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途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6.43 KB
- 文档页数:3
资源共享环境下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期刊资源配置及共享途径——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为例张冰【摘要】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建设、生存、发展的保障,而专业期刊资源以其报道速度快、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率最高的文献资源类型.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重点专业群建设入手,依托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数据库资源、北京高校文献保障体系(BALLS)的原文传递平台(http://202.112.118.46/ywcdwz/index.html),探讨重点专业期刊群纸质、电子、外文几种形式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共享途径,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整体服务水平.【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3(025)006【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资源共享;期刊资源;资源配置;利用途径【作者】张冰【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建设、生存、发展的保障,而专业期刊资源以其报道速度快、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率最高的文献资源类型。
由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尚处于调整和快速发展时期,其重点专业群设置的稳定性较差,高职院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职馆)重点专业群期刊资源配置普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职业特色难以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馆重点专业群期刊资源的保障水平。
目前,在资源共享环境下,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数据库资源、北京高校文献保障体系(BALIS)的原文传递平台(http://202.112.118.46/ywcdwz/index.html),为完善北京高职馆重点专业期刊群配置,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笔者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以下简称北青院),从高职馆重点专业群建设入手,探讨重点专业期刊群纸质、电子、外文几种形式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利用途径,以期提高高职馆期刊资源的整体服务水平。
1 重点专业群建设与其期刊群资源配置的关系重点专业群建设体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水平。
锋绘2019年第4(下)期142㊀㊀作者简介:亓宣雯(1997-),女,安徽阜阳人,汉族,本科学历,河南理工大学.探究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 以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图书馆设计为例亓宣雯(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摘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正发生着变革,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高校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及空间形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精神空间的寄托,其空间营造以及构造方式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开放的空间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图书馆建筑中.关键词: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共享空间1㊀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图书馆共享空间设计1.1㊀项目概况河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为满足广大师生学习要求,现拟在校园内建设一所集图书库藏㊁阅读㊁电子信息查询及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高校图书馆,以共享图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交往,同时美校园环境.总建筑面积约5500㎡,建筑主体高度不得超过24米,绿化率不低于30%.1.1.1㊀项目背景项目位于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基地原有的旧图书馆由于其传统的规模和布局已远远无法满足师生的要求.现准备在原有的旧馆南侧空地处,加建一座新的图书馆,有效安排外借㊁内阅㊁藏书㊁内务㊁报告等一系列功能要求的同时,创造舒适宜人的阅览空间.1.1.2㊀区位分析本项目位于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内.项目基地位于一号学生公寓楼西部,南面为篮球场.北面为老图书馆,西面为医学院.四周是学校内道路,交通便利.南边方向也有较开阔的视野,校园干道两边的绿化也是基地的风景之一.基地基本为矩形,受光面积大,处于东门入口处,且与老图书馆呼应.1.1.3㊀基地概况项目用地内部西面有一个景观花园,北面是一片自然的树林;仅一路之隔的用地南侧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这里是师生日常锻炼及进行体育运动的活动场所,是校园活力的重要体现,但也对图书馆内部造成了一定的噪声干扰;学生公寓环绕基地周围,建筑的置入对于原有场所的人群路径会造成干扰,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根据笔者对基地的充分调研分析,关于基地概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项目基地位于衔接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的重要位置,在设计时可考虑作为两者之间联系的纽带;(2)项目基地所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内部建筑多为封闭式板式建筑,缺乏设计性,形式较为单一;(3)项目基地所在校园缺少供学生交流的空间,例如公共草地㊁建筑灰空间㊁活动广场等,在设计时应考虑.1.1.4㊀现状问题分析本项目作为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图书馆扩建,其设计理念应紧密结合师生的行为活动的需求,并解决活动空间不足㊁师生交流不够㊁旧图书馆功能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笔者整理得出现在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如下:(1)高校图书馆时间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因此寒暑假时利用率不足,常常实行封闭式管理,而在教学期间,尤其是考试期间,图书馆长长人满为患,自习座位不够用,开馆时间不够长等一系列问题;(2)图书馆主要功能是图书借阅,馆内也设有学术报告厅以及独立的小型研究室等一系列的功能,但由于管理问题,此功能常常不对外开放,利用率不高;(3)图书馆的对外出入口往往较为封闭,由于管理问题,常常只开放一个出入口,使用者使用时也较为不便;(4)阅览空间是图书馆空间的主要功能,但是背书空间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学生的背书场所也常常与交通空间混合,非常不便.1.2㊀图书馆共享空间具体实践措施1.2.1㊀馆外共享空间体系结构生成在项目之初,笔者对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来指导本方案的场地设计,将图书馆场地内部的开放空间作为在校师生的馆外学习共享空间.在生成过程中,笔者考虑的周边因素分析如下:(1)建筑的置入直接打破了基地南北交通要道的穿行,对师生而言均有不便.因此本设计考虑在底层设置通廊的形式,既能保留原场地的场所记忆,又能实现共享;(2)户外草坡设计在建筑北侧,与旧图书馆形成呼应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大声朗读背诵的空间.并且场地东北角可以最大化吸引人流,改善东北面偏远而人气不佳的局面.1.2.2㊀馆内学习共享空间结构生成馆内共享空间结合门厅㊁交通空间㊁休闲娱乐区进行设计,共享空间形式多变,满足多样化的需求.(1)设置了门厅兼展厅空间以及南北贯通与走廊相结合的空间;(2)休息区的穿插设置,保证了视线交流以及便利性;(3)不同形式的阅览空间以及座位排布,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1.3㊀图书馆共享空间设计特点概述1.3.1㊀空间复合性室内阅览空间的设置大多为流动大空间,开架阅览与交流区分隔开来,同时阅览区与阅览区之间设置了小型交流空间,提供给需要小组学习或者需要讨论的使用者.各种空间相融合,构成了空间多样性的大空间.1.3.2㊀界面开放化界面开放化指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均是围墙的大阅览空间,而设计了一些开放式的灰空间,比如草坡底层架空的空间,以及可供穿梭的门厅及展厅空间,可供在校师生及时了解学校讲座㊁展览等即时消息.1.3.3㊀生态绿色化北面室外草坡的设计以及底层架空形成的灰空间,可以看作是室外绿色的延伸,让二三层的读者也可以有打开门就可以接触绿地的体验.2㊀结语共享空间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校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们精神空间的寄托,是学生课外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次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设计尽可能充分的考虑了图书馆内部使用者以及潜在使用者的需求,进而探讨了内部共享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形式.本方案在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 ].建筑学报,2001,(2):59G64.[2]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 ].建筑学报,2005,(6):44G45.[3]郑赛日.社会共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D ].[4]张昊.图书馆共享空间设计研究[D ].201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应用现状分析与研究现代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是必然趋势,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成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数字化资源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尚存在以下问题。
1. 开发数字化资源的力度不够。
制作数字化资源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应付最新科技的更新换代更需要投入巨额成本,但是,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投入相对不够,开发力度不足。
2. 数字化资源覆盖面较窄。
国内高校数字化资源开发还有一定的盲区。
比如,很多中小学库中都应该有“在线作文辅导库、题库、知识体系等”。
而这些数字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也很缺乏,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3. 资源开发质量参差不齐。
在一些高校图书馆中,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存在问题,甚至还存在一些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大多数人也不会去关注彼此之间的信息差异。
二、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资源应用是高校图书馆走向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现状。
1.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样版和突破口。
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建立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数字图书的检索及阅读,以及在其基础上开发电子阅览室等设施,提供了更好的数字化资源学习环境。
2. 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各种形式的数字资源,如数字图书、学术期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丰富数字化资源类型,助力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3. 强化数字资源的管理高校图书馆正在大力加强对数字化资源的管理,建立数字资源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保障其数字资源安全。
三、数字化资源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而言,数字化资源未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数字化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福建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资源共享有效机制探究
郭心怡
【期刊名称】《办公室业务》
【年(卷),期】2024()3
【摘要】区域协同视域之下,一体化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趋势。
文章基于当前福建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资源共享的基本情况,结合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对资源共享有效机制进行探究。
重点强调了平台构建、流程优化以及外部支持等内容。
论述结果表明,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可达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从而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郭心怡
【作者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运营模式研究——以豫北地区高校资源共享平台为例
2.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建设与发展研究——以盐城地区高校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为例
3.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现状的调查
4.区域化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以黑龙江高校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现代 装备 2010年第3期(总第91期) ☆图书馆建设☆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途径研究 汤琳安学敏郝春雷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高校图书馆资源校内、校际以及与社会共享是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哈工大(威海)图书馆为例, 探索了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几种途径,为其它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利用资源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途径;哈工大(威海)
对信息资源的拥有、开发和利用的水平,是衡量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图书 馆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传递和利用的过程中, 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高校 图书馆,在这方面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仅仅依 赖本馆有限的资源去满足越来越广泛的社会信息需求 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 资源共享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以及高校管理者一直探 索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我国对各类图书馆之间文献 资源共享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建立不同系统、不同地 区、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模式对于整合图书馆资源、 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 源实现校内、校际共享以及与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之间 共享模式的推进和实现进行探讨。 一、目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简介 我国教育法规定,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所有 权、举办权和管理权集中于政府,高等教育资源秉承 了国有资产非价值化、非商品化的特性,在图书资料 收稿日期:2009—1卜17 作者简介:汤琳,硕士研究生。安学敏,教授,处长。郝 春雷,处长助理。 56 等高等教育的物质资源管理上,高校缺乏对自己行为 负责的明确的独立产权和充足的财产保证,从而导致 我国高校物资管理存在着闲置、浪费和资金不足等问 题。 本文探讨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包括图书资料和 设施和信息资料两部分。在我国,各所大学都配备有 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和情报信息中心,仅供学校内部人 员使用,基本不与兄弟院校和社会共享图书馆资源, 也很少向社会开放,这样就造成学校一方面图书经费 紧张,文献共享性低,一方面又不得不搞重复建设。 根据商亚坤在“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中 的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地区高校有超过80%的学生不 能享用非本校的图书馆资源,有98.34%的图书馆需要 凭本校学生证才能进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限 资源的利用,降低了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由于 文献的共享性低,在各自为政的前提下,造成了高校 同类资源的重复建设,使原本紧张的图书经费更加紧 张,同时产生了巨大的浪费。
二、哈工大(威海)图书馆资源共享途 径研究 哈工大(威海)图书馆创建于1988年,馆舍面积 7842m ,设有4个书刊阅览室,2个书库,1个网络检 索室、1个视听室。现有中外文藏书40余万册,中外 文期刊1800余种,报纸80余种,音像资料2700余件,
一雹P砧 2010年第3期(总第91期) 中围现代瓣装备 自购、共享及试用各种数据库4O余个、电子图书90余 万册。2003年引进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采 访、编目、典藏、流通、连续出版物、公共查询的自 动化管理。为弥补本馆资源不足,学校图书馆通过与 校本部共享电子资源、与同城兄弟高校图书馆全面合 作、与外地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扩大读者借阅权限 等措施来开拓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界会议上 受到了广泛赞誉。 1.与校本部共享 与校本部共享也即校内共享。指隶属于同一高 校的各校区、各学院和研究所图书室等情报机构在不 同层次之间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所有下级 馆(所)都与中心馆(所)相连接,并利用中心馆 (所)的信息资源。学校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9各个 学院和研究所都有自己的资料室或图书室,学校图书 馆统一安排图书目录上网,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一 个真正具有文献资源管理和协调机制、完善的馆际资 源存取和传递功能、内外联通的文献资源共享系统, 实现书刊通借通还和提供全天候网络信息检索服务; 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化信息平台,建立完备的文献信息 检索系统,使各资料室之间的文献信息互通共用;建 立多层次文献传递网络;可引进具有联机编目、书目 全文检索、馆际互借等功能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实现 跨校区管理业务;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馆馆藏情 况查询、外借请求、原文传递等,扩大馆藏利用率, 提高各学院和研究所的文献共享效率和文献保障率, 实现图书资源的校内共享。 哈工大图书馆电子资源丰富,是教育部CAL I S数 字图书馆基地、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所在馆和 CAL I s黑龙江省文献信息中心,拥有电子图书82余万 册,国内外大型文献数据库42种。为避免重复建设和 资源闲置,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3大跨省校区之一的 威海校区图书馆与校本部图书馆协商,通过电子资源 共享一举获得了40多个大型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极大 地满足了师生的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师生,提高电子 资源利用率,图书馆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发现 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另一方面还定期针对读者特点和 需求开展数字资源使用讲座培训。此外,图书馆老师 还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选修课,使数字资源培训 工作常态化,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师生。 2.校际共享 校际共享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图 书馆(所)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式。各个地区内(如大 学城)高校间图书借阅应实现互相开放,做到馆际互 借,图书资源共享。各高校可采取网络图书馆形式建 立虚拟公共图书馆。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超大型文献 信息中心,馆藏资源仍保留在各馆中,虚拟公共图书 馆只储存公共数字化信息,采用宽带网实现大学城师 生对各馆数字化文献与公共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共享, 实现各馆联机采购、编目、检索,并通过校际网络实 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 作为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哈工大(威海)图书 馆工科资源众多,而同城相隔仅几站地的山东大学威 海分校图书馆文理资源丰富,两校图书资源互补性极 强。2004年,两校图书馆开始了全面馆际合作。根据 协议,两馆实现全方位互相开放,一馆的在册读者无 需办理任何额外手续即在另一馆享有同本馆读者同样 的权利。全面馆际合作的成功开展使双方的图书资源 得到更大程度地利用。仅2007年,哈工大(威海)到 山东大学分校借书的读者近4万人次。此外,还与清 华大学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 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立了馆际互借 协议,并提供免费的原文传递服务。初步形成了一个 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能够提供图书借阅、参考咨询、 文献检索、馆际互借、文献复制、原文传递等多种类 型、多层次的文献服务体系。 馆际互借、图书资源共享是一项重要的共享形 式。高校的师生不仅可在本地自由阅览各成员馆各阅 览室的文献以及网上文献资源,而且还可以外借到普 通中文图书,大大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并且在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各校图书馆还定期对图书 馆书籍、期刊的采购进行计划、协调,从而节约了各 馆采购费用。这样既可以节约了各校的图书经费,缓 解了图书经费紧张的矛盾,使各校的图书馆朝专业图 书馆方面发展,有利于办出特色,又提高了文献利用 率,扩大了共享范围。还可以通过所在院校图书馆向 其它馆发出文献查询、图书外借和文献传递的请求, 而被请求馆有义务向发出馆以传真、电子邮件或邮寄 的方式传递所需文献。 3.学校与社会共享 学校与社会共享指政府的公共图书馆和各高校图 书馆展开资源共享。在我国图书馆三大体系中,高校 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最大,学科门类齐全, 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两者无论是资源还是读者群的互
口57 中国观代 装备 2010年第3期(总第91期) 补性和交叉性都极高,需要大力发展资源共享,构建 全民文化和文献服务体系。他们各自为政,垂直系统 发展,既造成了两者在资源建设上的差别,也阻碍了 地区性信息资源的交流、共知与共享。各类型图书馆 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文献信息、设施、人才、读 者等资源的全面整合入手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双方资 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服务范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构建起面向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网络,通过优势互补 与资源整合实现全方位、高层次的社会化服务。 哈工大(威海)图书馆工科书籍资源丰富,而威 海市正在大力发展制造业,一些企业对这类书籍“求 知若渴”。为了提高图书利用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 地方经济的发展,哈工大(威海)与威海市政府共建 市图书馆,实现了校、市图书资源共享,使公共图书 馆的读者也可方便地利用高校校园网的自建特色数据 库及其他数据库资源等资源,同时公共图书馆的网络 信息资源和丰富文献资源也可以为广大学校师生和科 研人员更便捷地使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各系 统图书馆所藏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为馆际合 作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2009年3月中旬,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 东大学威海分校、威海职业学院3所驻威海高校图书 馆共计2 4 0万册图书正式向部分社会读者开放,开 放对象为威海市直机关、教育、文化、科研单位的工 作人员,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技术、科研人员以 及返乡的大中专学生。符合上述条件的市民只需持身 份证、单位介绍信等证明,缴纳一定的押金、工本费 和服务费,就可以在以上3所高校办理借阅证,借阅 图书和阅读报刊。 校与社会共享,都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灵活的策 略、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联盟文化等条件的支撑。 所以需要地方政府以及各高校领导的督建协调、资金 援助,也需要企业单位、社会的大力支持: 图书馆学界也应担负开展标准化研究,制定统 一规范,推荐图书馆使用统一的资源共建共享标准和 规范的任务,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有统一的行 动纲领,还应从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 发,适应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兼顾共享各方权 益,突出特色,进行信息资源的整体布局和合理配 置,使信息资源的配置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由政府 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 目前,哈工大(威海)与山大威海分校、威海 职业技术学院等驻威海高校图书馆正在就资源共建、 平台共享、共同打造威海地区图书馆联盟进行磋商, 以期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 来,哈工大(威海)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必将 得到更高程度的利用,也将为威海市广大民众、各高 校广大师生提供更为方便、快捷、充足的文献信息服 务。
参考文献 [1]商亚坤.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 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滕军伟.威海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N].人民日 报,2009,3,16 [3]哈工大(威海)图书馆:在共建与共享中提高服务质量. [EB/0L].(2008—3—25)[2009~II一9].b lP; 翌里 。 £里5:hi :2 :n/artic1es/20O8/03—25/03125337.htm [4]胡尚明.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 三、结束语 究’ 0[506]王,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