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讨会材料
- 格式:pdf
- 大小:281.20 KB
- 文档页数:8
2012年初中⽣物课堂教学研讨会材料
2012年蒙阴县初中⽣物课堂教学研讨会材料
⼀、九年级教学建议1、明确进度:
建议本学期(约21周)复习七年级上、下册和⼋年级上册,⽴⾜章节、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明年3、4⽉(约8周)先复习⼋年级下册,再回顾强化七年级上、下册。明年5、6⽉份(约5周)主要进⾏模拟训练,认真进⾏考、批、析、备、评、补等环节,同时在讲评时带⼩专题复习,把每个单元(或⼏本书)中关系密切的知识⽹络化,形成知识概念图。4⽉底或5⽉初计划组织⼀次全县模拟练兵考试。2、制定计划:
据教材内容、中考考点、考试⽐例、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往出题等情况制定好⽇历表式的复习计划,明确层次要求,强化教学措施。3、精⼼备课:
紧扣课标、教材,合理谨慎使⽤课件。4、突出重点:
特别要重视、突出基础知识的学习,突出主⼲知识的学习,加强重要概念的剖析,紧扣考点、不留死⾓,学⽣达到熟记程度。构建每章、每单元的概念图,利于理解知识联系,便于记忆和应⽤。既要做到⽪笊篱不漏汤,也要注意不能眉⽑胡⼦⼀把抓。5、提升能⼒:
教学中务必要多结合⽣产、⽣活及社会实际中的具体实例,学以致⽤,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构建每章、每单元的概念图,能提⾼学⽣的记忆、理解和应⽤能⼒。6、优化⽅法:
上好复习课,把握好复习课的要求,⽤好复习课的课型;单元检测(或期中、期末考试)后的讲评课⾮常重要,解决问题、构建结构。要把学⽣的看书记忆理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主学习为主,提⾼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7、⽤好教辅:
总复习卷和单元检测题,学案导学,务必及时单元过关,优化训练,重视规范。灵活使⽤市总复习卷,可分拆、可合并、可补充。不可忽视以前⽤过的教辅材料和纠错本。8、守好主阵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学⽣的课外复习上。
⼆、初中⽣物构建⾼效课堂教学设计建议1、教学⽬标设计:
教学⽬标的作⽤:为教学过程提供⽅向、向他⼈(学⽣、学校、同事等)传达教学意图、提供评价学⽣学习的基础。
确定三维⽬标:正确恰当把握挖掘知识点,找准重难点。
⽬标制定要体现合理性、层次性、操作性、检测性。
⽬标制定的四要素:⾏为主体、⾏为动词、⾏为条件、结果检测。⾏为动词决定了⽬标实施的程度,每个陈述都由动词开头。⾏为动词是具体的并且代表着明确的可观察的学⽣反应,即那些可被外在观察者看到并评价的反应。如描述、识别、使⽤、区别等都代表了可观察的学⽣表现,可⽤于表述具体的学习成果,像意识到、明⽩、相信等⽐较含糊的词⽤得很少。
⽬标表述:教学⽬标的主体是学⽣,即教学⽬标陈述句描述的潜在主语为学⽣,潜台词
是“学⽣在经过课堂教学后,应能达到。。。。。。”,注意教学⽬标主语与其陈述⽅式上的协调,要⽤学⽣表现或教学结果来陈述。2、教学资源设计: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预设性资源、⽣成性资源(教学过程中互动产⽣的,主要来⾃于学⽣)3、教学策略设计:依据教材和学情如何合理组织使⽤各种教学资源,有效选⽤教学媒体(不可过度使⽤多媒体),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法,科学确定教学步骤、形式,来实现教学⽬标⽽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案。模式、⽅法、步骤、形式要充分体现新课改、市35x教学策略和县三导四动五环节以及学校构建⾼效课堂策略要求。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明确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的原则,熟练把握科学探究过程的环节,学会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法、技能。4、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步骤):五环节是底线,突出“⾃主、合作、探究”环节,精⼼设计组织引导、交流质疑、点拨等环节。
教师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点拨学⽣学习,导学、导思、导练。
学⽣活动:学⽣是学习的主体,学⽣要“四动”,进⾏⾼效的⾃主探究学习和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的呈现是教师如何组织、引导、更正、点拨,是学⽣如何进⾏学习活动,⽽不是知识的单纯罗列。5、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体现联系,构成⽹络,形成结构。争取每节都要做,每章、每单元必须要有专门时间来做,可与单元检测讲评结合。6、作业设计:⽤好课后练习和学探,当堂完成;课外是预习作业,加强课外⾼效的⾃主学习指导。
7、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的:促进学⽣发展,促进教师⾃我提⾼和改进教学实践。
评价内容:突出知识评价、重视能⼒评价、不忽视情感评价。
课时评价:
单元评价:
期中评价:
期末评价:8、教师⾃⾝设计是⼀切设计的根基!!!
三、初中⽣物三种课型的操作⽅法
(⼀)新授课
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学习的质量。1、认识三个问题
(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
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法、上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法。同是⽣物课,⾯对基础知识(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本能⼒(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及进⼀步探究、技能训练、调查、设计、讨论和科学?技术?社会等)、情感教育的不同内容,教学⽅法应该有别。“味道”指的是知识给⼈带来的美感。⽣物课,要上出它的⽣命美、健康美、和谐美、情感美、哲理美、⽣活美、统⼀美、对称美、平衡美、奇异美等。新收获就是新进步。学⽣有⽆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检测等⼿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知识的新旧是相对⽽⾔的。在知识的链条中,已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知识。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
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所以,⼀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在新授课中,第⼀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要真正消除拦路虎,需要做较多的⼯作——包括课下复习、课前预习、同学互助等。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因为不管哪⼀学科,学⽣都不是“⼀⽆所知”、“⼀⽆所能”的。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粗知⼀⼆的。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来说已经并不“新鲜”了。“新鲜”的地⽅,⼀是他们⾃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课堂效率。2、抓住⼀个关键
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当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导致不能当堂巩固,不能当堂巩固⼜必然导致不能阶段(如单元、期中、期末)巩固——由堂堂⽋账导致周周⽋账、⽉⽉⽋账和年年⽋账。所以当堂理解应该成为新知教学的核⼼任务。
(1)当堂理解的策略
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平,应针对他们在特定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学习内容理解所应该和可能达到的标准。究竟某⼀种知识需要强化多少次学⽣才能到达应有理解⽔平,需要认真研究,做到⼼中有数。
(2)当堂理解的标准(以知识⽬标为例)
①初步理解(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标中的“识记”。⼀是“识”:知道客观事物是什么或叫什么,即辨认、识别以确定事物的名称;⼀是“记”,即巩固在⼤脑中,能准确地回忆和提取。具体标准如下:
能描述、能识别、能列出、能列举、能说出、能举例说出。
②深⼊理解(包含应⽤⽔平)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标中的“领会”。知道客观事物的为什么,揭⽰、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学习必须到达此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a、能说明、能举例说明、能概述、能区别、能解释、能选出、能收集、能处理、能阐明
b、能分析、能得出、能设计、能拟定、能应⽤、能评价、能撰写
(3)理解标准的使⽤
以上列举的各项理解指标,同时也是教学⽬标、教学⽅法和对学⽣的考评标准,具有很⼤的实⽤价值。例如,“能描述”是⼀个标准。作为教学⽬标,它是让每⼀个学⽣都能准确描述某⼀内容;作为教学⽅法,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针对某⼀内容的教学由学⽣描述⼀番;作为考评的标准,是通过⼝头描述或书⾯描述的反馈检测来了解学⽣理解的情况。
从当堂理解的⾓度说,作为教学⽅法,这些理解标准为我们进⾏有效教学提供了有⼒的技术⽀持。有效教学的⽬的就是让学⽣充分学习,达到应有的理解程度,从⽽使所学知识保持较⾼⽔平的可利⽤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要实现这个⽬标,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法,从多⾓度、多侧⾯强化其认识。有了这些⽅法,我们就可以在这⽅⾯有所作为。3、掌握三种策略
(1)当堂记忆
记忆是对知识的进⼀步巩固。有3种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强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强化⽽为长时记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记忆主要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通过课下的复习巩固才能达到长时记忆。但实际上,能够使瞬时记忆有意转化为短时记忆的课堂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有三:⼀是⽼师为赶进度,没给学⽣留下反思记忆的时间;⼆是有的学⽣注意⼒不集中,更没有记忆意识;三是由于课上回答和平时作业可以⾃由看书,所以养成了不愿记忆的习惯。因此,为了确保学⽣的学习能够按照知识掌握的规律有效进⾏,必须强化短时记忆;⽽强化短时记忆的主要措施就是当堂记忆。当堂记忆需要注意:
①要激发学⽣学习的兴趣,⼒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要指导记忆的思路、⽅法和技巧,避免空洞要求。
③要采取多种⽅式,加强反馈,督促激励。
④课上课下相结合,有的内容当堂可做初步记忆尝试,课下再进⼀步强化。
⑤当堂记忆可随时进⾏,也可纳⼊课堂⼩结的范畴。
(2)当堂运⽤
即在课堂上应⽤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它既是检验学⽣对知识理解和保持程度的基本做法,也是使学⽣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的重要⼿段。当堂运⽤,就是指⼀般意义上的课堂练习。其基本要求是:
①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基础,强化基础,巩固基础。\
②练习的难易要适度,容量要适度,时间要适度。③题型要多样,完成的⽅式要多样,反馈的⽅式要多样。
④出⽰任务要规范,完成过程要规范,监督反馈要规范。
(3)当堂⼩结
即在课堂的结束步骤中对所学知识进⾏回顾总结。其基本任务是:第⼀,盘点知识,⼼中有数,确保学⽣课后能清晰回忆。第⼆,梳理知识,加深理解,确保学⽣课后能系统回忆。第三,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以提⾼学⽣的学习能⼒。其基本要求是:
①精⼼设计,认真落实;不能临渴掘井,随意操作。
②以学⽣为主体,切忌由⽼师包办代替或草草收场。
③整体把握,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框架具体。
4、新授课的基本模式:
(1)通⽤模式
第⼆环节:市编“学探”导学,学习任务要明确、要有针对性、有系统性。可将“知识”设计成⼏块,每块设计⼏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依据学探),让学⽣据此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使学⽣理解本课的基础知识,对本课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块的划分要合理,问题设计要体现梯度和联系。本环节的关键是学⽣带着问题的⾃主学习效果。
第三环节:展⽰交流的形式多种,可突出组内或组间交流,关键是交流合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准确把握⽣成的疑难问题和对疑难问题的处理。
第四环节:留给学⽣整理学探、理解记忆的时间,并在教师引导下主要由学⽣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梳理和总结,师⽣共同整理完善本节课的知识系统。
(2)以探究实验为主的模式
(⼆)复习课1、复习课的任务
(1)复习知识
既要注意对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知识的复习,也要注意对原则规则、⽅法步骤等知识的复习。前者主要是理解,也需要记忆;后者⾸先是记忆,其次是
运⽤。前者帮助学⽣完善⾃⼰的知识结构,提⾼认知⽔平;后者帮助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基本能⼒。
(2)完善知识
在第⼀次学习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学习错误、学习偏颇或学习不全⾯、不到位等,所以需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查漏补缺。
(3)挖掘知识
有的知识靠⼀次学习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因此在第⼀次学习时,不能展开也不宜展开,不能挖掘也不宜挖掘,这个⼯作需要在复习时进⾏。所以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以加深理解。
(4)总结知识
⼀是总结知识规律,进⼀步加深理解;⼆是总结答题规范和⽅法技巧,提⾼应⽤⽔平;三是总结学习⽅法,进⼀步反思和调整⾃⼰,以便更加有效地学习。2、复习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