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溶液讲义

初三化学溶液讲义

溶液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掌握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6.掌握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

一.溶液的形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组成部分性质相同(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不会改变 (3)溶液是混合物 2. 组成

·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两种溶液互溶时,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通常把液体叫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 溶质可以是气液固 注意:

①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分子扩散,也可是离子. 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④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

课堂练习: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

A 大于54度

B 小于54度

C 等于54度

D 无法判断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 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KNO 3将( ) A 会沉降下来 B 不会分离出来 C 会浮上水面 D 不能确定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水是溶液吗?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只能水做溶剂吗?

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什么是乳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是什么?

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

课堂练习: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2).在实验室中,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3.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1)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温度不变.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K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知识回顾

1.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溶剂是______ __,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以_________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隔里的;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__,溶剂是______ _,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如果二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________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的一种叫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___________。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一般是指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

二.溶解度

溶质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溶剂中。但是,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溶剂”,则物质的溶解是有限的。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不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

1、在30℃时,某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A 、B 、C 、D 四个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填序号)

(1)_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

1.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盛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

C .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 烧坏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2、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一瓶常温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要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

而又保持其溶剂的质量不变,可采用的方法是 。

结晶: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冷却结晶。 加热蒸发溶液,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蒸发结晶。 结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A B C D 1.升高温度2.增加溶剂

1.蒸发溶剂

2.降低温度

3.增加溶质

注意:溶液的饱和与否和溶液的浓溶液与稀溶液没有必然联系。

3.固体溶解度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注意:对于固体物质来说改变溶剂的量不会改变溶解度

例: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 g

4.气体溶解度

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如: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5.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制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通过观察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只

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

钠。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少,例如熟石灰。

观察上面曲线,如何分离含有氯化钠的硝酸钾混合物?(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操作步骤:

1、先将混合物配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析出的晶体主要是KNO3

2、过滤,主要得到KNO3晶体

3、蒸发滤液主要得到NaCl晶体。

课堂练习:

1、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

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有①B. 只有④ C. ①③ D. ②④

2、加热盛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会看到

什么现象?。

3、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用结晶法分离,对于滤液(母液)来说,

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A.滤液中不含硝酸钾B.滤液中不含氯化钠

C.滤液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D.滤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三.溶液的浓度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浓度越大

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其含义是什么?

表示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氯化钠,90份质量的水。

溶质质量

100%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无溶入溶液的不计。

②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必须分清溶质、溶剂与溶液)。

③计算时上下质量单位要统一。

④不要忘记X100%,最后得到百分数。

[题型一] :有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例题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 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

答: 配制150kg 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24 kg 氯化钠和126 kg 水。 [题型二] :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计算的依据 : 稀释前溶质质量 = 稀释后溶质质量 浓缩前溶质质量 = 浓缩后溶质质量

【例题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g ✖98% = X ·20% X=245g

需要水的质量= 245 g – 50g = 195g 答:需要水的质量195g

练习:配制10%硫酸98g ,要98%硫酸(密度为1.84g/m L )多少mL ?

[题型三]: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下面哪种解法正确?

实验室用100g 稀硫酸和多少g 锌恰好完全反应可制得0.8g 氢气。 [解法一]解:设所需锌的质量为 X H 2SO 4 + Zn = ZnSO 4 + H 2 98 65 100g X

X 65

100g 98=

X=66.3g

[解法二]解:设所需锌的质量为 X H 2SO 4 + Zn = ZnSO 4 + H 2 65 2 X 0.8g

0.8g 2

x 65=

X=26g 答:略 注意:溶液是混合物,溶液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必须换算成溶质的质量。 【例3】:100g 9.8%硫酸跟多少克锌反应?同时生成多少克氢气? 解:100g9.8%硫酸中含纯硫酸的质量为:

100g ✖9.8%=9.8g

设参加反应的锌质量为X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H 2SO 4 + Zn = ZnSO 4 + H 2

65 98 2 X 9.8g Y

9.8g 9865=X 2

y 9.8g 98= X=6.5g Y=0.2g

答:略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意 义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

温 度 不一定 一定 溶 剂 量 不一定 100g 是否饱和 不一定

必须饱和

单 位

单位为1,省略不写

质量单位(克)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 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 涵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 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 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 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一般不受温度影响联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 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溶解时的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判定溶质、溶剂 1 )固、气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固、气体为溶质 2 )两种液体混合时,一样量多的作为溶剂 3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不管水多少,水一样作为溶剂(98%浓硫酸) 3、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固性(溶液各处密度相等) 4、物质的溶解性 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能力 阻碍因素 1、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2、外因:温度(对大多数固体而言,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性提高)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转换 饱和→不饱和:加溶剂、改变温度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改变温度 三、溶解度 1、定义:在定温下,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符号:S 单位:g/100g水 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2、阻碍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 外因: 1、固体: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气体:压强、温度(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Ca(OH)2 夏日夜晚鱼、虾浮在水面换气 煮沸的水冷却后不可再养鱼 3、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分类(20摄氏度时每一百克水中) 0—0.01g:难溶 0.01—1g:微溶 1—10g:可(能)溶 10g以上: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CO2溶于水:制汽水时必须加压并保持低温 4、依照溶解度的运算 原则:温度一定、饱和状态 公式:s/100=m质/m剂、s/100+s=m质/m液 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

(完整)初中化学溶液部分讲义

溶液的基本知识与相关计算 1、溶液的相关概念(15min)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热;另一种过程是溶质的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离子),这一过程放热。 重点难点: (1)溶液并不全是无色透明的。如CuSO4溶液显蓝色,FeSO4溶液显浅绿色。(2)溶液时具有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属于纯净物。 (3)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是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C.泥浆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所以任何溶液里水都是溶剂。 例2:下列关于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例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有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例4. 关于一瓶食盐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溶液咸 B.外界条件不变时,长时间静置后瓶底有固体食盐析出 C.每一部分食盐溶液中,食盐与水的质量比都相等 D.食盐溶液蒸干水分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与溶解前的食盐性质不同 例5: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 2、溶解度(50min) 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重点难点: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不一定饱和。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 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 模块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注意: (1)溶液是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举例:“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水、酒精。 (2)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4)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5)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三化学溶液讲义

溶液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掌握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6.掌握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 一.溶液的形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组成部分性质相同(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不会改变 (3)溶液是混合物 2. 组成 ·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两种溶液互溶时,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通常把液体叫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 溶质可以是气液固 注意: ①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分子扩散,也可是离子. 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④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 课堂练习: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 A 大于54度 B 小于54度 C 等于54度 D 无法判断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 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KNO 3将( ) A 会沉降下来 B 不会分离出来 C 会浮上水面 D 不能确定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水是溶液吗?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只能水做溶剂吗? 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什么是乳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是什么? 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 课堂练习: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2).在实验室中,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3.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1)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温度不变.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K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知识回顾 1.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溶剂是______ __,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以_________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隔里的;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__,溶剂是______ _,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如果二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________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的一种叫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___________。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一般是指_________。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一、溶液 (一)溶解 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3、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4、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5、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二)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⑴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水H2O 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 碘酒碘I2酒精C2H5OH 4、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ω) (3)理解: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 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解性溶不溶不溶 分散在水 里的物质固、液、气固液 状态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 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 体 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后的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 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学问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根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根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别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亮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肯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技巧】溶质、溶剂的断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改变时,肯定要正确推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实力的因素: 1、相像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像,溶解实力越强。如:氯化钠 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实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实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分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 1 】溶液的观点和基本特点 一、溶液的观点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构成:溶液是混淆物,由溶质和溶剂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能够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有的溶剂。汽油、酒精也能够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点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此后,溶液各部分的构成、性质完整同样。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整 同样。 ②稳固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久搁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别出来。 ③是混淆物。 【规律】溶液的鉴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固的液体不必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往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必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独有的观点,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像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像,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 油,那溶于水。 2、大多半物质稳固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关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 2 】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含乳浊液和悬浊液。

初三化学第九讲溶液讲义

第九单元溶液 9.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1、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判断溶质、溶剂 •固、气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固、气体为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量多的作为溶剂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98%浓硫酸) •通常不指名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总之,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其中的一种。 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密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二、溶解过程和溶液的组成 1、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 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 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 、浓硫酸。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如题目无特殊说明,体积之和不相等) 注意:a、固体溶于水的那部分才是溶液中的溶质,未溶解的固体不属于溶液中的溶质,也不属于溶液的某一部分。 b、溶质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但溶剂只有一种。如: 糖盐水中就有两种溶质。 c、能与水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溶质。如:SO3、CaO 与水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溶于水, 生成H2SO4、Ca(OH)2,则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Ca(OH)2。 三、溶液与浊液 ①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乳浊液:一种物质以小液滴的状态分散到一种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③悬浊液:一种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状态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不均一、浑浊的混合物。 四、乳化现象 定义:在不稳定的乳浊液中加入一种稳定剂(乳化剂)形成一种均一、稳定的乳化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乳浊液不稳定,但是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生活实例: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上、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农药的使用:向农药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 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 ③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等。

第九单元溶液讲义-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溶液相关概念 溶液及其组分 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均一性:溶液中任意部分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浓度、密度等。 稳定性:当外界条件不变时(如温度、压强等),固体和液体不会再分开。 2.溶质: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溶剂:在溶液中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1)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2)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5)有些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反应,溶质是与水反应后的产物。 4.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 (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分子间有间隔) ※注意事项 ①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②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 ③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④溶质和溶剂是溶液特有的概念,悬浊液或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5.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I水或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碘溶解在汽油中,溶液呈紫色;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

容解性也是不同的。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1.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在溶解时,一般会伴随能量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吸热和放热。 溶解放热的物质:; 溶解吸热的物质:; 溶解时吸放热不明显的物质:氯化钠。 2.乳化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化合物。 乳化现象: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油脂虽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乳浊液却能均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的现象。 乳化剂:能够改善乳浊液中物质之前存在形式,使其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如:洗洁精、肥皂等。 (2)悬浊液:把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1.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硝酸铵B.碳酸钾C.苛性钠D.花生油 2.下列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B.生理盐水C.稀硫酸D.稀盐酸 3.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4.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 A.冷水 B.热水 C.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 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6.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 【考点1】溶液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物质。水是最常见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二、溶液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 (2)均一稳定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叫做溶剂,量少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质量。 ⑦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 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不溶解是相对.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 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溶剂 c、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d、溶液名称:溶质溶剂溶液(如:碘酒——碘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叫悬浊液。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集成大油珠,这些细小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 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 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 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 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是初中化学这一门科目的比较难学的知识点,小编整理了初中化学溶液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溶液

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溶液 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质形态。无论是喝一 杯果汁,洗衣服,还是洗菜,我们都涉及到了溶液。那么,什么 是溶液呢?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于 溶剂中的物质,溶剂则是指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我们常见的溶 液有很多种,比如饮料中的糖溶液、盐溶液,洗衣液中的清洁剂 溶液,以及水果中的果汁溶液等。 在化学中,溶解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溶质的微粒在溶 剂中分散均匀的过程。当溶质的微粒与溶剂的分子之间有较强的 相互作用力时,溶质可以很好地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反之,如果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就不能很好地溶解,这时我 们称之为不溶解。 溶液的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重要指标。浓度可以用质 量浓度、摩尔浓度和体积浓度来表示。质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 中溶质质量的多少,常用的单位是克/升。摩尔浓度是单位体积溶 液中溶质的物质量的多少,常用的单位是摩尔/升。体积浓度是溶 质所占溶液体积的比例,常用的单位是升/升,也就是百分比。

除了浓度外,溶液还有一些其他特性。例如,溶液的颜色可能 与溶质的颜色不同,这是因为溶质吸收了某些特定的光线而呈现 出不同的颜色。有些溶液还会具有比纯溶剂更低的冰点或沸点, 这是由于溶质的存在导致溶液的性质发生改变。 在化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溶液来进行各种实验和反应。比如,酸碱滴定实验就是利用溶液间的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溶液中酸碱 的浓度。此外,溶液还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促进化学反应的 进行。 溶液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溶液可以用作燃 料电池中的电解液,这能够提高电池的效率。利用溶液的导电性质,我们还可以制备电镀材料和电路组件。另外,溶液还可以用 于分离和纯化物质,是化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尽管溶液在生活和科学中非常常见,但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 问题。比如,有时候我们不小心将溶液分离成了悬浮液或混合物。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物理方法如过滤、离心等来将其中的固 体分离出来。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较低的物质,我们还可以 通过加热、搅拌等方式来加快其溶解速度。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氢氧化钙从它溶液中析出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饱和溶液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无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上课讲义.doc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 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一、溶液 (一)溶解 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 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3、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呈浅绿色,有Ci?+呈蓝色,有Fe‘+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4、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铉 (NH4NO3)等。 5、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 研成粉末。 (二)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 精、汽油等。 ⑴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水H20 盐酸氯化氢HCI水H20 碘酒碘I2 酒精C2H5OH 4、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3) (3)理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