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31
稻田小龙虾的养殖技术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
一、稻田选择与改造。
1. 稻田选择。
- 水源:稻田应靠近水源,水质良好且无污染。
因为小龙虾对水质要求较高,良好的水源能保证小龙虾的生存和生长。
例如,水源的pH值应在7 - 8.5之间,溶解氧含量要大于5mg/L。
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可能会导致小龙虾患病甚至死亡。
- 面积: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5 - 10亩为宜。
较小的面积便于管理,包括投饵、疾病防控等操作。
- 土壤:土质以壤土或黏土为好。
这种土壤保水性能强,能够为小龙虾提供相对稳定的栖息环境。
2. 稻田改造。
- 挖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3 - 5米,深1 - 1.5米。
同时在稻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1 - 2米,深0.8 - 1米。
这些沟是小龙虾活动、避暑和越冬的重要场所。
- 筑埂:田埂要加固加高,埂高1 - 1.2米,埂宽1 - 1.5米。
加固田埂可以防止小龙虾逃逸,同时也能抵御洪水等自然灾害。
- 安装防逃设施:在稻田的四周设置防逃网或塑料板等防逃设施。
防逃网的高度应在0.5 - 0.6米左右,底部要埋入泥土中0.2 - 0.3米。
小龙虾具有较强的攀爬能力,如果没有有效的防逃设施,会造成小龙虾大量逃逸。
二、虾苗投放。
1. 虾苗来源。
- 选择正规的虾苗养殖场购买虾苗。
优质的虾苗体质健壮,附肢齐全,规格整齐。
避免从有疫病的地区引进虾苗,以免将疾病带入养殖稻田。
2. 投放时间。
- 一般在春季(3 - 4月)或秋季(9 - 10月)投放虾苗。
春季投放虾苗,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到夏季就可以收获成虾;秋季投放虾苗,能让小龙虾在稻田中越冬,来年春季开始快速生长。
3. 投放密度。
- 每亩投放规格为100 - 200只/千克的虾苗6000 - 8000只。
投放密度要根据稻田的条件、养殖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如果密度过大,会导致小龙虾生长空间不足,食物竞争激烈,容易引发疾病;如果密度过小,则会浪费稻田资源,影响养殖效益。
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一、建造稻田养虾条件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
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
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
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
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
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在离田埂1米处,每隔3米打一处1.5米高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
在养虾沟和田间里要移栽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分散为好,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墙,以防小龙虾逃逸。
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二、虾苗虾种放养放养小龙虾虾苗或虾种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
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1500-2000尾/亩或30公斤/亩。
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高温天气进种、苗要谨慎消毒,最好是进种苗时不用食盐水浴洗,进完种苗后用生石灰10公斤/亩对水体消毒。
田间管理主要集中在水稻晒田、用药和防逃防害方面。
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唐玉华1 稻田的选择用于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应选择不受旱灾、洪灾影响,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没有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周边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早熟稻田。
面积通常为10~30亩,选择的面积大,便于统筹规划、统一投放、统一投饵、统一管理。
2 田间工程建设2.1田埂加固。
小龙虾具有冬夏两季穴居的习性,所以要求养殖稻田的田埂结实坚固,不漏不垮,遇到大雨不容易淹没和冲塌。
因此,对原有的田埂要进行改造,要求边埂达到高0.8~1.0米,宽度0.6~0.8米,田埂基部应加宽到1.2~1.5米,田埂应夯实(要能关注40~60厘米的水深),内坡要平整。
2.2养虾沟建设。
在田块四周距田埂1米左右的内沿开挖3~5米宽、深1米左右的环形养虾沟,田块较大的中间还需开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5~1.0米,深0.5米左右。
若稻田面积较小,可开成“十”字形;若面积较大且呈长方形的田块,可开成“井”形。
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虾潭,虾潭可开挖在虾沟的交叉处或稻田的四角,与虾沟相通。
虾潭一般呈正方形,1米见方,深0.8~1.0米。
开挖环形沟和田间沟的泥土可用作加固、加宽、加高田埂,平整田面。
2.3防逃设施。
用塑料网布在沿田埂四周建防逃墙,下部埋入土下20㎝,上部高出田埂5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网布上部内侧缝上宽度为30厘米左右的钙塑板形成倒挂,以防小龙虾逃逸。
2.4进排水系统。
稻田养虾必须做到从进水沟单独进水,向排水沟单独排水,使小龙虾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生长。
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排水口应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向外逃逸。
3 放苗前准备3.1清沟消毒。
放苗前15天清沟消毒,将环形沟和田间沟中的浮土清除,对垮塌的沟壁进行修整。
然后用生石灰75~90公斤∕亩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
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模式,通过在水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小龙虾,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户的收入。
下面将介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关键技术。
首先是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稻田套养小龙虾需要选择适应低温、耐淹水、耐晒性强的水稻品种。
常见的适宜品种有越南稻、孟加拉稻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长的生育期,使得小龙虾有足够的生长时间。
其次是适当的田埂管理。
田埂的高度和宽度需要适中,一般高度为20-30厘米,宽度为1-1.5米。
田埂的坡度应适宜,以便稻田和养殖池之间顺利排水,避免积水。
再次是科学的水质管理。
稻田的养殖水质需要保持一定的PH值、溶解氧含量和温度。
一般来说,PH值在6.5-8.5之间,溶解氧含量在4-6毫克/升之间,水温在25-30摄氏度之间。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是合理的饲料管理。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既吃水稻的残茬腐植物,也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
可以适量投喂一些优质饲料,如豆饼、鱼粉等,以提高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田螺、稻飞虱、稻飞虱传毒病等。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如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合理施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等。
最后是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放养时间。
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放养时间可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小龙虾的充分生长。
一般来说,养殖密度应控制在3000-5000只/亩之间,放养时间一般在6-8月份。
小龙虾稻田繁育养殖一体化技术一、概述淡水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
原产北美,现广泛分布于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除西藏、内蒙外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生物种群量较大,是我国淡水小龙虾的主产区.淡水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出口欧美的重要水产品,也是我国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紧张的市场供求关系使小龙虾的价格不断飙升。
淡水小龙虾现成为我省出口创汇最多的水产品.二、淡水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一)生活习性1、栖息地淡水小龙虾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沼泽、池塘、稻田及沟渠中,栖息地多为腐殖质较多的土质,有较多的水草、树根或石块等隐蔽物。
在食物较为丰富,水位较为稳定的静水沟渠、池塘和浅水草型湖泊中较多。
2、习性夜行性.淡水小龙虾为夜行性动物,白天常潜伏在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角落、草丛或洞穴中,夜晚出来摄食.在自然情况下,因缺饵和水体透明度较低,白天也见其觅食。
所以养殖投喂和观察应在傍晚或晚上进行。
攀爬性。
该虾有较强的攀援能力和迁徙能力,在水体缺氧、缺饵、污染及其它生物、理、化因子发生骤烈变化而不适的情况下,常常爬出水面进入另一水体。
如下雨时,特别是下大雨时,该虾常爬出水体外活动,从一个水体迁涉到另一个水体。
该虾喜逆水,常常顶着逆水上溯且逆水上溯的能力很强。
因而养殖小龙虾,防逃非常重要。
掘洞性。
淡水小龙虾掘洞能力较强,常在堤岸处掘穴.洞穴的深浅、走向与水体水位的波动,堤岸的土质及该虾的生活周期有关.在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和螯虾的繁殖期,所掘洞穴较深;在水位稳定的水体和螯虾的越冬期,所掘洞穴较浅;在生长期,淡水小龙虾基本不掘洞。
其洞穴最长的可达100Cm,直径可达9.2Cm。
因而养殖池埂应有一定的宽度,以防小龙虾将池埂打穿。
争斗性。
小龙虾争斗性较弱,敌害却很多,水蛇、爬行类、黄鳝及凶猛鱼类、鲤鱼、草鱼、水老鼠及鸟类都会对小龙虾造成很大威胁,因而养殖小龙虾自始至终都要防敌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