长学校第二期讲座
幼儿园家长学校第二期讲座

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简要介绍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1)5——6岁的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即将跨入小学的大门,好奇心强,爱说,好动,逐渐变的有情感,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都喜欢自由活动,渴望参加成人活动,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具体表现为:

(2)身体比较结实,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更能独立活动。但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做一些复杂的肢体动作,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增强,能做复杂的手工,会灵活的使用筷子。

2.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一个人的责任心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在生活上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独立做出判断与选择,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往往是缺乏责任心的:孩子玩过的玩具扔的满地都是,父母不得不跟在后面帮他收拾;孩子吃完饭,就把碗推到一边,洗碗收拾就是父母的活。

现在有些父母也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困难时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的去做事,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孩子的责任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逐渐培养。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我们周围,有些孩子5岁了吃饭还要人喂、不会穿袜子、自己不洗脸、洗手洗不干净等等,还有些孩子不会系鞋带。而指望他们帮父母做些什么,几乎是不可能。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孩子有可能失去做事的兴趣和愿望,家庭中要有明确的分工,父母应该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玩完玩具鼓励孩子自己收拾,适当的要求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使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在幼儿园,老师通过建立值日生活动,使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对集体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2)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后果

一次,老师和孩子们讲好午点后一起看动画片。可孩子们午点后一直吵吵闹闹安静不下来,老师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表安静的等待直到10分钟后孩子们安静下来。老师明确的告诉孩子:“你们看动画片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10分钟,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这样就让孩子们意识到了自己吵闹的后果,他们也就可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时候,我们会在爱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帮他逃避责任。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3)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譬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这种时候我们不应该责怪或袒护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负责。

比如说有的小朋友看书时和小朋友争抢,图书被撕坏了,他们当时很紧张,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引导他们想一想自己要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他们提供了胶带。他们用小胶带修补了图书并将图书放回书架,并长吁一口气说:“以后看书可要小心点。”

一般来说,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正是教育的大好时机。因为内心的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我们要利用这个时机,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起责任心。

(4)让孩子体验成功

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我们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因为任何成绩都是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取得的。我们的表扬和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的很好。

同时,我们要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孩子有麻烦的时候,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需要孩子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当孩子感受到被帮助之人的感激之情时,孩子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责任感。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