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的咬字吐字问题一、引言目前,我国各艺术院校基本上借鉴美声唱法进行教学。
这种唱法对意大利语言结构来讲是比较科学的:母音多,字音和母音连接比较流畅,字母的位置明确,这些都能为我们发声带来较为有利的条件。
那么,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呢?我国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我们有自己的规律,如果生搬硬套意大利语的子音,母音,就会顾此失彼,产生不咬字或音包字的后果,使人常感到听不清歌词。
作为美声唱法的歌唱者和学习者如果歌词都难以让人听清楚,也就更谈不上风格,表现以及与听众的交流,即使有通畅优美的嗓音,也无法表达出完整的作品。
所以,解决好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并掌握其技巧方法,对提高歌唱者整体演唱水平和美声唱法进一步在我国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美声唱法的基本特征及主要体现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初叶的意大利,其名称是意大利文BelCanto翻译过来的,词意即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流派,因此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歌曲,美声学派。
美声唱法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美声唱法的呼吸。
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穿透,气息流畅和声音的线条美。
因此它对气息的要求是很讲究的,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
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是美声唱法通常所采用的呼吸方法,在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同时胸腔俩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
此时,外界的空气吸入肺内。
呼气时,一方面依靠胸腔本身的弹性作用和胸腔呼气肌肉用力,另一方面,腹部肌肉有控制的收缩,压迫腹腔内器官向上,使横膈膜逐渐抬起[回到原来位置]。
以上两方面的呼气动作,互相配合,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出。
2、美声唱法的共鸣。
美声唱法十分讲究共鸣塑造声音色彩的作用,注重整体混合共鸣的应用,强调将局部共鸣揉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良好的声音共鸣必须建立在胸腔,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统一的基础上,只有共鸣腔的相通与协调才能获得丰满,圆润而又明亮的音色。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摘要】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音乐特征方面,它采用了温柔悠扬的旋律,富有情感表达的音乐元素。
歌词特点则是强调了年轻姑娘们应该具备的品质与态度,鼓励她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与幸福。
在演唱风格方面,演唱者通常需要传达出深情的情感,以感染听众并引起共鸣。
这首咏叹调融合了音乐与歌词的精华,以及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所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
【关键词】引言: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背景正文: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咏叹调的歌词特点、演唱风格的特点结论:总结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1. 引言1.1 介绍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背景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反映青年女性成长与自我认知的歌曲。
这首咏叹调旨在启发年轻女性,让她们明白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升自我意识和自信。
作者通过音乐和歌词,表达了对年轻女性的关爱和鼓励,引导她们变得坚强、独立和勇敢。
这首咏叹调的背景是在当今社会中,女性地位得到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这首歌曲来传递对女性的关怀和支持,让她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坚强面对,不惧怕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首歌曲在旋律和歌词上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适合用动人的歌声演绎,能够触动人心,激发人们的内心力量。
2. 正文2.1 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咏叹调是一种表现情感的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和声丰富:咏叹调通常伴有丰富的和声,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和声的运用可以让听者感受到更加丰富多变的音乐色彩,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
2. 装饰音丰富:咏叹调中常常运用各种装饰音,如颤音、滑音、装饰音符等,以增加音乐的装饰性和表现力。
这些装饰音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情感更加直观地传达给人们。
13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4二、歌剧选段《等着我,亲爱的人》艺术特征(一)音乐特征1、曲式结构和旋律特征从曲式结构上来看,作品整体结构是一首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共由A 、B 、B1 三个乐段组成,调性由降G 大调转为G 大调,节拍为4/4拍。
节奏型中常见等分性和顺分性组合,既加强了音乐的律动性又加强了音乐的歌唱性和抒情性。
该选段的旋律线条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叙述性,主歌部分仅出现了一次,副歌部分一共出现了两次,具有较强的层次感。
前奏(1-8小节)的旋律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改编而来,《沂蒙山小调》是山东的花鼓调,作为该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民歌之一,其旋律朗朗上口,极具地方特色,将这种小调旋律进行融合创作直接点明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A 段(9-17小节)保持在主调上进行陈述,音程多为级进和小跳进行,旋律起伏比较平稳,在线条上总体呈现了一种先上后下的规律。
这种旋律线条与歌词相呼应,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第一次副歌B 乐段(18-33小节)中采用了卡农的创作手法,使旋律进行了复调的模仿,呈现出你来我往、一唱一和的形式,这也使音乐层层递进,更有张力。
第二次副歌B1乐段(34-49小节)旋律从降G 大调转到了G 大调,此时全曲到达了高潮,旋律虽然没有改变,但是一些音乐材料发生了变化,情绪也是层层递进。
2、伴奏配器和和声走向特征《等着我,亲爱的人》正谱中钢琴伴奏织体较为丰富,加入了柱式和弦、琶音以及分解和弦等织体,而在剧目中该唱段的伴奏配器是由单簧管、竖琴、提琴以及打击乐的西洋管弦乐团组成的。
前半部分的主旋律声部一开始由双簧管与长笛共同演绎,再由竖琴为歌曲铺垫基础和声,随后乐团的小提琴声部再缓慢地演奏,在高音区为歌曲的前奏烘托出引人入胜的画面。
在歌曲的B 乐段,音乐中与之伴随的是弦乐组,其中的小提琴声部的音域逐渐变宽,旋律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随着音乐演奏的继续,乐队的配置逐渐丰满了起来,乐团和演唱者声部相互摩擦和重叠,使歌曲的内容更加饱满和充实,也和音乐主题相呼应,让人身临其境。
民族声乐唱法类型与特点作者:陈洁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5期摘要:我国近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以及新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借鉴并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不断地创新,逐步地完善和发展起来,从形式到内容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就了今天民族唱法的辉煌。
关键词:民族声乐;唱法;类型;特点中国的民族声乐,既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容纳了民歌、说唱、戏曲,以及近现代创作歌曲等演唱形式。
可分为民间歌曲唱法、戏曲唱法、曲艺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民族唱法以及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这五大类。
一、民族唱法的具体类型(一)民间歌曲唱法民间歌曲的唱法,指由民间艺人、民间歌手演唱本地区、本民族乡土民歌的演唱方式。
民歌主要是以口头文学、口头音乐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歌手常常触景生情,自弹自唱,即兴成分很大,很多民歌都是在世代的口头传唱中经过不断的加工、修饰,才得以发展和定型的。
民间歌唱源于民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继承民间唱法的多数民歌手都有天生的好嗓子,不用经过专门的声乐训练就可以唱。
其中很多优秀的民歌手歌喉甜美,吐字亲切自然,有的真声用得多,有的真假声相接或混合使用,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独到的润腔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丰富的演唱经验,是人民心声的代表,如演唱云南民歌的著名歌手黄虹、演唱西藏民歌的才旦卓玛、演唱东北民歌的郭颂、演唱湖南民歌的何纪光等。
(二)借鉴美声唱法的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民族唱法,也可以称作“民族新唱法”。
民族新唱法是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方法。
它的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了可以演唱民族风格特点很强的歌曲、歌剧以外,还可以演唱艺术歌曲,甚至欧洲歌剧和各国民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将声音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回归到人们的现实当中,通过亲切的心灵感受去塑造音乐形象。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与“字正腔圆”摘要:音乐不仅是形式的东西,而且是某种内在性的东西。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彻整个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具备“有人情味”的演唱,有正确“字”“情”的结合,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可以说,歌唱是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艺术必须是以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体验为基础,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表现。
歌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人类情感的语言,它所表达的感情是来自于歌者对实际生活的体验。
关键词:歌唱艺术语言情感音乐不仅是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而且是某种内在性的东西。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彻整个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具备“有人情味”的演唱,有正确“字”“情”的结合,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1 歌唱的语言要“字正腔圆”歌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1.1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歌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语言相伴,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
在歌唱艺术的整体创造中,无论是歌词和音乐的创作,还是歌曲的演唱,都始终贯穿着语言的因素和作用,也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和表现。
古人在《尚书·尧典》中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又在《礼记乐记》中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也。
”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歌唱的关系。
在歌唱艺术中,诸如作品的曲调美,演唱的声腔美以及由曲调与演唱所体现出来的歌唱艺术的风格特征、民族特征等审美因素,甚至包括演唱中的呼吸、咬字及音色、力度的变化等,都与语言的自然语调、韵律,及其在不同情感体现中的变化与表现紧密相联。
浅谈歌唱的基本要素【内容提要】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是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声带通过气息的冲击产生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最后通过语言的装饰和深化,融入作者的情感,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
四个要素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关键词】歌唱呼吸发声共鸣语言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
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声音。
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的有机统一体,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动也不存在。
只有用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
如果说嗓音是构成歌唱的物质基础,那么语言则构成歌唱的情感基础,它是演唱赖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一、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声音技巧的能源。
歌唱中,强、弱、快、慢、欢乐和悲伤、幽默和愤怒等音节和情绪的变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与呼吸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的,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歌唱效果的好坏。
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理性的呼吸是大不相同的,生理性的呼吸是本能的,人人都会,歌唱的呼吸变化很多,而且吸的深,用的久,可以说是一种运动。
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包括前胸以下(主要是两肋)、腰部周围和后背;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生活中感叹的“啊”、“唉”、咳嗽、打喷嚏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群很强但歌唱时不需要很多,一般呼气肌肉的动作就够用。
歌唱者在吸气时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并且吸气时的口腔应当是放松的,那么怎样才算是深呼吸呢?这里有两个方法:一是坐在椅子上,身体放松,两腿分开,两胳膊肘放在膝盖上,这时吸气,会感觉到吸的深度和力量是在腰围、后背、后腰等部位,并都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深呼吸的部位,站着呼吸不易感觉到;另一个方法就是弯腰90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这时吸气,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后背后腰有明显地膨胀感,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
中国艺术歌《海恋》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1 作品文学美学特征该作品是作者陈勇创作的现代抒情诗歌,辞藻优美华丽,内容富有内涵,立意鲜明。
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文章创作手法之一。
作者感叹大海之美丽,借大海以表达对个人,爱人,祖国的爱与情,诗歌中以主题“美丽的梦像大海,闪动的星光像情怀”为文眼,由此展开。
诗歌的第一句从开始的“美丽的梦”到最后的“就像浪花依恋着海!”仿佛是作者在写个人对理想的追求,文中的大海被比喻自己的理想,感叹自己的理想如大海般绚烂多彩,壮阔无垠,却有存在着一步之遥的距离,不可触摸。
第二段从开始的“美丽的梦”到最后的“给你我最真的依赖”。
表达了作者思恋远在天边爱人的感情。
“我把思念变成了潮水”到“无法替代潮起潮落的无奈。
”这句话表达了词作者在身在异国他乡时思念祖国的的感情。
再到诗歌的中部“不要离开”到“明白我情深似海?”这句是上几句思想感情的升华,表达了对个人,爱人,祖国的情与爱,犹如大海的狂风巨浪,掀起了读者的心灵。
最后“我的梦?我的爱?我的情?归来我的爱!”三局问句,这三句可谓是点睛之笔,点明了文章所1/ 7叙述的三条主线,三种思想感情。
我的理想,我的爱人,我的祖国!可谓精彩绝伦!2 作品音乐美学特征调式调性的改变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离调和声为D/s的副属和弦,那么根据变化音判断,离调到到E 自然大调上。
在转调部分,乐曲从e自然小调转到A自然大调上,给予了作品调式上的感情色彩,在“梦幻”处又转到A自然大调的同主同音小调a自然小调上,乐曲回到暗淡的感情色彩上。
全曲最高潮部分,依然用e自然小调,至到结束,调性得变化,大小调的改变,如同两条线条一样互相交织、相互配合,美轮美奂。
很多作曲家喜欢用同主音大小调,关系大小调的转调来赋予作品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在作曲家印青写的一首声乐歌曲《为你歌唱》中就使用了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手法,运用了调式调性多姿多彩的音乐色彩,和神态各异的情绪上变化,表达了对恋人的美好回忆展现.在《海恋》这首作品中,作者用了不同的调式调性来转变作品的感情色彩,这首作品属于结构多段式并列结构,作者在乐曲A段用了e自然小调来叙说大海与自己的关系,然后离调到了同主音大调E自然大调上,这种作曲手法使作品的感情色彩跌宕起伏,具有矛盾性。
1
一、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不同
人在歌唱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一件乐器,但它却比其他乐器有种更特殊的功能,就
是配合歌声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这便是歌唱语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表
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喜悦、欢乐、轻浮、谐趣、任性和兴
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
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对于艺术语言,包括戏曲、话剧、歌剧、歌剧
等艺术形式,由于行当种类很多,因此,说与说、说与唱、唱与唱上都相互区别,有的会
更接近生活,有的就离生活远一些。总的来说,艺术的语言比生活的语言更夸张、更强调
语言的发音质量。
(一)共鸣腔体
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不同,首先就体现在运用共鸣腔体的不同。生活里说话,只要
每个字说得清楚,意思表达得明白,声音音色的好坏是无所谓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受自身
情绪的影响,声音会变得忽而高忽而低,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但生活语言在共鸣腔的运用
上多在口腔或胸腔,而歌唱的语言讲求气息控制下的高位置,这个高位置就是使声音的共
鸣点尽可能地集中在头声区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当然尽可能地集中于
头声区的声音是听众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我们身体中各共鸣腔体同时协调工作下的音响
效果。我认为歌唱理所应当的带着一种表演的性质,那么,表演就是要给听众表演,如果
我们像生活中说话一样站在偌大的舞台上唱歌,那么可以想象谁也听不见声音,更别说能
听懂歌词唱的是什么了。歌唱语言在各个音区中的每个音都有相应的共鸣色彩,高音区的
音色较多运用了头腔共鸣,使声音明亮而通畅;中低音区的音色就逐渐加入了口腔和胸腔
的共鸣,使之浑厚而结实。各个共鸣腔都是随着音高音低而不断调整的,并不是孤立机械
地运用某一共鸣腔体,这些共鸣腔会有比例并且有机连贯地运用起来,使发出的音色均匀、
统一。
(二)是否带有旋律性
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最为明显的一点区别就在于歌唱中的语言是带有旋律性的。生活
语言虽然也有音高、节奏等,但都是无规律、变化不大的,我们平时说话也不是老拖长音
的,它是随意的,不受节拍控制,只有语气的轻重,也不存在音准的问题。
歌唱语言则不同,它是一种不影响自然声音的技术产物,能使歌唱者不必像生活语言
那样喊叫才可以发出嘹亮的声音,并且生活语言中的喊叫只是为了把声音送得远,不会像
2
歌唱语言同时还能使声音带有动听的音色。比如基础美声歌曲《我亲爱的》,这首歌曲具
有抒情的性质,从歌曲的谱子来看,上边一行是歌曲的曲调旋律,下边一行是歌词,一首
好的作品,是词曲同样出色的。歌唱时就要同时完成上下两行规定的任务,不仅要在演唱
旋律的过程中把话“说”得清楚、“说”得有感情,而且要科学地运用嗓音把旋律音乐的
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所以,我在演唱时就不能只想着去说出作品中请爱人相信我的话,
这个话就要和唱结合,把想要说的话中的感情和语气唱出来,既要保持唱歌的位置不掉下
来,还要在位置这条线上念出歌词,是歌唱语言通过气息流动起来。歌唱说起来是很简单,
其实我们要想出色地完成一个作品是很复杂的,比如说我们有节奏、有音准的控制,不是
自由发挥演绎的,虽然歌唱语言的节奏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节奏之上,但它还是具有一定
的规律可言的,就像歌剧中的宣叙调,人物角色也是在表达说话的内容,但却把话语加以
旋律化和音乐化,根据剧情需要速度和节奏也在随着变化,悲伤时音乐就会是缓慢的,歌
唱中的“说话”也随着变慢;激动时音乐就会欢快而明朗,歌唱中的“说话”也会随之活
泼起来„„
二、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歌唱是一种艺术,艺术源于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尽相同的,这就直
接影响着歌曲的艺术形象、表现程度等,同时也影响着歌唱语言的发展,而语言是歌唱的
基础性因素,是歌唱的内容支柱。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语言习惯很差,学习声乐是很费力气
的。因此,先养成一个好的语言习惯是学唱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歌唱者要具有相关的文
化素养,充分了解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风情,并深入体验学习。这样才能深刻地表现出
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才能演绎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
品,也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歌唱者,才能够将作品中的歌唱和语言表现得“深沉
而不呆板,活跃而不轻浮”。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一)丰富的音乐性
歌唱使语言音乐化,富有歌唱性。通过曲式与声音的不同色彩,通过声乐手段进行艺
术的再创造,才能使歌唱语言跌宕起伏,沁人心脾,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歌唱是在旋律
与语言有机融合过程中科学地完成咬字发音的,使之与动听的音乐相结合,塑造出深刻丰
富的音乐形象。
生活中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需要依靠语调、语气等方面来共同表达意愿,因此语言
带有一种丰富的表现能力。就歌唱中的语言表现来说,气息的饱满、贯通,吐字的准确、
3
清晰;声音的洪亮、圆润,音色的优美、纯净,语气的情真、意切等,都是构成音乐美的
条件。歌唱语言会随着作品中要求的音高、音量、音色、节奏上的变化而跌宕起伏,形成
了不同于生活语言的、更具有旋律性特点的语言。语言的音乐性,字音的轻重处理,语调
的情感变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语言的高低、抑扬、强弱、顿挫等方面,这多种因素所构
成的语言的情态、语调、语气、语势等使语言的音乐性更加强烈、突出。在实际演唱时的
处理和表现上,我常常遇到我嘴里唱出的歌词跟不上作品中的旋律这种感觉,后来在慢慢
地琢磨中,我知道了这就是自己的歌唱语言没有和作品的旋律有机地结合,或者说我的语
言没有融入到作品的旋律中,使得它们成为了独立的两部分,所以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我
们就应该注意这样的协调统一,否则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效果。
(二)高度的规范性
这里所说的规范性,并不是像我们刚上学堂学习中国字的情形,我们会在固定的田字
格中规范我们的字体笔画,然后循序渐进地练习更多复杂的字。歌唱语言的规范性,是加
入一定的灵活性的,不可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按固定的节奏准确地吐字,而是在此基础上
力求做到字与腔,即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并与情感、声韵有效地结合。
基于歌唱语言的这些要求和规律,“字正腔圆”才是我们所说的规范性。“字不正,
腔难圆”表述了字音纯正的重要性,也表露了字和腔的密切关联。歌唱艺术所要求的字音
准确、清晰,声音圆润、纯净,行腔连贯、彻满,是构成歌唱语言和声腔艺术的最基本条
件。我想对歌唱的语言的这一艺术特性,我的体会尤为深刻。我往往会感觉到在唱歌时如
果保持腔体的充分打开就很难清楚地演唱歌词,真的就是咬不住字的感觉,所以就会怀疑
自己唱出的歌词别人是否能听懂,因此怎样能在保持腔体的同时又非常清晰地表达作品的
内容是我长期以来需要练习的技术,习惯是可以成为自然的,只要我去坚持,就会慢慢寻
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也为我的演唱提供高度的准确性。
(三)鲜明的形象性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艺术本身绝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的
提炼和加工,所以说歌唱语言本身不是生活中的说话,即便是唱歌再接近语言、再清楚,
也不可能跟说话的语言完全一样。歌唱的语言应当既清楚又美化。”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
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有自己的形象,我们也有权选择我们要扮演什么样
的角色,歌唱中我们可以复制我们的生活形象,但绝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利用旋律将我
们的形象美化,将我们的语言美化。在我国传统戏曲中,不仅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声音
造型和声腔特点,而且在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之中,又可以派生出具有不同特点的
声腔造型。如生行中老生的稳健、持重,小生的刚健、明快;旦行中正旦的娴雅、庄重,
4
花旦的泼辣、妩媚,老旦的稳重、沉着,彩旦的幽默、诙谐等。角色各种不同的性格特点,
都要求通过语言和音乐的独特的声音造型来塑造,从而使得音乐化的语言具有极其丰富多
彩的形象魅力。
声乐演唱亦是如此。在不同声部中,女高音中花腔女高音的清脆、婉转;抒情女高音
的华丽、柔美;戏剧女高音的清亮、刚劲;女中音的醇郁、庄重,女低音的深厚、坚实;
以及男高音的清澈、明亮;男中音的浑厚、丰满;男低音的粗狂、深沉等不同的声音色彩
和风格,都是通过歌唱语言和音乐的声音造型和性格化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象来的。比如
说我很喜欢花腔女高音的一首作品《笑之歌》,这首作品很明显的给予了主人公阿黛拉鲜
明的形象性,结合作品的文化背景,我知道了这是一部讽刺上层社会的歌剧,剧中的阿黛
拉就是在讽刺伯爵,如何通过演唱表现阿黛拉娇媚讽刺的形象性是演唱这个作品的重点,
歌曲中的每一次“笑”,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笑来表达,只是我们要运用歌唱的方法赋予
这个“笑”更有穿透力和表现力。每一首声乐作品,无论是什么主题,无论是什么角色,
其艺术形象首先必须依靠音乐和语言地有机结合来确立。这种确立艺术形象的词曲虽然一
开始只是我们看到的音乐代号,最终还需要歌唱者使其有声化有情化。但是,它却是歌唱
者思想表现、情感表达和艺术形象开始塑造的基础。一首作品的主题与形象是由作曲者本
人规定好的,而演唱者就要对作品的语言和音乐细心体会、反复品味,挖掘、剖析、融入
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音乐内涵,并且还要加入演唱者本身的二度创作,塑造出准确而
鲜明的艺术形象来。所以,优秀的歌唱家和戏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唱和表演之所以能够取得
很高的造诣,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语言和音乐的形象性特点以及整
个作品和角色艺术形象的表现规律,并以自己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和优美、动听的歌唱
声音,深刻表达了作品的主题,塑造出了完美的艺术形象。因此,歌唱的语言对艺术形象
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