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模糊语言如何运用
- 格式:docx
- 大小:13.54 KB
- 文档页数:2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在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模糊语言,这些语言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首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一是婉转委婉地表达意见或拒绝。
在商务交流中,有时可能需要拒绝某个请求或提议,使用模糊语言可以缓解这种拒绝的冲击。
例如,可以使用诸如"I'm afraid I won't be able to..."或"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委婉地拒绝或陈述自己的无法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
这样做不仅能够保持双方的面子,还可以维护双方的商业关系。
其次,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二是增加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在商务交流中,不同的情况和变数可能会导致计划或安排发生变化。
使用模糊语言可以留出余地,使双方在需要调整计划时更加灵活。
例如,可以使用表达如"可能"或"有可能"的词语来表明某事是可能的,但也存在变数。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避免死板的承诺,同时为后续的协商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三是消除不确定性。
在商务交流中,有时需要表达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以避免对方过于依赖或过分期望。
例如,可以使用表达如"可能"或"或许"的词语来表达对某个事情的不确定性。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双方都认识到情况不确定,从而做出合适的准备和安排。
最后,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之四是减少冲突和争议。
在商务交流中,有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或情况,使用模糊语言可以减少直接表达带来的冲突和争议。
例如,可以使用表达如"有人说"或"一些人认为"的词语来引用别人的观点,从而将责任和争议性降到最低。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语言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其精确性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然而,模糊性是自然语言不可避免的一个属性,这一点在汉英语言中尤为突出。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多个层面,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汉英语言模糊性的表现、翻译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汉英语言中的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和交叉领域,往往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
例如,“江湖”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个含义,如指代社会上各种势力、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等,而在英语中则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
一些抽象词汇在汉英语言中往往具有相似或相近的含义,如“爱”、“美”等,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汉英语言在语法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句子的结构往往取决于语义的关联,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句子的结构更加注重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语义关系,才能准确地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原意。
语用层面的模糊性主要涉及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
例如,汉语中的一些成语、谚语和俚语等,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
汉英语言中存在一些模糊性表达,如“差不多”、“大致上”等,这些表达在具体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含义,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准确的把握。
针对汉英语言模糊性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归化翻译强调将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转化为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
例如,在翻译“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时,将其翻译为“to draw a snake with feet”就很好地将原意转化为英语中对应的表达。
异化翻译则保留了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以传达原文的异质性。
例如,在翻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谚语时,将其翻译为“In heaven there is a paradise, and on earth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就保留了原文中的对仗和押韵的特点。
大学英语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一、引言模糊限制语(Hedges)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交际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对话语的理解,反而能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
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分析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语用功能,颇有意义。
二、模糊限制语及其功能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GeorgeLakoff)在《语义标准和概念逻辑的研究》(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中提出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我国最早的模糊限制语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伍铁平在《模糊限制语初探》中简单介绍了模糊限制语及其分类和语用功能,之后其他学者也认识到了世界中存在的各种模糊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模糊限制语表面上的模糊却显示了语言的客观性和严谨性,从而提高语言的可信度。
模糊限制语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委婉礼貌、客观得体、灵活有效,人们并不总是直接表述,而是通过言外之意来达到此效果。
这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哲学家Grice总结指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交际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共(二)营造轻松课堂同遵守一些原则,这即是合作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有时会使英语教学涉及人际间的互动,也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用模糊限制语,表面上看似乎没有遵守这些准则,实际上,说话人学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改善师生间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活跃违背了其中的一个准则恰恰是为了更好地遵守另一个准则。
课堂气氛和英语教学的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武断或争锋礼貌原则是英国学者利奇(Leech),在格赖斯(Grice)提出相对的情绪,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就可以使得话语缓和、得体,考虑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并将这一原则划为六条准则:策到受话人的情绪和感受,其效果会大不相同。
英语语言中有很多模糊用语,这些词语或表达方式通常用于传达不确定、不精确或者主观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糊用语:
1. 大概(approximately): 这个词用于表示数量或时间的大致范围,而不是精确的数字。
2. 也许(maybe): 表示某种可能性,但并不确定。
3. 有些(somewhat): 表示程度不深,有点儿的意思。
4. 似乎(seems): 表示根据观察或感觉推测,但并不确定。
5. 大约(around/about): 用于表示数值或时间的近似值。
6. 几乎(almost/nearly): 表示非常接近,但还未达到完全的程度。
7. 相当(quite): 可以用来表示程度,但具体程度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
8. 稍微(slightly): 表示程度轻微或数量小。
9. 往往(often/tend to): 表示一种常见的趋势或模式,但并非总是如此。
10. 某种程度上(to some extent/in some way): 表示部分或有限的程度。
11. 据说(it is said that/they say that): 表示信息来源不确定或未经证实。
12. 可能(possibly/probably): 表示某事有可能发生,但并非确定。
13. 感觉上(feels like/seems like): 表示基于个人感受或直觉的看法。
14. 大多数(most/mostly): 表示大部分,但不是全部。
这些模糊用语在日常对话和写作中都很常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表达不确定性、保留判断或避免过于绝对的陈述。
然而,在需要精确和明确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使用模糊用语。
浅谈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摘要:模糊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现象,是英语语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广泛存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本文从模糊的概念出发,通过论述模糊语言的特征、翻译和功能,阐述模糊语言在外交、广告、国际贸易和新闻报道等领域的运用,最后达到顺利完成日常交际的作用。
关键词:模糊语言;英语;运用“模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达对象的不确定性,不清楚或不分明。
罗素(Russell)在1923年的《模糊》(“Vagueness”)的文章中把模糊定义为“当用于描述的体系与被描述的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时,这个描述就是模糊的”。
模糊语言广义是指语言的模糊性,狭义指具有模糊性的语言单位:模糊词语和模糊结构。
模糊语言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上的模糊,此外在语义上也有模糊不确定性和语义上的变异性两个特征。
1模糊语言的翻译翻译是以“信”为要旨,但是由于翻译的情形复杂多变,如果不深刻体会语言这种工具所表达出的意境,加之不能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来进行语际翻译,而一味地追求字面上的“实”,很可能会陷入“虚”的泥沼中。
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1.1对等法对等法实际就是一种以模糊对模糊,以精确对精确的翻译方法。
比如: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法各异,当英汉模糊概念表达不一致时,则采用译入语的模糊表达来转译原语的模糊表达。
1.2直译法用一种语言中的模糊语去翻译另一种语言中的模糊语,以保留模糊信息。
比如:Her description of what happenedapproximatedtothetruth,but she still left a fewdetails out.翻译成“她叙述所发生的事近于实情,但尚遗漏了个别细节问题。
”当英语中的模糊信息存在不对称性时,就需要用另一种语言中的非对等词来达语义相同的模糊信息。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言模糊度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商务英语翻译则更是令人关注的翻译领域。
而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个基本难题就是语言模糊度。
商务英语中的语言模糊度是指一些词语或句子可以有多种解释,而译者需要理解意思并做出适当的翻译。
本文将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言模糊度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语言模糊度的类型在商务英语中,语言模糊度表现为许多词语有多种意思,或者一些句子的文意需要阅读上下文才能确定。
比如,“我们需要面对一些挑战”,这个句子具有较强的语言模糊度,我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挑战,也不知道这些挑战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威胁。
另外,商务英语中的语言模糊度还可以分为词语层面和语境层面。
在词语层面上,同一个词语可以具有多种意思。
比如,“deal”可以是“交易”、“协议”、“处理”等多种含义。
在语境层面上,同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比如,“我会看到你在十二点之前”,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需要考虑是“我会在12点之前看到你”还是“你必须在12点之前看到我”。
语言模糊度的原因商务英语中的语言模糊度产生的原因有多种。
一方面,商务英语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性,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其中的术语和词语数量繁多,多义词也很常见。
另一方面,商务英语的翻译经常有严格的限时要求,要求译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工作,这就需要译者能快速地处理语言模糊度问题,同时还要保证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应对策略在面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言模糊度问题时,译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精读原文译者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原文,仔细理解其中的意思,注意其上下文和语境的关系。
在整个语言模糊度处理过程中,精读原文是最基本的步骤,能够帮助译者快速找出关键词和句子。
2. 多通读几遍在精读原文之后,译者应多通读几遍,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通过多次的阅读,译者可以更快地捕捉到语言模糊度所在的位置,也能更好地理解整篇原文的内容和语气。
英语中模糊语言如何运用英语中模糊语言如何运用由于客观世界存在着模糊概念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模糊性以及人的思想和主观世界存在着模糊性,因此人类的语言具有模糊性。
人们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意图,有时使用精确词语,有时使用模糊词语。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非但不会影响信息交流的准确性,还会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效率。
自然语言中涉及到时间、空间、范围、性质、状况、变化、情感等方面的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及连词等都可以表达词义的模糊性,如morning、like、elder、young、thousands of、here、there、and、or等,这些模糊词语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因为它们的中心含义是十清楚确的。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之一是当说话者要表达一些可能对听话者造成面子威胁或者无礼的信息时,经常会选用模糊语言。
因为模糊语言使言语表达更委婉、含蓄、有礼貌,使听话者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对之加以理解。
例如:I hate to impose on you,but when you’re down in Como, could you buy me a silk tie?中的说话者使用了消极礼貌策略,意欲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
模糊限制语“I hate to”使语义比拟模糊,语气比拟委婉,不仅有效地传达了信息,也照顾了听话人的消极面子。
这时模糊语言的使用对交际双方都是有益的,可以防止把话讲得太绝,可以摆脱困境,又符合礼貌原那么,给双方留有盘旋余地。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方可能会忘记某词而一时找不到适宜的词表达,或不想表示明确的态度时,为了使交谈继续进行,通常可运用模糊词来填补,使之起到支吾搪塞的作用。
例如,某所大学的设备采购员在向外商介绍该校设施情况时说,“ The equipment would be minimal and cheap; perhaps portable ultrasonic and eddy current testers. The object of this providence is―well,just a sort of training.”通过运用well和just a sort of training两个模糊词,说话者有效及时地填补了因犹豫或思考而造成的停顿,使话语具有延续性。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妙用
在商务英语谈判中,模糊语言是一种常见的技巧,它可以帮助谈判双方在表达意见和观点时避免直接冲突,保持良好的谈判氛围。
模糊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使用委婉语言:比如说,“我理解您的意见,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考虑其他方案。
”这种语言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谈判氛围,避免直接拒绝对方的观点。
2. 使用条件句:比如说,“如果我们能够达成一致,我想我们可以考虑您提出的方案。
”这样的条件句可以对对方的提议进行一定的保留,同时也给了对方足够的空间来接受或拒绝你的建议。
3. 使用模糊的描述:比如说,“这个问题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我们需要再研究一下。
”这种模糊的描述可以使双方在表达意见时不会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也不会让对方觉得你的态度过于强硬。
4. 使用询问句:比如说,“您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这种询问句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还可以给对方一个表态的机会,从而为双方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之,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双方在表达意见时更加委婉、灵活,从而达成更好的协议。
- 1 -。
英语语言中的模糊用语-回复主题:英语语言中的模糊用语第一步:引入话题,解释模糊用语的概念(100-200字)在英语语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的表达方式,这些模糊的用语可以让我们在交流中保持灵活性和委婉性。
模糊用语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含糊的态度、暧昧的意图或者避免直接说出不愉快或冲突的观点。
尽管模糊用语在某些情境中很有用,但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运用这些用语可能会有困难。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解释和探讨英语语言中常见的模糊用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第二步:解释模糊用语的类型和用途(300-400字)模糊用语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特点。
其中一种常见的模糊用语是委婉语,它用于委婉地表达意见或请求,避免直接冒犯他人。
另一种是语气词或修饰语,它们在句子中起到修饰或补充的作用,让语气更加柔和。
此外,我们还有模糊的形容词和副词,用于指示数量、程度或大小的不确定范围。
模糊用语有很多用途。
首先,它们可以用于避免直接回答或提问,保持对话的灵活性。
例如,当我们不确定是否同意某人的观点时,我们可能会使用像"可能"、"或许"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暗示我们的犹豫。
其次,模糊用语可以用来模糊真实意图,保持其他人的好感。
例如,当我们不想参加一个活动时,我们可以说"也许我有事情要忙",而不是直接拒绝。
最后,模糊用语还可以用于使陈述更加客观和中立,减少对话中的紧张气氛。
第三步:具体举例不同类型的模糊用语(800-1000字)举例不同类型的模糊用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让我们从委婉语开始。
1. 委婉语:当我们希望谈论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委婉的短语来减轻对方的不悦。
例如,"他有点固执"可以比"他非常固执"更加含蓄地表达同样的意思。
其他常见的委婉语还包括"我不太确定"、"我可能错了"等。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摘要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也是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基础,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文化背景下对其使用方式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比中文更为频繁,主要体现在对数量、时间、程度、可能性等方面的表示中。
而在中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一般较为谨慎,在语境和句子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此外,文化和思维方式也影响了模糊限制语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技术AbstractKeywords: fuzzy restrictors;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cultural differences; language technology1.引言语言表达是人类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其中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也是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领域中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模糊限制语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很大的词语或短语,例如“也许”、“大约”、“有点儿”等。
这些词语或短语常常用于对数量、时间、程度、可能性等方面的表达中,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但同时也给语言理解和处理带来了挑战。
2. 模糊限制语的相关概念2.1 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是指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的语言,其中模糊性是因为它们描述的对象或概念非常复杂、模糊或难以准确刻画,不确定性是因为它们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不够稳定或明确。
模糊语言是现实世界中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有可能下雨”、“多云转晴”等表述。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模糊语言表达形式,它包括以“可能”、“大约”、“大概”、“差不多”、“有点儿”等词语或短语为代表的模糊词汇。
模糊限制语可以用于对数量、时间、程度、可能性等各种语言表达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描述。
加强英语阅读模糊化训练,提高学生模糊容忍度水平
模糊容忍度是指个体在阅读或理解模糊信息时的能力和倾向。
在英语阅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语言表达,例如含糊的词汇、模棱两可的句子结构、暗示性的语言等。
如果学生对这些模糊信息缺乏容忍度,就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的流畅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特别是在处理模糊信息方面的能力,加强英语阅读模糊化训练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引入模糊化信息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模糊容忍度。
给学生提供一段模糊的英文文本,让他们阅读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思。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并处理模糊的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解释和推断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模糊化阅读的比赛或活动来提高模糊容忍度水平。
组织模糊化阅读比赛,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阅读和理解模糊的文章,并进行答题。
通过参与这样的比赛,学生可以在一定压力下锻炼模糊容忍度和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模糊容忍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阅读能力,适度增加模糊信息的比例,激发学生对模糊信息的兴趣和挑战,调动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模糊化语言表达。
通过加强英语阅读模糊化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模糊容忍度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模糊信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整体的英语阅读水平。
商务英语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商务英语谈判已成为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而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商务英语谈判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分类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使事物变得更加模糊或不那么精确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它们可以被分为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主要通过改变话语的原意来达到模糊的效果,例如“大约”“大概”“左右”“近似”等。
这类词语能够在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提供一个大致的估计,而不是精确的数字或描述。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则是用来表明说话者对所表达内容的不确定性或缺乏足够的证据,比如“我认为”“我觉得”“可能”“也许”等。
它们可以减轻说话者的责任,使话语更具灵活性和可接受性。
二、商务英语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1、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在商务谈判中,情况往往复杂多变,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让谈判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根据谈判的进展和对方的反应做出调整。
例如,“我们可能会考虑在价格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但这需要进一步商讨。
”这样的表述既表明了己方有让步的可能性,又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为后续的谈判留下了空间。
2、体现礼貌与尊重商务交往中,礼貌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模糊限制语可以帮助谈判者避免过于直接和强硬的表达,从而减少对对方的冒犯。
比如,“我不太确定您的这个方案是否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但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批评或不同意见。
3、保护自身利益在谈判中,双方都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谈判者在不暴露自己底线的情况下进行试探和沟通。
例如,“我们的成本大概在这个范围内,但具体数字还需要进一步核算。
”这样的说法可以防止对方获取己方的准确成本信息,从而在价格谈判中占据优势。
4、促进合作与妥协当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时,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缓解紧张气氛,促进双方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英语中模糊语言如何运用
英语中模糊语言如何运用
1模糊语言是语言使用的重要成分。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
性之一
由于客观世界存在着模糊概念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模糊性以及人的思想和主观世界存在着模糊性,因此人类的语言具有模糊性。
人
们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意图,有时使用精确词语,有时使用模糊词语。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非但不会影响信息交流的准
确性,还会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效率。
2模糊语言具有的特点
2.1模糊语言既有一定的规定性、却指性,又有一定的外性。
自然语言中涉及到时间、空间、范围、性质、状况、变化、情感等方面的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及连词等都可以体现词
义的模糊性,如morning、like、elder、young、thousandsof、here、there、and、or等,这些模糊词语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仍能
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因为它们的中心含义是十分明确的。
2.2体现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之一是当说话者要表达一些可能对听话者造成面子威胁或者无礼的信息时,经常会选用模糊语言。
因为模糊
语言使言语表达更委婉、含蓄、有礼貌,使听话者有可能从另一个
角度对之加以理解。
例如:
Ihatetoimposeonyou,butwhenyou’redowninComo,couldyoubuymeasilktie?
中的说话者使用了消极礼貌策略,意欲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
模糊限制语“Ihateto”
使语义比较模糊,语气比较委婉,不仅有效地传达了信息,也照顾
了听话人的消极面子。
这时模糊语言的使用对交际双方都是有益的,可以避免把话讲得太绝,可以摆脱困境,又符合礼貌原则,给双方
留有回旋余地。
2.3增补中断,延续话语。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方可能会忘记某词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
表达,或不想表示明确的态度时,为了使交谈继续进行,通常可运
用模糊词来填补,使之起到支吾搪塞的作用。
例如,某所大学的设
备采购员在向外商介绍该校设施情况时说,“Theequipmentwouldbeminimalandcheap;perhapsportableultrasonicandeddycurrenttesters.Theobjectoft hisprovidenceis―well,justasortoftraining.”通过运用well
和justasortoftraining两个模糊词,说话者有效及时地填补了因
犹豫或思考而造成的停顿,使话语具有延续性。
2.4幽默风趣,含蓄委婉。
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语言的模糊表达能起到幽默风趣、含蓄委婉的效果。
巧妙地利用了一种欲露还藏、欲说还休的含蓄方法,
没有将其点破,从而获得了一种显中有隐、隐中有显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含蓄表达,于人于己、于情于理都是无可非议的,既坚持了
立场,又避免了难堪的局面,策略性地表明态度。
在寥寥数语的含
蓄表达之中,充分显示了模糊语言妙不可言的表现力。
3模糊语言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运用范围
模糊语言是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
和微妙的语用功能。
恰当使用模糊词语,就会增加文章的容量和弹性,同时也增加了美感。
由于模糊词汇的不定性与内涵的灵活性,使之表达起来更具严密性,也给读者提供更开阔的境界和再创造的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