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

雪梅)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歌艺术,而古诗更是其中的瑰宝。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三首》,分别是

《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分析和解

读,我们可以领略到古诗的深远内涵和优美之处。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诗。它描绘了作者在黄

昏时分,倚着船舷,观赏夕阳余晖的美景。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直

接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在这句中,残阳与铺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

人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着,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摹了江上的

景象,如“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写法,则更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使

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场景之中。

另一首《题西林壁》是唐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名篇。这首诗以写景

为主,通过对画壁的描述,展现出作者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诗中重复

使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达了作者

对理想现实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苦难的无奈和对未

来的憧憬。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使读者感受到了作

者深邃的思考和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

最后一首是《雪梅》,是唐代文学家卢纶所作。这首诗通过描写雪

梅的美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坚强毅力的赞美。整首诗将雪梅与冰雪

对比,使读者对雪梅的美丽感到更加深刻。诗人通过“落不尽梅花映雪”的表述,表达了对冬季地域性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至今彤皇思不灭”一句,意味着冬天过去了,但对雪梅的美好回忆仍然在心头,抒发

了作者对美的永恒追求。

通过对《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三首古诗的解读,

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们通过精细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物

和人生的哲理相融合,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这些古诗所蕴含

的美,让读者在阅读之余,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进一步提升自

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这三首《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无论是在写作技巧还是在意境表现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

过读者的解读与品味,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拓展自

己的文学视野,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相信通过这些精彩的古诗,读者的诗词赏析能力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暮mù(暮色、暮年、暮气) 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 题tí(题字、题诗、问题) 侧cè(侧影、侧门、侧重) 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 庐lú(庐山、庐舍、草庐) 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 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 阁gé(阁下、阁子、阁楼) 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 须xū(必须、须知、须要) 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 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 二、我会认组词 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 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 三、多音字 似sì(好似)shì(似的)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 四、古诗大意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原文】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部编语文四上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部编语文四上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教学设计及练习题 一、《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 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暮、吟、瑟”等7 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 个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 )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 1.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 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 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组词 暮mù(暮色、暮年、暮气) 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 题tí(题字、题诗、问题) 侧cè(侧影、侧门、侧重) 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 庐lú(庐山、庐舍、草庐) 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 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 阁gé(阁下、阁子、阁楼) 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 须xū(必须、须知、须要) 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 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 二、我会认组词 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 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 三、多音字 似sì(好似)shì(似的)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 四、古诗大意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九课是《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暮江吟》)和两首宋诗(《题西林壁》《雪梅》),下边整理分享这三首诗的诗文及译文。 第9课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七言绝句就像一副构思妙绝的小画,学习它的过程就是徐徐打开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烂江景,进入一种弯月初升、露珠晶莹朦胧夜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现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画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画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江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江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弯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江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江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江初三,江亮刚出现,还是江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江似弓”,进一步点出江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江,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江夜的迷人景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 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 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同步练习含答案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sèyín shītímùcèmiàn lúshān ()()()()() yǒu yuán jiànɡluòfèi lìwén zhānɡshān fēnɡ ()()()()()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 1.可怜 ..九月初三夜。可怜: 2.题.西林壁题: 3.只缘.身在此山中。缘: 4.梅雪争春未肯降.。降: 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逊梅一段香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 。 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排序: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X k B 1 . c o m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 \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 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 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 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 四、C 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

`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 B.萧瑟.(shè)投降.(xiánɡ) ' 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 D.谦逊.(xùn)浪费.(fèi) 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 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lú()舍周围生长着很多()苇。shū这是一条特()的运()线。 cè公路左()是深不可()的悬崖。yuán ()来是这个()故。 四、读诗句,完成练习。 )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出言不逊B稍逊一筹C黄帝逊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 。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1)解释词语:可怜:真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设计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2.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3.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1.主题中心: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七言绝句。诗人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说理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梅雪争春,突出了雪花洁白、梅花馨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长补短。 2.课文重点: 《暮江吟》 (1)诗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青绿的,一半是鲜红的。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1)这首诗前两句写傍晚时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夜晚时江边的景色。

(2)诗中写夕阳落照江水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新 月初升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 (3)本诗描写了四种景物:残阳、江水、露、月,作者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 的月色,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4)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句诗中将露珠比作珍珠,新月比作弯弓。 《题西林壁》 (1)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2)一诗中,诗人从正、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庐山有自己不拘一格的美。 (3)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4)《题西林壁》一诗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苏

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 9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了从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雪梅》这首诗写出了梅与雪的特点。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初读解字词,熟读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 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

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精卫填海、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王戎不取道旁李译文与注释

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译文与注释 暮江吟 白居易[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题西林壁 苏轼[ 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

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雪梅 卢钺[ 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精卫填海 佚名[ 先秦]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_《古诗三首》教材解析

《古诗三首》教材解析 《古诗三首》一课由《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3首写景诗组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创作的。诗人观察细致,从黄昏时起,一直观赏到月上露下,选取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和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进行描写,又在诗句中妥帖地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使景色倍显生动,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描写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晢理诗。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第一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第二句写出了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人在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启发学生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中的第一首。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第二句通过对比,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出来,妙趣橫生,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这一课有3首古诗,教学时应该避免平均出力。可以以第1首为例,指导学生细致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第2、第3首诗则可让学生以“运用学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只需在旁进行点拨指导。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常用字。其中,“暮、缘、降、逊、输”是既要会认,又要会写的字。“降”是多音字。还有3个随文注音“轼、卢、钺”。 识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联系已学生字等多种方法自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优质课教学设计(三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图;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月色图。 《题西林壁》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作者采用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雪”与“梅”的评论,在比较中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 教学建议 教学《暮江吟》这一课时,要结合课件感悟夕阳西沉、弯月初升的优美画面。 教学《题西林壁》这一课时,让同学们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教学时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例如《画杨桃》,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教学《雪梅》这一课时,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的情景,感悟诗歌蕴含的哲理。 指导朗读三首古诗时,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题西林壁》中的“岭、侧、峰、低、各、同、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3.理解诗句的内容和个别诗句的内涵。 4.欣赏古诗,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感悟诗中的哲理。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 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 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 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 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暑假衔接】2021年三升四语文讲义-09讲:课内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预习(学生版)

2021暑假三升四课内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预习 学习目标 1.掌握三首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的作者、背景、写作情感及思想; 2.了解每首古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课堂导入 这些自然美景值得 我们去歌颂、去赞扬,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 人墨客为各种美好的事 物留下了赞歌,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精讲 第九课《古诗三首》 ●古诗大意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问题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

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课文主题 《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例题精讲 例1.看拼音写词语。 mùsèyín shīshān fēng lúshān ()()()() yuán gùtóu xiáng fèi yòng wén zhāng ()()()() 2.比较组词。 暮()峰()庐()缘()章() 幕()锋()炉()原()障() 3.古诗阅读与赏析。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理解下到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暮江吟: 瑟瑟: 可怜: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这句诗中,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 )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景象。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在这句诗中,诗人用()手法,描写了两种景象:天上的()和地上的(),创造出()的意境。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 梅)教案范文三篇 目录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篇 (1)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一 (3)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5)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6)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7) 二、辨字组词。 (7) 三、理解诗句。 (7) 一、MÙ√YÍN√XIÁNG √ (8) 二、屏幕日暮吟诵拎水山峰锋利 (8)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 张精巧的弯弓。 (8)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9) 四、学习古诗《雪梅》 (12)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二 (15)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7)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8)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0)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21)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25) 六、回顾内容,课堂总结 (26) 七、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26)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6)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27)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31)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35)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37)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 (37) 一、画面引入新课 (40)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40)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40)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42)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43)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