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的肾脏是一对位于腹腔后部的器官,对维持体液的平衡、排泄

废物和调节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人体肾脏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

理解其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人体肾脏的解

剖结构、血供和神经支配等方面的内容。

一、肾脏的位置和外观

人体的肾脏位于腹腔背部,相对位置稍低于第11肋骨水平。肾脏

呈豆形,表面光滑,颜色为深红色。每个肾脏长约11-14厘米,宽约

5-7厘米,厚约2-3厘米。肾脏的外轮廓分为凹面和凸面两个部分,凹

面为肾门,有肾门相对应的面称为肾小盏面。

二、肾脏的解剖结构

1. 肾实质:肾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髓质的外侧,质地较硬,呈红色。髓质被皮质包围,颜色较浅,质地较软。

2.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脏内含有数以百

万计的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由毛细血管

围成,是肾脏的过滤器。肾小管则负责管道运输和调节尿液的成分。

3. 肾盂:肾盂是连接肾脏和输尿管的部分,呈杯状,位于肾脏的凹面。

4. 肾小盏:肾小盏是肾盂内的小囊状结构,接受肾小管的开口。

三、肾脏的血供

肾脏是全身血液循环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其血供主要来自肾动脉。肾脏的血流量较大,约占全身心输出量的20%。肾动脉分为主动脉、主干动脉和小动脉,最后再进入肾单位的肾小球。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

肾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纤维从腰交感神经节发出,沿肾动脉和肾小动脉分布。这些神经纤维对肾小球的舒缩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肾小球滤过率。

总结:

通过了解人体肾脏的解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的作用。对肾脏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血供神经支配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并提高对肾脏保健的认知水平。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士有益,也有助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七年级下册生物肾脏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肾脏知识点生物肾脏知识点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在维持人体内水平衡、排泄代谢废物、调节电解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中,我们对肾脏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篇文章将就七年级下册生物肾脏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肾脏的结构 肾脏位于腰部,有大小两个,形状略像蚕豆,尺寸差不多是10cm x 6cm x 4cm。肾脏由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肾皮质位于肾脏外层,呈颗粒状;肾髓质则位于肾皮质内部,呈锥形状;肾盂则在肾脏中部,负责将尿液输送至膀胱。 二、肾脏的功能 1. 清除代谢产物

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这些代谢废物会被血液运输到肾脏,然后被肾脏过滤掉,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2. 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对于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调节尿液浓度、排泄尿量等方式,帮助人体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状态。 3. 调节内分泌物质 肾脏还可以分泌一些内分泌物质,如醛固酮、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对人体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三、肾脏的疾病 肾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它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疾病影响。一些常见的肾脏疾病包括:

1. 肾炎 肾炎是肾脏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它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常会导致尿液中有血尿现象出现。 2.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通常是由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会导致肾小球功能 异常,从而影响肾脏对于代谢产物的清除作用。 3. 肾结石 肾结石是肾脏中结晶物质提高,超过肾脏清除能力的结果,通 常会导致腰部疼痛。 四、保护肾脏的方法 肾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 措施,保护肾脏,避免出现疾病。

肾脏的解剖特点.docx

肾脏的解剖特点 肾脏的解剖特点肾在人体中的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贴腹后壁的上部,位于腹膜后间隙内。左肾上极平第11胸椎,其后方有第11、12肋斜行跨过,下端与第2腰椎齐平。右肾上方与肝相邻,位置比左肾低半个到一个椎体,右肾上极平第12胸椎,下极平第3腰椎,第12肋斜行跨过其后方。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脊肋角),在有些肾疾患者,叩击或触压此处还可引起疼痛。肾是实质性器官,外形似蚕豆,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侧缘和前后两面。上端宽而薄,上端窄而厚。肾的前面较凸,朝向前外侧;肾的后面较平,紧贴腹后壁上部,位于腹膜后间隙内,两肾的形态、大小、重量大致相同,其大小约为11cm×6cm×2.5cm,重量100--150g俗称它们为“腰子”。肾的构造肾脏的外缘弯弯地向外凸出。内缘又弯弯地向内凹陷.这个地方称做肾门。血管、神经、淋巴管、输尿管都由这里(肾门)进出肾脏。其排列顺序为:肾静脉在前、肾动脉居中、输尿管在后,该处合称为肾蒂。肾门向肾内延续为由肾实质围成的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的主要分支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肾的构造可以分为被膜和肾实质两部分以及双肾顶部的肾上腺。肾的被膜自内向外可分为三层:(1)纤维膜:为贴于肾实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少数弹力纤维构成。在正常状态下,容易与肾实质剥离。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与肾实质粘连,而不易剥离。(2)肾脏外面披着一层厚厚的黄色外衣,是由脂肪构成的.称做肾脂肪囊,起着固定、保护肾脏的作用。(3)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面,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来。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向上向外侧两层互相融合。向下两层互相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肾筋膜向内侧,前层延至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面,与大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对侧肾筋膜前层相续连;后层与腰大肌筋膜相融全。自肾筋膜深面还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连至纤维膜,对肾起固定作用。肾的内部结构又分两部分,周围称皮质,深部为髓质。肾的解剖生理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每个肾约有130万个肾单位。在正常情况下,肾单位交替地进行活动,因此肾具有很大的储备代偿能力。肾小球由毛细血管丛和肾球囊构成,是血浆滤过的器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分3层,中间为基底膜,内侧有内皮细胞覆盖,外侧为脏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基底膜厚约320nm,可分为三层,中间为致密层,内侧和外侧各为内疏松层和外疏松层。毛细血管基底膜内面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覆盖。内皮细胞胞浆很薄,布满许多直径约70~100nm的小孔。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在基底膜外侧,胞浆丰富形成许多细长的分枝状突起称为足突。上皮细胞由这些足突附着于基底膜外疏松层。足突之间形成许多间隙,宽约20~30nm,称为滤过隙。距基底膜表面约60nm,在相邻的足突之间有一层薄膜称为滤过隙膜。毛细血管壁包括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共同组成肾小球的滤过膜。肾小球的滤过除与毛细血管的结构和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有关外,并与基底膜的生物化学组成及其电荷有关。基底膜主要由Ⅳ型胶原和一些糖蛋白如层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多聚阴离子多糖蛋白等组成。其中尤其是硫酸类肝素多糖蛋白带大量负电荷分布于内、外疏松层。此外,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脏层上皮细胞表面也有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肾小球的负电荷可阻止血液中带负电荷的分子如白蛋白滤过。当肾小球多聚阴离子减少时滤过的蛋白质可增加。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之间有少量组织支持毛细血管网,并将毛细血管联系在一起,称为肾小球系膜,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系膜基质充填在各叶毛细血管之间。系膜细胞散在于系膜基质内。系膜细胞有收缩功能,可参与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系膜细胞还具有吞噬功能,可吞噬进入肾小球的大分子物质。系膜细胞可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并可产生系膜基质和胶原纤维,对清除肾小球滤过的物质以及与肾小球炎症和损伤时的增生和修复都有重要关系。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b19047382.html, 第 1 页,共 1 页

解剖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解剖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组织:众多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由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称组织 2、内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多数器官都位于体腔内,并借一定的孔道与外界相通,总称内脏。 3、正中矢状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 4、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趾向前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在描述人体器官时都必须以解剖学姿势为依据。 二、填空题 1、解剖学方位中,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上肢的尺侧在内侧,下肢的腓侧在外侧。 2、按解剖学姿势,心位于心包腔外___,胸腔__内__。眼在鼻之上,口在鼻之下。 3、人体按外部形态可分为头、 _颈__、躯干和__四肢等四大部分。 三、单选题 1、左右方向上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是 A.矢状面 B.冠状面 C.水平面 D.横切面 E.纵切面 2、关于方位术语的正确描述是 A.人体仰卧时,近腹者为上 B.近正中矢状面者为近侧 C.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D. 近内腔者为内侧 E.远头顶者为远侧 3、矢状轴是 A.左右方向的水平轴 B.前后方向的水平轴 C.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 D.与人体长轴交叉的轴 E.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4、下述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 A.身体直立 B.两眼向前平视 C.双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手掌向内侧 E.两足并立、足尖向前答:1-4 BCBD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腺上皮:由腺细胞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2、三联体: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图2-20)。三联体是骨骼肌纤维兴奋收缩的结构基础。 3、闰盘: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有心肌膜的特化结构,称闰盘(intercalated disk)。在心肌纵切的HE染色标本上,闰盘呈深染的带状结构,略呈阶梯状。

肾脏解剖及生理

肾脏解剖及生理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脏器,其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前列腺素、前列环素、1,25-双羟维生素D3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的这些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重要的作用。肾生成尿液的过程受神经、体液及肾自身的调节。 下面我们从大体解剖和微观解剖两大方面进行讲解 肾脏的大体解剖 一.肾的形态 肾是实质性脏器,位于腹后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其表面光滑,质柔软,新鲜时呈红褐色。肾分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肾内侧缘中部四边形的凹陷为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窦,由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所占据。肾门是肾窦的开口,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的前面凸向前外侧,后面紧贴腹后壁,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成年人肾脏长约10cm(8~14cm),(随人的身高有所浮动)宽约5cm(5~7cm),厚约4cm(3~5cm),约120~150g重。 (一)肾的位置与毗邻 1. 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 官。肾的高度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

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因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1~2cm)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相距较远(外八字)。肾门约在第1腰椎椎体平面,相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在正中线外侧约5cm。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肾内科体格检查很重要的一项) 2.肾的毗邻肾上腺位于两肾的上方,两者虽共为肾筋膜包 绕,但其间被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分隔。故肾上腺位于肾纤维膜之外,肾下垂时肾上腺可不随肾下降。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结肠左曲。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两肾后面上1/3与膈相邻,下部自内侧向外侧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毗邻。 (二)肾的结构 观察肾的冠状切面,肾实质可分为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肾皮质厚1~1.5cm,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富含血管并可见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可见15~20个圆锥形、底朝皮质、尖向肾窦、光泽致密、有许多颜色较深、放射状条纹的肾锥体,肾椎体的条纹有肾直小管和血管平行排列形成。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乳头孔,肾产生的终尿就是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伸入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肾柱。肾小盏

肾脏内科学知识点

肾脏内科学知识点 肾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担负着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了解肾脏内科学知识对于保护肾脏健康和预防肾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肾脏内科学的若干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肾脏内科学。 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肾脏呈豆腐块状,位于腹腔,左右各一。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肾实质中含有大约100万个肾单位,进行尿液的形成和排泄废物。肾脏对血液进行过滤,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溶质排出体外,同时保留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二、肾脏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症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感染、免疫因素等引起的肾脏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尿液异常、水肿、高血压等。治疗常采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法。 2.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病情发展缓慢的一类疾病。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尿液异常、贫血、疲劳等。治疗常包括控制原发病、改善肾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 3.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治疗常采用抗生素和增加水分摄入等方法。 三、肾脏疾病的预防和保护 1. 合理饮食 饮食对于肾脏健康至关重要。应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2. 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 低患病风险。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肾脏问题,采取相应的干 预措施。 4. 避免滥用药物 某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在用药过程中 应遵医嘱,避免滥用药物。 四、肾脏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 1. 药物治疗

人体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的肾脏是一对位于腹腔后部的器官,对维持体液的平衡、排泄 废物和调节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人体肾脏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 理解其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人体肾脏的解 剖结构、血供和神经支配等方面的内容。 一、肾脏的位置和外观 人体的肾脏位于腹腔背部,相对位置稍低于第11肋骨水平。肾脏 呈豆形,表面光滑,颜色为深红色。每个肾脏长约11-14厘米,宽约 5-7厘米,厚约2-3厘米。肾脏的外轮廓分为凹面和凸面两个部分,凹 面为肾门,有肾门相对应的面称为肾小盏面。 二、肾脏的解剖结构 1. 肾实质:肾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髓质的外侧,质地较硬,呈红色。髓质被皮质包围,颜色较浅,质地较软。 2.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脏内含有数以百 万计的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由毛细血管 围成,是肾脏的过滤器。肾小管则负责管道运输和调节尿液的成分。 3. 肾盂:肾盂是连接肾脏和输尿管的部分,呈杯状,位于肾脏的凹面。 4. 肾小盏:肾小盏是肾盂内的小囊状结构,接受肾小管的开口。 三、肾脏的血供

肾脏是全身血液循环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其血供主要来自肾动脉。肾脏的血流量较大,约占全身心输出量的20%。肾动脉分为主动脉、主干动脉和小动脉,最后再进入肾单位的肾小球。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 肾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纤维从腰交感神经节发出,沿肾动脉和肾小动脉分布。这些神经纤维对肾小球的舒缩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肾小球滤过率。 总结: 通过了解人体肾脏的解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的作用。对肾脏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血供神经支配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并提高对肾脏保健的认知水平。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士有益,也有助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的一般结构 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延续,其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 肾单位按其在肾脏部位不同,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在皮质内层近髓质处的称髓旁肾单位,其肾小管甚长,伸入到髓质内层,甚至达到乳头部,其出球小动脉除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外,还发出直小血管进入髓质内层。皮质肾单位的肾素含量高于髓旁肾单位。而髓旁肾单位的肾小管长,加上有直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这对保持髓质高渗及尿液浓缩有重要作用。 二、肾小球滤过膜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管壁。它由三层构成,最里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层为基底膜,外层为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即肾小球囊的脏层)。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有选择性”的通透性。这是因为滤过膜各层的孔隙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且和滤过膜带的电荷有关。滤过分子大小一般以有效半径来衡量,半径小于14 如尿素、葡萄糖、通过滤过膜不受限制;半径大于20 如白蛋白,滤过则受到一定限制,半径大于42 ;如纤维蛋白原,则不能通过。滤过膜所带电荷对其通透性有很大影响。正常时滤过膜表面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使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不易通过,如白蛋白,当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白蛋白滤过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三、肾小球系膜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的一种特殊间充质,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系膜细胞的作用可能有;①收缩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的收缩作用受系膜细胞的调节,以影响毛细血管袢的内压和滤过率。②支持作用,它填充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支持毛细血管的位置。③吞噬作用,能吞噬被阻留在基膜内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④分泌肾素,在肾缺血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时,系膜细胞增生且分泌肾素。系膜基质充满系膜细胞,在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并能网络供系膜细胞吞噬。 四、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所组成。上述三种成份均位于入球小动脉和

生物肾脏知识点

生物肾脏知识点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 多余物质,排出体外,同时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在肾脏的内部,有两个重要部分:肾皮质和肾髓质。 一、肾脏的结构 人体的肾脏位于腰部,是一个呈豆形的器官。肾脏长8-13厘米,宽5-8厘米,厚2-3厘米,重约150克。肾脏有镰刀形的外形,一 端比另一端略低。 肾内部包括肾皮质和肾髓质。肾皮质细小,位于肾脏外部,呈 红色或棕色,由动脉、静脉和尿管组成。肾髓质呈锥状,位于肾 脏的中央,由肾小管和集合管组成,是肾脏内部的主要功能区域。 二、肾脏的功能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清除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维持水、电 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的功能由两部分组成:排泄和调节。

1. 排泄: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将其排出体外。这些废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酐和钾。肾脏排泄的作用保持了人体的物质代谢平衡。 2. 调节:肾脏能够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可以调节尿液的浓度和量,保证身体水分的平衡。肾脏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钙、镁等离子体系。 三、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肾脏的结构单位之一,主要任务是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物质。肾小球由一个被称为Bowman囊的球状结构和一个紧密靠近Bowman囊的血管网络组成。血管网络由毛细血管和小叶本膜组成,这两个结构密切相连,形成了一个滤器。 肾小管是肾小球之后排泄尿液的管道,主要有远曲小管、近曲小管、升支和降支四个部分。肾小管中的细胞可以从尿液中再吸收一定的营养物质,例如水、氨、钙、镁、钠等等。肾小管内部的吸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小管细胞自身的代谢产物。

人体解剖学重点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解剖学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和骨连结 名词解释 1.骺软骨:骨干与骺相邻部分的干骺端幼年是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 使骨不断增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合,此处遗留一骺线。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 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 同心圆排列构成;髓核由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构成。椎间盘可使脊柱增加弹性、缓冲震荡、协助脊柱运动等。由于腰部纤维环后份较薄弱,易破裂,髓核向后外侧突出,从而压迫椎间孔中的脊神经根,称椎间盘突出症,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较为多见。 4.翼点:位于颧弓上方的骨面,为颞肌所附着。在颞窝的前下部,于额顶颞蝶4骨的汇合处,呈H形缝, 称翼点,该处骨质较薄,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问答题 1.以脊柱骨的连接总结骨连接类型 纤维连结: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 直接连结骨性结合:骶椎融合为骶骨、尾椎融合为尾骨 骨连结的分类软骨连结:椎间盘 间接连结: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1)组成: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 (2)特点:①头大盂小,有关节唇。②关节囊松,关节腔大;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③关节囊前下方为薄弱区。 (3)运动:肩关节属典型的球窝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屈伸、收展、环转和旋转。 4.试述肘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肌肉及神经支配 (1)组成: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组成(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特点:①关节囊前、后壁松弛。②关节囊两侧壁增厚为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③桡骨头周围 有桡骨环状韧带加固。 1 / 17

人体解剖学知识:肾脏结构与生理功能解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肾脏结构与生理功能解析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位于腰部,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非常复杂。肾脏主要的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等物质的平衡,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肾脏结构、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肾脏结构 肾脏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大小约为胶囊大小。外表有一层结缔组织殻,称为肾包膜,其内侧有许多小囊泡状突起,称为肾小囊体。肾小囊体是肾功能的基本单位,在肾小囊体中,有一个复杂的小管系统,包括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等。肾小球由被腔上皮细胞包裹的小管和跨越小管的血管球组成,血液在这里被过滤,形成原尿。近曲小管主要用于重新吸收原尿中的水、电解质等物质,而远曲小管主要用于排泄体内过剩的总酸、总碱、钠和水。 肾脏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非常复杂,主要由肾脏的滤过、分泌、重吸收三个过程组成。

在肾小球里,由于腔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血液中的水分、草酸、葡萄糖、尿素等一系列物质可以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内部,形成初 步的原尿。滤过过程是一种简单的物理过程,主要靠分子的大小和荷 电性来筛选物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肾脏生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2.分泌 肾小管不仅可以过滤血液中的物质,还可以在血液中的某些物质 排泄过程中进行分泌。分泌物质可以是非常多样的,包括药物、其他 有机溶质和离子等。分泌过程是人体内药物代谢和毒性物质排泄的重 要途径之一。 3.重吸收 肾小管在对原尿进行处理时,不仅要与体液进行分泌和外排,还 要将有效成分重新吸收回体内。近曲小管和部分集合管乃至肾髓质成 为了重吸收过程的主要场所。吸收液体、离子和小分子有机分子是肾 脏重吸收过程中的重要途径,重吸收过程对于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至关重要。

人体解剖学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六章泌尿系统【学习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概况; 2.了解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肾的血管;3.掌握肾单位的微细结构; 4.了解球旁细胞、致密斑和滤过屏障; 5.了解输尿管道的结构; 6.了解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图6—1)。 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 废物如尿素、尿酸、无机盐及多余的 水分等,由循环系统运送至肾,在肾 内形成尿液,再经输尿管运送至膀胱 储存,最后通过尿道将尿排出体外。 尿的质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 化(如水、盐、电解质、尿素、尿酸、 肌酐等)而发生变化。如果肾脏的功能 发生障碍,代谢产物蓄积于体液中,影 响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可 出现尿毒症,危及生命。泌尿系统是人 体代谢产物最重要的排泄途径,维持体 内体液的恒定和酸碱平衡。 第二节肾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

肾kidney 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前后稍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新鲜 肾呈红褐色,每侧肾约重120-150g 。肾可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缘,前后两面。外缘凸突,内缘中部凹陷,凹陷处称肾门,此处有输尿管和血管出入。正常人的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两旁,紧贴腹后壁。两肾上端稍靠近,下端较分开。左肾上端平第十一胸椎下缘,下端平第二腰椎体下缘;右肾比左肾稍低,上端平第十二胸椎,下端平第三腰椎。肾门约平或稍低于第一腰椎体(图6—2)。肾的周围有脂肪包裹。肾的上方有肾上腺,肾上腺是内分泌腺。肾正常位置的保持,主要靠肾筋膜、肾脂肪及其邻近器官来固定。 二、肾的结构 (一)肾的大体构造 在肾的冠状切面上,可见肾的实 质和肾窦,肾实质分为肾皮质renal cortex 和肾髓质renal medulla 两部分。肾皮质主要位于浅层,富有血管,新鲜时呈红褐色;皮质深入髓质的部分称肾柱。肾髓质位于皮质深部,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锥体内血管较少,主要含有许多小管道,故较致密而有条纹。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钝圆,朝向肾窦,称肾乳头。每肾平均约有12个肾乳头。肾乳头的尖端是乳头的开口,肾形成的尿液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一个肾小盏可包绕2—3个肾乳头,每个肾平均有6—8个肾小盏。每2—3个肾小盏集合成一个肾大盏,每个肾有2—3个肾大盏。 由肾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灰质:神经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呈灰色。 2、白质:中枢内的神经纤维聚集处。 3、皮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4、髓质:大、小脑内的白质。 5、新陈代谢: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6、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7、内环境:细胞外液 8、稳态: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9、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闰盘。 10、尼氏体:胞质内所含物,为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及有力的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11、轴丘:胞体发出轴突的部分呈圆锥形,称轴丘,其内无尼氏体。 1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构成一个运动单位。 13、生物电: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电现象。 14、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15、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16、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17、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 18、动作电位: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 19、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的过程。 20、超极化:原有极化程度增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 21、复极化:由去极化状态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态。 22、跳跃传导:电流从一个朗飞结跳到另一个或下几个朗飞结的冲动传导方式。 23、神经元: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4、突触: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是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 2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 2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超极化方向发展。 27、神经递质:指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作用并能发挥快速而精确调节的物质。 28、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由非条件刺激引起,具有固定的神经联结。 29、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具有暂时性的神经联结。 30、近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线发散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物像模糊的现象。 31、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眼的折光能力过弱,致使入眼的平行光线的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形成模糊的物像。 32、散光:折光面上某条或多条经线或纬线曲度异常,通过角膜不同方位的光线在眼内不能同时聚焦而使物像变形和视物不清。

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肾脏解剖学知识点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具有过滤血液、调节体液平衡和 产生尿液的功能。肾脏解剖学涉及其结构、位置、血液供应以及与周 围器官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点。本文将系统介绍肾脏解剖学的相关知识。 一、肾脏的位置与外形 肾脏位于腹腔后部,左肾位于脊柱上方的T12椎体至L3椎体之间,右肾稍低,约相当于第一腰椎到第三腰椎水平。成年人的肾脏大小约 为长约10-12厘米、宽约5-6厘米、厚约1.5-2.5厘米,呈豆腰形。 二、肾脏的表面结构 肾脏的外膜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周围组织相连。左肾与 胰腺、脾脏等相邻,右肾与肝脏相邻。肾脏的凹面内凹称为肾门,肾 门处有供应肾脏的血管、神经和输尿管穿出。 三、肾脏的内部解剖 1. 肾实质:肾实质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球是肾脏的 过滤单位,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囊由毛细血管瓣膜包绕 而成,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等。集合管起源于肾皮质,最 终将尿液输送至肾盂。 2. 肾间质:肾间质是由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构成的,填充在肾 小管和肾小球之间。肾间质中的间质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3. 肾脏的分段:肾脏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个主要部分。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位于髓质的外侧,呈贝壳状包绕肾盂。 四、肾脏的血液供应 肾脏是体内血液最丰富的器官之一,其血液供应主要通过肾动脉和肾静脉完成。肾动脉分为主动脉、分叉部、主干、叶间动脉和弓弯动脉。肾静脉则将过滤后的血液回输至全身循环。 五、肾脏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肾脏与周围器官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些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肾脏与肾上腺、腹膜后腔、膀胱、输尿管等器官相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解剖特点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了解和熟记。 六、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包括血液过滤、体液平衡和产生尿液。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七、与肾脏相关的疾病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常见的与肾脏相关的疾病有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衰竭等。了解肾脏的解剖学知识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过程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

肾窦名词解释解剖学

肾窦名词解释解剖学 肾窦是肾脏最重要的器官,它与肾脏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由膀胱、输尿管、收缩肾管的组成部分,可以为肾脏提供血液循环,从而维持和调节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在肾窦组织中,各类细胞及细胞产物在维持或调整肾脏机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肾窦可以分为肾门窦(膀胱窦、输尿管窦和肾管窦)和肾室窦(肾管窦、肾小管窦)两大部分。肾门窦是肾脏的入口,负责将外界的液体输入肾脏。在膀胱窦中,膀胱炎细胞清除尿中的低分子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转运到输尿管窦,从而使其进入肾脏,促进体内液体的维持。在输尿管窦中,还有肾炎细胞,它们可以与其它肾脏细胞一起来参与排泄物质的控制。肾管窦是肾管的主要结构,它向肾脏中输送高分子物质,如糖和氨基酸,以及负责运输水和电解质的水的细胞膜及其制造的细胞因子。 肾室窦是肾脏最重要的器官,它是肾小管和肾管的结合部分,控制着血液流动的通道。它由肾小管的细胞囊袋组成,富含相关的蛋白质、糖、脂类等,参与调节和维持肾脏内部的生理作用。肾小管窦是肾小管的内部结构,它由小叶细胞和细胞膜组成,负责肾脏内部的水分调节,以及调节各种外界物质的进出。 肾窦的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营养、环境等,它可以随着时间而变化。肾窦的发育受到肌肉收缩的影响,如果缺少运动,它就会逐渐减少,发生硬化。此外,它也受到膀胱及尿道的损伤影响,如尿路感染及结石等,这会导致肾窦组织受损,对肾脏

机能也会造成影响。 幸运的是,肾窦可以通过医疗技术进行保护和调节,如血液透析技术可以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肾炎的新药物也可以增强肾窦组织的活性。充分利用医疗技术和新药物等,可以极大地保护和改善肾窦组织机能,为人体提供更好的保护和调节。 总之,肾窦是肾脏最重要的器官,它以膀胱窦、输尿管窦、肾门窦和肾小管窦等组成,其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为肾脏提供血液循环,从而维持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肾脏的功能。在保护和调节肾窦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肾脏应用解剖

第四章腹腔镜肾脏手术 第一节肾脏应用解剖 一、肾脏的位置和毗邻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双侧,左右各一,紧贴腹后壁的上部,位于腹膜后间隙内,周围有肾周筋膜及脂肪囊包裹。左肾上极平第11胸椎,其后方有第11、12肋斜行跨过,下极与第2腰椎齐平。右肾上方与肝相邻,位置比左肾低半个到一个椎体,右肾上极平第12胸椎,下极平第3腰椎,第12肋斜行跨过其后方。 肾脏后面的毗邻关系在左右肾大致相同。肾脏上1/3(右边)或1/2(左侧)与膈肌毗邻,膈肌下缘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内侧弓状韧带、外侧弓状韧带和末肋。它们的下方依次为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腱膜。值得注意的是外侧弓状韧带的上方,膈肌常(尤以左侧)留下一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肌肉缺损区,成为腰肋三角。此处胸膜和肾筋膜直接接触,肾脏手术时应当小心,不然易误入胸膜腔。 肾脏前面的毗邻关系(图4-1-1)除上极前面与肾上腺毗邻外,其余左右不同。右肾前面上极除与右肾上腺相邻外,大部份隔腹膜与肝相毗邻,小部份无腹膜处为肝裸区,肝肾之间的腹膜延伸为肝肾韧带。前面近肾门处与十二指肠降部直接相邻,前面下极邻结肠肝区,内侧隔腹膜与空肠或回肠毗邻。左肾前面上极内侧邻左肾上腺,上外侧隔腹膜与脾脏相邻,二者之间腹膜形成脾肾韧带。中部近肾门处与胰尾和脾血管直接相邻。胰尾上方隔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胰尾下方直到肾下极,内侧隔腹膜与空肠相邻,外侧与结肠脾区相邻。 肾脏前面的毗邻关系 二、肾脏血管 肾脏的动脉多为一条总干,于肠系膜上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发出。肾动脉在进入肾门前发出肾上腺下动脉及供给输尿管上段的分支。右肾动脉于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的后方行走,左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的后方和稍上方。肾动脉分成前后两支进入肾窦,后支于肾盂后方通过供给肾后段,前支于肾盂和肾静脉之间走行,发出分支供给肾上、中、下段。肾的动脉间没有交通支。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医学笔记 人体解剖学 之 泌尿系统 潘殿兴 第5章泌尿系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尿液,然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后,再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对维持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第一节肾 一、肾形态 肾为成为的实质性器官,形如蚕豆,左、右各一,新鲜时呈红褐色。肾表面光滑,可分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侧、---中部呈四边形的凹陷称肾门为肾血管。神经。淋巴管。肾盂。出入门户。肾长8-----14cm宽5-----7cm厚3----5cm重134------148g。外侧两缘。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隆凸,朝向前外侧,后面较平坦,紧贴腹后壁。 二、肾位置与毗邻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在腹膜后方紧贴腹后壁上部。两肾的上端较靠近脊柱,下端的稍远离,略呈八字形排列。肾的位置有个体差异,女性稍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右肾因受肝的影响,略低于左肾。1---2c两肾上端相距较近。距正中线3.8cm下端距正中线1.2cm 上端下端第12肋 右肾平第12胸椎体上缘平第3腰椎体上缘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约在躯干背面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相当9肋软骨前端高度。形成的夹角处。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该区常引起疼痛。 肾的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两肾上端内侧由肾上腺附着。后面1/3与膈相贴,并与胸膜腔的肋膈隐窝相邻,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贴。左肾前面自上而下分别与胃、胰、空肠相邻,外侧缘于脾和结肠左曲相接触;右肾前面近内侧缘邻十二指肠降部,外侧邻接肝右叶和结肠右曲 三、肾被膜 1、纤维囊为紧贴肾实质表面的一层薄而坚韧的结缔组织膜,正常情况下,易与肾实质分离,但在病理情况下,则与肾实质粘连,不易剥离。 2、脂肪囊为位于纤维囊外面、包绕于肾及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并经肾门延伸至肾窦内。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样的保护作用。 3、肾筋膜覆盖在脂肪囊外面的结缔组织,分前、后两层包裹肾、肾上腺及其周围的脂肪囊。 肾位置的固定只要靠肾的被膜,其次是腹压、肾的血管、腹膜及邻近器官的承托 四、肾的结构 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肾的实质可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1、肾皮质:厚1.5cm位于浅层,富含血管,新鲜标本呈红褐色,肉眼观察可见密布的细小颗粒。 2、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面,呈淡红色,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血管较少,致密而有条纹,它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的基地朝向皮质,尖端钝圆朝向肾窦,2~3个肾锥体的尖端合成一个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 在肾窦内,肾小盏呈漏斗状,共有7~8个,包绕肾乳头周围,承接肾乳头排出的尿液。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再由2~3个肾大盏汇合成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第二节输尿管 输尿管为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位于腹后壁腹膜后方,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 20~30cm,管径5~7mm,管壁有较厚的平滑肌层,可作节律性的蠕动,使尿液不断的流入膀胱。 输尿管按其行程可分为腹部、盆部和壁内部三部分。 一、输尿管腹部 输尿管腹部位于腹后壁,起自肾盂末端,沿腰大肌前方下降,至小骨盆入口处,跨越髂血管前方,进入盆腔续为盆部。 二、输尿管盆部 输尿管盆部自小骨盆入口起,在腹膜后先沿盆腔侧壁行向后下,再转向前内达膀胱止。 三、输尿管壁内部 输尿管壁内部指斜穿膀胱壁的部分,以输尿管口开口于膀胱底内面。当膀胱充盈时,内

人体解剖学重点笔记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或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1.消化管: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直到肛门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道的一般结构:消化管是中空性的器官,其管壁一般由4层结构构成,自内向外依次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2.消化腺 分为两类:壁內腺为小消化腺,壁外腺都是大的消化腺。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基本功能):摄取食物和水,对其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排除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 口腔 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一)腭 咽峡: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二)牙 1。牙的形态:每个牙在外形上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称牙冠,嵌于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称为压根,介于亚冠与压根交界部分呈牙颈。 2。牙的构造:牙由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牙腔内有牙髓,有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 3。牙的分类:第一套牙称乳牙,第二套牙称恒牙,乳牙数20个,恒牙数28~32个。 (三)舌 舌乳头的名称及作用:轮廓乳头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叶状乳头,丝状乳头为一般感觉(冷热触痛),除丝状乳头外,其他舌乳头均含有味觉感受器称味蕾,能感受味觉刺激。舌肌为骨骼肌. (四)口腔腺 口腔腺又称唾液腺,分泌唾液,具有清洁口腔和帮助消化食物等功能。 1.腮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上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后方,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开口于舌下襞和舌下阜 咽 咽位于第1~6颈椎的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前壁不完整,分别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腔分为鼻腔口腔和喉腔. (一)鼻咽 位于鼻腔的后方,介于颅底和软腭之间,向前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咽鼓管口腔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二)口腔 位于口腔的后方,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 食管 肌性管道,与咽相接食管有三个生理狭窄部: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相序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个生理狭窄部位位于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个狭窄部位位于食管穿过隔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鼻 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并辅助发音,由外鼻鼻腔鼻旁窦组成。 (一)外鼻 以鼻骨和软骨为支架,鼻翼与口角之间的浅沟称鼻唇沟。(二)鼻腔 每侧鼻腔都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1。鼻前庭:内衬以皮肤,并长有鼻毛. 2.固有鼻腔:内衬以粘膜。 鼻粘膜按其构造和功能分为嗅区与呼吸区.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以上及与其对应的鼻中隔的粘膜。 (三)鼻旁窦 鼻旁窦共四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位于同名的颅骨内,分别开口于鼻腔。 喉 喉以软骨为基础,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而成. 组成:喉软骨和喉肌 位置:3~6颈椎前方 功能:呼吸道管发音 (一)喉的软骨 喉软骨的名称及主要特征: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①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 ②环状软骨:由环状软骨弓环状软骨板构成,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呈环形的软骨。 ③会厌软骨 ④杓状软骨:成对 (二)喉的连结 1。环甲关节:有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 2。环杓关节:有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 3。弹性圆锥 (三)喉肌(骨骼肌) (四)喉腔(内衬粘膜) 喉腔粘膜形成的结构: 两对矢状位粘膜皱襞:上方一对:前庭襞→前厅裂 下方一对:声襞→声门裂 喉腔分布:喉前庭 喉中间腔:喉室 声门下腔 声门裂: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胃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 (一)胃的形态和分布 胃可分为可分出入两口,胃的入口称贲门,胃的出口称幽门。胃前壁稍向前上方,胃后壁稍向后下方.胃的上缘凹而短,称胃小弯。胃的下缘称胃大弯。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1、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2、人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3、切面术语。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1、组成:三部分(骨、骨连结、骨骼肌) 2、功能 第二节骨学 总论: 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密质、松质)、骨膜、骨髓(红、黄骨髓的概念)各论:一、躯干骨的组成(51 块名称) 二、椎骨:1、颈、胸、腰、骶、尾(位置与数量) 2、基本构造:椎体、椎弓、突起,椎孔、椎间孔 3、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横突孔。 (1)第1 颈椎又名寰椎,呈环形, 没有椎体。 (2)第2 颈椎又名枢椎,齿突 (3)第7 颈椎又名隆椎,棘突长。 2)胸椎:有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 3)腰椎:椎体肥大, 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4)骶骨:倒置的三角形。岬、骶前孔、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 三、胸廓组成 1.胸骨:属于扁骨,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角的概念。 2. 肋:共有12 对、肋沟 四、四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主要形态结构 1、上肢骨:锁骨、肩胛骨(关节盂、喙突、肩胛冈、肩峰)、肱骨(肱骨头、桡N沟、尺N 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三角肌粗隆)、尺骨(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滑车切迹)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茎突)、腕骨(名称、排列)、掌骨、指骨 2、下肢骨:髋骨(分部、髋臼)、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股骨粗线、臀肌 粗隆)、髌骨、胫骨(内外侧髁、内踝)、腓骨(腓骨头、外踝)、跗骨、跖趾 五、颅骨 1.组成:(只数列,不讲骨的具体形态结构) 脑颅(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面颅(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鼻甲、舌 骨、下颌骨) 2.整体观:颅窝(颅前窝:筛孔;颅中窝:视N 管、圆孔、卵圆孔、棘孔、垂体窝;颅后窝:内 耳门、枕骨大孔),翼点的概念、眶、骨性鼻腔(鼻中隔组成;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鼻旁窦(位置、开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