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与小龙虾配套种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
藕虾混养实施方案一、引言。
藕虾混养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模式,通过将藕和虾进行混养,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藕虾混养的实施方案。
二、选址。
藕虾混养的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水体温度适宜,水质稳定。
同时要考虑到水源充足,便于养殖管理和水产养殖的生长。
三、池塘建设。
1. 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业化肥、农药的污染源,保证水质清洁。
2. 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水面适宜养殖藕虾混养5000尾左右。
3. 池塘的修建要合理,保证水流通畅,避免积水和滞留死水,同时要考虑到养殖管理的便利性。
四、藕虾混养方式。
1. 养殖密度,藕虾混养的密度应根据水质、养殖面积和养殖管理水平来确定,一般来说,藕的密度为每亩5000株左右,虾的密度为每亩5000尾左右。
2. 饲料管理,藕虾混养的饲料应选择适宜的水产饲料,保证藕和虾的正常生长。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养殖管理,藕虾混养的管理要求细致,包括水质监测、疫病防治、水温控制等方面,保证藕和虾的健康生长。
五、收获和销售。
1. 收获,藕的收获一般在秋季进行,要选择天气晴朗、水温适宜的时候进行收获,避免藕的质量受到影响。
2. 销售,藕和虾的销售要选择正规的渠道,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销售收益。
六、总结。
藕虾混养是一种有效的水产养殖模式,通过合理的选址、池塘建设、养殖方式和收获销售,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希望本文介绍的藕虾混养实施方案能为水产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
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以农林结合的新型种养鱼模式。
从根本上说,藕虾共
生是一种可持续性养殖方式,既可以维持鱼类和藕类的健康生存,又可以实现农业产品的
提高。
下面是关于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的介绍探讨。
首先,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主要是利用藕类和鱼类的共生环境,利用虾的高繁殖
能力和强食性,实现更可持续的养殖繁衍。
这种种养模式在池塘中很容易实现,可以在池
塘中安装混凝土立管和铺设防滑砂砾,以改善水质和池塘环境,使藕类和鱼类能够正常生活,并安排缸底放入藕块,提高藕类的营养积累。
其次,在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中,通过有效的饲养管理来维持潜水,在饲养生长
期间引进一些有利于鱼类和藕类的有机添加剂,促进藕类的生长以及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吸收,从而达到改善水质,增加鱼类和藕类蛋白质和食用油脂的目的。
此外,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还可以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水源保护的前提下,深
入研究养殖管理和技术措施,即构建正确的养殖环境,综合应用多种生态措施。
根据水质
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澄清剂或活性炭,以及改善藕类的栽培技术和农艺技术,如种植护法、水文管理等,以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养殖。
总之,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绿色、开放、可持续的一体化养殖模式,有利
于节约水源,保护淡水生态环境,提高农民家庭收入,节能减少污染源,形成了一种有益
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
浅谈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摘要】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背景和价值意义。
本文从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的生态环境优势、种养管理技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能够有效利用废弃农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未来,该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建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技术的更广泛应用,为农业生态养殖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生态种养、技术、生态环境、管理、效益、市场前景、应用前景、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淡水小龙虾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具有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等优点,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淡水小龙虾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传统的淡水小龙虾养殖方式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适合淡水小龙虾生长的特点,如水质清澈、水温适宜等。
利用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已成为当前解决传统淡水小龙虾养殖方式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藕田内开展淡水小龙虾养殖,不仅可以提高淡水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能耗,实现高效的生态种养结合。
研究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的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既可以满足市场对淡水小龙虾的需求,又可以保护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价值意义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的技术是一种有效结合养殖和种植的生态种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意义。
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资源的互补循环,充分发挥土地的多功能性。
通过在藕田中养殖淡水小龙虾,可以有效利用藕田的水资源和光照条件,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农田的产出效益。
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不仅可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藕虾共生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是指将藕果和虾类组合在一起共同养殖,互相促进生长发育,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藕虾共生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它充分利用了水域资源,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节能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这种模式下,藕果和虾类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影响,从而实现共同的生长和发育。
藕果的根系可以提供了虾类生长所需的庇护所和食物微环境,而虾类则可以清洁水质,促进藕果的生长,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系统。
藕虾共生的模式成为水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藕虾共生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
由于虾类在长时间的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其他废物,这些废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水质的恶化,对藕果的生长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而在藕果的根系下养殖虾类,则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废物,虾类的粪便可以作为藕果的肥料,促进藕果的生长,提高产量。
藕果的叶片和茎秆也为虾类提供了天然的饲料,虾类能够在藕果的根系下充分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而促进生长发育。
藕虾共生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够提高水域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藕虾共生模式对水质的改善作用显著。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水域资源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对水质的污染更是难以避免。
而藕果和虾类的共生养殖模式,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质污染的问题。
藕果的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保持水质的清洁。
而虾类则可以主动吞食水中的有害生物和废物,帮助净化水体。
藕虾共生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持了水域生态平衡,减少了水质的污染,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
潜江龙虾学校—养殖小龙虾技术莲藕田里面养虾的基础要求!
一、藕田条件与基础工程建设
1、藕田条件。
选择地势低洼,保水性能好,光照充足,土壤pH值保持中性偏
酸,田地平坦的地块,每片藕田面积最好在一百亩左右。
2、水源、水质。
要求水源充足,上游无污染源,水质良好。
3、进排水系统。
在田块的一端一角建进水口,设置机、泵抽水入田,并用密眼
网袋套住进水管,防止野杂鱼虾随水进入;在进水口对角田块的另一端环沟底部建出水口,安装竹箔、铁丝网等防逃设施,防止小龙虾逃逸。
4、开挖虾沟。
在藕田四周离田埂5米以外处开挖环沟,沟宽3~5米,深0.6~1米,坡比1∶3~4;田中开挖“田”字形或“目”字形虾沟,沟宽0.5~0.6米、深0.3~0.5米。
开挖出来的泥土用于加固加高田埂并夯实。
5、设置防逃设施。
藕田田埂内侧用硬质塑料板、密眼聚乙烯网布或石棉瓦等材料围拦成防逃设施,埋入土中0.5米深,地面露出0.5米以上,用木、竹桩固定。
二、种、养的关键时间点
1、莲藕种植。
莲藕在4月底5月初栽种,藕种一次栽种后可连续7~10年不再下种。
平均气温上升到15℃时,莲藕开始萌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4月上旬,荷藕开始萌动长出浮叶,5月中旬抽生立叶,9月份莲藕长成,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为藕的越冬休眠期。
2、小龙虾养殖。
7月下旬至8月初将虾种放入环沟中,一般10月份即进行交配抱卵、打洞越冬,翌年2~3月仔虾出洞进入藕田摄食生长,4月中旬开始用地笼张捕达到上市规格的小龙虾上市。
“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藕虾共生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将藕和虾共同种养在同一块水田中,使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生共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生产效益。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能增加虾的产量,实现农作物和养殖产业的双丰收。
藕虾共生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藕虾共生的运作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藕的光合作用为虾提供养分和氧气,虾的排泄物为藕提供养分,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绿色稻田为虾提供了活动和繁殖的场所,虾在水稻田中可以自然生长,为农田生态系统增添了生物多样性;融合了生态经济与循环农业的概念,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种养模式既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又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藕虾共生种养模式的种植环境。
藕虾共生主要以南方稻区为主,因为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适宜水稻和虾类的生长。
藕虾共生的种植环境主要是水田,通常会在水稻田里分隔一定的区域用于养殖虾类。
这样可以使水稻和虾类共生共存,互不影响,利用了水稻田的光照、水域和土壤等资源,形成了一种生态循环系统。
藕虾共生的种植技术是这种种养模式的核心部分。
首先是水稻与藕的种植技术。
藕虾共生种植技术首先要选择适合共生的品种,在水田中播种藕种,并采用适度密植的方式,以增加水田的光合效果和增加藕的产量。
同时还要注意藕的施肥和管理,提高藕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的种植也是非常关键的,要采用生态种植技术,尽量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持水稻田的自然平衡。
其次是虾类的养殖技术。
藕虾共生中养殖的虾类一般选用对水质和水温要求不高的品种,如鲷虾和米虾等。
在水田中分隔出一定的区域进行虾类的饲养,通常采用圆形或方形的虾塘进行养殖。
在虾类的养殖中,要合理控制水质,保持水体通气和稳定的水温,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保证虾类的生长和繁殖。
还要及时投喂优质饲料,保障虾类的生长发育。
莲田套养小龙虾关键技术技术交流2.田埂:莲田套养小龙虾田埂需要加高、加固,以利于高温季节保持较高的水位。
利用开挖环沟的土加固田埂,经加高、加宽和夯实后,田埂应高出田面1m~1.5m,宽2.5m~3.0m,便于生产使用。
3.地膜:铺设黑色聚乙烯材质的地膜是关键,一是防止水渗漏,二是防止田埂被小龙虾掘洞和大雨冲刷造成坍塌,三是减少斜坡及田埂的杂草。
铺设时从田埂上面沿着斜坡一直铺到环沟的底部,并向下延伸50cm,并回填土压实。
4.防逃设施:在田埂四周的内侧建设防逃设施,可采用防逃塑料薄膜或彩钢瓦。
防逃高度60cm以上,下部埋入土中20cm。
(三)进、排水系统1.单个莲田布设:进、排水口分别布设在莲田对角的两端。
在一端设置进水口,并用80目的网片制成长网袋过滤流水,长度2m~3m,摆成弧形,可防止小龙虾外逃和其他有害生物进入。
在对角的另一端设置排水口,同样用网片封口。
2.相邻莲田布设:相邻两块莲田要连通,在田埂下面埋设直径20cm以上的PVC水管,并带有弯头以方便控制水位。
每个进水管旁边有一根排水管,排水管比进水管低30cm。
可有效的控制水位和晾晒莲田。
二、莲田施肥与消毒(一)莲田施肥套养小龙虾的莲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要一次施足,减少生产过程中追肥的次数和数量。
在莲藕种植前15d左右,施用发酵熟化的有机肥,1000kg/667m2~1500kg/667m2,施后翻耕耙平,注水10cm~20cm,可有效培养饵料生物,也可以直接施复合肥50kg/667m2。
(二)莲田消毒莲田投放小龙虾前,要进行消毒,一般在投放小龙虾苗前15d左右。
用生石灰80kg/667m2~100kg/667m2,均匀泼洒,可彻底杀灭敌害生物、致病菌和野杂鱼类等有害对象。
同时还可以改良底质,增加养殖期间水体钙的含量。
三、莲藕栽植以采收莲子为主的可选用太空莲,花大且红,莲蓬多且实,很具有观赏性,可根据种养基地实际情况,在花期增设旅游观光项目带动消费。
莲藕龙虾混作新技术仲红梅发布时间:2023-05-29T02:04:31.43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6期作者:仲红梅[导读] 苏北地区莲藕种植面积有上升趋势,但随着国家对耕地非粮化的控制逐步严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采取藕虾共作,在种植、养殖环境条件、种养管理要求上基本相似,而且采种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农田复种指数,春天产虾,夏季藕叶制茶,秋冬天采藕,不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菜篮子工程提出了新的思考,创新种养经营,确保实现综合种养经营效益藕田养虾,是一种生态渔业的生动实践,也是实现综合种养经营效益的一种有益探索。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耿圩镇农村工作局 223664导读:苏北地区莲藕种植面积有上升趋势,但随着国家对耕地非粮化的控制逐步严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采取藕虾共作,在种植、养殖环境条件、种养管理要求上基本相似,而且采种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农田复种指数,春天产虾,夏季藕叶制茶,秋冬天采藕,不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菜篮子工程提出了新的思考,创新种养经营,确保实现综合种养经营效益藕田养虾,是一种生态渔业的生动实践,也是实现综合种养经营效益的一种有益探索。
一、藕池地准备(一)、选择地势田地平坦的地块作为莲藕田、保水性能要好、光照要充足、土壤达到ph值5~8.5、通风向阳、进排水设置齐全的新旧藕池用来养殖小龙虾,每池藕田面积为100亩左右,中间要留有田埂,埂宽2米左右,这样方便管理。
(二)、莲藕田水源的上游必须无污染源,水质检测的各项指标须符合《绿色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
根据绿色蔬菜生产的规程,对辖区内排灌系统进行清淤疏浚,建立进排水系统,即根据上游的水流方向在莲藕田其中一角设置进水口,通过二级提水入田,进水口要高出池水平面20cm以上,同时用密眼网袋套住进水管管口,防止野杂鱼虾随水混入田中,然后在莲藕田进水口的对角端环沟底部设置出水口,并用密眼网袋封住出水口防止小龙虾逃逸。
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技术摘要介绍了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技术,包括藕田的准备、消毒、施肥、排藕、小龙虾放养、日常管理、成虾捕捞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龙虾;藕田;套养在莲藕田套养淡水小龙虾,是充分利用藕田水体、土地、肥力、溶解氧、光照、热能和生物饵料等自然条件的一种养殖新模式、有机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
庐江县金牛镇对这一养殖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在3.33 hm2藕田中套养淡水小龙虾,产荷藕21 750 kg/hm2,龙虾952.5 kg/hm2,获纯收入39 750 元/hm2,取得了藕、虾双丰收。
1藕田的准备1.1藕田的选择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没有树木荫蔽的地方,面积2 000.01~3 333.35 m2,东西向最好,水深1.0~1.5 m。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周边无污染源,易于排灌,土壤有机质丰富,淤泥层厚度20~25 cm,pH值6.5~8.5。
1.2防逃设施藕田的坡比要求为3∶5,为防止龙虾逃逸,要修整加高加固田埂,在藕田田埂四周用硬质塑料薄膜埋入土中20 cm,土上露出50 cm即可,尤其注意排灌口处的防逃设施一定要牢固,转角处要形成圆弧形。
1.3开挖虾沟藕田在施肥后要整平淤泥,于10 d以后泥质变硬时就可以开挖虾沟、虾坑,主要是在高温、藕田浅灌和追肥时为龙虾提供栖息地及观察其吃食情况[1]。
虾沟挖成“田”字型或“井”字型,沟宽50~60 cm,沟深30~40 cm,在虾沟交叉处或藕田的四周适当挖几个虾坑,坑深0.8~1.0 m,虾沟虾坑面积占藕田总面积的15%左右。
2消毒,施肥藕田消毒、施肥在种藕前15~20 d进行,施用发酵鸡粪等有机肥12~15 t/hm2,耕翻耙平,然后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
排藕后分2次追肥,第1次追肥多在排藕后25 d左右,有1~2片立叶时施人粪尿15.0~22.5 t/hm2;第2次追肥多在栽藕后40~50 d,芒种前后有2~3片立叶,开始分枝时施人粪尿22.5~30.0 t/hm2。
“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藕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指将虾、藕两种生物在同一水域中进行种养,实现两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
这种模式集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于一体,能够有效地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同时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藕虾共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虾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来保持水体的优良生态环境,从而为藕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虾主要喜欢吃鱼腥味浓的有机物,而藕则需要有机肥料来生长,虾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吃掉,通过新鲜的虾粪将它们转化为藕所需的养分,供藕进行养分吸收利用,同时减轻了水质污染的压力。
具体来说,建造藕虾共生池时,池底面积应比传统水产池略大,以方便藕的生长。
在池底垫上稻壳、秆等底材,垫厚约5-7厘米。
然后,将藕种直接种植于底材中,再在藕间撒上虾苗,虾的数量应根据池面积来计算,一般每亩面积2000-3000尾适合。
此外,还需注意虾、藕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建议每亩水面积上种植藕苗7万-10万株,中间同时放虾3千-5千只。
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水质,水质过差容易让虾死亡。
为了保持水质的稳定,需要不断循环水体,清掉水面漂浮的杂物,并进行及时换水。
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温控制,水温一般以20℃-30℃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虾的生命活动和生长。
此外,还需要定期撒一些虾饵,让虾能够获得养分。
藕虾共生的优点在于,其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质资源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由于土地面积有限,采用藕虾共生的模式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吃过藕虾共生养出的藕和虾的人们也都赞口不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总之,藕虾共生的养殖模式在环保、节能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被认为是未来的一种重要养殖形式。
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藕虾共生养殖模式已开始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54编辑:王勇263835853@水产养殖充分利用种藕田块的水体空间套养小龙虾,藕田中的水草、生物饵料可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既起到了为藕田生态除草的作用,又提高了藕田的利用率,小龙虾的排泄物还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良性循环。
套养田块一般667平方米产鲜藕1500千克,产小龙虾50千克左右,比单纯种藕667平方米增效1000 元左右。
其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的准备所选藕塘东西走向,通风向阳,光照充足,池底平坦,水深1.2米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水的pH 值6.5~8.5,溶解氧不能低于4毫克/升,土层较厚,保水保肥性强,涝时不淹,旱时不缺水,藕塘为标准池塘,水面养殖小龙虾的池塘有一定的讲究,先做一定的基本改造,就是加高加宽加固池埂,埂一般要比藕塘平面高出0.5米左右,埂面宽1米左右,敲打结实,堵塞漏洞,以防止小龙虾逃走,同时也能提高池塘的蓄水能力。
在池塘两边的对角设置进出水口,进水口比池塘面略高一些,出水口比虾沟略低。
进出水口都要安装密眼铁丝网,以防止逃虾和野杂鱼等敌害生物的进入。
藕塘同时开挖围沟、虾坑,目的就是在高温季节和藕池要求浅灌、追肥时为小龙虾提供藏身之地,也在池塘饵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对小龙文/ 鲁晶小龙虾藕池生态虾,藕田中的水草、生物饵起到面积为6670平方米。
2.池塘的基本改造的基本改造,就是加小龙高效养殖技术(一)第5月上半月刊55虾进行适当的饵料投喂,还能够观察小龙虾的摄食和活动情况。
可按照“口”字形开挖虾沟,虾沟距池塘埂内侧1.5米左右,沟宽1.5米,深0.8米。
在池塘的一端或一角要设置一小块暂养池,水深不宜太深,约0.5米即可,主要是用于集中培育小龙虾苗、暂养虾苗和收集商品虾。
3.防逃设施防逃设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用硬质塑料薄膜加窗纱网制成防逃网,埋入土中约20厘米,土上露出约40厘米即可,外侧用木桩每隔70厘米左右进行支撑固定,顶部用细铁丝或结实绳子将防逃膜固定在窗纱网上,防逃膜不能够有褶皱,不然达不到防逃的效果,接头处要光滑且不能留有缝隙,防逃网在池塘拐角处设成弧形。
女,寿光市农业局蔬菜办主任,一直从事蔬菜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为全国各地菜农和农技人员授课,深受好评。
拥有《一种彩椒V 型双平面整枝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近30篇文章;编写出版了《保护地黄瓜种植难题破解100法》等10多部专著;获得“山东省丰收奖二等奖”“潍坊发明奖二等奖”“贾思勰农业科技奖”等多项奖;担任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寿光综合试验站技术专家、国家西甜瓜体系潍坊试验站团队成员、寿光广播电视台农业节目技术监审和顾问等。
特约栏目主持:刘天英导读:莲藕营养丰富,不仅可以吃,还可以作中药,连片种植观赏效果极佳,可以带动周边旅游采摘。
近几年,齐河莲藕种植面积逐步增加,但是随着物价飞涨,种藕成本逐年增加,同时受市场影响,莲藕价格波动较大,导致种藕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探索高效种植模式迫在眉睫。
在齐河,以齐河瑞莲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许多莲藕种植大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不影响莲藕产量的前提下,在莲藕田里套养小龙虾,形成了以莲藕为主、小龙虾为辅的共生模式。
目前,这种藕虾共生种养模式已成功推广1000余亩(66.67余hm 2),小龙虾每667m 2年收益可达1500元左右,该模式不仅节省了种藕成本,为莲藕提供底肥,还增强了莲藕底泥的透气性、增加了莲藕的产量;莲藕和水草则能为小龙虾净化水质、提供天然饵料,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下面具体介绍齐河县夏季莲藕、小龙虾共生高效种养技术。
1品种选择食用莲藕的品种很多,按对水层深浅的适应性可分为浅水藕和深水藕。
齐河主要种植浅水藕,品种主要有鄂莲9号、鄂莲10号、新6号、3735等。
藕种要选择藕头饱满、顶芽完整、藕身肥大、藕节细小、后把粗壮和色泽光亮的种藕或充分成熟的子藕。
种藕一般3节,宜随选、随挖、随栽,也可先挖起催芽后栽植。
挖藕时应注意保护顶芽。
2定植前准备2.1整地藕田在冬季要排水深翻,深度50~70cm,而后施基肥,每667m 2夏季莲藕、小龙虾共生高效种养技术付娟娟孔令霞宋孝红宋善兴付娟娟,齐河县农副渔业发展中心,山东德州市齐河县齐鲁大街,251100,电话:151****9289,E-mail :****************孔令霞,宋孝红,宋善兴,齐河县农副渔业发展中心收稿日期:2020-11-2064--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腐熟鸡粪100~150kg。
我国藕田资源丰富,但单纯种藕效益不高。
如果实行综合种养,在藕田养殖小龙虾就可充分利用水体和生物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取得较好的种养效益。
1.做好藕田改造,确保满足养虾环境需要藕田养虾,必须保证藕虾和谐相处,互利共生,这就对藕田选址、改造等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是藕田选址要合理。
用于种藕养虾的藕田,必须要求水源稳定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顺畅,保水性能好,抗旱、抗洪能力强,并且田块要背风向阳,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利于藕虾及浮游生物生长。
一些冷浸田、环境恶劣的田块不适宜养殖小龙虾。
二是田埂要加高加固。
小龙虾掘洞能力相当强,有集中扎堆习性,所以藕田田埂必须比常规种植更牢固可靠,以防止小龙虾逃逸。
在藕田改造时,可将藕田底泥挖起来加固田埂,也可用黄泥筑埂夯实加固,使田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宽度达到80厘米以上。
由于小龙虾善于攀爬,为防止外逃,必须在田埂四周用塑料板或水泥预制件建设防逃墙,再用塑料网布覆盖田埂内坡,下部埋入土中30厘米左右,上面高于田埂80厘米左右,田埂上每隔1.5米用木桩支撑固定。
三是排灌要安全通畅。
为方便小龙虾生长栖息,藕田中间必须如稻田养鱼一样开挖虾沟和虾坑,虾沟深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呈“十”字或“井”字形分布。
同时,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藕田还要开挖虾坑1个,深50厘米左右,面积在5平方米左右,虾沟与虾坑要相通。
另外,藕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最好呈对角分布,也要与虾沟和虾坑相通。
为防止小龙虾外逃,在进排水口要建设双层防逃设施,采用铁丝网或优质塑料网,外层拦藕田杂物,内层拦小龙虾。
2.科学放养虾苗,确保小龙虾品质优良质量安全藕田养虾,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藕虾对溶氧、阳光、酸碱度和养分等各有不同,因此在虾苗放养上必须科学合理。
一是注意藕田消毒施肥。
为保证莲藕和小龙虾的安全健康,在种养前,藕田必须严格消毒。
莲藕的栽培期在4—9月份,小龙虾的放养也可安排在4月中旬左右。
“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藕虾共生”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它是由水生植物藕和淡水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方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创造一个自然养殖的生态系统,在保障养殖效益的同时,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
这种模式还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水产品的养殖品质。
藕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可以在水中生长和繁殖,一般在池塘或湖泊中养殖,培养周期一般在4-6个月左右。
而淡水虾又因其肉质鲜美、价格适中,已经成为了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
“藕虾共生”的养殖方法是,首先在水池中种植藕,等到藕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放入淡水虾,让藕和虾共同生长繁殖。
在这个过程中,藕提供了足够的养分和氧气,为虾提供了生存的条件,而虾则会将其代谢产物排出,提供了肥料,促进了藕的生长。
这种共生关系的形成,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藕可以吸收水中的养分和有害物质,净化水质,而虾则会捕食池塘中的有害生物,控制水中的害虫数量。
此外,“藕虾共生”还有其他一些优点。
比如,藕的叶片可以遮挡池塘阳光,形成覆盖物,减少水面的蒸发,降低了水位下降的风险;虾的成虾可以捕食池塘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增加了水体灵活性,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风险。
但是,“藕虾共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由于虾的数量较多,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池塘的清淤和处理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虾是游泳性较强的动物,如果没有適量控制数量,容易逃脱养殖池,造成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藕和虾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也存在差异,需要适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比例。
总之,“藕虾共生”是一种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友好的养殖模式,它能够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符合水产品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未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藕虾共生”模式将会在水产养殖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实现多种生物共生生长的养殖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养殖水域中种植了一些水生植物,同时养殖了多种水生动物,它们之间通过共生关系,互相促进生长和繁殖,形成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
藕虾共生养殖模式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和推崇的生态种养模式之一。
藕虾共生养殖模式,主要是将藕和虾在同一块水田或者养殖池中进行共生养殖。
藕是一种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力,能够在水中吸收养分、净化水质,同时提供了虾类生长的栖息环境。
而虾则可以在藕根的周围寻找食物,借助藕根提升栖息环境,并且可以将其粪便和废物排泄物作为藕的养料,促进藕的生长,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互利共生的关系。
在“藕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中,虾与藕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实现水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藕虾共生”模式下的相关特点和优势:1. 养殖模式简单可行“藕虾共生”养殖模式简单易行。
在养殖池中,只需在适当的时间种植藕籽,然后投放适量的虾苗,虾和藕就可以形成共生关系,互相促进生长。
整个过程无需复杂的技术和设备,适合于一般农户投入生产。
2. 节约养殖成本由于藕和虾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虾可以在藕根附近养殖,不需要额外提供虾池,节约了土地和养殖成本。
而且藕虾共养模式能减少原料投入,降低养殖成本。
两者共生互益,在有限的水域资源内,兼顾了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改善水体环境在藕虾共生模式下,水生植物藕能够有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和废物,净化水体。
而虾类能够清除水中底部杂质和残渣,这有利于提升水体的水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有利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4. 增加产出效益在“藕虾共生”模式下,藕和虾相互促进,可以提高产出效益。
藕的生长可以提供虾的饵料,虾的粪便和余食能成为藕的养分,双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双重产出,而且能够提高养殖效益。
5. 提升生态平衡藕虾共生模式可有效提升水域生态平衡。
藕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与探索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中,藕虾综合种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其经济效益显著,环境友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藕虾综合种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二、藕虾综合种养技术概述藕虾综合种养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块农田中同时种植莲藕和养殖淡水虾。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实现“一田多用,一水两用”。
三、藕虾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1. 提高经济效益:藕虾综合种养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多种农产品的同时产出,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 保护生态环境:莲藕的生长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改善水质,为虾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而虾的排泄物又可作为莲藕的肥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 提升产品质量:在藕虾综合种养模式下,虾以莲藕的根茎为食,肉质更加鲜美,莲藕也因为没有使用化肥农药,口感更佳。
四、藕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操作要点1. 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藕虾综合种养效果的关键。
一般来说,每亩池塘种植莲藕约600株,投放虾苗约8000只。
2. 水位管理:根据莲藕和虾的不同生长期,合理调控水位。
莲藕生长期应保持浅水位,以利于莲藕的光合作用;虾的生长期则需保持深水位,以利于虾的活动和繁殖。
3. 饲料投喂:除了让虾自然摄食莲藕的根茎外,还需要适当投喂饲料,以满足虾的营养需求。
五、结语藕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然而,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