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9
计算机网络作业参考答案CH1 绪论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案:请参考教案2、LAN、W AN、MAN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要点:主要区别在于下列三点:地理范围或规模、速率、属于什么单位所有3、常用网络操作系统有哪些?如果你想自己组建一个网站,会选用哪种网络操作系统?为什么?参考答案:WINDOWSUNIX/LINUX中小型单位一般用WINDOWS,微机服务器可以选用LINUX,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选用UNIX4、目前常用的PSTN、DDN、ISDN、ADSL和HFC几种接入方式中,适合于家庭接入的有哪几种?适合于网吧接入的有哪几种?适合于校园网接入的有哪几种?参考答案:家庭:PSTN,HFC或ISDN网吧:ADSL校园网:DDN5.C/S系统和B/S系统的工作原理;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C/S:客户向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处理客户的服务请求,并返回最后的处理结果;B/S:客户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处理客户的服务请求,并返回最后的处理结果给浏览器;它们之间的主要是B/S模式必须采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
6.请将以下网络术语译成中文:LAN、WAN、MAN、NOS、network、server、client、terminal、host、frame、QoS、virtual circuit、campus network、HFC、ADSL、DDN、Cable Modem、SONET/SDH、PSTN、B-ISDN、PSDN、DQDB、SMDS、ATM、packet switching、circuit switching、cell switching、FDDI、FR、URL、WWW、SMTP、FTP、TCP、UDP、SNMP、MAC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器,客户,终端,主机,帧,服务质量,虚电路,园区网,广纤同轴混合网,非对称用户环线,数字数据网,线缆调制解调器,同步光网/同步数据体系结构,公共电话交换网,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分组交换数据网,分布式双环数据总线,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异步转移模式,分组(报文)交换,线路交换,信元交换,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帧中继,统一资源地址,万维网,简单邮件传输协同,文件传输协同,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介质访问控制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参考答案:见讲义8.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要里程碑有哪些?参考答案:见讲义9.填空题1).根据网络连接距离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划分为__LAN__、____MAN___、____W AN__。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要素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网络通讯设备连接起来,能够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有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同步(或时序)。
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作业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1-4由n个结点构成的星状拓扑结构的网络中,共有多少个直接连接?对于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呢?对于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呢?答:采用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的网络如图所示。
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网络如上图,在n个结点的星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1;在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在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n-1)/2。
1-5.假设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其中应用进程生成长度为m字节的数据。
在每层都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头。
计算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
解答:在同一结点内,当应用进程产生数据从最高层传至最低层时,所添加的报头的总长度为nh字节,数据部分仍为m字节。
因此,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为:nh/(nh+m)×100%1-6.什么是体系结构?在设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引入了分层思想带来了哪些好处?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协议和服务,试谈谈对它们的理解。
2-1 物理层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2 对于带宽为4000Hz通信信道,如果采用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道的信噪比S/N为30dB,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2-3.假设需要在相隔1000km的两地间传送3kb的数据。
有两种方式:通过地面电缆以4.8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或通过卫星通信以50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
则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哪种方式的传送时间较短?已知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为光速的2/3,卫星通信的端到端单向传播延迟的典型值为270ms。
解答: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的时间T=数据发送时延+信号传播时延。
对于通过地面电缆的传送方式,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3×105×2/3=2×105(km/s),则T=3/4.8+1000/200000=0.63(s)。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第五版正版作者谢希仁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 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包含十章)《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1)多路复用技术能够提高传输系统利用率;不属于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_(1)_。
A.FDM和TDM B.FDM和AFM C.TDM和WDM D.FDM和WDM (2)实现一条物理信道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是_(2)_。
A.同步TDM B.TDM C.异步TDM D.FDM(3)将一条物理信道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的给多个信号使用,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是_(3)_。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D.频分多路复用(4)在光纤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_(4)__。
A.TDM B.FDM C.WDM D.CDMA(5)多路复用技术一般不用于_(5)_中。
A.交换结点间通信B.卫星通信C.电话网内通信D.局域网内通信(6)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6)。
A.单模光纤的数据速率比多模光纤低B.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C.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的价格更便宜D.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粗(7)数据在传输前必须转换为 (7)_。
A..周期信号B.电磁信号C. 非周期信号D. 低频电磁波(8)ASK、PSK、FSK、QAM是 (8) 调制的例子。
A.数数 B.数模 C.模摸 D.模数(9)FDM和WDM用于组合_(9)_信号。
A.模拟B.数字C.模拟或数字D.周期信号(10)(10)涉及到光束构成的信号。
A.FDM B.TDM C.WDM D.都不对(11)DMT是一种调制技术,它将(18)技术结合在一起。
A.FDM,TDM B.QDM,QAM C.FDM,QAM D.PSK,FSK (12)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传输(19)信号。
A.上行B.下行C.上行和下行D.都不对。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习题答案修改版第一章概述1-0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答:计算机网络就是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2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4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利用率1-20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
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2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五章 作业参考答案 5-0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当网络边缘的两个主机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有运输层,而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区别: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从网络层来说,通信的两端是两个主机,IP数据报的首部明确地标志了这两个主机的IP地址,但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IP协议虽然能把分组送到目的主机,但这个分组还停留在主机的网络层而没有交付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从运输层的角度看,通信的真正端点并不是主机而是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也就是说,端到端的通信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因此,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6-10 假定要从已知的URL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服务器的IP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试问:除HTTP外,还需要什么应用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 答:应用层协议需要的是DNS。 运输层协议需要的是UDP(DNS使用)和TCP(HTTP使用)。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答:发送方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层。UDP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接收方UDP对IP层交上来的UDP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因此,UDP是面向报文的。 虽然应用程序和TCP的交互是一次一个数据块,但TCP把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数据看成仅仅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TCP根据对方给出的窗口值和当前网络拥塞的程度来决定发送的一个报文段应包含多少个字节。如果应用进程传送的数据块太长,TCP就可以把它划分短一些再传送,如果应用进程一次只发来一个字节,TCP也可以等待积累足够多的字节再构成报文段传送出去。因此,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5-15 使用TCP对实时话音数据的传输有没有什么问题?使用UDP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 答:TCP是可靠传输协议,当实时语音数据传输出现差错时,TCP协议要对差错部分进行重传,而在实时话音通信中,我们宁可丢掉几个分组,也不愿意收到太迟到的分组,因此TCP不能实现实时语音数据的传输。若要对实时语音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则必须使用UDP协议。 使用UDP传送数据文件时,如果出现了差错,UDP仅仅是少收了这个出错的报文段,并不通知发送方重传,这样就不能保证正确地传送数据。因此在传送数据文件时采用TCP来传送。 5-16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行。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传输分组和确认分组都必须进行编号,才能明确哪个分组得到确认,所以停止等待协议中不使用编号是不可行的。 5-17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收到重复的报文段时不予理睬(即悄悄地丢弃它而其他什么也没做)是否可行?试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理由。 答:不可行。 若对收到的重复报文不予理睬,如下图,对收到重复帧,若不重传确认,发送端将不断重传M1。
5-30 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5535字节,而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带宽也不受限制。若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间为20ms,问所能得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 解:若忽略发送时延,则: 最大吞吐量=最大数据率=最大窗口×8/平均往返时间=65535×8bit/20×10-3s≈
26.2Mb/s。 5-31 通信信道带宽为1Gb/s,端到端传播时延为10ms。TCP的发送窗口为65535字节。试问:可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信道的利用率是多少?
t t
A B
发送
超时重传M1 超时重传M1
确认
不予理不予理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解:由题意的: 一个窗口的发送时延TD=发送窗口×8/信道带宽=65535×8bit/109b/s=0.00052428s≈0.524ms,往返时间RTT=端到端传播时延×2=10ms×2=20ms,因此 最大吞吐量=发送窗口×8/(TD+RTT)=65535×8bit/(0.524ms+20ms)≈25.5Mb/s 信道利用率U=TD/(TD+RTT)= 0.524s/(0.524+20)s≈2.55%
或信道利用率U=25.5Mbps/1Gps=2.55% 5-33 假定TCP在开始建立连接时,发送方设定超时重传时间是RTO=6秒。 (1)当发送方收到对方的连接确认报文段时,测量出RTT样本值为1.5秒。试计算现在的RTO值。 (2)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报文段并收到确认时,测量出RTT样本值为2.5秒。试计算现在的RTO值。 解:RTO值计算如下: (1)当第一次测量到RTT样本时,RTTs取值为该RTT样本值,RTTD取值为该RTT样本值的一半,因此,RTTs=1.5s,RTTD=1.5s/2=0.75s 于是,RTO=RTTs+4×RTTD=1.5+4×0.75=4.5s (2)新的RTT样本值为2.5s,则 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RTT样本)=(1-0.125)×1.5+0.125×2.5=1.625s 新的RTTD=(1-β)×(旧的RTTD)+β×|RTTs-新的RTT样本|=(1-0.25)×
0.75+0.25×|1.625-2.5|=0.78125s 于是,RTO=RTTs+4×RTTD=1.625+4×0.78125=4.75s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5-34 已知第一次测得TCP的往返时间RTT是30 ms。接着收到了三个确认报文段,用它们测量出的往返时间样本RTT分别是:26ms,32ms和24ms。设α=0.1。试计算每一次的新的加权平均往返时间值RTTs。讨论所得出的结果。 解:第一次测得RTT样本时,RTTs取值为该RTT样本值,因此,RTTs=30ms。 根据公式: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RTT样本) 第一次算出:RTTs=(1-0.1)×30+0.1×26=29.6ms 第二次算出:RTTs=(1-0.1)×29.6+0.1×32=29.84ms 第三次算出:RTTs=(1-0.1)×29.84+0.1×24=29.256ms 三次算出加权平均往返时间分别为29.6,29.84和29.256ms。 可以看出,RTT的样本值变化多达(30-24)/30=20%时,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s的变化却很小。 5-37 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这里每一种算法各起什么作用? “乘法减小”和“加法增大”各用在什么情况下? 答:慢开始算法: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先将拥塞窗口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当前拥塞窗口值增加一倍。用这种方法可以逐步增大发送方的拥塞窗口,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拥塞避免算法:当拥塞窗口值大于等于慢开始门限值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此时,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窗口值加1,而不是加倍。这样,拥塞窗口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比慢开始算法的拥塞窗口增长速率缓慢得多。 快重传算法:当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立即重传丢失的报文段而不必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到期。 快恢复算法: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时,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慢开始门限值减半,即设置为当前拥塞窗口的一半,这是为了预防网络发生拥塞。然后把拥塞窗口值设置为慢开始门限减半后的数值,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乘法减小: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超时(即很可能出现网络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慢开始门限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加法增大: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5-38 设TCP的ssthresh的初始值为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TCP使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试分别求出第1轮次到第15轮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你能说明拥塞控制窗口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吗? 答:拥塞窗口大小及变化的原因: 第1传输轮次,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cwnd是1;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2传输轮次,ssthresh初始值为8,当前cwnd<8,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倍增是2; 第3传输轮次,当前cwnd<8,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倍增是4; 第4传输轮次,当前cwnd<8,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倍增是8; 第5传输轮次,当前cwnd=8,TCP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拥塞窗口加1是9; 第6传输轮次,8是10; 第7传输轮次,8是11; 第8传输轮次,8是12; 第9传输轮次,当前cwnd=12,网络发生超时,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新的ssthresh值为当前cwnd值的一半,即新的ssthresh值为6,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是1; 第10传输轮次,当前cwnd<6,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倍增是2; 第11传输轮次,当前cwnd<6,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倍增是4; 第12传输轮次,当前cwnd<6,TCP执行慢开始算法,拥塞窗口增加到当前的ssthresh值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