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258.86 KB
- 文档页数:1
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的精神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精神护理干预是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的精神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精神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心理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有关睡眠障碍的知识和相关的心理因素的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从而减少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感,增强对康复的信心。
2. 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困惑,发现其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心理疏导技术,如认知重构、情绪调节、问题解决等,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3. 睡眠日志和规律训练:通过睡眠日志的记录,分析睡眠的规律和问题,制定适合患者的睡眠规律和作息时间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并通过逐渐减少睡眠的时间、将床位与睡眠联系起来等训练,帮助患者建立睡眠的条件反射。
4. 松弛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冥想等技术,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紧张和焦虑,从而促进入睡。
5. 行为疗法:通过对患者睡眠环境的改善、减少白天的嗜睡、限制床位的使用等行为的调节,帮助患者增加对睡眠的需求与床位的联系。
6. 家庭支持: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教育,让其了解和支持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照顾,并帮助家属减轻因患者病情引起的心理负担。
以上精神护理干预措施相互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往往会进行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评价精神护理干预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和功能状态等。
应根据具体的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估工具进行评价。
常用的效果评估工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国际睡眠指数(International Sleep Index,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神经症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醒来次数多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症失眠患者的治疗中,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综合性、个性化、人本化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分析、家庭治疗、催眠治疗等多种技术手段。
针对神经症失眠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一、认知行为治疗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神经症失眠患者改变对睡眠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消除应激和焦虑,改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具体来说,认知行为治疗包括以下步骤:1、认知重构。
通过讨论和分析患者的睡眠问题,帮助他们找出引起睡眠障碍的不良认知和情绪,并给予相关的心理调节训练,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睡眠问题。
2、睡眠习惯建立。
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帮助患者形成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并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上网、看电视等。
3、应激管理。
通过教授应对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减少入睡困难和中途醒来的次数。
二、催眠治疗催眠治疗是一种借助催眠状态下的语言、肢体语言等技术手段,通过对患者的潜意识进行影响,促进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睡眠问题的神经症失眠患者,催眠治疗可有效缓解其失眠症状。
三、家庭治疗对于一些由家庭因素引起的失眠问题,家庭治疗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干预方式。
通过与患者家属、亲朋好友的交流,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改善家庭关系,从而促进患者的睡眠质量。
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失眠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灵活选择具体的治疗方式。
同时,心理护理干预应该与药物治疗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并对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为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到2016年2月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失眠患者60人,男女各30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结果在60位的失眠老年患者中,入睡困难的有20例(33.3%)占比例最多,失眠原因主要包括环境、精神心理、疾病等,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干预,各失眠类型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结论疾病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护理干预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正常睡眠状态,进而导致睡眠严重不足[1]。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多数人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变入院的,高质量的充足睡眠会对患者的恢复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以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赢得社会效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11月—2016年0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失眠老年患者。
本组研究对象共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60到70岁有41人,年龄71到80岁有19人,其中文盲4例,小学40例,初中或中专9例,高中7例。
1.2 干预措施1.2.1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内舒适、整洁,勿放入有刺激性气味的物体;白天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维持合适的温湿度;保持床垫干燥舒适;指导病人睡觉时不要穿过多的衣服,以免夜晚翻身时衣服拧在一起,降低了睡眠的舒适度,容易导致噩梦发生;将夜间光线尽可能调暗。
1.2.2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①身体无制动不适的患者可在家属的陪伴下沿病区走廊散步,增加活动量,为晚间睡眠打好基础。
②指导家属睡前用热水给失眠患者泡脚。
③教会家属给患者进行足底按摩。
睡眠障碍患者护理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原因和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以下是针对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1.评估和监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包括睡眠观察和记录日记,以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和温暖的睡眠环境。
避免噪音、光线和温度对睡眠的干扰,确保床铺舒适合适。
3.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作息习惯: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规律的睡眠时间表,督促患者按照规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
避免午睡过长时间,尤其是在晚上临近睡眠时间时。
4.实施放松技巧:介绍和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热浴、冥想和放松音乐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5.限制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辣椒、柠檬等)会干扰睡眠。
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避免在临近睡眠时间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6.结合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类型的睡眠障碍,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7.提供心理支持:睡眠障碍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会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并建立积极的睡眠信念和态度。
8.鼓励适度的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消耗过剩的能量和焦虑情绪,促进睡眠。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并避免在临近睡眠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9.教育和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睡眠障碍的教育和指导,包括睡眠健康知识、生活方式改变和自我管理技巧等。
10.持续关注和复查: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和治疗效果,并与医生合作进行必要的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内容【优质推荐】1.睡眠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讲解睡眠基础知识: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通风,控制室内温、湿度,对床垫、枕头等不适及时予以解决,明确正确服用催眠药物的方法及滥用药物对人体可能引起的危害,了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的改变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2.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的干预:帮助患者寻找或分析不良睡眠习惯产生的原因,如:睡眠时间无规律、午睡时间过长、睡前饮酒、咖啡、茶及吸烟,睡前从事易兴奋的活动等,要用科学依据进行纠正。
睡眠尽管是消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但为取得充分睡眠,有必要通过适度的活动获得保证良好睡眠的日间疲劳感,因此应与患者一同制订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建立合理的睡眠-觉醒节律,保证运动休息的平衡。
3.睡眠认知干预:护士向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纠正患者在睡眠认知上的偏差,教育其消除恐惧,不以睡眠时间多少作为评价睡眠好坏的唯一标准,不将失眠与健康状况下降联系在一起等。
消除患者对失眠的过分恐惧和药物依赖心理,帮助患者寻找并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观念,避免为改善失眠而采取的不适当行为,提高健康意识和睡眠质量。
4.睡眠行为干预(1)刺激控制法:其基本目标是恢复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并减弱它和睡眠不相容运动的联系,减少对睡眠内源性唤醒的刺激,使患者易于入睡,包括只有在睡眠时上床,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卧床20min后仍不能入睡应起床,直到有睡意时再上床,白天不打瞌睡或避免午睡时间过长。
(2)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但不少于5h),使患者对睡眠的渴望增加,从而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实际总睡眠时间/睡在床上的时间乘以100%),并根据睡眠效率增减卧床时间。
(3)渐进性放松训练:使失眠患者感知紧张的存在,随后鼓励其逐步放松,促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促使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的发生。
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睡前放松训练不仅转移了患者对睡眠问题的过度关注,同时又可使患者身心放松,避免夜间情绪焦虑,提高对睡眠的自信度。
神经内科病人的睡眠与休息指导睡眠对于每个人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神经内科病人来说更是如此。
神经内科疾病常常伴随着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睡眠过多等问题。
本文将针对神经内科病人的睡眠问题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1. 影响神经内科病人睡眠的常见因素神经内科病人的睡眠问题常常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1 疾病本身:神经内科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等会对神经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引起睡眠障碍。
1.2 药物治疗:神经内科病人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某些药物会影响睡眠质量。
1.3 焦虑和抑郁:神经内科患者常常伴随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会直接干扰其正常的睡眠。
1.4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等环境因素都会对神经内科病人的睡眠产生影响。
2. 睡眠与休息指导2.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神经内科病人需要尽量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持相似的睡眠和起床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2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黑暗。
可以使用耳塞、眼罩等辅助工具来屏蔽噪音和光线刺激。
2.3 避免刺激性物质:神经内科病人应注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等,避免刺激神经系统。
2.4 适度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疲劳的积累和放松,但要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兴奋影响入睡。
2.5 放松技巧:神经内科病人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水浸泡、冥想等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入睡。
2.6 避免长时间独处:神经内科病人尽量避免长时间独处,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一些合适的社交活动,有助于缓解情绪,改善睡眠。
2.7 合理药物治疗:神经内科病人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规范使用药物,遵循药物的用量和服用时间,避免滥用或停药导致睡眠问题。
3. 与神经内科病人共同制定的个性化计划针对每个神经内科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应与其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睡眠与休息计划。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案:3.1 作息时间安排:根据病人的日常习惯和生活需求,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脑卒中住院病人失眠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脑卒中病人约95%伴有失眠的情况,失眠不仅影响病人的健康,还可诱发脑卒中的再发。
对失眠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失眠护理干预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起病突然,病人常常因言语不清,一侧或双测肢体麻木无力而入院,入院后病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95%的病人出现失眠及睡眠形态的紊乱,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机体功能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或诱发脑卒中的再发,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对失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病人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脑卒中病人的失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住院期间导致失眠的因素主要是:(1)心理因素疾病造成病人的言语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的自我形象紊乱,生活不能自理,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同时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社会交往的中断,进一步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导致失眠的发生。
(2)疾病本身的因素疾病造成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乏力,疼痛,肢体功能的丧失,被动体位,均可影响正常的睡眠,大脑功能受损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尿潴留等情况也常常造成失眠。
(3)环境因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交往对象,容易造成入睡困难,同病室的病人的影响,如打鼾,夜间服药,入厕等,也可引起失眠的发生。
(4)医源性的因素监护仪器的声音,图像的亮光,连接在身体上的导线,管道等以及护士夜间的护理操作,巡视工作,都可干扰病人的睡眠。
2、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
病人入院后,应该全面评估病人的情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睡眠习惯。
尽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情关心病人,鼓励病人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尽快恢复睡眠习惯。
(2)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根据病情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活动,按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
早期进行良肢体的摆放,以减轻肢体不适对睡眠的影响。
大小便失禁和留置尿管的病人,做好相应的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发表时间:2016-09-13T13:47:56.5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1期作者:肖顺熙李玉清[导读] 综上所述,加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行为的护理干预,能够很明显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提高。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7)【摘要】目的:掌握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原因,探索针对性护理干预举措。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180例具有睡眠障碍的神经内科患者临床医学资料。
结果: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包含有消极生活方式,环境,疾病本身及心理等情况,本次实验患者护理干预以后其睡眠质量均相应改善。
结论:加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行为的护理干预,能够很明显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提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247-02 睡眠属于周期性知觉特殊形态,因为是由多种时相构成的,对于周边环境很可能不会有反应出现,睡眠不但为生理所需,更属于能力范畴,是维系生命所要经历的生理状态,是让人缓解疲劳有力手段[1]。
而睡眠障碍为住院患者一种常见病症,特别刚入院患者更加突显。
住院患者因为多方面影响,睡眠障碍也是比较频发的,这对人体力与精神恢复十分不利,同时对疾病康复也是很不利的,严重的时候让病情更为加剧,使住院期变久。
现特针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因素展开研究,同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手段,旨在帮助患者促进疾病恢复与睡眠质量改善。
1.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180例具有睡眠障碍的神经内科患者临床医学资料,其中男性69例,女性111例,年龄为36岁至85岁,平均的年龄是61.4岁,当中包括入睡困难78例,易醒39例,早醒33例,多梦17例,昼夜颠倒13例。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王淑芳【期刊名称】《四川医学》【年(卷),期】2012(33)12【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I总分<5分为A、B 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存在,咳嗽、头痛症状的发生,心衰病史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Objective To explore neurology department hospilalized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related factors,for the clinical therapy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and provide nursing counlermeasures. Methods Participants included 120 cases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in hospital patients, all patients were in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1) sleep quality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PSQ1 score 5 or PSQ1 score was < 5 is divided into A, B two groups. Using multiple factors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with factor analysis. Results120 cases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in hospital patients with 20 cases (the influence of sleep disorder,sleep disorder rate is 16. 7% ;neurology department in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nd age was 60 years old, mood disorders, cough, heart failure, history, headache, to disease worries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 05). Emotional disturbance, cough, heart failure, history and headache are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in hospital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 P < 0. 05 ). Conclusion Neurology department in hospital sleep disorders in palienls with with emotional disorder of existence, cough, headache symptoms occur, a history of heart effects have close correlation, is it happe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 clinical work, on the above factors can be intervention necessary intervention has important meaning, may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总页数】2页(P2234-2235)【作者】王淑芳【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28【相关文献】1.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547例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杜家红2.对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杨花蓉3.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J], 潘晓凌;欧阳鸿枚4.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J], 赵玉飞5.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J], 徐宇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
2012-10-23T10:44:45.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 作者: 汤雪
[导读] 睡眠障碍是住院病人的常见症状, 尤其是刚入院的病人更为明显。
汤雪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四川成都 610000)
睡眠障碍是住院病人的常见症状, 尤其是刚入院的病人更为明显。住院病人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常出现各
种睡眠障碍
, 神经内科患者中多数人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病而住院,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保证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1.
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1]
1.1
入睡困难:从有睡意到实际入睡时间> 1h;
1.2
易醒: 有轻微的声光刺激便醒转, 每晚> 2次;
1.3
早醒: 早晨觉醒时间比正常时提前2h以上, 醒来即不能再度入睡;
1.4
多梦: 诉一夜持续做梦或是间断做梦,醒来后自觉夜间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未能熟睡,全身乏力, 大脑不能保证充分休息;
1.5
昼夜颠倒: 白天昏昏欲睡,夜间保持清醒状态。
2.
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
2.1
疾病因素
2.1.1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疾病,但病人同时存在的其他系统性疾病是导致病人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呼吸系统(包括急性呼
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出现夜间喘息、咳嗽加重等
, 占56.88%);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控制不佳、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夜间阵发性呼
吸困难、端坐呼吸
; 冠心病夜间心绞痛发作频繁等, 占25.63%) 多见[2]。
2.1.2
神经内科常见症状:头疼,头晕,肢体活动障碍,呼吸肌无力,睡眠倒错等。
2.1.3
夜间治疗:神经内科病人通常需要定时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等,夜间输液唤醒病人查对、输入脱水剂后的多尿均会对病
人的睡眠造成影响;一些疾病需要夜间服药,也会打断病人睡眠。
2.2
环境因素:不适应病床及病室,其他患者及陪伴人员的存在,医院周围环境噪音、灯光、监护仪报警声,病室不良气味,因病室
无法锁门而担心安全,护士夜查房等。
2.3
心理社会因素:住院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焦虑、恐惧:担心疾病预后,顾虑住院费用及家庭负担,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等等。
2.4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喝浓茶、咖啡,白天活动过少、睡眠过度,晚餐过饱,睡前与病友聊天等。
3.
护理干预
3.1
做好入院指导,向病员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及同房病友,使其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新环境。
3.2
夯实基础护理,创造舒适病室环境:维持病室适宜的温度(22~24℃)及适度(50%~ 60%),限制探视并指导病员及探视人员
轻声谈话,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
3.3
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护理工作应做到有计划,尽量减少夜间治疗活动。夜间巡视病房、收治新病人时,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
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3.4
做好健康指导,指导协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建议病人在正常的诊疗护理工作
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
(因病情需要绝对卧床的病人除外);每天午睡不超过30min,睡前散步30min,然后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脚10min;睡
前不宜吃太饱
,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睡前禁止谈论过度兴奋或悲观性的话题,保持心态平静。就寝前协助病人洗漱、排便、整理床
单位、更衣等
,帮助病人处于正确的卧位,枕、被舒适。可利用音乐的镇静催眠作用,让病人低音量播放具有安神宁心作用且曲调柔和的音乐
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3].
3.5
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取得患者信任,增加与患者的交流,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
导,消除不良情绪。
良好有效的睡眠,是神经内科病员康复的必须条件,护理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保证病员的睡眠质量,促进
康复。
参考文献
[1]
潘集阳. 睡眠障碍临床诊疗[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22-177.
[2]
洪音.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C].全科护理,2009,2A:290-292.
[3]
刘春梓, 张黎明. 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10): 93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