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12 KB
- 文档页数:2
《补肾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一、引言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V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领域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补肾健脑胶囊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VD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补肾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临床研究1.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符合V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补肾健脑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心理学指标等,评估补肾健脑胶囊的治疗效果。
2. 实验结果(1)认知功能: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补肾健脑胶囊治疗后,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显著。
(3)神经心理学指标: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指标也有所改善,表明补肾健脑胶囊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具有积极影响。
三、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部分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补肾健脑胶囊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采用VD模型动物,观察补肾健脑胶囊对动物认知功能、脑部血流、神经递质等方面的影响。
2. 实验结果(1)认知功能:实验结果显示,补肾健脑胶囊能显著改善VD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
(2)脑部血流:补肾健脑胶囊能改善VD模型动物的脑部血流,减轻脑部缺血缺氧状况。
(3)神经递质:实验发现,补肾健脑胶囊能调节VD模型动物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讨论补肾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神经心理学指标。
在动物实验中,补肾健脑胶囊还能改善VD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脑部血流及神经递质平衡。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补肾健脑胶囊可能通过改善脑部血流、调节神经递质等途径,发挥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
血管性痴呆病因较明确,若能早期诊断,预后相对较好。
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和促进脑功能恢复两方面。
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目前VaD的诊断标准很多,以下是使用较广的4种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IV)、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E-10)、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及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
这些诊断标准的共同特点都包括3个步骤:(1)先确定有无痴呆;(2)再确定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是否存在;(3)最后确定痴呆是否与脑血管病相关。
1.1 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1.1.1 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符合CT、MRI上相应病灶,可有/无卒中史。
影像学表现:多个腔隙性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的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
(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1)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2)人格相对完整;(3)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4)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5)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血管性痴呆的辩证施治摘要: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中风之后,约占所有老年性痴呆的40%左右。
因此已列为老年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近几年来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辨证施治及笔者体会概述如下。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辩证施治vascular stupid dialectical shi zhizhang sanqiangabstract:the acquired character intelligent harm synthesis which vascular stupid (vd) is refers to which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o cause the brain function barrier produces to draft,mainly occurs after the stroke,composition all senile dementia 40% about.therefore has listed as the diseases of the aged research important topic.this article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chinese medicine will realize the outline as follows to vascular stupid dialectical shi zhi and the author.keywords:vascular stupid dialectical shi zhi【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54-01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中风之后,约占所有老年性痴呆的40%左右[1]。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目前痴呆有年轻化倾向,与脑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痴呆是大脑功能衰退,特别是与智能有关的功能全面衰退。
目前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应从早期加强,抓住早期认知障碍但尚未达到痴呆这一关键环节,尽量阻断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是痴呆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中药特别是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中药应用,在此阶段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我科用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早期认知障碍患者68例取得一定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神经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 版修订版 DSM- IV 痴呆诊断与分级标准[1] 。
全部病例均经CT 或MRI 检查, 经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E) [2]检测证实有智能障碍, Hach ink i 缺血计分法测定积分大于7 分, 属分级标准中轻中度痴呆患者, 痴呆程度分级采用CDR分级标准(1到2的轻、中度痴呆)。
1.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疾患及精神障碍者, 即可纳入观察对象。
1.3 排除标准排除由抑郁、甲状腺疾病、脑外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损害所致的认知减退者。
1.4一般资料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早期认知障碍期(轻、中度痴呆)患者68 例,随机以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4 例, 其中男20例, 女14 例, 平均年龄(69.0 ±8.6) 岁;平均病程(1.2 ±0.6)年, 初中文化10 例,高中文化10 例,大专以上文化14 例,痴呆轻度18 例, 中度16例。
对照组34 例, 其中男19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龄(67.9 ±9.8) 岁; 平均病程(1.2±0.4) 年;初中文化11 例,高中文化9 例,大专以上文化13 例,痴呆轻度21例, 中度13 例。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摘要: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有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辨证治法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虚实夹杂的中医特色,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局部病灶或由广泛的脑循环障碍引发的脑功能认知区域发生低灌注,从而引发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
除病理性神经系统定位损伤的临床表现外,还伴有严重的异常精神行为和心理症状。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逐步上升,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国VD的发病率达1.1% ~3.0%,约占痴呆总人数的50%。
属于痴呆的一种,中医“呆病”“痴呆”范畴,中医又称之为“中风后痴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VD预后较好,是唯一可以预防并进行有效干预的痴呆类型,治疗前景广阔,因此,从多层次、多途径治疗VD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现就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进行综述。
1、中医对痴呆的相关认识“痴呆”作为中医学名词,首见于汉代《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认为由于情志刺激而引发。
明代张景岳首次提出“痴呆”病名。
《甲乙经》及《针灸大成》载有“呆痴”之名,《资生经》载有“痴证”病名,《医学正传》载有“愚痴”,《辨证录》载有“呆病”,《临证指南医案》载有“神呆”病名。
古代这些与“痴、呆、愚”字眼有关的病证与现代医学之痴呆病并不完全吻合。
同时,古代医籍中,也有一些没有被命名为“痴呆”的疾病,就其描述看,也应当属于今日“痴呆”,如呆证、健忘、语言颠倒等,部分癫证、狂证、郁证也有些涉及到痴呆病。
近代随着中医脑病学的发展,中医脑病学者对VD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共同的认识是本病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与痰、瘀、虚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2、诊断2.1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的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要点如下: 1.临床很可能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DSM-IV-R的诊断标准;(2)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3)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支持;(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①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②认知功能损害的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③病程波动,有多次脑卒中史;④人格相对完整;⑤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
血管性痴呆应用银杏叶胶囊联合美金刚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银杏叶胶囊与美金刚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62名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结果表明银杏叶胶囊和美金刚联合治疗组的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而且在心血管指标和神经生化指标方面也有显著改善。
安全性评价显示联合应用组无严重不良反应。
综合分析认为,银杏叶胶囊联合美金刚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未来可以作为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有效选择。
这项研究为该领域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银杏叶胶囊、美金刚、临床研究、治疗、试验设计、临床结果、安全性评价、综合分析、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该病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身心负担。
目前,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然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银杏叶胶囊联合美金刚的治疗,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银杏叶胶囊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
2. 探讨美金刚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3. 评估银杏叶胶囊联合美金刚治疗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疾病进展和症状改善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病痛带来的负担。
2. 正文2.1 银杏叶胶囊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应用银杏叶胶囊是一种提取自银杏树叶片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
其主要成分为酮类、酯类和醇类等化合物,具有改善脑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研究摘要: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在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17%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能障碍,其为血管性痴呆病症的临床表现,具体是因脑组织或者脑神经细胞受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临床中医的发展,在进行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方式能够良好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不同病症进行临床治疗,可良好改善患者认知障碍症状。
本文中就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理论、地黄饮子方义以及具体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关键词: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在实际临床中多见于老年人群,近些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这一病症在实际临床中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血管性痴呆病症在实际临床中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其主要是因脑血管受损,脑部血液循环异常致使患者的脑功能出现异常,使患者表现为认知障碍。
中医认为老年人群五脏发生衰弱,致使脑功能出现异常,因此临床中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为益智补肾。
地黄饮子是一种补肝益肾方剂,可良好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具有开窍化痰作用,在近几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运用较多[1]。
文章中就中医学宝典中地黄饮子为基点,梳理和综述近两年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报告进行总结与整理,具体内容仅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中医古籍中对血管性痴呆并没有详细的病名记载,现阶段临床中医中将血管性痴呆归于“呆病”“痴呆”类病症中,具体古籍中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没有详细记载,具体古籍中持有的见解也有明显差异,其中《灵枢·经脉》中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懈怠安卧”;《灵枢·天年》中记载“六十岁,心气始衰,……,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本草备要》中记载“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景岳全书》中记载“痴呆症,凡平素无痰,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伤寒论》中记载“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
舒血宁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仅次于Alzheimer 病(AD)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
VD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因此,探索一种有效治疗VD的方法十分必要。
我科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54例VD 患者采用银杏叶制剂—舒血宁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54例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VD的诊断标准。
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均有梗死病灶30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15例,大面积脑梗死9例。
有高血压病史36例,有糖尿病病史21例。
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56~82岁,平均67.5岁;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54~81岁,平均66.7岁。
组间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症等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舒血宁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天静脉点滴,同时每天静脉点滴胞二磷胆碱1.0 g;对照组只每天静脉点滴胞二磷胆碱1.0 g。
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根据MMSE量表记录分数。
MMSE 积分至正常为治愈;增加5分及以上为显效;增加5分以下为有效;无变化者为无效。
1.3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见表1)3 讨论VD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VD 的危险因素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吸烟、心肌梗死、房颤等,而老年、男性、人种差异可能也是VD 的危险因素[1]。
其中尤以高血压、糖尿病与VD 的发病密切相关。
本组病例高血压者占66.7%,糖尿病者占38.9%。
可能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纤维变性坏死,而糖尿病可引起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所致。
VD 的发生与病灶体积有关,病灶体积越大越容易损害与智能相关的脑组织,超过代偿能力时即表现出痴呆症状[2]。
试谈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摘要:本文总结并分析了造成血管性痴呆症状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并且探讨研究了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症状的进展程度以及以后展望了以后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治疗诊断因素【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33-01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患者的认知功能被损害的综合症状,而导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部缺血或缺氧导致不同程度的中风以及脑损害等因素。
根据当前的研究显示,目前血管性痴呆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已成为可与癌症、心脏病齐名的致死性疾病。
尤其是在老年人范围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已经成为造成老年痴呆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目前老龄化速度的加剧,血管性痴呆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长。
1 引起vad的部分原因随着对血管性痴呆症状的不断研究,目前并没有发现极其确定的因素可以引起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以及痴呆症状的发生,虽然造成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也可能对痴呆患者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只是小部分而已。
通过相关的研究数据得知,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因素大概可总结为两类,一类是单个个体处在相同的环境下的自然因素,另一类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形式类别的遗传与非遗传因素。
这里所指的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直系亲属的患病史以及遗传史,而非遗传性包涵的则是患者自身的年龄、生活习惯、体态特征、健康程度以及个人的患病史等。
1.1 个人因素。
通过对多个研究结果的对比,可发现年龄已经成为了影响血管性痴呆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根据对多数患者的病例对比可发现,患者中的中老年人的数量偏多,并且以55岁以上为主,由此可见vad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
患者的心情愉悦程度也已经开始成为影响血管性痴呆的部分因素,具相关数据显示,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高于心情愉悦的患者,危险度可高于普通人群的1.91倍,对老年人的影响更甚。
开窍醒脑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发布时间:2021-09-02T12:00:57.83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陈锦宇[导读] 目的:就开窍醒脑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影响予以研究陈锦宇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就开窍醒脑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影响予以研究。
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56例VD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对比实验,以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各28例的两组,对比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联合开窍醒脑针刺法予以治疗,对比各自疗效。
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来看,对比组为75%、实验组为92.86%,指标对比差异强烈(P<0.05)。
结论:对于VD患者而言,其接受开窍醒脑法针刺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症状缓解更显著,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开窍醒脑针刺法;血管性痴呆;疗效作为常见痴呆类型之一,VD是由脑血管病变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脑损伤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已成为老年群体身体健康、日常生活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该病,临床主张积极防治卒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等保守治疗,有一定改善作用,但起效缓慢,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不理想,推广价值受限[1]。
如何在VD早期实施有效干预以阻止并改善病情进展一直是医学者研究探寻的重中之重,故本文就中医在VD治疗中的价值做了进一步研究,旨在分析开窍醒脑法针刺治疗的效果,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56例VD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对比实验,以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各28例的两组。
对比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上限为75岁,下限54岁,平均(64.52±7.86)岁,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上限为77岁,下限为56岁,平均(66.52±8.02)岁。
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晓研究内容、目的的前提下自愿签署同意书。
血管性痴呆的名词解释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又称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症,其特点是患者的智力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判断力减弱等症状。
与其他类型的痴呆症相比,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
血管性痴呆可分为多种亚型,最常见的是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小血管病变引起的多次梗塞,导致脑组织受损。
这种痴呆通常以步伐不稳、局部肢体无力和轻度运动失调为首发症状。
另外,还有一种亚型是脑动脉硬化性痴呆(cerebral 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其主要特点是脑血管硬化及炎症,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大脑正常功能。
这种类型的痴呆常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行为异常。
虽然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多样,但脑血管病变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脑血管病变的主要风险因素,而长期抽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此外,年龄、遗传因素、性别和家族史等因素也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管性痴呆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患者常感到自己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明显下降。
他们可能会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及如何执行简单的日常任务。
此外,他们的情绪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易怒、抑郁或焦虑等情绪问题。
这些症状不仅对患者个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目前,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原发病因进行治疗,例如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水平等,以改善脑血流供应。
此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无法通过治疗完全恢复。
因此,更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患病的风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血管性痴呆还是比较陌生的吧,导致我们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有很多种,例如出血性卒中或者是脑部缺氧和缺血都是主要的病因,血
相信大家对于血管性痴呆还是比较陌生的吧,导致我们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有很多种,例如出血性卒中或者是脑部缺氧和缺血都是主要的病因,血管性痴呆对于我们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不但要了解血管性痴呆的病因而且应该知道血管性痴呆要怎么医治,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我国VD的患病率为1.1%~3.0%,年发病率在5~9/1000人。
1.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治疗,一般认为收缩压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认知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等可改善脑循环;2型糖尿病是V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VD有一定的预防意义;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预防脑血管病有积极意义。
2.认知症状的治疗
维生素E、维生素C和银杏叶制剂等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对VD可能有效;脑赋活剂如吡拉西坦、尼麦角林等有助症状改善。
对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各种不良的行为、睡眠障碍等,应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治疗亦很重要,关系到其生活质量。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血管性痴呆,我们知道血管性痴呆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才行,上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