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

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

1、外寒内饮

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

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

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

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

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

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

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严重免疫抑

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3)合

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 )、血沉、C 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纤维支气管镜。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用中药汤剂

(1)外寒内饮

治法:宣肺散寒,温化水饮

代表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基本处方:麻黄5g,桂枝10g,白芍10g,法夏10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5g,甘草

5g,苏子15g,地龙15g。

加减:痰多加用杏仁、莱菔子;饮邪化热去干姜、细辛、桂枝,加桑白皮、黄苓、知母以清热化痰。

(2)痰浊阻肺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呕

代表方药:止嗽一方

基本处方:法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白芥子5g,紫苑15,炒紫苏子15,橘红15,炙麻黄10,前胡15,百部15,干姜5,甘草5g。

加减:脾虚便溏加党参、白术。

(3)痰热郁肺

治法:清化热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药:清肺一方

基本处方:桑白皮20g,黄苓15g,知母15,山栀子15,鱼腥草10,瓜蒌仁15g, 地龙15,苦杏仁10,麦冬15,浙贝母15g,桔梗10,甘草5g。

加减:高热去苏子,加青蒿15克、石膏30克(先煎)、银花30克、芦根30克;喉痒加防风10克、白僵蚕8克。

(4)肺脾两虚

治法:补脾益肺,降气平喘

代表方药:陈夏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基本处方:北芪25g,防风10g,白术10g,陈皮10g,法夏10g,党参25g,云苓15g,炙甘草10g,炙麻黄10,炒紫苏子15。

加减:痰多色黄稠者加用桑白皮、苇茎、黄苓、鱼腥草。

2. 辨证口服中成药

(1)橘红化痰胶囊

作用:滋阴清热,敛肺止咳。

用法:每次2粒,每日3次。

(2)清音止咳颗粒

作用:清热利咽,化痰止咳。

用法:每次10克,每日3次。

3.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 基础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执行。

5. 中医特色治疗:

(1)穴位敷贴: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2)中药沐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3)耳穴压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中药灌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 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西医治疗措施

(1)抗感染治疗,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解痉平喘治疗,根据病情口服、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

7. 护理:辨证施护。

(1)慢阻肺健康教育

(2)饮食护理

(3)心理护理

(4)运动护理

(九)出院标准

1 ?喘息、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等,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加重,需要特殊处

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 ?重症感染或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退出本路径。

4?对本路径所涉的中药或其组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原,退出本路径

5. 患者及其家属不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

患者姓名: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门诊号:_____ 住院号:_____

住院日期:_年_月_日出院日期:_年_月_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