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借物抒情的作文(通用35篇)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下面给大家分享借物抒情的作文,欢迎借鉴!借物抒情的作文篇1偶然爬山,立于群树之中,仰望大树,感受其所经历。
在我面前是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但它是那么与众不同。
它的枝干十分粗壮,几乎比它周围的树要大出一圈,为它生长得如此高大奠定厚实的基础;树皮粗糙却十分坚韧,一层一层树皮互相缠绕,互相依存;枝叶只生长在树顶上,落叶在它的脚下,不免显得十分孤单。
偶尔也会见到被伤害过的痕迹,一条条人为的划痕在粗糙的树皮下显得尤其显眼。
听,一阵风吹过,树之间发生了碰撞,发出不愉快的“沙沙”声,偶尔也会有一些枝条被其它枝条抽打下来,落到地上。
一阵风再次吹来,树枝们又吵起来了,这次是“嘶嘶”的声音,它们似乎是不能停下来的。
这时,树干出马了,它挺拔着,无畏地面对迎面刮来的疾风,疾风吼叫着,狠狠地朝树干冲去,可它却以沉默回击,仍然屹立不倒。
看,太阳出来了,照在它的枝叶上。
可它的枝干又何曾被这温暖的太阳抚摸过?树叶们又“沙沙”地叫起来了,仿佛这阳光是对它毅力的嘉奖。
可它的树根枝干仍沉默着努力地要在地下汲取水分,再输送给年轻的枝叶们,让它们长得更加茂盛。
树干使它们生长得如此茂盛,可树干又何曾要求别人奖励过?枝叶的茂盛,便是对它最大的嘉奖与鼓励。
我仍仰望着这棵大树,累了,便低头来思考。
树根与树干就这么相互依存着,是如此的坚韧挺拔,无私奉献。
枝叶是如此的茂盛……借物抒情的作文篇2它默默无闻,却使人们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它是黑夜中的战士,将黑夜撕开。
它是谁?它就是路灯。
路灯不像LED灯的那样夺目,有着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绚丽。
在灯红酒绿间的游戏是无趣的,我反而觉得走在一条幽幽的小路上,黑得无所边际,这时,突然在这寂寞黑夜中闪起一抹亮光,照进你的眼睛,照进你的内心,你原本心中的屈辱,忧伤与悲愤,包括你被生活所打压的烦闷仿佛一瞬间被治愈了。
抒情作文写作指导:间接抒情1. 引言抒情作文是一种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的写作形式,它要求作者通过文字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在抒情作文中,间接抒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
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传达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间接抒情的写作指导,帮助你在抒情作文中运用间接抒情的技巧,打造出精彩动人的作品。
2. 什么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通过描述背景、环境、人物形象、事件等方式来暗示情感的表达,而不是直接陈述自己的情感。
它可以通过隐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取到情感的共鸣。
3. 间接抒情的优势间接抒情相比于直接抒情,有以下几个优势:3.1 增加趣味性通过间接抒情的手法,可以增加作文的趣味性,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例如,通过比喻来描绘一个情景,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作品更加生动。
3.2 传递情感更加细腻间接抒情能够传递更加细腻的情感,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修饰,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情感的真实与深刻。
3.3 增加读者的思考和体验间接抒情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理解作品,与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互动。
4. 间接抒情的技巧4.1 隐喻隐喻是一种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可以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
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通过把笑容和阳光进行比喻,表达出主人公的善良和热情。
4.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情感。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通过赋予树叶摇曳的动作,表达作者内心的悸动和不安。
4.3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来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较相似之处,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形象和场景,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
一论抒情的写作方式,写人叙事作文
《哎呀,抒情与叙事》
嘿,今天咱就来说说这抒情的写作方式哈,就拿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来说吧。
记得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吧,有一次去乡下姥姥家。
姥姥家有个大院子,院子里有棵大枣树,那树干粗得呀,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呢。
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红通通的大枣,可馋人啦!我就天天盼着能打枣吃。
有一天,姥姥终于说要打枣啦!我那个兴奋呀,就在树下又蹦又跳的。
姥姥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就开始打枣啦,“噼里啪啦”,那大枣像下雨似的往下掉。
我呢,就赶紧去捡,哎呀呀,有的枣掉在地上还弹起来了呢,我就追着枣跑呀跑,忙得不亦乐乎。
捡着捡着,我突然发现有个大枣长得特别大,特别红,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我赶紧跑过去,刚要伸手捡,结果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只大公鸡,“喔喔”叫着就朝我冲过来了,可把我吓了一跳!我撒腿就跑,那大公鸡就在后面追呀追,我一边跑一边喊:“姥姥救命呀,大公鸡追我啦!”姥姥在那笑得呀,腰都直不起来了。
最后还是姥爷把大公鸡赶跑了,我累得气喘吁吁的,不过看着捡到的那么多大枣,心里可美啦。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一件小事儿,现在回想起来呀,还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这抒情嘛,不就是把心里的这些感受啊、情感啊,通过写这些小事儿给表达出来呗,嘿嘿,你们说是不是呀?
哎呀,说了这么多啦,就到这儿吧,下次再聊咯!。
写作手法之表现手法36借议抒情(寓情于理)一、定义借议抒情,指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二、特点其中的“议”(理)与一般的议论文字也不同:(一)一般议论文逻辑严密,多重说理,有很强的思辨性。
(二)借议抒情(寓情于理)所说的“理”富有浓厚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要求(一)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富有哲理。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三)选用恰当的句式。
如反问句,就有反诘说理的语气;感叹句,就有惊喜、愉悦感情的表现。
(三)它往往是由所叙述和描写的人、事、景物所引发的议论,多用于记叙类文章和杂文中。
四、实例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是议论,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拿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朝豪华作对比,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它堆烟叠雾,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
在这里,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如鲁迅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就是在对反动派辛辣的嘲讽和犀利的驳斥中表达对刘和珍深切的怀念,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段:“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在小蜜蜂的身上,作者发现了生活的哲理,通过对小蜜蜂的议论、赞扬,抒发了强烈的崇敬、感佩之情,这种感情,极为真挚、深沉。
如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运用大量事实揭示了殖民主义者对中国工人的残酷压榨。
文章在结尾时写道:“黑夜,静寂得象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是一段议论,表明了作者对殖民主义者必然灭亡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揭示出殖民主义者灭亡的原因,在于残酷的压榨必然会引起殊死的抗争。
作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技巧作文写作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情感的表达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准确传递自己的情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内涵。
在作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情感表达技巧将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引发读者共鸣。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情感表达技巧。
一、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情感形象生动的描写是作文中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写自然景色时,可以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比如“秋叶像金黄的羽毛在空中飞舞”,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又如在叙述人物时,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对人物的热情或喜爱,比如“她笑起来如花般绽放,眼神中透着温暖”,使读者对人物的感情更加深入。
二、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他的心如同寒冰一般冰冷,被孤独和失望所笼罩”这样的句子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人物内心的感受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孤独和失望之情。
三、运用对比和排比展示情感的冲突与张力对比和排比是情感表达中常用的手法,可以通过差异的对比或者并列的排比,突出情感的冲突和张力,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春天的蝴蝶翩翩起舞,夏日的蜻蜓嬉戏在水边,而秋天的落叶却默默地飘零,寂寞而忧伤。
”这种排比的方式,将不同季节中的生命状态进行对比,表达出了秋天的孤寂和忧伤。
四、用感人的故事或引用来引发共鸣感人的故事或名人名言是感染读者情感的有效方式。
通过引用感人的故事或名言,可以激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情感。
例如,“风雨过后,彩虹出现在天空中,告诉我们坚持就会有希望。
”这个例子通过引用彩虹的寓意,表达了坚持的重要性,让读者感到鼓舞和激励。
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内容汇总三篇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归纳同学们,我们写作文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吸引人。
因此我们必然要掌握一些写好语文作文的技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内容汇总三篇,欢迎品鉴!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篇11、修辞开篇,展示文采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
下面举例中,运用比喻、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气势畅达、音韵和谐。
例:千载风雨兴衰,你,静静地贮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
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
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旧为你长流,在那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点点空白悠悠情思》)2、悬念导入,吸引读者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例: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
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3、故事先行,引人入胜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
举例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
作者叙写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雨燕减肥”这一话题的深刻寓意。
标题中的“它”,正是困难、挫折、艰难险阻等的代称,突破它们,人生将变得壮美无比。
作者以这故事先行,既能引人入胜,又切合话题。
例:夏日里的炎热炙烤着大地,不知不觉中,海边多起了游泳的人。
初中作文指导:抒情文的写作技巧
抒情文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的文体形式,它能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文字中的情感力量。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写好一篇抒情文呢?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抒情文的写作技巧。
首先,抒情文需要有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情,找到触动自己内心的情感点。
例如,我们可以回忆家人的关爱,朋友之间的默契,或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用细腻的文笔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
其次,抒情文需要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是抒情文的灵魂,它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描写景物、人物、声音、气味等细节,使文章更加生。
例如,如果我想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可以描绘清晨的阳光洒在湖面上,草地上鸟儿欢快的啾鸣声。
止匕外,抒情文的语言要求简练、质朴。
语言简洁明了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我们要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繁琐的长句,而是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内心的情感。
例如,
如果我想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我可以用“家人是我人生道路上的
坚强后盾,给予我无尽的支持和鼓励二
最后,抒情文要注重情感的转折和升华。
写作时,我们可以借助修辞手法和比喻的方式,将情感进行转折和升华,使文章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我可以用“爱如春风,暖化了心房,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温暖二
总之,初中生要写好一篇抒情文,需要有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描写、简练的语言和情感的转折和升华。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写出一篇动人的抒情文。
即景抒情与借景抒情|抒情写作技巧--借景抒情【xxxx--职场知识】/知识要点: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考试说明:1、写景三注意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
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
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初中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吴雅刚雨城区中里中学,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625000摘 要:“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写好此类文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怎样进行这些方面的积累训练。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几个方面。
关键词:技巧 指导 托物言志 想象联想 积累 注意方面“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对初中生“借物抒情、托物寓意”作文的基本要求。
“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人工或天然形成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托物言志”。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
写好此类文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联想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当代作家毕淑敏在一篇散文里这样写道:“看看我们的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装;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他们都本色而自然;他们会衰老和凋谢,但衰老和凋谢也是一种真实。
作为万物灵长得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这段文字的托物言志,由花草树木联想到人,质疑人类的某种行为,从而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王安石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根据梅的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不难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
我们再来看看“假花”与“真花”两样事物,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又能从它们联想到什么内容?“假花”纵使再美,再逼真,也不属于任何季节;他没有生机,没有昨天和明天,没有凋零,也没有希望。
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
借景抒情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其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第一场雪》里说:“荷!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层厚的雪,万里江山变马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雪的喜爱。
尽管如此,由于人们生活经历、知识状况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抒发出来的感情必然也不一样,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联系自己的实际,有的放矢,才能借助于景色描写,抒发出自己的真实感来。
下面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从前,有一个秀才与县官、财主一起饮酒。
这时外面正下着大雪,秀才提议吟诗助兴,谁如果接不上,就罚酒三杯。
秀才先吟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
”县官想自己的转:一切都是皇上给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便接口吟道:“一片皇家瑞气。
”财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财富,接下去吟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此时,一个又冻又饿的农民正好从屋前走过,听到这话心想,下三年岂不要把我饿死?就气愤地说:“真是吃饱放屁!”话虽粗俗,但却在理。
面对同一雪景,四个人由于经历、处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就截然不同,但是他们抒发的感情却是十分真实可信的,都符合各自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