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剧最基础的唱腔

京剧最基础的唱腔

京剧最基础的唱腔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精美的唱腔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京剧最基础的唱腔:

1. 二黄腔:二黄腔是京剧中最基础的唱腔之一,其重点在于唱腔的基本节奏和音程,唱腔的起伏、抑扬顿挫和音高变化都体现了京剧唱腔的基本特色。

2. 梆子腔:梆子腔是京剧中的一种响亮、豪放的唱腔,其唱腔的节奏、音调和唱腔的气氛都较为粗犷,表现了京剧唱腔的另一种风格。

3. 班子腔:班子腔是京剧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唱腔,其唱腔的特点是轻盈、灵活、优美,表现了京剧唱腔的柔美和优雅。

4. 花脸腔:花脸腔是京剧中的一种特殊唱腔,其唱腔的特点是明快、活泼、直接,表现了京剧唱腔的活力和生命力。

5. 武戏腔:武戏腔是京剧中的一种特殊唱腔,其唱腔的特点是激昂、豪放、慷慨,表现了京剧唱腔的英雄主义和战斗精神。

以上是京剧最基础的唱腔,这些唱腔不仅在京剧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 1 -

京剧各唱腔示例

京剧各唱腔示例 例: 西皮流水——《儿行千里母担忧》 【二黄导板】《铡判官》扶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 【二黄顶板】《狸猫换太子》莫要害怕,你莫要惊慌 【二黄滚板】《六月雪》我哭、哭一声禁妈妈~叫、叫一声禁大娘【二黄垛板】《铁弓缘》分明受害遭诬陷,为何隐忍不敢言 【二黄回龙】《范进中举》秋风落叶飘不定 【二黄快板】《朱仙镇》一封书信忙修上,匆匆忙忙写几行 【二黄快二六】《曹雪芹》恸金陵儿时姐妹皆沦丧,寄孤寺抚今思昔痛断肠【二黄快三眼】《贺后骂殿》遭不幸老王爷晏了御驾,贼昏王篡了位谋乱邦家【二黄快原板】《曹操与杨修》汉祚衰群凶起狼烟滚滚,锦江山飘血腥遍野尸横【二黄二六】《赤桑镇》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金石言永不忘铭记心旁【二黄慢板】《陈三两》家住山东在临清,李家大寨有门庭。 【二黄碰板】《强项令》杀人者是万岁,执法严明夏门亭,臣乃是奉命而行【二黄碰板三眼】《罢宴》想当年先太爷早把命丧,太夫人与人家浆浆洗洗、缝缝连连,一家人苦度时光 【二黄碰板原板】《搜孤救孤》躬身下拜礼恭敬,眼望孤儿泪淋淋【二黄清板】《包公辞朝》一人有事百人跑,风吹一叶百枝摇 【二黄散板】《赤桑镇》见嫂娘只哭得泪如雨降,纵然是铁面人也要心伤 【二黄小导板】《秦香莲》晴天霹雳魂飘荡 【二黄摇板】《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小弟我今日里做鬼他乡【二黄吟板】《金玉奴》苦命的爹爹呀

【二黄原板】《杨门女将》听说是杨元帅为国丧命,不由得年迈人珠泪淋淋【二黄中三眼】《法场换子》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吃醉酒全不顾满面含羞【反二黄导板】《廉锦枫》为娘亲哪顾得微躯薄命 【反二黄回龙】《太真外传》我只得起徘徊忙推玉枕、斜挽云鬟、花冠不整,转过银屏就来到了前庭 【反二黄快板】《探阴山》金蝉诉罢是非分辨,贼判徇私罪滔天~【反二黄快二六】《对花枪》有一天爹娘叫我在那堂前坐,向我把那婚姻的事儿提【反二黄快三眼】《李陵碑》杨三郎被马踏尸骨难找;四、八郎落番邦无有下梢【反二黄慢板】《祭塔》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叫一声仕林儿细听从头【反二黄慢原板】《对花枪》四十年前有一天清晨起,大雪飘飘铺满地【反二黄碰板三眼】《满江红》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满江红班师诏历历前尘【反二黄散板】《赵氏孤儿》老程婴提笔泪难忍,千头万绪涌在心【反二黄原板】《秦香莲》分别时一席话牢记在心上,夫做高官绝不能抛弃糟糠【反二黄中三眼】《对花枪》我的家祖居南阳地,离城十里姜家集【反汉调】《红娘》我小姐红晕上粉面,红娘心中这才了然 【反四平调】《梅妃》我和你长相知情同姐妹,又怎忍一旦间劳燕分飞, 【反西皮二六】《李逵探母》自从娇儿你离家园,为娘时刻就挂儿在心田。【反西皮快二六】《哭灵牌》恼恨那范疆、张达贼强盗,害孤三弟二贼脱逃【反西皮散板】《西厢记》只见他软瘫瘫颓然就座,只见他闷恹恹懒把身挪【反西皮摇板】《哭灵牌》非是为伯珠泪掉,孤与尔父生死交 【高拨子导板】《野猪林》一路上无情棍实难再忍 【高拨子回龙】《杨门女将》人呐喊,胡笳喧,山鸣谷动,杀声震天,一路行来天色晚,不觉 得月上东山

京 剧 声 腔 板 式

京剧声腔板式 京剧的曲牌就是曲调的名称,俗称牌子,如「点绛唇」、「将军令」等。曲牌各有固定的名称、句数、句格(包括长短不等的字数、字音的平仄等),以及曲调方面的板式、板数、调高等,格律相当严谨。不过有些曲牌没有唱词,只用它的曲调作为器乐演奏的吹打曲牌(亦名工尺牌子),如「水龙吟」、「柳摇金」之类,可以自由反复,也可以中途停止,以及只念不唱的干牌子,则属例外。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黄 西皮,京剧主要声腔。西皮在胡琴上的定弦是:63弦。西皮的曲调跳跃、活泼、刚劲有力,节奏紧凑,唱腔明朗、轻快,比较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西皮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娃娃调、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二六、流水、快板、反西皮等。 二黄,京剧主要声腔。原作二簧。二黄在胡琴上的定弦是:52弦。二黄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节奏比较平稳,起音、落腔多在板上。由于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比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因此悲剧题材的戏,多用二黄腔。二黄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顶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反二黄等。另外有唢呐二黄。 京剧声腔板式:反西皮、反二黄 反西皮,京剧西皮的腔调、板式。反西皮这种腔调发展较晚,现在只有散板、摇板和二六几种板头,不如反二黄板式那样完备。反西皮多用于生离死别或哭祭亡灵等极其悲痛的情境。这种腔调虽名为反西皮,但并不完全是正西皮的转调,有的是把西皮上下句唱腔的落音做了些变动,变为二黄腔,于是就成为用西皮定弦唱二黄腔的格式。 老生戏《连营寨》中刘备唱的“点点珠泪往下抛”的唱段,是反西皮二六;《鱼肠剑》中伍子胥唱的“子胥阀阅门楣第”的唱段,是反西皮散板。旦角戏《三娘教子》中王春娥唱的“不由得春娥女痛在心”的唱段,是反西皮二六。 反二黄,京剧二黄腔调与板式。反二黄基本是把正二黄的曲调,降底四度来唱的腔调。正二黄胡琴定弦为52弦,转反二黄后即为15弦。由于转调后的反二黄调门降低了,相应地唱腔活动的音区也就加宽了,故反二黄调腔比正二黄的唱腔起伏跌宕大,曲调性更强。反二黄擅长表现悲状、慷慨、苍凉、凄楚的情绪。反二黄本身即有导板、回龙、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各种板式。由于反二典的调门比正二黄低,故其上下句常有提高五度来唱的时候。在京剧传统戏中,老生、小生、旦、老旦均有反二黄的唱段,净行只有《大回朝》中的闻太师唱反二黄其他剧目比较少见。后来一代名净裘盛戎先生又在《林则徐》中也加入了大段发二黄唱腔。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导板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导板是个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因为导板多用在一个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多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扩、悠扬、充沛。老生导板句尾的落音多为2或3、5。旦角导板句尾的落音为1或6等。老生戏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谗臣当道谋汉朝”,《珠帘寨》中李克用唱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旦角戏《女

京剧基础知识

京剧基础知识——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着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着名;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老生/甘露寺小生/柳荫记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青衣/贵妃醉酒武旦/穆桂英花旦/拾玉镯老旦/秦香莲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武净/战宛城铜锤/打龙袍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文丑/群英会武丑/连环套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演唱技巧大全

京剧演唱技巧大全 京剧演唱技巧 1、所谓“字清”,即在演唱时,演员要从技巧上明确字在口中的部位和着力点,以及正确的把握不同的口形和发音部位的改变,然后把字清楚地送到观众的耳中。为了到达“字清”的目的,在技巧运用上,尚有不同的要求。如“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字带腔,腔托字,字正腔圓”的艺诀,就着重讲出了在行腔过程中,腔与字的主从、依附关系。原则是以字行腔,字重腔轻,唱字不唱腔。 曲艺界有名艺人白凤鸣曾说:“清楚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皆是说的腔生于字,因字就腔的原则要求。假如字轻腔重,字为音所包,听来便有声无字,腔不达意;字柔腔刚,则不能掌握抑扬顿挫,听来近乎吼喊,腔直无情。因此字宜重,腔宜轻,字宜刚,腔宜柔,这样轻重相间,刚柔相济,才合行腔规律。犹如梅花体格,老嫩刚柔,错纵有致,方能曲尽其妙。 综上述,强调指出了腔随字走的演唱原则。演唱中应把字唱真、唱正、唱准。这就是“腔生于字”的道理。 2、戏曲演唱要遵守“情”、“字”、“声”三者结合的原则。唱腔不能给字音捆死;字音也不能为唱腔所破坏。字是根本,腔是表现形式,腔圆为情准。唱腔旋律与字音的操纵,两者要融洽相辅,才能收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在艺术实践中,由于多种缘由或音韵、或因抒发感情、或因突出重点,或者是除了京音京韵之外,也以湖广韵为基础等缘由。字与

腔有时是有冲突的,有时字唱正了,腔不肯定圆,有时腔圆了,可又不肯定音正。它只能是一个标准,一种要求。 3、说开口必开齿叩齐必来撮字音在颚唇啊合必谐 “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是说读字口法的艺诀,称四呼诀。 “开口呼”:出音用力处在于喉,经上颚而出,口开而声宏。如:丹、板、常、毛、破、骂……。“齐齿呼:口角向两旁咧,微露齿,其音轻锐。如:烟、天、象、谢、家。“合口呼:两唇微闭,其音圆浑。如:湾、向、黄、果、瓜、怪、为。“撮口呼“:口部收束,外唇缩小微向前。如:渊、泉、远、云、勇、鱼、靴。 “四呼“是我国音韵学所用的名词。用这四个名词来表示读字发音时、只有懂了“四呼”,把握口腔形态,字音才准正。“四呼”与“辙口”(“十三辙”归韵),在戏曲唱、念中是互相为用的。把握了这两种工具之后,在唱时不管腔调怎么转折,时间如何延长,都不会发生“字韵不正”的毛病。 过去艺人大多不懂“四呼”,故吐字发音往往“开合不平”,“齐撮无定”。如京剧“坐宫”的杨延辉唱:“想当年沙滩会一场血战”句中的“血”字本为齐齿呼,有人误念为撮呼的“靴”(上声)字音(xue)。又如“状元谱”的陈伯愚唱:“可叹我年半百无有后苗!”句中的“半”字本为“buan”合口呼,有人误念如开口呼的“扮” (ban)字音。因此,无论读书、识字、说话、唱歌非懂得“四呼”不行,尤其于戏曲的唱、念咬字的作用更大。

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曾称平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京剧的基本知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京剧的发展史 清代初期,昆腔、京腔盛行北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京剧艺术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了京剧现代戏。 二、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声腔。“二黄”是一种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的声腔,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三、京剧的场面和剧种 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部分叫做“武场” 著名剧种360多种: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秦腔、川剧、昆剧、粤剧、花鼓戏 四、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是依据人物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来划分的,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旦、淨、丑” 是什么 ? 其实不過是角色分类。“ 生” 是男性正面角色,“ 旦” 是女性正面角色,“ 淨” 是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 丑” 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生:是男性角色的统称.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表演特征、

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文武老生”、“末”、“外”、“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红生”、“娃娃生”、“小生”、“武小生”、“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 小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主要是扮演青少年男子。在舞台表演上,不戴髯口,俊扮,用假声发声。 老生,亦名“须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在传统戏曲中,泛指带胡须(即“髯口”)的角色。专门扮演中年或老年的男性角色。 红生:戏曲行当名。属“文武老生”行。武生亦兼之。因化妆时,勾画红色脸谱而得名。在舞台表演上,主要是演勾红色脸谱的角色。如《青石山》中的关羽。 旦戏曲行当名。旦之名始于宋杂剧,即宋杂剧中的“装旦”。在元代杂剧中,旦行又分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两个并重的主要行当,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后,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当。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表演特征,可分为“正旦”(即“青衣”即)、“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正旦亦名“青衣”。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端庄、娴雅的青年、中年妇女,大多为剧中的女性主要角色,身段优美、动作妩媚、大方,体现人物的端庄、典雅。 花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天真活泼、小家碧玉或身份低下的青、少年女性角色。如《天女散花》中的天女。 刀马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提刀跨马、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这类角色的身份大都是女元帅或将领。如《抗金兵》中的梁红玉。 净亦名“花脸”。戏曲行当名。净之名源于宋金北杂剧中的“副净”。原本扮演以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为主的喜剧角色,后世渐专工扮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大的男性角色。在舞台上,以宽宏厚实的.声腔,大幅度的身段动作,刻画粗犷、豪放的人物形象。讲究工架大,勾大花脸的脸谱。净行中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的不

京剧唱腔特点

京剧唱腔特点 篇一:京剧艺术特点 1、京剧艺术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 西皮两个系统。 2、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 四大行。 3、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4、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 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5、多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的事物通过 抽象表现可以达到虚实结合、形神结合的效果。 篇二:京剧唱腔 京剧唱腔《唱脸谱》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对话:听完这首歌,你对脸书和人们有什么了解?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视唱旋律,然后在老师的指挥下跟着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学生用音乐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下了自由空间,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京剧基础知识

京剧基础知识——京剧(de)行当 京剧是我国(de)国粹,是流行于全国(de)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de)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de)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de)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de)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de)二黄和汉调(de)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 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de)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de)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de),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de)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de)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de)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de)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de)古代妇女(de)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de)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de)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de)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de)唱腔,形成独特(de)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de)悲惨命运.

第六章 京剧的音乐简介

第六章京剧的音乐简介 戏曲是综合艺术。京剧和其他戏曲一样,也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而京剧音乐则在所有艺术组成部分中占重要地位。它由唱腔、念白、曲牌、打击乐四个部分组成。 一、唱腔 1、唱腔在京剧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中心,是戏曲剧种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我国的三百余种戏曲剧种,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唱腔的不同。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它不仅是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区分京剧中不同艺术流派的重要标志。唱腔是表达和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思维活动,刻画人物性格,展现故事情节,表现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众多京剧剧目中有许多剧目以唱为主。京剧演唱具有旋律性强、优美抒情、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和对比、通俗易懂和较强的表现力等优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很多剧目都有其代表性的唱段在群众中流传,京剧艺术之所以能有巨大的发展和雄厚的群众基础,脍炙人口并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京剧唱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京剧的唱腔体制和声腔结构 我国戏曲声腔分两类:一为“联曲体”,另为“板腔体”。联曲体系由各自独立的曲牌组成。板腔体则由不同的板式组成,板腔体唱腔的曲式结构虽比较简单,但由于演唱速度的不同、音区运用的不同、节奏、结束音的变化,衬字托腔的使用,转调以及唱法上的变化等,使它非常富于表现力。同一种板式,不同的行当和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思想感情都可应用和表达。京剧的唱腔虽然也有联曲体的结构形式(如昆腔等),但它的主体部分——皮黄腔,却是典型的板腔体结构。 京剧的唱腔为多声腔结构,皮黄腔为主,其他声腔也有体现,如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 3、京剧唱腔的板式分类及节奏形态 京剧唱腔中的西皮、二黄等凡用胡琴伴奏的唱腔,均有不同的板式结构,在传统戏中,大致由以下几类组成: 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反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导板 西皮: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板、流水、快板、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30

演唱京剧的十二大技巧

演唱京剧的十二大技巧 一、“气粗”是讲运用气息缺乏控制技巧,把吸入的气息合筒呼出,由此造成了声音的浮浅不实。“气弱”即气息不足,发出的声音则单薄无力。“气浊”即气息浑浊不匀,发出的声音则滞涩漫浊。“气散”即气息全盘用尽,由此发出的声音自然也就干枯竭尽了。 慢板难于紧快板难于稳散板难于准 注:讲唱好慢板、快板、散板的要领。慢板易犯拖延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紧凑些;快板易犯抢板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稳重些;散板易犯松懈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圆准些。 二、念要像唱唱要像念 此系高盛麟先生所言。京剧念白不像演唱有着丰富的旋律,但京剧舞台上的念白又不同于日常的讲话,它具有特殊的声调,演员在舞台上的话白要念出它的音乐旋律,即所谓“念要像唱”。语言是演唱的基础,演员在舞台上演唱,在注意演唱旋律之美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语气的表达,即所谓“唱要像念”。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强调京剧念白的音乐性和京剧演唱的语言性。 三、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 中国戏曲的演唱,讲究“字清、情真”。所谓“情真”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即指歌唱艺术不是为声韵而声韵,而是通过声音表达感情。 2、演员在行腔之前,形(动作)、容(表情)应先起烘托作用。 3、行腔之后,“形”、“容”后收,在表情的微澜中,好像还带着腔调的声波痕迹。 4、演唱遇有较长过门时,要以情感填补过门儿的空白。 为了达到“情真”,在演唱技术上还有许多具体的要求:研究唱腔要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对每段戏和句、词等,作一番仔细的审察。然后分清宾主,找出梁柱,突出重点,这样唱来才有情有韵。行腔中要“准”中见“稳”。因为“调准便不黄,板准便不顶,字准无讹音,腔准便不凉。”总之,就是艺人所指出的“开腔要审,行腔要领。板调要准,不漂不浮,准中见稳”的演唱技术要求。能做到“审”、“领”、“准”、“稳”,唱腔才动听感人。

简单好唱的京剧唱段

简单好唱的京剧唱段 1. 京剧概述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融合了戏曲演唱、舞蹈、表演和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京剧唱段是京剧演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通过唱腔来表达人物情感和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好的京剧唱段需要既易于唱诵,又能充分展示演员的演技,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简单好唱的京剧唱段的特点 一般来说,简单好唱的京剧唱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易于记忆:这类唱段的曲调简单,旋律容易上口,方便演员记忆和表演。它 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拍子和节奏来帮助演员把握节奏感,并且演员可以通过反复演唱来巩固记忆。 2.2 表演技巧较简单:简单好唱的京剧唱段通常没有过多的技巧性动作和表演要求,演员可以更专注于唱腔和情感的表达,不需要过多的身体技巧。 2.3 顺其自然地融入剧情:这类唱段一般在剧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处出现,通 过歌唱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得唱腔与剧情的发展相得益彰。 2.4 富有感染力:简单好唱的京剧唱段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能够 让观众深受触动,产生共鸣。 3. 示例:《红楼梦》中的《贵妃醉酒》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京剧唱段的重要素材之一。其中,贵妃醉酒是一段简单好唱、情感丰富的京剧唱段,以下是这段唱段的一部分内容: [贵妃静坐,不慌不忙,乐曲响起] 贵妃:(唱) 白玉为眼,妆罢钗头霜露色。 五湖四海皆寻无,百媚千娇那声名?

小山山,教西施动山长。 谁人百岁鹤,千古一种双? 冲天笑,醉画堂。好个富贵娇娘! (酒过三巡,贵妃情绪激动,高声唱) 不见东西二锦凳,只见一个形儿鬼! 打起箜篌酒正浓,似情似爱又如何? 琴的腰板柳的肩,卯的眉儿,絮的烟。[唱到再快场内人都跟不上唱腔的速度] 你的鬓角又似导杆,肩膀儿又宽似江南船。 哎呀哎呀哟,欲贴过秋千。天庭高处无歧路,我此独饮还难上天。[唱到口诀唱法,快板] 4. 如何欣赏京剧唱段 京剧唱段是一门需要深入了解和欣赏的艺术形式。以下是一些欣赏京剧唱段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4.1 了解剧情和人物:在欣赏京剧唱段之前,了解剧情和人物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唱段的情感表达和剧情发展。 4.2 观察演员表演:欣赏京剧唱段时,观察演员的表演也是关键。注意演员的唱腔、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这些都能从细节中感受到演员的精湛技艺。 4.3 品味唱腔和旋律:京剧唱段的唱腔和旋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仔细品味唱腔 的音色、音域以及腔调的变化,欣赏旋律的美感和节奏感,能够加深对唱段的理解和欣赏。 4.4 情感共鸣:好的京剧唱段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欣赏唱段的过程中, 尝试与唱段中的情感相连接,与演员一同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这样能够加深对唱段的理解和欣赏。 5. 总结 简单好唱的京剧唱段是京剧演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易于记忆、表演技巧较简单、顺其自然地融入剧情,同时富有感染力。欣赏京剧唱段需要了解剧情和人物,观察演员的表演,品味唱腔和旋律,并与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欣赏京剧唱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京剧 两种声腔

京剧两种声腔 南梆子: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但京剧广集博采,吸收了许多地方剧种和民间歌舞的曲调,作为京剧声腔的素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编,使这些声腔与皮黄声腔更同意谐和,融为一体,丰富了京剧的声腔。南梆子不属于皮黄声腔系统,属梆子声腔系统,借鉴到京剧中后广泛应用。南梆子与京剧的西皮唱腔很接近,胡琴伴奏南梆子与伴奏西皮的定弦一样,定63弦。在京剧中的南梆子唱腔,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板式。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京剧的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和小生两个行当才有南梆子唱腔,其他行当没有这个板式的唱腔,只有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后,才有过尝试。 《霸王别姬》中“看大王”是南梆子原板唱腔,南梆子的另一个板式是南梆子导板,在《白蛇传》和《打焦赞》等剧目中都有南梆子导板唱腔出现。南梆子的上下句落音与旦角西皮上下句落音相同,但是南梆子的唱腔旋律、结构与西皮唱腔有别。另外,南梆子唱腔的开唱形式、开唱锣经和过门旋律都与西皮声腔明显不同。可以说南梆子有其专用的自成系统套路的开唱形式、锣鼓、过门和唱腔旋律。 四平调: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

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 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四平调与二黄唱腔的连接十分谐和。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有些剧目中的四平调唱腔在局部有辗转调声腔的出现,一般把这种唱腔叫做反四平调。如《生死恨》中的“夫妻们分别数载”就是一例,这段四平调的前两句是正格四平调唱腔,第三句的第一个小分句“可怜我”和最后一句“纵死黄泉”的唱腔都是运用了局部转调的手法,使旋律向下行进迂回,有了反调的味道。而这段唱腔的绝大部分是正格形式的四平调唱腔。梅兰芳先生在排演《太真外传》一剧时,才创编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四平调”唱腔。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京剧的音乐

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音乐课标指出:弘扬民族音乐、传承京剧文化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京剧不能被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所喜爱和重视,将面临着失去大批的观众。可喜的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专门开设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单元,增加了京剧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了解、学习京剧的时机;为培育更多京剧观众提供了土壤;为音乐教师提供更多京剧教学实践和科研课题。 京剧堪称民族艺术瑰宝,被誉为我国的“国粹”。是集传统文化之大成,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极为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在它身上得到了绝佳体现。其演剧观念之独特,演出形式之精妙,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梅兰芳一生坎坷波折,由一名社会地位低下“戏子”变成一位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几十年的艰辛可想而之,学戏时他有志向,刻苦勤奋,以勤补拙,持之以恒,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生活中他有关爱他人,爱憎分明,提携同行的优秀品质。这正是一部分现代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之中所或缺的人生品格。所以通过学习,可以教育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教材中《看待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出转腾》都是梅大师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所创作的经典唱段,无论是从身段表演还是唱腔设计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堪称京剧艺术之精华很有代表性。 四、教学目标:

唱京剧的发声技巧

唱京剧的发声技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下面就来说说唱京剧的发声技巧吧! 唱京剧的发声技巧 一、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凹凸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二、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三、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够,有些专唱高调门的

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四、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天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楚有力,并坚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互相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五、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学习。 六、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京剧知识竞赛选择题

京剧知识竞赛选择题 京剧单项选择题: 1.京剧的最基本的两种声腔范畴为( A ) a 西皮和二黄 b 西皮和高拨子 c 二黄和吹腔 d 高拨子和吹腔 2.京剧前三鼎甲无( D ) a 程长庚 b 张二奎 c 余三胜 d 王九龄 3.京剧《打鱼杀家》的故事取材于( C ) a 《水浒》 b《荡寇志》 c 《水浒后传》 d《三国演义》 4. 指出小生戏“三托兆”以外的戏?(B) A、“罗成托兆” B、“七郎托兆” C、“孝感天” D、“夜会悲楼”孙荣蕙d孙荣蕙、李荣安、徐荣奎 5.钱金福是著名的( C ) a 铜锤花脸 b 架子花脸 c 武花脸 d 小花脸 6.丑行三大士除去肖长华,慈瑞泉,还有( A ) a郭春山 b 马富禄 c 王长林 d 贾多才 7.黄咏霓的艺名是( A ) a 雪艳琴 b 小翠花

c 白牡丹 d 芙蓉草 8.《法门寺》中赵廉演唱的“眉坞县”是( B ) a 二黄原板转快板 b 西皮慢板转二六 c 反二黄原板转散板 d 西皮二六转流水 9. 哪个不属于丑角八打戏?(D) A 、“打花鼓” B、“打樱桃” C、“打杠子” D、打酒馆 10. 北京现存最早的戏园最早叫什么?(A) A 、查园 B、明月楼 C、太平园D、大观楼 11.马连良在现代京剧《杜鹃山》中饰演( D ) a乌豆 b李石匠 c 温其九 d 郑老万 12. 唱腔“十三咳”在哪出戏中没有使用过?(D) A 、五花洞 B、大登殿 C、铁弓缘 D、问樵闹府 13.《乾坤福寿镜》是( D )派剧目 a 梅 b 张 c 程 d 尚 14.以下艺术人物不是李多奎塑造的(D ) a 康氏 b 吴妙贞 c 佘太君 d 刘妈妈 15.京剧艺术影片《盗御马》是( A )主演的 a 裘世戎 b裘桂仙 c 裘盛戎 d 裘少戎 16.下面剧目那出不是解放后编演的三国剧目( C ) a《凤凰二乔》 b《官渡之战》 c《打曹豹》 d《曹操与杨修》17.程咬金这一艺术人物不出现在下列剧目中是(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