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古代史(战国4)
- 格式:ppt
- 大小:799.50 KB
- 文档页数:75
大银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历史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测试范围:中国古代史1-7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2.“他们同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时期,都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活动,都会建造房屋和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等。
”材料中描述的“他们”是()①北京人②河姆渡人③半坡人④元谋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是()A.神话传说B.口述史料C.《史记》记载D.考古发现4.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
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5.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大禹治水D.黄帝、炎帝大战蚩尤6.《史记》记载:“……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该史料反映的是()A.夏商周的更替B.武王伐纣灭商C.西周的分封制D.战国诸侯争霸7.下面对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争霸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B.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C.春秋争霸使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D.春秋争霸以王室衰微为前提8.促使原始人类定居下来生活的重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野果和野兽充足C.原始农业的发展D.学会了建造房屋9.与下图信息有关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0.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 16 页 1 中国古代史学案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第五、六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和经济●第五节学习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时代特征;2、齐桓公称霸的措施、口号、标志;3、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标志;4、战国七雄及其争霸格局形成的标志;5、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6、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途径和作用。
●第六节学习重点:1、铁器和牛耕使用的时间及其意义;2、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表现;3、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和意义、青铜铸造技术及代表作、漆工艺的主要技术4、酿酒业的发展过程;5、《考工记》;6、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和主要城市;7、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原因、实质和影响;8、春秋时期变法的途径、代表和实质;9、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目的、代表和结果;10、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评价。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参考答案】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周王室衰微 奴隶主贵族的掠夺战争 尊王攘夷 葵丘会盟城濮之战 阖闾 民族融合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经济文化交流 兼并战争 秦 西周晚期 战国 牛耕 铸铁柔化山西海盐曲造酒各地土特产社会经济空前大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瓦解民族交流与融合铁器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阶级百家争鸣法家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李悝吴起356 秦孝公连坐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度量衡分封郡县井田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统一六国封建制度●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思考题: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
”有人引用列宁的话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但它仍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联系春秋争霸的史实,评述上述观点。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
城 城【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 1. 先秦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1、 先秦(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 背景、目的、事例、评价 参与民族、途径、意义【整体概括】春秋战国是社会 时期, 瓦解, 逐步形成。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逐渐瓦解,王室衰微,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到战国时期,大国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越来越少,统一趋势加强,频繁的战争还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融合.【自主复习】一、春秋战国纷争1、春秋:诸侯争霸(把握其背景、目的、性质、国家、实质、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 高三历史学案考点38:春秋战国时组编: 樊业兵 校对: 审核: 第 周第 课高三年级文科 班级: 姓名: 日期: 春 秋 战 国BC770—------——-—-——-—-—-—---—--———--—奴 隶 社 会 瓦 解 封 建 社 会 形 成争 霸 战 争 兼 并 战 争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加强⑴背景:①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
②生产力发展,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狄人南下,楚人北来,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提供可乘之机。
⑵目的:⑶性质:奴隶主阶级的争权夺利⑷实质:分封制的崩溃(标志:BC651年 会盟, 称霸)⑸争霸国家:齐、晋、楚、吴、越-——-——---——--—--(自己阅读争霸过程)⑹影响:2、战国:兼并战争(公元前475—前221)(把握其背景、性质、过程、影响四个方面),注意《战国兼并形势图》⑴背景: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卿大夫取代国君,原因:诸候国卿大夫势力扩大;实质:是封建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或新兴地主阶级夺取奴隶主贵族权力的斗争.影响:反映了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分封制的进一步崩溃和奴隶制进一步衰落)⑵根源:各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⑶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控制权。
时期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一部分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政治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分封制1目的:巩固统治2概况:①前提: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②对象:王族(同姓亲族为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③作用: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西周贵族集团等级秩序。
3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步崩溃、周王室势力的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进行,导致分封制瓦解。
(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关系。
4、影响:保证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特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家国一体5、与分封制的关系:是分封制的基础,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前221年:前三世纪)(一)商鞅变法: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改革1、春秋战国时代特点: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世卿世禄制不利于社会进步;诸侯战争频繁;百年变法兴起。
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逐渐合法化,地主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学术下移,百家争鸣。
2、内容:(1)政治:废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贵族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的政治经济优势,提高战斗力;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法律,连坐法---建立国家基层管理体制和严密法律体系,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兵役和徭役,利于对人民控制(2)经济:废井田(为田开阡陌封疆),确立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生产发展(3)思想:燔诗书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3、评价:政治:废除旧贵族特权,推动秦国社会发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化,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经济: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军事:壮大军事力量。
(二)秦的统一1、条件:经济发展----物质基础;商鞅变法----国力强盛;诸侯战争---民心思定;嬴政锐意进取---主观因素2、意义:结束分裂割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安定和交往提供条件。
(综合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总目录本目录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完整汇总,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时段,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必修部分第一册: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西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7. 五代十国宋8. 元9. 明10. 清第二册: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2.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 北洋政府时期6. 抗日战争时期7.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9.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第三册:世界史1. 世界史概述2.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3. 希腊罗马4. 中世纪欧洲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6.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7.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确立8. 两次世界大战9. 冷战与世界的分裂10. 全球化与21世纪的世界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人物评说1. 秦始皇2. 汉武帝3. 唐太宗4. 成吉思汗5. 孙中山6. 毛泽东7. 邓小平选修二:历史事件解读1. 鸦片战争2. 太平天国运动3. 辛亥革命4. 抗日战争5. 解放战争6. 改革开放选修三:历史地理与文化1.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政治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3.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艺术4. 近现代中国的地理与政治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6.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与艺术选修四:历史研究方法与实践1. 历史研究方法概述2. 史料的搜集与运用3. 历史事件的比较研究4. 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分析5. 历史地理与文化的研究6.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研究以上为本套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总目录,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全面的指导。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中国古代史是指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以夏朝建立为起点,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止的一段历史过程。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古代文化。
一、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尧舜禅让的传统结束,夏朝由禹建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政权中心在黄河流域,统治者依靠湖泊、河谷进行农业经济的发展。
夏朝以禹为始祖,通过垦殖、治水等举措,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商朝的崛起公元前17世纪,夏朝陷入衰落,商朝兴起。
商朝的政权中心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其人民开展了盐、铜等商品的交换,商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商代的最高统治者使用甲骨文记录历史事件,甲骨文的出现使得研究商代历史的资料得以保存。
三、西周与东周的分裂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立,周武王灭商,开启周朝的历史时期。
邑国的分封制度是西周政权的基石。
周朝采取“天子之道,舟车云集”的方式,通过分封控制各个邑国,维持了统一政权的稳定。
然而,到了公元前771年,东周的宗室开始对西周展开武装反抗,周朝出现了东西分裂的局面。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不断涌现出各个霸主,形成众多小国相争的局面。
其中,孔子提倡了儒家思想,韩非子提出了法家思想,墨子创立了墨家思想等各种思潮纷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独特局面。
五、秦汉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政权,秦朝的崛起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然而,由于秦朝实施的一系列苛刻政策,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六、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184年,东汉末年,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
这一时期中国分裂成了三国魏、蜀、吴,并在蜀汉刘备死后又演变为西晋,而吴国孙权继续为东吴。
此后,中国陷入了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时期,各地割据政权不断出现。
七、隋唐盛世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文帝杨坚完成了南北朝的统一。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历代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考试说明:识记层次:(1)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2)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农作物。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4)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
(5)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6)司母戊鼎图,都江堰的修建,(7)汉字的演变,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像、老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理解层次:(1)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基础知识梳理:(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在今,距今万年;北京人距今约万年。
生活在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因为环境险恶和工具简陋,过着群居生活。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1)都开始了原始农业。
流域的河姆渡居民距今约年,种植水稻,流域半坡居民距今约年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
(2)都有了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还会纺线、织布、制衣,特别是彩陶(3)都已使用磨制石器。
(4)都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的是房屋,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三)华夏之祖: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
黄帝被尊称为“”。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禹治水有功。
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四)夏商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制代替了制,“”变成“”。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