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贫富差距 防止两极分化
- 格式:docx
- 大小:44.65 KB
- 文档页数:8
产业经济©乡村旅游助推辽宁省乡村振兴的对策鲁小波,陈晓颖(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路径。
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辽宁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仅发挥了10%~33%,潜力巨大。
另外,辽宁省乡村旅游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产品体系不完善;创新发展不足;全面性、综合性、协调性不足;发展资金不足;缺乏总体规划;支撑措施不足;精品少;人才缺乏。
文章从八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克服存在的问题,提升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层次,为乡村振兴助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辽宁;对策中图分类号:F590.75+F59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01-0051-03Research on coiintermeasures[o promote the rural re\llalizalioll of l.iaoningpro\ince b\rural tourismLu Xiaobo,Chen Xiaoying(College of Management,Bohai University, Jinzhou,Liaoning,121013)Abstract:Rural tour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tourism is a very important path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Liaoning province presents four characteristics.The role of Liaoning rural tourism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only played10%~33%,with huge potential.At present,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faces eight problems: imperfect product system;insufficie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insufficient comprehensiveness,comprehensiveness and coordination;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funds;lack of overall planning;insufficient support measures;few-fine scenic spots or projects;lack of talents.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eight aspects to overcome the existing problems,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and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rural tourism;rural revitalization;Liaoning;countermeasure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本质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像一辆汽车的引擎,没有强大的生产力,社会就难以快速前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这就是解放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建立经济特区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大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走向了世界市场。
其次,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关键特征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而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平和平等,不允许这种剥削现象的长期存在。
比如,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工人是企业的主人,他们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企业的利润也会以各种方式回馈给员工和社会。
企业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压榨员工。
再者,消除两极分化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
如果一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
例如,一些高收入群体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而这些税收可以用于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如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免费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
这样,无论贫富,人们都能在社会中享受到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全体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整个村庄的村民都富裕起来了。
初三政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试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C.按贡献分配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正确答案选B。
其中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是分配原则;D是奋斗目标【考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国家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这种制度A.能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B.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措施C.能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基本权利D.有利于国家的统—领导【答案】B【解析】这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措施,所以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这种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不能达到脱贫致富,C是错误的,这种制度是对全国都实施的,不是只对少数民族实施,D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种制度的确立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生活需要,排除,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3.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这改革措施有利于()①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③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④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时富裕,所以排除②,答案选C。
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两极分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地区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下降,社会矛盾加剧。
以下是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
首先,两极分化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物质条件的有限性,社会资源无法平等分配,财富累积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了早期阶级的出现。
这种社会分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然而,两极分化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少数拥有大量土地和农业手段的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控制着生产资源和社会财富。
而大多数农民则在贫困中艰难生活,形成了明显的贫富差距。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使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资本家通过工厂、矿山等生产手段大量积累财富,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而工人阶级则面临剥削和贫困,劳动条件恶劣,生活困苦。
这种阶级对立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
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两极分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发达国家和拥有技术、资金、经验等优势的群体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资源,财富不断积累。
另一方面,落后国家和弱势群体无法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贫困和经济落后问题日益严重。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分配,进一步拉大了全球贫富差距。
而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两极分化的加剧。
经济的市场化、私有化过程中,一些先行地区、行业和个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形成了一批巨富。
而农村地区、传统产业、低技术工种等相对较弱势的群体在经济发展中收益不均,贫困问题突出。
面对两极分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当代社会的解决之道。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调节,实施公平的税收和财富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距。
其次,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应该普惠全民,使得基本权益能够平等享有。
同时,加强教育公平,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循环。
浅议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姓名:安福双学院: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专业:政治学理论学号:100111005摘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说明居民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既有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也有经济结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对策是:发展教育和经济,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和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强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
关键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打破。
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如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洛伦茨(M.Lorenz)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程度时,创造了所谓的洛伦茨曲线。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提出了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它是最常用的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该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单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较为合理,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扩大,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相当悬殊。
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应给予高度关注。
一、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1.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16,1988年为0.386,2001年为0.395,现在已达0.45左右,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
……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社会主义2.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
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
这说明()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3.“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
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
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A.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推翻满清贵族统治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4.“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5.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6.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富差距对策[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应该贫富差距的现状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了翻天覆地的,的社会结构也在急剧的。
平均主义的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已由平均主义盛行的变成贫富差距过大的。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各个社会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的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它为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
[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时期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分析指标。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
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界限,可以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来说,基尼系数在0.2,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平均,0.2-0.3之间表示平均,在0.3-0.4之间为,,国际上通常把0.4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0.4-0.6为差距偏大,0.6为不平均。
据此,的贫富差距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
贫富差距在我国的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化趋势。
最近,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方位。
在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额差距了近12倍。
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了7.3倍。
但1990年农民收入的增幅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额的差距逐年。
一,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共同富裕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有利于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主要矛盾,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5.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二.怎样实现共同富裕?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2.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防止两极分化,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
8.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9.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三.为农民增收提建议?1.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2.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3.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4.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四.列举我国为缩小贫富差距采取的惠农政策?1.取消农业税。
2.向农民发放农业补贴。
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学杂费。
5.家电下乡政策。
五.为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建议?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六.列举我国政府‘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措施?1.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如:调节个税起点,扩大初次分配的比例。
2.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
3.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分别为:公共性、服务性、公共利益至上、职能外包、主体多元化、权力依赖。
一、公共价值理念的核心是公共性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
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它会牵涉到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责任、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监督,以及公共道德一系列的问题。
公共性又表现为:一是合法性,公共权力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必须受民众的监督、民众的制约。
二是公共利益性,即追求公共利益就是公共管理所追求的的目标。
三是互动性,即公共管理过程是互动的,政府将保证每一名公民有平等参与的权利。
二、服务性(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分为:监督管理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女口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女口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三、公共利益至上公共管理部门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其行为受顾客驱使,满足顾客的需要,让顾客有所选择,与顾客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四、公共管理社会化取向(职能外包)政府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尽可能多地把社会公共事务交由社会管理,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
五、权利主体多元化权利主体多元化带来以下五个作用: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财产。
六、权利依赖权力依赖,指的是参与公共活动的各个组织,无论其为公营还是私营,都不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资源来独自解决一切问题,它们必须彼此依赖,进行谈判和交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目的。
由于存在着权力依赖关系,公共管理过程便成为一种互动的过程。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徐龙福(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崇尚价值的社会。积极创造价值、激励人们对价值的追求、确立更高的价值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动力和取向,而衡量社会和谐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应当是人本、功利、公正和道德。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采取积极措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和谐社会;价值;利益;全面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主动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并且把社会和谐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包容并重,相互促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转换。构建和谐社会,从更深刻意义上看,它受人的价值观念的制约,确立一种富有时代生命力并能够统摄人心的价值体系,对正确指导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和谐是社会存在的一种美好状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和人类孜孜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合理安排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具体创新,但不可缺少的就是要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引导。因为人们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特定价值诉求的诱导下进行的,都是一定价值心态的表现。价值作为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是主体对客体有用性及其意义的评价①。价值既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动力,一种目的,它决定人的生活和行为态度。当价值存在通过人的理性把握而转化为观念时,就会以一种相对独立的要素并入社会系统的运行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成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事实上,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价值创造、激励价值追求、确立更高价值目标的社会,是一个实现人的价值观念现代化的价值型社会。
理性看待我国当前的贫富分化问题摘要:贫富分化问题是当前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有关中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都无法保证自己数值的准确性,只能给人们衡量贫富分化状况提供参考。
我们既不能被各种基尼系数而吓到,也不能由此而否认贫富差距问题的严重性。
为防止贫富分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和办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个人所得税的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着贫富分化的恶化。
今后正确的态度是,继续坚持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把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美好、人伦和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贫富分化;现代化;改革;科学发展2007年美国波士顿公司发布的《2006全球财富报告》显示,0.4%的中国家庭拥有了70%的国民财富。
国内有学者认为,从1988年到2007年,中国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由7.3倍上升到23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2004年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65,已经大大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
中国有没有贫富分化?中国的贫富分化真的严重吗?中国政府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吗?本文试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理性认识衡量我国贫富分化状况的基尼系数对于中国有无贫富分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百姓,应该说是具有共识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中国的贫富分化到了什么程度,人们之间的认识就有很大的差异了。
有人认为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接近拉美、非洲国家的水平了,离爆发社会暴乱已经为期不远;有人认为中国的贫富分化还不算严重,但需要注意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遏制;还有人认为目前贫富分化不大,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加以遏制,应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
为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具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们不排除利益因素对于人们认识所起的作用,但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人们对于衡量贫富分化缺乏一个严格、科学、可靠的标准或依据,普通的民众又习惯于从感性的角度、甚至平均主义的惯性来看待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第1学期 ) 论文成绩:
缩小贫富差距 防止两极分化
学生姓名:周剑波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2008级应用化学 学 号:00810033 指导教师:何奥龙 完成日期: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 1 ~
缩小贫富差距 防止两极分化 【摘 要】和谐社会是中国新时期发展的一个主题,它的提出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目前巨大的贫富差距,由于早期中国非均衡发展政策与二元经济体制,导致中国的初次分配产生严重不均,进而成为贫富差距扩大的引致因素,这对中国高速健康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挑战。本文立足于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现状,结合历史因素,分析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并试着寻找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原因;对策
中国在近些年来高速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是仅有的几个未受实质性影响的国家,但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等。而贫富差距也在这场危机中彰显。巨大的贫富差距现实成为社会上出观‚仇富族‛,社会矛盾升级的重要原因。如何解决目前的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不是计划体制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完全是自由化式的市场经济体制式的社会主义。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有中国特色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这是由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两极分化,这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体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市场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正视它和面对它。产生两极分化和贫富不均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产生的必然结果,二是我国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三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三个原因,是产生两极分化、贫富 ~ 2 ~
本原因,这是目前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建立市场体系和体制这一过程和过渡期内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不同层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步拉大,高低收入户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在扩大。国家统计局把城市居民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高到低排队并进行五等份分组,2003年,占总体20%的最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72元,比上年增加2012元,增长13.0%;占总体20%的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5元,比上年增加263元,增长8.7%。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扩大到5.3:1,最高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最低组。1 ‚中国的北京、上海与广州等大城市的繁荣表象背后,有着高达8亿的贫苦农民;他们如果不能靠农耕勉强糊口,就会沦为都市便宜劳动力的来源。……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现在已经紧追在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之后;许多中国观察家担心,中国迟早沦为第二个巴西。许多拉丁美洲国家都有这种情形,而且既得利益者为维持特权,仅考虑如何保障自己而不是促进经济的广泛成长。‛2 其实,世界上贫富差距现象非常普遍,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是程度上不同而已。之所以在中国显得特别严重和巨大,只是中国的人口太多,过去的人民也太贫穷了。但是,贫富差距问题早已在中国存在,但为什么就解决不了呢?
1《贫富差距谁之过》搜狐财经 http://business.sohu.com/s2005/pinfuchaju.shtml
2杰夫•代尔(英国):《贫富差距扩大,大陆成下一个拉丁美洲》《金融时报》2004年8月17
日 ~ 3 ~
济增长’模式的真正风险。如今,中国部分地区超出了暴发户式的傲慢,明显让人有一种拉美的感觉。……,政府从医疗和教育领域的退出。毛泽东时代的医疗体制远非完美,但如今,多数中国人没有医疗保险。在农村地区,我们不难发现因为医药费而倾家荡产的家庭。由于父母支付不起学费,每年有100万学生辍学。过去10年,巴西政府的医疗和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是中国的两倍。由于中国通常被贴上成功的标签,而拉美则被视为失败的典型,因此,这一事实值得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1978~1986年为0.16~0.19处于绝对平均期间,1987~1997年上升到0.2~0.29,2000年约为0.35~0.48,己经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0.3~0.4之间的中等贫富差距程度,到200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升至0.496,3很明显,基尼系数已经超过警戒线,中国的社会中贫富差距已经构成社会实现公平与共同富裕的一个严重威胁。4 而对于中国的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边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不对称的收入是迟早会到来。而不是邓小平同志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认为这是国家的决策之一。这是很重要的错误。邓小平同志只是想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有的经济是达不到的
3康纪田:《规制流量收入是阻止贫富差距扩大的关卡》 2010年6月第43卷第3期 中图分
类号: D92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79(2010) 03- 0027- 09 4张丹:《中国贫富差距探析》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杰夫•代尔(英国)《中国以拉美为鉴》《金融时报》2008年3月5日 ~ 4 ~
其实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是资本世界所特有的。贫富差距现象的产生根源于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劳动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人民要依靠为资本家或国家打工的形式来取得收入,社会经济也要依靠资本家或国家的投资才能实现发展。而资本家雇佣工人建立社会生产的前提、目标是自己获利。因此,普通人们能否为资本家工作,怎样工作,拿多少工资,获得多少收入,都要由国家或资本家根据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决定。像很多西方国家只不过是通过提高福利,提高员工待遇来缩小雇员和雇主的差别。虽然如此隐藏了剥削,用所谓的民主和人权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但是员工和雇主的收入待遇方面还是存在的天壤之别。这样,资本家和高官们收入肯定会扶摇直上,而绝大多数的雇佣工人却只能获得较少的工资收入,不得不长期处于贫穷状态。这,必然导致严重的贫富差距! 而且,贫穷是人民愿意被雇用的前提。因此,为了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不得不确保人民的贫穷。一旦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一定的增长,人们的工资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资本主义社会就需要一种经济危机或通货膨胀的方式,变相降低人民的工资收入,从而提高资本利润率,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增长。 如果一个国家始终有大量的绝对贫困人口存在,其经济动力发展不足,起伏动荡势出必然,最终会波及每个人!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再雄辩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 ~ 5 ~
像很多西方国家只不过是通过提高福利,提高员工待遇来缩小雇员和雇主的差别。虽然如此隐藏了剥削,用所谓的民主和人权蒙蔽了人们的双眼。 但是员工和雇主的收入待遇方面还是存在的天壤之别。很经典的例子。在1960年前后,两国的许多经济指数相差不多,包括人口、人均GDP、城市化、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起点相同,半个世纪后韩国经济翻了三番,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而菲律宾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不安。主要原因就是韩国的收入和土地分配比菲律宾平均的多,而且两国的基尼系数相差就有0.2。还有经济学家认为,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缓慢,就是因为财富过度集中的缘故。如果把通过权钱交易得到的钱成为‚劣币‛,把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成为‚良币‛,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结果:若劣币与良币等值,且现存的体制不能使持劣币的人受到惩罚,人们就会去效仿那些通过权钱交易得到钱的人,社会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另外,贫困人口低下的生活条件会让他们失去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效率。社会的不公正与不平等还使人们逐渐失去国家凝聚力。大量人口资源闲臵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国家给无职无业的城市居民和国营企业下岗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也在逐步增加。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解决困难群体问题的政策与措施,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措施和办法,对推动全社会的再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 6 ~
是一个客观事实。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困难群体生活状况的较大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化解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的不公平现象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涉及到社会动员的方方面面:增加就业机会,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抵制分配不公、建立互助机制、抑制势利倾向、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完善个人所得税法,保护合法收人,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有效制止非法收入,倾听民众呼声,弘扬人道主义理想等等,都是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但同时,这条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只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克服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力,不断消除我们思维方式上的种种误区。克服不公平现象,逐渐地有序地实现社会公平,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实现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