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及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及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及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及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9-11-13T14:37:52.59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9期作者:罗伟伟

[导读] 毫无疑问会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的交通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为切实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无疑成了各大城市所关注的焦点。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极大地提升,人民对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汽车的需求量加大,这毫无疑问会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的交通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为切实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无疑成了各大城市所关注的焦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评价

引言

如何将系统安全提升到设备-人-环境-管理的广义本质安全层面,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优化安全输出的安全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运营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定义和事故发生诱因的基础上,围绕信号系统的“故障-安全”(故障导向安全)是否就意味着整体运营和运行安全的问题,讨论了运行安全、运营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矛盾和统一关系,对列车控制系统提出了整体运营安全的要求,将运行、运营和信息的安全统一到系统整体安全性这一终极目标上。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根据某地铁公司编发的《重要故障分析报告》,整理得到该地铁公司2016年和2018年运营安全事故共63起。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等级分类标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方法,一般将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其中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多为故障级事故。在此,将列车晚点5min及以上列为一般事故,将导致事故的原因分为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4类。某地铁公司2016年和2018年运营安全事故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设备因素是导致运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占比为58.7%,人员因素是导致运营安全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占比为29.0%,管理因素引发运营安全事故的比例为7.6%%,环境因素最低,占比为4.7%。

表1?某地铁公司2016年和2018年运营安全事故统计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特点以及安全评价分析

2.1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特点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大多数线路设于地下或采用高架桥方式通过繁华市区。(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类特殊的人员密集(同时又是高速流动的)公共场所,线路设站密集,运行速度较高,封闭性强,加减速、起停较为频繁。(3)交通早晚高峰明显,乘客流量大且来源复杂,乘客自助购票乘车,缺乏组织性,突发事件情况下应急、疏散难度较大。(4)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要求很高。(5)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庞大,建设周期长等。(6)事故后果影响严重且易于蔓延扩大,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2.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运营安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包含影响安全事故的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4类因素,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进行评价,故选取这4类因素作为准则层;将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关的乘客、工作人员、基础设备、车辆系统、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共8个要素作为指标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是层次分析法。评价层次分析法能够定量描述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在处理目标因素结构复杂的问题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合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1)构造判断矩阵。对同一层中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中某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利用1-9标准尺度定量化,综合打分结果即可得到判断矩阵。

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体系遵循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体系遵循的原则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1)应急预案体系应突出“安全第一”。应充分考虑救援抢险的安全性,防止因救援措施不当引发次生事故,或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应考虑救援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要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特别是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如抢救封闭空间窒息人员时,救援人员进入前首先要测试封闭空间有害物质浓度,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罩,且最少两人同时作业。2)应急预案体系应突出“预防为主”。针对运营安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在预报预警上,也应突出预防为主,如发生火情后,应“有火就报”,而不应“视情况报119”,避免因火势不可控而造成更大损失。3)应急预案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轨道交通的产品就是实现乘客的安全位移,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首要的就是抢救伤亡人员,把乘客尽快地转移、疏散至安全地带,把伤亡乘客第一时间送往急救医院进行救治。4)应急预案应体现“科学施救”。根据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特、重大事故,特别是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的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从其抢险救援效果来看,媒体和社会不再认为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开展救援工作,而是认为应突出故障(事故)导向安全、效率服从安全,应科学施救,把事故的损失和抢险救援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策略

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在众多因素中相对来说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人为因素主要的影响因子有乘客、轨道行车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这些因素由于其具有的思想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造成事故的后果更为严重,也是导致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行车相关人员的人为失误,其主要表现在调度、司机、安检等岗位人员的失误。例如,地铁司机疲劳驾驶,导致列车脱轨引发安全事故;调度人员事先预想不充分,导致调试电客车施工结束误入无电区;安检工作检查不规范,使旅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引发意外。另一方面是城轨维修人员工作上的失误,检修人员工作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日常检修过程中违章作业所导致行车相关设备故障。具备良好的安全心理是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这样我们方能从而建立起安全生产关念以及岗位责任意识,并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及时察觉和消除安全生产所存在的隐患,减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章作业率,进而根绝行车事故的发生。关于行车相关人员安全心理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首先,定期在企业内部举办诸如关于行车安全知识竞赛和行车安全演讲等类似的比赛,以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素养,激发大家积极性。其次,要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关于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作为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者的工作人员,其行为将会对行车安全生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因此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关于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使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在面临危机时能够以及时采取行动,使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在日常做好对乘客安全乘车的宣传工作。作为乘客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