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宗教人类学
- 格式:ppt
- 大小:202.50 KB
- 文档页数:44
马林诺斯基:原籍波兰的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主义创始人之一。
早年于波兰克拉科夫大学学习物理、数学及心理学、哲学等,1908年获物理学、数学博士。
后入德国莱比锡奥斯华理化实验室,从马特学习民族心理学,因病终止,在病中读了弗雷泽的《金枝》,遂对人类学发生兴趣,并于1910年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人类学,1916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起开始在该校教书,历任社会学讲师、社会人类学讲师、人类学特别讲座高级讲师,1927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第一位人类学教授,并兼任系主任直到逝世。
他曾在日内瓦、维也纳、罗马、奥斯陆等地讲过学,并4次访美,在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讲过学。
1938年访美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留下,1940年任耶鲁大学访问教授,1942年被聘为该校终身教授。
他还是波兰科学院院士、意大利人口研究委员会通讯委员、荷兰科学研究皇家学院院士,并于1936年被哈佛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马林诺斯基十分重视实地调查,除1914年-1918年在大洋洲做长期调查外,还先后在美国、墨西哥、肯尼亚等地做过实地调查,创立了参与观察法。
他认为文化是个整体,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应从整体上分析器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尤其要分析文化对个人生理及社会生活上的需要所起的功能,从而,他也十分强调人类学应该更多的为实际工作服务,甚至认为社会人类学即为一门应用的科学。
他的学术思想和实地调查方法,对西方人类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他去世后,美国应用人类学会专门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林诺斯基”奖,他的主要著作有:《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1922)、《野蛮社会只犯罪与风俗、《野蛮社会的性别与抑制》、《珊瑚礁财院及其巫术》、《科学的文化理论》、《文化变迁的动力》等。
文化:在人类学中,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方式。
它包括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内隐和外显的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的产物及观念和态度。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适应环境,遵循客观规律改造环境的工具。
浙大宗教学博士
【最新版】
目录
1.浙大宗教学博士的背景和意义
2.浙大宗教学博士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
3.浙大宗教学博士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4.浙大宗教学博士的就业前景和影响
正文
浙大宗教学博士,全称为浙江大学宗教学博士,是我国首个宗教学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我国宗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浙大宗教学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宗教学理论、宗教史、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等。
课程设置涵盖了宗教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既有深入的理论学习,也有实际的田野调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
浙大宗教学博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宗教学理论基础、熟悉宗教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宗教学研究人才。
毕业要求是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要求的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浙大宗教学博士的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既可以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宗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文化产业等领域从事与宗教相关的工作。
第1页共1页。
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人类学(cultral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简称“文化人类学”,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哲学人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代表了哲学人类学在当代发展的趋向和潮流,主张汲取考古人类学、知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结构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以及原始文化研究的积极成果,继承古希腊以来以人的本体为中心的自由和创造思想,批判存在主义(德国海德格尔和法国萨特)的自由理论,站在哲学人类学研究已达到的理论高度(人的开放性、活动性、趋向完美性等),摒弃仅从生物、心理、宗教等某一领域来理解人的狭隘性观点,用人类活生生的和创造性的历史性代替对人的片面理解,强调把人置于更广阔的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的背景中思考,从而达到对人的完整存在的正确理解。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蓝德曼认为:“文化人类学是未来的人类学。
以前所有的人类学只不过是它的序言。
”蓝德曼(Michael landmann,1913~)是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人类学的主要代表。
他的文化哲学人类学思想集中体现在1955年出版的《哲学人类学》一书中。
这本书从文化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哲学人类学的发展作了纵向的历史描述,并对哲学人类学各分支作了详尽的评述。
全书共分为5部分:(1)哲学人类学导言;(2)宗教人类学;(3)理性人类学;(4)生物人类学;(5)文化人类学。
一、非专门化与创造性蓝德曼首先分析了生物哲学人类学的“非专门化”和“专门化”两个概念,认为人类的“非专门化”如果就获得知识而论,它就意味着“向世界敞开”;如果就行为而论,它就意味着人是创造的、人是自由的。
这里的“创造性”不是指通过审美而体现出来的创造性,“自由”也不是通过伦理和政治而体现的自由,相反,它们都只能在一般人类学的意义上加以理解。
在蓝德曼看来,“非专门化和专门化并非是相互并行的。
人并非如同动物依赖后者生存一样直接依赖前者生存”。
人类的非专门化包括“非完善”,意味着我们具有与生俱来的空缺,而人的自由创造力正是为了保证填充这个空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八、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543第1学期第一外国语1444第1、2学期学位核心课程民族学调查方法543民族学理论与方法543第1学期语言人类学543第1学期东西方文化比较543第3学期宗教文化543第1学期北方民族文化543第1学期南方民族文化543第1学期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第二外国语722各专业开设专业选修课门数不限。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修,获取规定的学分外语口语与听力722外语阅读与写作722专业选修课人类学名著导读362第1学期历史民族学362第1学期海外华人研究362第3学期新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362第2学期穆斯林文化研究362第2学期蒙古族文化362第2学期伊斯兰教研究362第2学期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62第2学期族群理论与民族认同362第3学期文化产业创意研究362第4学期边政学362第3学期法律文化研究362第1学期社会统计学362第1学期民族人口学与世界民族362第3学期其它必修环节开题报告第4学期实践调查1第4学期补修课程体质人类学跨学科、同等学力考取者须修读至少2门以上本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西方社会思想史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九、必读书目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01《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02《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03《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04《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05《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年06《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墨菲商务印书馆1991年07《文化人类学调查》汪宁生文物出版社1996年08《中国民族学史》(上卷)王建民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09《中国民族学史》(下卷)王建民、张海洋等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王铭铭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2年12《古代社会》摩尔根商务印书馆1977年13《世界民族概论》李毅夫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14《初民社会》罗维商务印书馆1935年15《社会人类学方法》拉德克利夫-布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16《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华夏出版社1999年17《科学的文化理论》马林诺斯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8《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拉德克利夫-布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9《萨摩亚人的成年》马格丽特·米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20《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华夏出版社1987年21《文化的科学》怀特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22《努尔人》埃文斯-普里查德Oxford U. Press1940年23《结构人类学》(第一、二卷)列维-斯特劳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999 24《文化与交流》利奇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25《文化的解释》格尔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26《中国民族概论》宋蜀华陈克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27《江村经济》费孝通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28《金翼》林耀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29《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斯基华夏出版社2002年30《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马尔库斯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31《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民族出版社2004年32《从结构到解构》弗朗索瓦-多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33《人类学关键词》叶舒宪等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4《文化管理手册》高占祥吉林人民出版1991年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学专业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献身科学和关怀社会的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宗教研究中的功能主义高师宁几乎与人类一起诞生的宗教,一直流传至今,并将继续存在。
宗教对于保持社会均衡,维系人类建造的意义世界,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适应并控制环境,渲泄情感表达内心,是否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呢?这是从迈克斯·缪勒(1823~1900)开创宗教学研究以来,,宗教社会学家、宗教人类学家一直企图探究的问题。
如果说进化论方法是宗教学研究所采用的第一种方法,那么功能分析就是这个研究领域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方法,在宗教社会学与宗教人类学研究中尤其如此。
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把社会看作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均衡机制,社会依照共同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对社会成员起着内聚粘合的作用。
各种制度从整体上构成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波及到其它部分,从而影响整个系统。
而各种制度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都具有自己的功能。
没有功能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正是功能主义的公理。
根据这种理论,宗教被看成是一种社会机构,即一种体制化了的人类行为的形式。
在宗教学研究的早期阶段,当宗教人类学家的目光与兴趣从宗教起源问题上收回来时,宗教的功能分析方法就问世了;而当进化论方法在20世纪初遭到西方一些学者的普遍否定时,功能主义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今天,人类社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宗教的社会地位也今非昔比,宗教研究中的功能主义虽已度过其黄金时代,但它一直在以各种新姿态迎接来自各方的挑战,至今不衰。
宗教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一方面无情地抨击宗教,一方面也在寻求一种可以根据理性来行动的社会形式。
同时,他们还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逐渐理性化与世俗化,究竟什么东西可以替代宗教信仰与宗教实践。
卢梭(1712~1778)就坚持认为一个社会需要一种全民的宗教,这种宗教不是传统的信仰和实践的形式,它的着眼点不是超自然力量与超自然领域,而是社会本身的完善与维系。
宗教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是全国民族院校中唯一从事哲学与宗教学教学科研的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系所合一具有多层次、多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体,逐步形成了中西哲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兼治、世界宗教与民族宗教并举的教学科研特色,道教、少数民族哲学、原始宗教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系开设宗教学专业已有十几年历史,本专业硕士点设置于1997年,博士点设置于2000年。
宗教学专业办学特色,一是重视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将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突出民族宗教的教学与科研,以便体现中央民族大学特有的办学方向,为我国宗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民族宗教事业和研究工作培养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品学兼优的宗教学高级人才,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业务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国内外宗教学相关成果,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独立进行创造性学术研究的能力,对当代民族宗教问题有系统深入的思考,熟悉若干少数民族的宗教和文化。
就业目标:胜任民族、宗教管理及理论研究领域相关工作。
三、授予学位哲学博士四、研究方向根据本专业博士生导师各自的学术优势和本专业兼重基础理论和民族宗教学科特色的实际,确定以下四个研究方向:(1)宗教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吕大吉教授)(2)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民族理论研究(牟钟鉴教授、赵士林教授)(3)藏传佛教研究(班班多杰教授)(4)中国伊斯兰教研究(金宜久教授)本专业在以上研究方向上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如《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宗教通史》、《宗教与民族》(文集)、《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伊斯兰教》等。
能够开设“宗教学原理”、“宗教史专题”、“民族与宗教专题”等核心课程。
同时有“211工程”、“985工程”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考研试题2010复旦大学人类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7选5)夸富宴结构性暴力泰勒列维-斯特劳斯格尔茨文化相对主义库拉圈二、简答题(7选5)你认为通常翻译的“民族学”是否合适?并给出原因。
你认为通常翻译的“互惠”是否合适?并给出原因。
三、论述题(各二选一)<A>1、结合医学人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试论述一个医学人类学的经典案例或者理论。
2、结合发展人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试论述一个发展人类学的经典案例或者理论。
<B>1、论述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的发展史。
2、——————————<C>1、结合自己将要进行的本科毕业论文,将一篇正式合格的人类学论文的各要素及其写作过程完整论述出来。
2、假设你已经被录取为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的2010级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谈谈你对未来三年学习的安排与想要达到的成就,以及你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及研究计划与设想。
四、附加题(不计入总分)“社会学的想象力”与“人类学的想象力”之间是否存在差别,试详述之。
中国人民大学1999--2004年人类学专业考研试题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人类学专业]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濡化2.主位与客位.3.文化传播论.4.继嗣集团5.夸富宴6.钟摆模式(利奇)7.泛布性领导 8.传统权威. 9.移情 10.谱系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家庭分类的几个类别.2.试述特纳的仪式象征论.3.简述人类生计模式的类型.4.简述人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评功能主义人类学在中国的早期研究.2.试述中国家庭制度的内涵特征及社会与文化功能.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人类学专业]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宗族2.生计方式3.互惠交换.4.并喻文化5.深描.6.<江村经济>7.言语8.代沟9索引性表达 10居住群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特定地域的习俗与该地文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