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题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题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题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题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第 1 页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一、学前准备

1.生活感悟: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哪些物质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纯净物:

混合物:

二、预习导航

(一)预习指导(观看关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微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指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呢?

2.认为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预习疑惑:

(二)预习检测

1.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

A.氮气、氩气

B.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氧气

D.氧气、氖气

2.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三、课堂互动

问题1:如果进入瓶中的水少于瓶子容积的1/5,原因是什么?

问题2: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以下物质能否作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可燃物。

2 页

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③硫+氧气二氧化硫

④红磷(或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

⑤铜+氧气氧化铜(固体)。

四、总结归纳

1. 你有什么收获?(从知识、方法、规律方面总结)

2. 你还有哪些疑惑?

3. 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4. 在展示中,哪位同学是你学习的榜样?哪个学习小组的表现最优秀?

五、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气体的组成几乎是不变的 B.高山上缺氧说明高山上氧气的量比地面低C.取1 kg空气必有210 g氧气 D.空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的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清新的空气 C.碘酒 D.氦氖激光气

3.下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大气中都含有氮气和氩气C.地球和火星大气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4.如图所示,将红磷和硫黄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硫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硫气体),待燃烧完毕冷却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活塞,这时观察到( )

A.水迅速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B.水只进入a瓶中

C.水只进入b瓶中 D.两个瓶均不进水

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上升

6.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

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 ℃),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 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________________;活塞向

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_______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①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

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15②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二)预习检测

1. A

2. C

第 4 页五、达标检测

1.B

2.A

3.B

4.B

5.C

6.

(1)产生大量的热,为白磷燃烧提供热量.

(2)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左

(3)4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7.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等.

(3)实验结果更准确、节约能源、环保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