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选别与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51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概述金矿是指含金量在矿体或矿石中达到一定的量的矿石或矿床。
金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经济价值。
为了发掘金矿并进行有效的开采,在找矿过程中需要了解金矿的特征和找矿方向,以确定寻找目标和开采策略。
二、金矿特征1、金矿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金是一种黄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元素。
在常温下,金不会与氧气反应,不会腐蚀或氧化,因此常用于珠宝和货币的制造。
化学上,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在高温下易于溶解。
这些特性为金矿的寻找和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2、富含金元素的矿石类型金矿通常与石英脉、硫化物、石英砂岩、变质岩、火山岩等矿石类型有关。
其中以硫化物矿物为主要承载矿体,如黄铁矿、黄铜矿、黄铅矿等。
同时,也有部分金矿是以银、铜、锡等代替金元素,或伴生在压铸矿、重沉积物、腐殖质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环境中。
3、控制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构造期间,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热液作用等相关。
矿区地质构造特性也是控制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
金矿还与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三、找矿方向1、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找寻金矿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非正交磁法勘探等。
这些方法主要依靠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电磁、磁性等,来确定矿体位置和特征。
2、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矿石和土壤、岩石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等信息,确定矿区位置和开采价值。
其中,地球化学物探是最常见的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陆地表层地球化学物质为目标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3、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和微波等方法,捕捉矿区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地形或植被等,进一步分析和找出金矿存在的可能性。
4、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是一种以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勘探技术,它包含大量的现场地质勘探、钻探和采集数据等。
金矿选矿工艺流程一、前言金矿选矿工艺流程是指将金矿中的金属元素分离出来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矿选矿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目前较为常见的金矿选矿工艺流程。
二、原理金矿中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金、银、铜等,这些元素通常以硫化物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
因此,选矿工艺流程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将这些元素从矿物中分离出来。
三、流程1. 破碎首先需要将原料经过粗碎和细碎处理,使其达到适合进一步处理的颗粒度。
通常采用锤式粉碎机和球磨机进行处理。
2. 磨浸经过初步粉碎后,需要对原料进行湿法细粉处理,使其成为可浸出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磨浸”。
3. 浮选经过初步浸出后,需要对溶液进行浮选处理,将其中含有黄铁矾等杂质去除,并提高黄金含量。
该过程通常采用气浮法和泡沫浮选法。
4. 氧化经过浮选处理后,需要将黄金还原为金属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氧化”。
通常采用碱性或酸性氧化。
5. 吸附经过氧化处理后,需要通过吸附剂将金属元素吸附到固定相上。
通常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6. 脱附经过吸附处理后,需要脱除吸附剂上的金属元素。
这个过程称为“脱附”。
通常采用碱性或酸性脱附。
7. 再生经过脱附处理后,需要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处理,以便重复使用。
该过程通常采用高温热解或酸洗法进行再生。
四、总结以上就是金矿选矿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不同的金矿选矿工艺流程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流程基本相同。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金矿地质概述金的原子序数 79,元素符号 Au,它源自拉丁文 Aurnm,意为曙光,喻意灿烂的太阳。
金只有一个天然稳定同位素 197,常温下为等轴晶系晶体,立方面心晶格。
天然良好晶形极为罕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杂质时,颜色发生系列变化,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试金板上金的条痕为赤黄色时,成色高;含 10%的银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 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 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 50%则显银白色。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
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碱金属、氰化物、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腾的氯化铁溶液、有氧存在的钾、钠、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
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
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
金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生;易与亲硫的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形成金属互化物。
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比一般岩石高 3 个数量级。
铜、银多富集于硫化物相内;而金铂多集中于金属相。
金在地核中的丰度为 2.6ppm,地幔为 5ppb,地壳为 1.8ppb。
地球上 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
故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而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的丰度高于地壳各类岩石。
由于金在地壳中丰度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特性,而要形成工业矿床需要成千上万倍的富集才可,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金在自然界中可呈 0、 1 和 3 三种价态存在,可以独立矿物、类质同像及胶体吸附形式产出。
迄今世界上已发现 98种金矿物和含金矿物,但常见的只有 47 种,而工业直接利用的矿物仅 10 多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选矿方法有哪些?
黄金是投资和储备的特殊通货,更是首饰、电子、航空航天等各个行业需要的重要工业原料。
随着工业和金融的迅速发展,黄金生产受到密切的关注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随着原矿品位的降低,对金矿选矿技术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近几年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被开发并投入到金矿选矿生产中,使金矿选矿工艺和生产指标都获得了提升。
鑫海长期致力于金矿选矿工艺、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革新,拥有丰富的工业项目经验,可以为您提供可靠的设备和技术服务。
下面结合几种常见的金矿选矿工艺流程,让我们一同了解金矿选矿方法有哪些。
1、重选选金
由于金的比重较大,重选法是回收金的最常用手段,也常与其他选矿方法联合使用,处理各类金矿石。
砂金基本上都是利用重选法处理的。
在重选选厂中,常见的重选设备一般多为选矿摇床、跳汰机和螺旋溜槽等。
摇床
鑫海XS 摇床可用于粗选、精选、扫选等不同作业;
锯齿波跳汰机
由于其处理能力大,选别粒度范围较宽,操作维护简单,被广泛应用于金、铁、钛、钨、锰等多种金属矿物的选别当中。
2、氰化浸金
氰化浸出是回收金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性强、能就地产金等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
氰化浸金可以分为槽浸(搅拌浸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的常见分类
近期,金价飙升,黄金行业似乎呈现复苏的景象,不少人给我打电话,询问黄金的选别方法,大致问法是这样的:我最近买了点矿石,请了某某厂的老浮选工,租了个选厂,但是指标不太好,能帮我想想办法吗?但是当我问及原矿性质时,却只能告诉我,金大致是3-4g/t,至于脉石是啥,成矿矿物是啥,有害元素是啥一概不知。
而这些老浮选工调整黄药、黑药、二号油、石灰等药剂也并不能改善最终指标。
那么原因在哪里?作为多年从事黄金矿山技术服务的选矿工作人员,我想从我的切身体会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金选矿的基本知识,大致从矿床的基本分类、常见的选矿工艺、复杂选矿工艺、常见难选金矿、自身实践案例以及最新试验成果等方面来说,一来让更多投资者了解黄金,避免盲目投资,二来与业内前辈加强交流,帮助我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系列一金矿的常见分类
说到黄金选矿,我们首先考察的应该是其形态和成因,虽然学选矿的大都不研究地质和矿物学,但是地质和矿物学的一些常识却是制定选矿试验方案的一个基础条件。
自然界的金多以单质形式存在,少量与两性金属化合物,如硒、碲、銻化物等,罕见金属化合物,如金汞膏、铜金矿等,非金属化合物应该是没有的。
金矿床主要分类,每个科研院所根据其擅长的研究方法来分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但从直观来分,我们通常把他分为沙(砂)金矿和岩金矿。
砂金矿本质上是一些大型金矿矿脉长时间经受水蚀、风蚀在下游沉积形成的,我们根据区域不同可分为重力砂、流水砂、冰川砂、滨海(湖)砂,砂金的选矿主要以重选富集为主,我国的金砂多呈片状,或者说由于采砂历史久远,剩下的都是片状的细粒了。
易选的砂金矿应该是砂多泥少,砂粗金细,反之则视为难选。
地矿科普:选矿基础解释及回收率选矿基础解释及回收率怎么计算⼀、名词解释重⼒选矿法(简称重选法):是在运动介质(⽔)中,按粒度⽐重和粒度的差异进⾏分选的分法。
浮选法:是选⾦⽣产中,应⽤最⼴泛的⼀种选矿法。
是利⽤矿物表⾯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的⼀种⽅法。
混汞法:是⼀种古⽼⽽⼜简易的选⾦⽅法。
在矿浆中,⾦粒被汞(⽔银)选择性地润湿并形成⾦汞齐,使它和别的矿物及脉⽯互相分离,这种⽅法称为混汞法。
品位:就是矿⽯或选矿产物中该⾦属或选矿产物重量之⽐值,通常⽤百分数来表⽰。
产率:选矿产物的重量与原矿重量之⽐值,通常⽤百分数来表⽰。
选矿⽐:原矿重量与精矿重量的⽐值,它表⽰获得1吨精矿需要处理的原矿的吨位。
富矿⽐:精矿中有⽤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成分的品位之⽐值。
它表⽰精矿中有⽤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成分的品位⾼出的倍数。
回收率:选矿的⽬的就是要把原矿中所含的⾦属,最⼤限度地选⼊到品位更⾼的精矿中。
这个选分过程的完全程度,可以⽤⾦属回收率来评定。
所谓⾦属回收率,就是精矿中所含的⾦属重量与原矿中该⾦属重量的⽐值,常⽤百分数来表⽰。
⼆、选矿指标处理原矿品位(克/吨)=处理原矿含⾦量(克) / 处理原矿量(吨)精矿品位:是指平均每吨精矿中的含⾦量,它是反映精矿质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精矿品位(克/吨)=精矿含⾦量(克) / 精矿数量(吨)精矿产率:是指产出的精矿量占原矿量的百分⽐,它是反映选矿⼚质量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精矿产率(%)=精矿数量(吨) /原矿数量(吨) ×100%尾矿品位:是指选矿⼚排弃的尾矿中,平均每吨尾矿中的含⾦量。
它是反映在选矿过程中⾦属损失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尾矿品位(克/吨)=尾矿含⾦量(克)/尾矿数量(吨)尾矿量(吨)=处理原矿量(吨)-精矿量(吨)选矿回收率:是指采⽤各种选矿⽅法获得的最终产品含⾦量占处理原矿含⾦量的百分⽐。
按理论和实际回收率两种⽅法计算。
选矿理论回收率(%)=精矿品位×(原矿品位-尾矿品位)/(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尾矿品位) ×100%=理论回收的⾦属量(克) /处理原矿⾦属量(克)×100%选矿实际回收率(%)=⾦精矿含⾦量(克)/原矿含⾦量(克)×100%(浮选回收率)浸出率:是指经浸出作业已溶解⾦的⾦属量占氰原矿⾦属量的百分⽐。
黄金提炼技术完整教程黄金是世界上最贵重的贵金属之一,其在珠宝、投资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金提炼技术是将含金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的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黄金提炼的整个过程和所需的技术。
1. 矿石的粉碎与研磨黄金的提炼过程始于矿石的破碎和研磨。
首先,矿石通过矿石破碎机或研磨机进行粉碎,使其达到适当的颗粒大小。
矿石颗粒的大小通常应在几毫米至几十微米之间。
2. 矿石的选别接下来,通过矿石选别的过程,将含金矿石与其它非金属矿石分离。
这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实现。
其中一个常见的物理分离方法是通过浮选,利用矿石中的不同密度差异选择性地分离金属矿石。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特定化学药剂溶解或氧化非金属矿石。
3. 矿石的浸出浸出是黄金提炼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浸出剂,如氰化钠溶液,会与矿石中的黄金捕捉形成化合物。
这允许黄金从矿石中溶解出来。
4. 溶液的固体-液体分离在经过浸出过程后,产生的液体溶液中含有黄金及其它杂质。
为了分离黄金,需要将液体与固体分离。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技术将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
5. 溶液的金属还原固体-液体分离之后,得到黄金溶液。
为了从溶液中还原金属,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电解沉积、氧化还原反应或其他还原剂的加入来实现。
这些方法将金属离子还原为固体金属。
6. 金属的精炼与提纯最后一个步骤是金属的精炼与提纯。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被进一步纯化以去除残留的杂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电解法、化学法或其他物理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去除金属中的杂质,使其达到高纯度的要求。
总结:黄金提炼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步骤来实现。
从矿石的粉碎研磨到金属的精炼提纯,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专业的技术。
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方法,可以高效地提取黄金,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黄金提炼技术的发展为黄金产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它也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黄金提炼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黄金提炼技术将继续发展,为黄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7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及地质特征滕永涛青岛金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不同种类的金矿石,在地质构造上所彰显出的特性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采取适合的技术形式或者方法进行精准开采。
考虑到金矿开采对环境和经济的双重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独特地理特征,对于指导金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勘探行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及地质特征展开进一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2-0127-3Genesi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depositsTENG Yong-taoQingdao Jinxing Mining Co., Ltd,Qingdao 266000,ChinaAbstract: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ore exhibi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required to adopt suitable technical forms or methods for precise mining. Considering the dual impact of gold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uniqu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se deposi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actions of gold resources. This article will further analyze the genesi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deposits for reference.Keywords: different types; Gold mines; Cause of formation; Geology; feature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滕永涛,生于1979年,男,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金矿采矿方法一、概述金矿采矿是指从地下或地表的金矿石中提取黄金的过程。
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金矿的开采和提取工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矿采矿方法。
二、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是指在地表直接开采金矿石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金矿石埋藏在浅层地表的情况。
首先,需要对采矿区域进行地质勘探,确定金矿石的分布情况。
然后,使用爆破、挖掘等方式将金矿石开采出来。
最后,通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将金矿石中的黄金分离出来。
三、井下开采井下开采是指将金矿石开采到地下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金矿石埋藏在较深的地层中的情况。
首先,需要进行井下巷道的开挖工作,以便采矿设备和人员进入采矿区域。
然后,使用钻孔、爆破等方式将金矿石开采出来。
最后,通过破碎、磨矿等工艺将金矿石中的黄金分离出来。
四、选矿工艺选矿是指对开采得到的金矿石进行处理,以提取其中的黄金。
选矿工艺的选择要根据金矿石的性质和黄金的分布情况来确定。
常见的选矿工艺包括重选、浮选、磁选等。
其中,重选是通过对金矿石进行物理分离,利用重力差异将黄金分离出来;浮选是利用黄金与其他矿石的浮力差异,通过气泡吸附来分离黄金;磁选是利用黄金的磁性与其他矿石的磁性差异,通过磁场作用将黄金分离出来。
五、提金工艺提金是指将黄金从金矿石中进一步提纯的过程。
黄金通常与其他金属杂质混合在一起,需要通过提金工艺将其分离。
常见的提金工艺包括氰化法、氧化焙烧法、电解法等。
其中,氰化法是将金矿石经过破碎、磨矿等工艺后与氰化钠溶液反应,使黄金溶解为金氰化物,再通过吸附、沉淀等工艺将其分离;氧化焙烧法是将金矿石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使金矿石中的硫化物和其他杂质转化为气态或溶解态,再通过冷却、吸附等工艺将黄金分离;电解法是将金矿石通过电解反应,使黄金在电极上析出,再通过沉淀、熔融等工艺将其提纯。
六、环保措施金矿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金矿相关知识常见的金矿物约有20多种,其中以金银互溶系列最为常见。
自然金和银金矿具有工业意义。
金的碲化物分布较广,但数量不多。
其他金矿物较为稀少。
一、选矿术语精矿:通过选矿得出的有用成分富集的产品。
对金矿选矿而言,精矿中富集尽可能多的金。
每一选矿设备、选矿作业或选矿过程都可得到自己的精矿。
最终精矿是选矿厂的最终产品。
它的矿物化学组成、粒度及含水量冶炼厂及下一道工序的要求。
中矿:品味介于精矿和尾矿之间,需进一步处理的选矿中间产品。
中矿被送至另一选矿设备或选矿作业再选,或经磨矿再返回到本设备或本作业再选。
也有将某种特定的中矿直接送冶炼厂冶炼或用水冶或化学选矿处理。
尾矿:选矿作业产品中有用成分含量最低的一种产品。
当其有用成分降低到当时技术经济条件不宜于再处理时的产品。
随着技术的发展,尾矿有可能重新利用。
尾矿库:堆存尾矿的设施。
品位:矿石或选矿、冶炼产品中有用成分(元素或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选矿比:选矿过程中原矿重量与精矿重量之比。
它是选矿过程效率的一个量度。
选矿产率:选矿产品的重量占给矿重量的百分数。
由产品品位计算得出的产率为理论产率。
%100--⨯=δβδαγ精 式中 精γ——精矿产率,%;α——给矿品位,%;β——精矿品位,%;δ——尾矿品位,%;选矿富集比:精矿品位与原矿品位的比值。
选矿效率:表示选别过程效果还坏的综合指标。
无选别作业时,其值等于零;当达到最佳理想分选效果时,其值为100%。
选矿回收率:选矿过程中精矿里所含待回收有用成分的重量占原给矿中该有用成分重量的百分数。
破碎比:破碎机给矿的最大粒度与破碎产品的最大粒度之比。
二、常规选金方法(一)重选法原理:利用各种矿物密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富集而获得较高质量的金属矿物或其他目的的矿产品。
按使用的重选设备分,可分为跳汰选、溜槽选、摇床选(或称淘汰盘选)、离心选等。
(二)浮选法小于10μm细颗粒金很难用重选法回收。
(三)拣选法分为人工拣选和机械拣选。
金矿自然类型(氧化矿、混合矿和原生矿)的常见划分方法:1. 通常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矿体的原生带与氧化带的划分,首先利用矿物学方法大致了解矿石各自然类型在宏观上分带的情况,然后按一定的间距采集物相分析样品,最后依据物相分析的结果圈定各带的界线。
在光片中,若绝大部分黄铁矿呈自形粒状结构,磨光性好,表面干净,保持完好的黄铁矿晶形(有应力作用者除外),未有褐铁矿交代现象;此时黄铁矿未有氧化,它所代表的就是原生带。
在光片中,若黄铁矿的结构发生变化,明显被褐铁矿交代,黄铁矿呈骸晶机构或者交代残余结构,此带为混合带。
在光片中,若黄铁矿被褐铁矿交代程度强烈,黄铁矿的结构被完全改造,呈假象结构;褐铁矿完全取代了黄铁矿,并存在于黄铁矿的假象之中,它所代表的则是氧化带。
2. 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有人用黄铁矿做为参照的指示矿物,研究黄铁矿的氧化程度,解决金矿床的氧化带与原生带的划分问题。
黄铁矿的氧化程度就是依据黄铁矿呈假象结构、骸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环边结构的含量多少来确定。
用公式表示为:氧化程度(%)=褐铁矿(黄铁矿骸晶)颗粒数X 100% 褐铁矿(黄铁矿骸晶)颗粒数 + 黄铁矿颗粒数氧化程度 > 30%,即为氧化带(氧化矿石)10% < 氧化程度 <30%,即为混合带(混合矿石)氧化程度 < 10%,即为原生带(原生矿石)3. 通过岩芯编录结合其它工程来圈定完全氧化基准面和部分氧化基准面的方法:位于完全氧化基准面之上的为氧化带(氧化矿),位于完全氧化基准面和部分氧化基准面之间的为过渡带/混合带(混合矿),位于部分氧化基准面之下的部分为原生带(原生矿)4. Fe元素在典型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含量比值法:氧化率(%)=Fe(赤铁矿+褐铁矿)X 100% Fe(赤铁矿+褐铁矿) + Fe(黄铁矿)氧化率 < 20%,为原生带(原生矿),20% < 氧化率 < 80%,为混合带(混合矿),氧化率 > 80%,为氧化带(氧化矿)。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提取黄金,需要将矿石破碎和磨细并采用选矿方法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金分离出来。
黄金选矿中使用较多的是重选和浮选,重选法在砂金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浮选法是岩金矿山广为运用的选矿方法,目前我国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此法选金,选矿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破碎与磨矿据调查,我国选金厂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采用标准型圆锥碎矿机中碎,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碎矿机以及对辊碎矿机。
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流程。
为了提高选矿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对碎矿流程进行了改造,使磨矿机的利用系数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多碎少磨,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二)重选重选在岩金矿山应用比较广泛,多作为辅助工艺,在磨矿回路中回收粗粒金,为浮选和氰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选矿指标,提高金的总回收率,对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山东省约有10 多个选金厂采用了重选这一工艺,平均总回收率可提高2% ~3% ,企业经济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得数百万元的利润。
河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亦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旋流器等。
从我国多数黄金矿山来看,浮—重联合流程(浮选尾矿用重选)适于采用,今后应大力推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提倡能收、早收的选矿原则。
(三)浮选据调查,我国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浮选法选金,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
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精矿运输损失,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采取就地处理(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在黄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通常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工艺。
近年来在工艺流程改造和药剂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进展,浮选回收率也明显提高。
据全国40 多个选金厂,浮选工艺指标调查结果表明,硫化矿浮选回收率为90% ,少数高达95% ~97%; 氧化矿回收率为75% 左右; 个别的达到80% ~85% 。
金矿地质资源特征金矿是指金矿石中含有金的地质体,是经济价值极高的矿产资源之一、金矿地质资源的特征是指金矿产区所具有的一系列地质特征,它们主要包括金矿石成因、矿体特征、分布规律等方面。
首先,金矿地质资源的成因主要可分为岩浆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成因三类。
岩浆成因的金矿是由于岩浆浸染、蚀变作用下,导致金成矿物在岩浆中析出并随之结晶沉淀形成的。
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和花岗岩等岩石中。
沉积成因的金矿是由于溶液中的金经过运移和沉淀作用形成的。
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中。
变质成因的金矿是在地质变革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热液作用等因素,使含金矿石发生结晶和变质形成的。
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变质岩中,如片麻岩、石英脉等。
其次,金矿地质资源的矿体特征包括矿体形态、矿体结构、矿体产状等。
矿体形态主要指金矿石在矿区中所显示出的形态特征,常见的有脉状、堆状、脉袋状等。
矿体结构是指金矿石在地质构造中的分布情况,主要有层状、块状、网状等结构。
矿体产状是指金矿石的分布方式和赋存状态,包括嵌入在岩石中、伴生矿物、空隙充填等。
常见的金矿产状有脉状、点状和斑状等。
最后,金矿地质资源的分布规律是指金矿石在地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金矿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见的金矿分布在断裂带、褶皱带和火山断裂带等地质构造带上。
金矿资源还与岩石性质有关,一般在含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等岩石中较为丰富。
金矿资源的分布还与热液活动有关,热液在地壳中运移并携带金、硫等元素,然后在特定地点沉淀成矿。
金矿资源的部分掩在非金属矿石中,如辉绿石、磁铁矿、方解石等,这种类型的金矿被称为寄主矿。
总之,金矿地质资源的特征包括成因、矿体特征和分布规律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金矿石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矿浮选技术前言金矿浮选技术(也称为浮选技术)是从地下矿山中分离金属矿物的一种采矿技术。
它利用密度的差异来将较重的金属矿物从较轻的矿物中分离出来。
浮选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入料、充水、浮选、脱水(或脱水脱气)、料漂、调理和收料。
这种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采矿的效率,也降低了采矿成本,并且它是无污染的技术,所以它在金矿开采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入料浮选是以重力,浮力和由一定水流产生的擦拭力来实现矿石分离的,因此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有效入料方式。
入料方式主要包括自然入料、给料槽入料、滑动入料等。
二、充水充水是浮选过程中的关键,一般需要配备充水池,去把充水向进去的矿石缓慢而均匀的充入。
矿石分散在水中,形成浆料,料液比例一般为1:1.5-4.5,在此条件下,轻矿物可以浮起来而重矿物沉底。
三、浮选浮选是浮选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它使用沉碳矿物或其他含有气泡的物质,可以在浆料中形成更多的细小的气泡,并形成一个可浮动的气泡网状物,使轻矿物比重更轻,漂浮在水表面,形成上浮的有机体。
四、脱水脱水是浮选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把浆料中的水排出,使矿物中的矿物沉淀并回收的过程。
脱水的方式可以池脱水法、超声波脱水法、磁滤脱水法等。
五、料漂料漂至关重要,是选矿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它使具有不同浮性的矿物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较重的矿物比较慢,掉到底部,而较轻的矿物比较快,掉到上层。
料漂有抛沙料漂、气浮料漂和螺旋料漂等多种方式。
六、调理调理的目的在于对矿石进行进一步的清洗,把矿石中的杂质再次洗掉,以便提高矿石的收率。
七、收料收料是浮选技术的最后一个步骤,它包括将浮选的结果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并进行洗涤,以提高矿石收率。
浮选法是选金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法。
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一、浮选法的发展沿革中国古代曾利用矿物表面的天然疏水性来净化朱砂、滑石等矿质药物,使矿物细粉飘浮于水面,而无用的废石颗粒沉下去。
在淘洗砂金时,用羽毛蘸油粘捕亲油疏水的金、银细粒,当时称为鹅毛刮金。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金银作坊回收废弃器皿上和尘土中的金、银粉末时“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
这就是浮选法选金的最初应用。
18世纪人们已知道固体粒子粘附在气泡上能升至水面的现象.随着人们对金属需求量的增加,急于找到一种方法回收矿石中细粒金属。
19世纪末,随着人们对矿物表面性质的认识深化,出现了薄膜浮选法和全油浮选法。
20世纪初,泡沫浮选法应用选别有色金属和黄金矿.今天所应用的泡沫浮选起源于几乎一个世纪以前的澳大利亚。
1911年在美国蒙大拿州的Basin建立了第一座浮选厂-Timber Butte选厂。
到1980年,239座浮选厂共消耗了77·2万t浮选药剂和65·6亿kWh的能量,处理了4·4亿t矿石。
1980年,消耗了38·3万t浮选药剂,从2·05亿t的铜矿石中生42万精矿。
处理量第二大的矿石是磷酸盐矿石———1·09亿t,消耗了22·7万t药剂,生产出2660万t磷精矿。
铁矿石的生产主要也采用浮选法,从3890万t的矿石中生产出2150万t的铁精矿,消耗掉6·1万t浮选药剂。
由于世界范围内几乎有20亿t矿石是经过浮选处理的,因此泡沫浮选显然是表面化学在工艺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尤其是用于控制液-固界面。
成功的浮选分离取决于在液体介质中固体颗粒与气泡间的相互反应。
通过添加适宜的浮选药剂和pH调整剂来改进水分子与矿物表面间的相互反应的方法是实现从大量的复杂矿石(我们的矿物资源)中选择性地分离有用矿物的关键。
泡沫浮选法并不是起源于理论研究,而是本世纪的经验积累的结果。
叙述浮选的基本原理及浮选过程[摘要]浮选法是采矿工业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选矿手段,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浮选法的应用很多,目前主要用于选金矿,其效率高和实用性得到了采矿工业的一致认可。
它比较适于选别0.5mm至10um的金矿粒。
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浮选法在很多矿床的开采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的工业突飞猛进的步伐,对采矿的需求日益增大,浮选法采矿已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关键字浮选基本原理过程应用特点一.浮选基本原理浮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矿物界面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富集、精制的一种分选工艺,矿物的表面特性很复杂,包括表面键的断裂、表面电性、表面离子状态、表面元素的电负性、表面极性、表面自由能、表面剩余能、表面不均匀性、表面积、表面溶解性以及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等。
这些表面特性与矿物可浮性具有直接的关系,也为通过利用浮选药剂的作用来改变矿物表面的某些特性达到分离矿物及改善浮选效果提供了机会。
铁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
浮选是集细粒嵌布(<149)矿石的常用方法。
矿物颗粒自身表面具有疏水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产生或增强疏水性。
疏水就是亲油和亲气体,可在液,气或水—油的界面发生聚集。
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的金矿粒虽然密度大却能与气泡和浮选剂亲合而被浮于浮选机的矿液表面,将作为泡沫产品回收。
当入选矿粒小于l0um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浮选法。
常用的有用絮凝剂使细粒金或含金矿物絮凝成较大颗粒,脱出脉石细泥后再浮去粗粒脉石,这是絮凝—浮选。
荷载体浮选是用粒度适于浮选的矿粒作荷载体,使微细粒金粘附于荷载体表面并随上浮而成金精矿。
用油类使细矿粒团聚进行浮选的油团聚浮选和乳化浮选。
利用高温化学反应使矿石中金属矿物转化为金属后再浮选的离析浮选对金矿石不常采用。
关于使用泡沫浮选法回收金泥,我国将用于工业领域。
浮选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浮选药剂对调节矿物的可浮性,提高气泡矿化过程的选择性和浮选速度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