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823.18 KB
- 文档页数:20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作者姓名:班级学号:系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指导教师:2013年11月29日目录摘要 (Ⅰ)1 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4 研究内容和设计方法 (3)2 转向器的设计 (4)2.1 转向系统简介 (4)2.2 机械转向系 (5)2.2.1 转向操纵机构 (6)2.2.2 转向器 (7)2.2.3 转向传动机构 (9)2.3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2.3.1 转向器的效率 (9)2.3.2 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0)2.4 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12)2.4.1 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设计 (14)2.4.2 齿条、齿扇传动副设计 (16)2.5转向器的计算和校核 (17)2.5.1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的强度计算 (17)2.5.2 转向摇臂轴直径的确定 (19)3 二维工程图 (20)3.1 二维工程图 (20)3.1.1 零件图的绘制 (20)3.1.2 总装图的绘制 (22)4 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轻型越野车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摘要]汽车是一种性能要求高,负荷变化大的运输工具。
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更需要了解和掌握。
转向器作为转向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件,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便显得意义重大。
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由螺杆、螺母、钢球、转向器壳体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操纵轻便,磨损较小,使用寿命长,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
根据现用的国家标准并依据BJ2020汽车的循环球转向器数据,按照汽车设计的原则设计一款循环球转向器,完成三维图形和零件平面图的绘制,使其能够满足现代越野车的国家标准要求。
[关键词]循环球转向器设计分析越野车1 绪论1.1课题背景转向器又名转向机、方向机,它是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
转向器的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载重汽车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学校:湘潭大学学院:兴湘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张浩学号:2010963237指导老师:刘柏希老师摘要论文主要阐述了转向系统的设计。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其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系统已经开始使用,但是传统的机械转向系统依然起着主导作用。
转向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汽车之中。
本文重点设计了转向系统,并对转向系统零件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同时还对转向系统计算载荷进行确定,同时对转向系统的其他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样也对所设计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实现了转向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最后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三维模型的建立,通过三维模型的设计与建立,更进一步的验证了所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机械转向;转向;液压助力AbstractThis paple mainly tell about the design of circulation ball steering system. Redirector,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utomobile,which is the key assembly decided the safety of the automobile. I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he vehicle handing and stabilit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y,automobile steering gear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 although the electronic steering gear has began to use ,but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teering gear is still p lays a leading role. Circulation ball type steering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cars as of its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designs the circulating ball type steering gear and steering parts strength and stiffness for the checking, but also to determine steering system computational loa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other main parts of s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design, also i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Implements the redirector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short axial dimensions, and the advantage of less parts number and can increase power, so as to realiz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Finally by using the 3 d design software to design 3 d model of structure, through the design and build 3 d model, further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structure.Key words: Steering gear; Steering system; Mechanical steering; Circulating ball type; The hydraulic power目录1 绪论 (1)1.1转向系统的使用背景 (1)1.2转向系统的研究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主要研究工作 (3)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5)2.1转向系统概述 (5)2.2转向系统特点 (7)3 转向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9)3.1转向系统的效率 (9)3.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1)3.3转向系统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13)3.4转向系统计算载荷的确定 (13)4 转向系统的尺寸参数计算 (15)4.1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15)4.2变厚齿扇 (20)4.3转向系统零件强度计算 (25)4.4转向系统的润滑方转向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27)5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28)5.1转向传动机构原理 (28)5.2转向梯形的布置 (29)5.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9)5.4梯形校核 (29)5.5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30)5.6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 (31)5.7杆件设计结果 (32)6 转向系统的其它部分 (33)6.1万向传动装置 (33)6.2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35)6.3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35)6.4汽车转向系统的日常维护 (37)7 转向系统三维造型 (39)7.1 solidworks简介 (39)7.2转向系统的三维装配设计 (39)8 结论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论文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的故障也时常出现。
做好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分析可以为车主提供更好的维护服务,同时也能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围绕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分析展开讨论。
一、汽车电路故障汽车电路故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故障类型,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诊断和分析。
电路故障一般表现为车灯不亮、喇叭不响、转速表、油量表、水温表不工作、车辆无法启动等。
对于电路故障,需要先检查电路中的保险丝以及相关的电线连接是否正常。
如果保险丝或者电线连接存在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或者修复。
如果保险丝和电线连接正常,还需检查电瓶的电量是否充足,以及电瓶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电瓶存在问题,需要更换或者修复。
二、汽车排气系统故障汽车排气系统出现故障一般表现为车辆运行时发出异常的声音或者烟雾从排气管中冒出。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排气管破损、排气管连接不紧密、排气门无法开启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在排气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分析中,需要先检查排气管的连接是否紧密,以及排气门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三、汽车刹车系统故障刹车系统故障是导致汽车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表现为制动距离过长、刹车时发出异常的声音、车辆制动失效等。
在刹车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分析中,需要首先检查刹车片和刹车盘之间的间隙是否过大,以及刹车液是否充足。
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或者修复。
同时,还需要检查刹车泵的工作状态,以及制动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等问题。
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四、汽车转向系统故障汽车转向系统故障主要表现为转向时感觉异常、转向失灵等。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转向系统零部件损坏或者密封性不好导致的。
在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分析中,需要先检查转向系统零部件是否损坏,特别是转向节和转向弯头的密封性是否良好。
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或者修复。
同时,还需要检查转向泵的工作状态,以及转向油液是否充足。
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齿轮齿条转向系统EPS设计毕业设计外文摘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 I页共 I 页以上只是图纸的一部分,有需要咨询我,谢谢。
目录1 引言 (1)1.1齿轮齿条转向系统简介 (1)1.2齿轮齿条转向系统的设计思路 (3)1.3 EPS的研究意义 (4)2 EPS控制装置的硬件分析 (5)2.1汽车电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以及类别 (6)2.2 电助力转向机构的主要元件 (10)3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2)3.1 动力转向机构的性能要求 (12)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12)3.3 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9] (23)3.4 转向器传动受力分析 (24)4 转向传动机构优化设计 (25)4.1传动机构的结构与装配 (26)4.2 利用解析法求解出内外轮转角的关系 (27)4.3 建立目标函数 (29)5 控制系统设计 (30)5.1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 (30)5.2 EPS电助力电动机的选择 (31)5.3 控制系统框图设计 (32)结论 (34)致谢 (36)参考文献 (37)1 引言1.1齿轮齿条转向系统简介齿轮齿条转向系统,顾名思义是为了能够使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愿向左或者向右转弯或者直线行驶。
转向装置有很多种,也一直在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过程。
从发明家本茨发明汽车的初期,转向系统知识最简单的形式来转向,其机构为单纯的扶把式,没有助力,所以笨重,费力,以及行驶状态不稳定。
从在原始的雏形开始,各国人士不断创新改革,到现在为止,齿轮齿条转向系统的应用按先后顺序可以分为: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助力转向装置、电子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助力转向系统、四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1]目前市场大部分中低档轿车采用的液压式转向器,当然电控的也很常见,所以在该种系统的转向器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遇到了瓶颈。
随着人们对乘车舒适,节能,安全,稳定的期望,电控液压式转向系统逐渐取代了先前的版本,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期待有路感的转向系统问世,所以流量阀式液压助力转向器出现了,在不同车速下,驾驶员手握方向盘,感觉到了路感的存在,助力特性曲线描述的就是“路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液压式转向器依然存在很多缺陷,电机,液压泵,转向器,流量阀等等转向器在发动机旁的布置问题又出现了,还有就是液压油的泄漏问题越来越的突出尖锐。
转向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法⾼等教育⾃学考试毕业设计(论⽂)任务书⼀、题⽬:⼆、本环节⾃年⽉⽇起⾄年⽉⽇三、进⾏地点:四、内容要求:指导⽼师:职称:批准⽇期:年⽉⽇转向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法摘要汽车⾏驶过程中,经常需要改变⾏驶⽅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使汽车转向的机构,它将司机转动⽅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
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可将转向系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转向系。
机械转向系的能量来源是⼈⼒,所有传⼒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部分组成。
其中转向器是将操纵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传动机构的直线运动的机构,是转向系的核⼼部件。
动⼒转向系除具有以上三⼤部件外,其最主要的动⼒来源是转向助⼒装置。
由于转向助⼒装置最常⽤的是⼀套液压系统,因此也就离不开泵、油管、阀、活塞和储油罐,它们分别相当于电路系统中的电池、导线、开关、电视和地线的作⽤。
本⽂阐述了汽车转向系各个部分的作⽤、组成、主要构造、⼯作原理、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同时提出了对出现的故障进⾏维修的可⾏⽅案;采⽤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法,对每个问题都有良好的认识,对所学内容进⾏了良好的总结归纳,以此进⼀步熟悉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各⽅⾯知识,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实际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关键词:汽车转向系统,故障原因,故障诊断维修Steering system fault analysis and the eliminationmethodABSTRACTIn the running process of the automobile, the frequent need to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the so-called steering, which requires a set to be able t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iver will make automobile steering mechanism, it will be the driver rotates the steering wheel to wheeldeflection action action.According to the steering force energy is different, can be divided into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steering system and power steering system.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energy sources are human, all power transmission are the machinery, a steering mechanism, steering gear, a steer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three. The steering gear is to manipulate mechanism with rotary motion into linear motion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body,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steering system.Power steering system in addition to having more than three members, the main power source is the power steering device. Because the power steering device most commonly used is a set of hydraulic system, so i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ump, pipe, valve, piston and an oil storage tank, they are equivalent to the circuit system of batteries, wires, switches, television and ground effe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parts of automobile steering system, composition, main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sible faults, and puts forward to a fault repair options;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every problem ha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the good summed up, further to be familiar with andmaster the knowledge of all aspects of the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deepe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knowledge, do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ory study the premise, with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KEY WORDS:automobile steering system, fault reason, fault diagnosis and repair⽬录1.摘要 (2)2.前⾔ (6)3.转向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法 (7)3.1转向沉重的判断与排除 (7)3.2低速摆头的判断与排除 (8)3.3⾼速摆头的判断与排除 (10)3.4⾏驶跑偏的判断与排除 (11)3.5单边转向不⾜的判断与排除 (13)3.6动⼒转向系统转向沉重的判断与排除 (14)3.7动⼒转向系统有噪⾳的判断与排除 (16)前⾔转向系⽤来改变或者恢复汽车的⾏驶⽅向。
汽车电控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职业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汽车电控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学生姓名:黄学号:14067指导教师:马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年级:12五年制职业学院职业学院机械系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工作所完成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奉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论文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当。
签名:年月日引言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的开展,汽车已经进入各家各户,人们对汽车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有的时候你的爱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或故障,对您造成不可防止的损失。
而汽车行驶系统作为汽车的根本组成系统,它在行驶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其中方向盘摆振最为常见,方向盘摆振不但影响驾驶员对汽车的操纵,也会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乘坐舒适性以及平安性。
为解决此问题,不但需要平时加强对汽车转向系的保养,汽车转向系的改进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局部。
因此这也促进了汽车转向系的开展。
摘要在汽车行驶中,方向盘摆振最为常见,方向盘摆振不但影响驾驶员对汽车的操纵,也会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乘坐舒适性以及平安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开展及结构,并且从汽车高速、中速、低速以及减速行驶状态中,分析了方向盘摆阵故障的原因及其诊断、排除方法;简单分析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局部发生故障的诊断方法,并浅谈了电子转向系统;最后通过案例对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加以分析。
关键词:转向;摆振;故障;电控第一章转向系摆振常见故障诊断1.1什么叫方向盘摆振汽车在行驶时方向盘左右摇摆或上下抖动的现象称为方向盘摆振。
1.2轮胎磨损不正常1〕现象:轮胎磨损速度加快,胎面形状出现异常。
2〕原因:〔1〕轮胎气压不符合要求;〔2〕轮胎长期未换位;〔3〕前轮定位不正确,其中尤其是前束与外倾配合不正确;〔4〕轮毂轴承松旷或转向节与主销松旷;〔5〕纵、横拉杆或方向机松旷;〔6〕钢板弹簧U形螺栓松旷;〔7〕钢板弹簧衬套与其销松旷;〔8〕前轮径向圆或端面圆跳动太大;〔9〕前轮旋转质量不平衡;〔10〕前轮摆头;〔11〕前轴与车架纵向中心线不垂直或车架两边的轴距不等;〔12〕前轴或车架弯、扭变形;〔13〕前轴刚度缺乏;〔14〕转向横拉杆〔尤其是弓形横拉杆〕或横拉杆臂刚度缺乏;〔15〕前轮放松制动回位慢或制动拖滞;〔16〕轮胎螺栓松动;〔17〕经常超载、偏载、起步过急、高速转弯或制动过猛;〔18〕经常行驶在拱度较大的路面上;〔19〕转向梯形不能保证各车轮纯滚动,出现过多转向或缺乏转向;〔20〕轮胎质量不佳。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正逐步成为未来交通的核心技术。
本文全面分析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揭示了传感器故障、算法缺陷、通信中断及定位误差等关键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策略与技术,包括采用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传感器技术、优化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增强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提升定位精度等。
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证实了这些策略与技术在提高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方面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传感器和定位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和定位精度,而先进的算法模型和通信技术则增强了系统的决策和通信稳定性。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需持续关注,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传感器技术、算法模型、通信技术以及评估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关键词: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分析;传感器技术;算法模型;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实验验证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第二章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概述 (7)2.1 系统基本原理 (7)2.2 系统组成部分 (7)2.3 系统主要功能 (8)第三章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问题 (10)3.1 系统安全性问题分析 (10)3.2 安全性问题产生原因 (11)第四章安全性提升策略与技术 (13)4.1 提升策略 (13)4.2 关键技术 (14)第五章实验与分析 (15)5.1 实验设计 (15)5.2 实验结果 (16)5.3 结果分析 (17)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8)6.1 研究结论 (18)6.2 研究展望 (19)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已全方位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更是现阶段汽车行业的研究焦点。
汽车四轮主动转向系统设计与性能仿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L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汽车四轮主动转向系统设计与性能仿真班级姓名院(系)汽车工程学院导师开题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制后轮已达到所希望的响应特性。
Wang等也提出了使用基点配置的校正控制器,来控制前轮主动转向的技术。
但在自适应控制系统中所需要对实时的汽车相应参数进行辨别,而在高侧向加速度情况下驾驶员的转向输入往往很小,很精确辨别实时车辆响应参数困难很大,参数辨识的精度也很低,给设计稳定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决定了比较适应慢时变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对于转向系统不一定有效,因为后者的参数变化可能很快,因此许多学者将目光投向了鲁棒控制理论。
鲁棒控制理论是在传统前馈四轮主动转向控制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两自由度四轮主动转向鲁棒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独立参数化两自由度控制结构的引入, 实现了四轮转向系统对车速变化和轮胎侧偏刚度变化的独立补偿。
其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与传统前馈四轮转向控制完全相同, 反馈控制器的设计为一针对轮胎侧偏刚度不确定性的标准H 控制问题。
该方法既充分发挥了传统前馈控制的优点, 又降低了反馈控制器的阶数。
仿真结果表明, 即使在较大的侧向加速度或低附着工况下, 该方法亦可较好地实现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和质心侧偏角的控制, 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由于轮胎侧向力与垂直负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而通过控制前后主动悬架,改变侧倾力矩的分布,可达到控制汽车侧向运动的目的。
汽车转弯时,汽车的侧倾运动造成负载横向转移,使得左右车轮上的侧向力发生变化,改变前后悬架的侧倾刚度比就能控制前后轮上的负荷转移,从而控制前后轮上的侧向力。
通过轮胎的纵向力作用也能对汽车的侧向运动进行控制。
一方面,由于作用在轮胎上的纵向力减小了轮胎的侧向力,因此可通过改变作用在前后轮上的纵向力的比例来控制前后轮上侧向力之间的平衡。
这种间接的侧向运动控制方法已应用在四轮驱动汽车上。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传动及制动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设计一款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的传动及制动系统。
研究内容包括电动车的设计背景与意义,对于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的工作原理与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针对其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具体设计。
研究目的在于提高电动车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以适应现代城市环境和用户需求。
首先本文将概述电动车传动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案,这包括电机的选择及其布局设计,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传动效率的优化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布局方式,以实现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的功能,提高车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传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传动效率,确保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
其次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动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分析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制动性能、制动稳定性、制动安全性等方面。
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如液压制动、再生制动等)在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中的应用,并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制动系统设计方案。
本文将探讨该设计的优化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将分析现有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结合当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的传动及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这将有助于推动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未来的智能交通和绿色出行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电动车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交通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作为电动车的一种新型发展形式,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在多种复杂环境和特殊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
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四轮独立驱动转向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它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作用,在民用领域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于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传动及制动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摘要转向系统是控制汽车行驶路线和方向的重要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
主动前轮转向通过电机根据车速和行驶工况改变转向传动比。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液压助力系统油泵,具有能够根据汽车行驶工况实现助力程度自动控制、改善转向手感、节约能量消耗、安装布置方便等优点。
在国内外部分汽车上开始使用。
本文回顾了车辆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
指出,相比线性控制转向,主动转向技术会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我们以宝马轿车上选装的主动转向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主动转向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双行星齿轮机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以及该系统可传动稳定功能实现的原理和系统安全设计性设计。
并指出通过与其他动力学控制系统一起实现底盘一体化集成控制将是主动转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主动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可变转向传动比AbstractAbstractSteer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or lane changing control of wheeled vehicles. Its performance influences vehicle steer ability and stability directly. Active front steering varies the steering ratio electronically in direct relation to the speed and road conditions. Under normal road conditions at low and medium speeds, the steering becomes more direct, requiring less steering effort of the driver, increasing the car’s agility and drivability.The 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s designed to use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pump which is forced by electric motor with advantage of attaining automatic controlling of assistance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steering operation, improving hand feeling,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stalling and so on. It has been used in some cars domestic and aboard.Retrospec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Contrast to line control steering, the active steering technology is the main trend in the future. As an example,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modes of active front (AFS) system and its doubl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of a BMW car are presen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able gear ratio and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as well as system safety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t is pointed out that using the system, together with other dynamics control systems to realize integrated chassis control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FS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Keywords 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EHPS); Active front steering;Variable steering ratio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现状 (3)1.3本文研究意义 (6)1.4主要研究内容 (6)1.5本章小结 (7)第2章动力转向和主动转向的发展史 (8)2.1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 (8)2.1.1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8)2.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8)2.1.3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9)2.1.4 线控转向系统 (12)2.2汽车主动转向系统 (13)2.2.1 主动转向分类 (14)2.2.2 主动转向控制技术 (14)2.3汽车主动转向系统支持技术 (15)2.3.1 车辆动力学 (15)2.3.2 控制理论在车辆主动转向系统中的应用 (16)2.4本章小结 (18)第3章主动前轮转向结构的设计方案 (19)3.1转向系统原理 (19)3.2液压助力系统原理 (22)3.3行星齿轮的主动前轮转向机构 (23)3.4本章小结 (26)第4章转向系统动力学计算 (27)4.1转向盘与扭杆动力学模型 (27)4.2转阀动态数学模型 (27)4.3转阀节流面积变化数学模型 (28)4.4液压动力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29)4.5图形说明 (31)4.6本章小结 (32)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附录1 开题报告 (38)附录2 文献综述 (42)附录3 中文翻译 (45)附录4 英文文献 (49)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已经100多年了,汽车这一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早已从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变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2届)题目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教学院系机械与交通学院专业车辆工程学生姓名李铖龙指导教师陈继飞(实验师)评阅人刘学渊(实验师)2012年6月3日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李铖龙(西南林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8级,云南昆明,650224)摘要: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转向系统经历了由机械式转向系统发展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四个阶段。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传统的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具有转向灵敏、能耗低、与环境的兼容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在很多高端车上都装有EPS,因此,开发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商业价值。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控制部分、执行部分和程序这三个部分组成,控制部分主要由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和信号发送电路组成。
其中单片机是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信号采集电路采集到的转矩和车速信号送单片机处理后,单片机再发出控制信号给信号发送电路,经过驱动电路驱动电机转动。
执行部分主要由电机、减速机构和电磁离合器的组成。
它起着转向辅助动力的产生,传递和中断的作用。
本文详细分析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维修以及它的发展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从而得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操作轻便、省力的优点。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单片机,电机控制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LiChengLong(Vehicle Engineering 2008,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650224)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the steering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of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s and traditional compared to the mechanical,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with steering sensitivit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low cost. In many high-end car is equipped with EPS, and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EPS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ommercial value. Th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by the control part of the operative procedures of these three components, the control part of the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micro-controller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circuit. Where the micro-controller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control section to send single-chip processing of the torque and speed signals collected by the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micro-controller and then control signals to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circuit through the drive circuit drive motor rotation. The executive part of the main motor, reduce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bodie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It plays a steering auxiliary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terrupt the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automotiv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the working principle, fault repair,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of a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the automotiv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Thus obtained, th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asy operation,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CM motor control。
毕业论文—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与维修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底盘作为车身支撑系统的基础,所承受的压力和负荷也越来越大,因此底盘故障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本文将探讨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一、底盘故障的种类底盘故障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悬挂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转向系统故障、传动系统故障等。
1. 悬挂系统故障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撑车身、吸收路面震动。
悬挂系统故障主要表现为车身晃动、底盘异响、制动不平稳、胎磨损等现象。
2. 制动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车辆的制动控制。
制动系统故障主要表现为刹车软、刹车失灵等。
3. 转向系统故障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车辆方向。
转向系统故障主要表现为方向盘重、位置不准确等。
4. 传动系统故障传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发动机动力。
传动系统故障主要表现为发动机功率下降、异响等。
二、底盘故障的诊断方法底盘故障诊断需要依靠一系列的设备和技术,包括故障诊断仪、漏油检测仪、缸压仪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检查车辆是否存在明显的故障现象、检查相关传感器、部件电气连接是否良好、通过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等。
1. 检查车辆是否存在明显的故障现象首先需要检查车辆是否存在明显的故障现象,如振动、异响、泄漏等。
根据故障现象可以初步确定故障位置。
2. 检查相关传感器、部件电气连接是否良好通过检查车辆的相关传感器、部件电气连接可以确定故障是否源于电子控制系统,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跃点测试,进一步确认故障位置。
3. 通过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故障诊断仪可以读取汽车的故障码,确定故障位置,然后检查相关部件是否工作正常,如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电路电压是否正常等。
三、底盘故障的维修方法底盘故障维修方法需要依靠专业技术和设备,包括修复、更换、校正等。
根据故障情况,选择不同的维修方法。
1. 更换故障部件如果检测出底盘故障的原因是部件损坏,需要及时更换受损部件。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_重型自卸汽车设计(转向系及前桥设计)重型自卸汽车设计(转向系及前桥设计)摘要汽车的转向就是驾驶员按照自己的意志使行驶中的汽车行驶方向改变。
使汽车行驶方向恢复或者改变的一套专用机构,即所谓的汽车转向系统。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重型自卸车转向系及前桥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机构,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
首先通过发动机型号选择相应车型,再查找转向系结构及计算公式的相关书籍,根据已选车型,找出相关的基本数据,运用机构运动、汽车设计的知识,对转向系进行参数设计,再选用相关的转向机构,对轴、齿轮等进行强度校核,最后用汽车专用软件CAD 进行图纸设计。
由于这次是重型自卸,那么在转向时,就要有转向助力缸,帮助司机转弯。
在参考往年的资料的基础上,先选用液压式的助力缸。
前桥转向轮,一边靠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另一边靠助力缸助力,把力平分到车轮上,这样液压助力缸可以做的小一点。
转向梯形就是由前桥、左右转向节臂、转向横拉杆组成的梯形。
其作用就是保证转向时左右车轮按一定的比例转过一个角度。
本次设计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参考往年毕业设计及同类汽车设计经验初选转向梯形的尺寸。
用轮最大实际偏转角减去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得出的差值进行检验,检验是否符合计算要求,从而进行设计。
在吸收、参考各类重型汽车转向系,在此基础上略作改进。
为重型自卸汽车转向系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转向系,转向梯形,转向器,转向助力缸THE DESIGN OF HEAVY DUMP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AND RRONT AXLE) ABSTRACTThe steering of the car is the driv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will make the driving dir ection change. A set of special mechanisms that enable the vehicle to move in or out of a vehicl e's steering system. Next, we discuss the design of the steering system and the front axle of hea vy dump truck.This design uses the integral steering mechanism, and the n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Firs t through the engine model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odels, then find the books related to the s 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and calculation formula,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models, find out the re lated basic data, using the knowledge of mechanism motion, car design, design the parameters of the steering system, and the related to institutions, to check the strength of shaft, gear and so on. The final design drawings with the special software of automobile CA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circulating ball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in the design of the steering gear. Recirculating ball type steering gear rack with two level gear transmission pair in the first st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steering and steeri ng screw nut, the rolling fric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transmission pair, to adjust the meshing cl earance and the gear rack. Wherein, the steering nut follower is a first stage transmission pair, a nd the driving part is in the second stage transmission pair.The steering trapezium is posed of front axle, left and right steering knuckle arm and steeri ng tie rod. Its role is to ensure that the steering wheel left and right wheels in a certain proporti on of an angle. The design of the whole steering ladder, reference to previous years of graduatio n design and similar car design experience of the size of the steering trapezium. The maximum d eflection angle of the inner wheel is subtracted from the maximum deflection angle of the outer wheel, and the difference is tested.In the absorption and reference of all kinds of heavy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on the basis of improve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dea for heavy duty truck steering system.KEYWORDS: steering system ,steering trapezium, steering gear, steering booster cylinder目录前言1第一章从动桥结构方案的确定 (2)§1.1从动桥总体方案确定 (2)第二章转向系结构方案的确定 (3)§2.1转向系整体方案的分析 (3)§2.1.1转向器方案的分析 (3)§2.1.2 循环球式转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4)§2.1.3动力转向系统分类 (4)§2.1.4转向加力装置6§2.1.5转向加力装置的转向控制阀8§2.1.6转向加力装置的结构布置方案9§2.2转向系整体方案的分析 (9)第三章从动桥的设计计算11§3.1从动桥主要零件尺寸的确定 (11)§3.2 从动桥主要零件工作应力的计算 (11)§3.2.1 制动工况下的前梁应力计算 (12)§3.2.2 在最大侧向力(侧滑)工况下的前梁应力计算 (14)§3.3 转向节在制动和侧滑工况下的应力计算 (15)§3.3.1 在制动工况下 (15)§3.3.2 在侧滑况下 (16)§3.4 主销与转向节衬套在制动和侧滑工况下的应力计算 (17)§3.4.1 在制动工况下 (17)§3.4.2 在侧滑工况下 (19)第四章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20§4.1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20)§4.1.1 转向器的效率 (20)§4.1.2 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20)§4.1.3 给定的主要计算参数 (21)§4.1.4 转向盘回转总圈数n21§4.2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22)§4.3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计算 (22)§4.3.1 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参数 (22)§4.3.2 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 (23)§4.3.3 齿条、齿扇传动副设计 (23)§4.4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的校核 (25)§4.4.1 钢球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σ25§4.4.2 齿的弯曲应力σ26§4.5 液压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 (27)§4.5.1 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27)§4.5.2 转向动力缸的工作分析 (27)§4.5 转向梯形机构确定、计算及优化 (30)§4.5.1 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31)§4.5.2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32)第五章结论35参考文献36致37. -前言自卸车能将汽车用来承载货物或者人的东西按必然的角度来卸货,并靠自身的重量让汽车用来承载货物或者人的东西自动回到原来位置的专用汽车。
摘要电动助力系统采用电动机提供助力,具有转向力可变、路感良好、环保、耗能低和维修方便等优点,充分体现出汽车向智能化发展、满足未来安全性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发展趋势。
本文在深入学习电动助力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电动助力系统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研究了控制策略和算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程序,印制了电路板,在自行搭建的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的基本原理;2. 在充分考虑满足电动助力控制单元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单片机80C552的电机控制方案:利用电子执行单元(ECU)实时采集信号,运用PWM技术实现对H桥和电动机进行电流闭环控制,并完成了硬件电路设计;3. 在保证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和阻尼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PID的控制算法,开发了核心控制程序;上述研究工作实现了电动助力系统低速轻便、高速稳定的使用要求,为下一步的工程实用化奠定了先期技术基础。
关键词:电动机,PID,控制策略,PWMAbstractEPS is a kind of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llowing the system of hydraulic, motor was adopted to offer power directly. EP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djusted power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unit,good way sens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low energy consumption, convenient maintenanc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future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was fully represented by EPS.In this thesis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 and the software program of the ECU was designe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lgorithm were also studi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operation principles of EPS. Following is the detailed process:1. Basic componen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Brushless DC Motor (BLDCM)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2. While the functions of ECU were considered, a scheme of motor control based on the high-performance microcontroller 80C552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ECU was designed. PWM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ntrol H and closed loop motor current.3. Three control strategies which are assisting mode return ability and damp mode to get a stable steering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wa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a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PID was proposed under the strategies.The research above make the A/D acquisition program, speed signal acquisition program of th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ome true, and t it laid a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next preliminary technology.Keywords: MOTOR; PID; Control Strategy; PWM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第一章绪论 (1)1.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1.1.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原理及发展 (1)1.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单元 (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1.4本文研究内容 (6)第二章助力特性和控制策略研究 (8)2.1助力特性分析 (8)2.1.1助力特性的概念 (8)2.1.2助力特性曲线分类 (9)2.2控制模式 (10)2.2.1助力控制 (11)2.2.2回正控制 (12)2.3控制策略研究 (13)2.3.1电机目标转矩的控制策略 (13)2.3.2助力电机的电流控制策略 (14)2.3.3控制算法 (14)2.4本章小结 (16)第三章硬件控制系统设计 (17)3.1 EPS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17)3.2 ECU的控制芯片 (18)3.3电源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 (19)3.3.1电源电路 (19)3.3.2扭矩信号 (20)3.4电机的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 (21)3.4.1电动机的PWM调压调速原理 (22)3.4.2功率开关部件的选择及其驱动电路 (24)3.4.3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25)3.5故障诊断电路 (26)3.6系统硬件的抗干扰性设计 (27)3.7本章小结 (27)第四章EPS控制软件设计 (28)4.1系统控制软件概述 (28)4.2 转向盘转矩信号采集子程序 (29)4.3 车速信号的采集子程序 (29)4.4 目标电流的确定 (30)4.4.1 助力曲线与目标电流 (30)4.4.2 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 (30)4.5 PWM 脉宽调制及电机控制 (31)4.6 判断转向子程序 (31)4.7 软件滤波设计 (31)4.8 本章小结 (32)结论及展望 (33)致谢 (35)参考文献 (36)附录 (38)第一章绪论汽车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汽车是否具有安全的操作性能,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也是汽车厂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也是汽车厂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题目:汽车底盘系统维修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汽车底盘系统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维修质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和操控性能。
本研究针对汽车底盘系统维修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涵盖了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传动系统等关键领域的故障及原因。
通过对这些故障的详细剖析和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旨在提升底盘系统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在悬挂系统的维护与修理方面,本研究重点强调了减震器和弹簧等关键部件的定期检查与替换,这对于确保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至于制动系统,本研究提出了更换磨损刹车片和刹车盘、修复泄露制动液管路等具体的维修策略,这些措施对于保障制动性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转向系统的维修过程中,本研究强调了对转向机和助力泵等部件的维护与更换,这有助于确保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对于传动系统,本研究提出了调整离合器间隙、更换磨损齿轮和轴承等维修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改善动力传输和行驶的平顺性。
本研究提出了底盘系统维修的预防措施和日常维护建议,以降低故障发生率和延长底盘系统的使用寿命。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加先进和智能化的底盘系统维修技术和方法,以适应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汽车底盘系统;维修问题;解决策略;技术应用;案例分析;预防措施;日常维护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底盘系统的功能与构成 (3)1.2 维修常见问题概述 (4)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第二章底盘系统维修中的常见问题 (7)2.1 悬挂系统问题 (7)2.2 制动系统问题 (8)2.3 转向系统问题 (9)2.4 传动系统问题 (10)第三章解决策略与技术 (12)3.1 悬挂系统维修策略 (12)3.2 制动系统维修策略 (13)3.3 转向系统维修策略 (13)3.4 传动系统维修策略 (14)第四章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16)4.1 悬挂系统维修案例 (16)4.2 制动系统维修案例 (16)4.3 转向系统维修案例 (17)4.4 传动系统维修案例 (18)第五章预防与维护建议 (20)5.1 预防措施 (20)5.2 日常维护建议 (21)第六章结论 (22)6.1 研究成果总结 (22)6.2 未来研究方向 (23)第一章引言1.1 底盘系统的功能与构成汽车底盘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车身,并将发动机与车轮连接起来。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论文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目录 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2 摘要………………………………………………………………………2
绪论………………………………………………………………………3 1 概述……………………………………………………………………4 什么是汽车转向系统……………………………………………4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4 转向系统简介及工作原理………………………………………4 2 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 …………………………………………7 机械转向系故障诊断 …………………………………………7 动力转向系故障诊断 …………………………………………10 转向系仪器检测 ………………………………………………13 3对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维修 …………………………………16 机械转向系的维修 ……………………………………………16 动力转向系的维修 ……………………………………………19 4结论 …………………………………………………………………22 谢辞 ……………………………………………………………………23 参考文献 ………………………………………………………………24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各个部分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同时提出了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的可行方案;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问题都有良好的认识,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良好的总结归纳,以此进一步熟悉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各方面知识,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用实际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关键词: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故障,维修。 绪 论 汽车转向系统是用于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专门机构。起作用是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要求而适时地改变其行驶方向,并在受到路面传来的偶然冲击及汽车意外地偏离行驶方向时,能与行驶系统配合共同保持汽车继续稳定行驶。因此,转向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概 述 什么是汽车转向系统 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称为汽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都是汽车安全必须要重视的两个系统。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改变其行驶方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 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横线偏转一定角度。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统。 汽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机械转向系统:完全靠驾驶员手力操纵的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系统:借助动力来操纵的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又可分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
转向系统简介及工作原理 机械转向系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源,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机械转向系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1向系统结构 上图是一种机械式转向系统。驾驶员对转向盘施加的转向力矩通过转
向轴输入转向器。从转向盘到转向传动轴这一系列零件即属于转向操纵机构。作为减速传动装置的转向器中有级减速传动副。经转向器放大后的力矩和减速后的运动传到转向横拉杆,再传给固定于转向节上的转向节臂,使转向节和它所支承的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了汽车的行驶方向。这里,转向横拉杆和转向节臂属于转向传动机构。 1.3.1转向操纵机构 图1-2 转向操纵机构由方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它的作用是将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传给转向器。
1.3.2.机械转向器 机械转向器(也常称为转向机)是完成由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或近似直线运动)的一组齿轮机构,同时也是转向系中的减速传动装置。 目前较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曲柄指销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蜗杆滚轮式等。
1.3.3转向传动机构 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是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使两侧转向轮偏转,且使二转向轮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尽可能小。 1.3.3.1汽车转向原理 汽车转向时,要使各车轮都只滚动不滑动,各车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点O转动,如图1-4显然这个中心要落在后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并且左、右前轮也必须以这个中心点O为圆心而转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轮的偏转角应满足如下关系: 由转向中心O到外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距离,称为车转弯半径。转弯半径越小,则汽车转向所需场地就越小。当外转向轮偏转角达到最大值max
时,转弯半径R 最小。
在理想情况下,最小转弯半径minR与max的关系为:maxminsinLR 1.3.3.2转向直拉杆
转向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或转
向节臂)。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因此直拉杆都是采用优质特种钢材制造的,以保证工作可*。直拉杆的典型结构如图1-5在转向轮偏转或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空间运动,为了不发生运动干涉,上述三者间的连接都采用球销。 图1-5 1.螺母 2.球头销 3.橡胶防尘垫 4.螺塞 5.球头座 6.压缩弹簧 7.弹簧座 8.油嘴 9.直拉杆体 10.转向摇臂球头销 1.3.3.3转向减振器 随着车速的提高,现代汽车的转向轮有时会产生摆振(转向轮绕主销轴线
往复摆动,甚至引起整车车身的振动),这不仅影响汽车的
2 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 机械转向系故障诊断 机械转向系的常见故障部位主要有: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传动机构连接处、转向器等。 机械转向系的常见故障主要包括:转向沉重,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和转向轮抖动。 2.1.1 转向沉重 2.1.1.1 故障现象 汽车行驶中,驾驶员向左、右转动转向盘时,感到沉重费力,无回正感;汽车低速转弯行驶和调头时,转动转向盘感到非常沉重,甚至打不动。 2.1.1.2 故障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转向沉重的根本原因是转向轮气压不足或定位不准,转向系传动链中出现配合过紧或卡滞而引起摩擦阻力增大。具体原因主要有: ①转向轮轮胎气压不足,应按规定充气。 ②转向轮本身定位不准或车轴、车架变形造成转向轮定位失准,应校正车轴和车架,并重新调整转向轮定位。 ③转向器主动部分轴承调整过紧或从动部分与衬套配合太紧,应予调整。 ④转向器主、从动部分的啮合间隙调整过小,应予调整。 ⑤转向器缺油或无油,应按规定添加润滑油。 ⑥转向器壳体变形,应予校正。 ⑦转向管柱转向轴弯曲或套管凹瘪造成互相碰擦,应予修理。 ⑧转向纵、横拉杆球头连接处调整过紧或缺油,应予调整或添加润滑脂。 ⑨转向节主销与转向节衬套配合过紧或缺油,或转向节止推轴承缺油,应予调整或添加润滑脂等。 2.1.1.3 故障诊断方法 以桑塔纳乘用车为例,先检查轮胎气压,排除故障由轮胎气压过低引起。接着按图2-1械转向系转向沉重常见故障原因的诊断流程找出故障位置。
图2-1 机械转向系转向沉重常见故障原因的诊断流程 2.1.2 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又可称为转向不灵敏。 2.1.2.1 故障现象 汽车保持直线行驶位置静止不动时,转向盘左右转动的游动角度太大。具体表现为汽车转向时感觉转向盘松旷量很大,需用较大的幅度转动转向盘,方能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而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又感到行驶方向不稳定。 2.1.2.2 故障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的根本原因是转向系传动链中—处或多处的配合因装配不当、磨损等原因造成松旷。具体原因主要有: ①转向器主、从动啮合部位间隙过大或主、从动部位轴承松旷,应予调整或更换。 ②转向盘与转向轴连接部位松旷,应予调整。 ③转向垂臂与转向垂臂轴连接松旷,应予调整。 ④纵、横拉杆球头连接部位松旷,应予调整或更换。 ⑤纵、横拉杆臂与转向节连接松旷,应予调整或更换。 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磨损后松旷,应予更换。 ⑦车轮轮毂轴承间隙过大,应予更换等。 2.1.2.3 故障诊断方法 造成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的根本原因是转向系传动链中—处或多处连接的配合间隙过大,诊断时,可从转向盘开始检查转向系各部件的连接情况,看是否有磨损、松动、调整不当等情况,找出故障部位。
2.1.3 转向轮抖动 2.1.3.1 故障现象 汽车在某低速范围内或某高速范围内行驶时,出现转向轮各自围绕自身主销进行角振动的现象。尤其是高速时,转向轮摆振严重,握转向盘的手有麻木感,甚至在驾驶室可看到汽车车头晃动。 2.1.3.2 故障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转向轮抖动的根本原因是转向轮定位不准,转向系连接部件之间出现松旷,旋转部件动不平衡。具体原因主要有: ①转向轮旋转质量不平衡或转向轮轮毂轴承松旷,应予校正动平衡或更换轴承。 ②转向轮使用翻新轮胎,应予更换。 ③两转向轮的定位不正确,应予调整或更换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