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
- 格式:ppt
- 大小:790.50 KB
- 文档页数:10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历史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口述史是人类最主要的历史记录方式,因为文字记录能力的限制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字记录逐渐取代了口述史成为主要的历史记录方式。
但是口述史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传承文化,还能够补充和丰富正史的内容。
在今天,口述史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更真实、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口述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口述史的传承。
一、口述史的重要性口述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方式。
口述史能够传承文化。
许多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事件都是通过口述传承下来的,这些口述传承包含了很多珍贵的文化信息,如果失去了口述史,这些文化信息就可能会永远失传。
口述史能够弥补正史的不足。
正史通常只会记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一些小众群体、边缘事件等往往会有所忽略。
口述史则能够补充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口述史能够帮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历史。
口述史能够直接从当事人口中得知历史情况,这样的记录更加真实、生动。
二、口述史的传承方式口述史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口口相传、录音录像和口述史档案的建立等方式。
口口相传是口述史最传统的方式,它常常在家庭、部落或村落之间流传。
但是口口相传的方式容易出现信息的丢失和变形,所以在今天它并不是最好的口述史传承方式。
录音录像成为了现代最主要的口述史传承方式,它能够直接记录下当事人的讲述,即便时间过去了很久,也能够凭借这些记录重新学习历史。
建立口述史档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它能够将口述史的内容永久保存下来,并且进行整理和分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些历史。
口述史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程,口述史传承的人口正在减少,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的口述史传承人。
其次是口述史传承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口述史往往受到当事人自身的主观认知和感情色彩的影响,所以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注意核实和辨别。
访谈口述史格式范儿范文
嘿呀,今儿个咱可得好好唠唠这事儿!
我叫[访谈者姓名],今儿个有幸邀请到了咱这儿的老行家[被访谈者姓名],来跟咱讲讲他那传奇的经历哇!
(满脸期待地看着被访谈者)来来来,您先给咱讲讲您是咋开始这行的呗?
(被访谈者笑了笑)这事儿啊,那可说来话长咯。
想当年,我还是个小年轻的时候,就对[相关领域]特别感兴趣,那股子热情哟,就跟着了火似的,哈哈!
(继续追问)哦?那后来呢?您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呀?
(被访谈者摸了摸下巴)这中间那可坎坷了去啦!遇到过不少难题,也犯过不少错呢。
不过咱就是不服输,硬着头皮往前冲,还真让咱给挺过来啦!
(一脸感慨)您看,这一路走来,那真是酸甜苦辣啥都有啊。
有时候累得都想放弃了,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梦想,就又有了动力。
(眼中闪烁着光芒)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经历都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呢,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认真地看着被访谈者)谢谢您跟我们分享这些,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被访谈者摆了摆手)嘿不用谢啦,希望能对你们有点帮助就好啦。
(访谈结束,两人相视一笑)。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历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口述史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口述史实践是一种以口头访谈为主,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口述资料,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口述史实践,现将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实践过程1. 确定主题与对象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团队首先确定了研究主题,即我国某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传承人作为访谈对象。
2. 准备访谈提纲为了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准备了访谈提纲,包括手工艺的历史渊源、传承过程、技艺特点、市场前景等方面的问题。
3. 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尊重、客观、真实的原则,认真倾听传承人的讲述,详细记录访谈内容。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以下要点:(1)倾听与观察:关注传承人的情绪变化,捕捉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2)提问技巧: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适时调整问题,引导其深入讲述。
(3)录音与录像:确保访谈内容的准确记录。
4. 整理与分析访谈结束后,我们对录音、录像资料进行整理,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三、心得体会1. 口述史实践的价值通过这次口述史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首先,口述史能够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其次,口述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最后,口述史能够促进历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历史学的发展。
2. 口述史实践中的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1)访谈对象的选择:如何确保访谈对象的代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2)访谈技巧:如何引导访谈对象深入讲述,避免出现尴尬或冷场,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
(3)资料整理与分析:如何从大量的访谈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口述史实践的经验与启示(1)充分准备:在访谈前,要充分了解访谈对象和访谈主题,准备好访谈提纲。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工学分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1班姓名:张鹏电话:584863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近代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所知道的历史,并编辑整理成口述史,但是我在学校这边没有认识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不认识的老人,于是我便打电话给我远在安徽老家的外公,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采访的主题是,您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并根据这次电话采访写了一下的口述史: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那么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怎么去规划这场改革的?改革的进程有哪些?改革前后中国的变化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追寻过去吧!1.问: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国家要改革开放的这个信息的呢?答: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个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则分到的田地就多。
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历史补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
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指通过记录口头传承、口头历史、口述史等非书面的历史材料,以达到揭示历史真相、突显文化特色、丰富历史知识的目的。
口述史是为后人留下近代历史、民间传说、独特文化等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围绕着口述史的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关于口述史的真实性口述史相较于书面史,其真实性可能会缺失一些,原因如下:首先,口述史受到口述者认知水平、诉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口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和遗漏等情况。
其次,口述史存在时间、地域等差异,不同地域的口述史可能会产生互相矛盾的情况。
又如,口述史往往是在家族、朋友之间流传,这种流传本身存在时间和传递环节上的偏差。
因此,我们应该在理解口述史时,同时考虑其真实性问题,融合各种因素,对口述史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分析。
口述史传承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借助口述的形式进行传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述史的传承过程也面临危机,这既有物质因素的原因,也有精神因素的原因。
物质原因指的是物理保管储存的问题,如材料损坏、丢失等,精神原因指的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对西方文化的趋热,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少的人会花时间去关注传统文化以及口述史的传承。
因此,口述史的传承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找到可持续的传承形式。
三、关于口述史的与书面史的相对性在口述史与书面史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
一种观点认为,当出现口述史与书面史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选择相信书面史,这是因为书面史相对于口述史更准确、可被查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口述史和书面史是一样重要的,口述史的存在意义在于弥补书面史的不足之处,同时可以发现书面史所遗漏的内容。
事实上,口述史与书面史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关系,二者常常会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对立起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我们对口述史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最早的文献编纂批判到现在的社会科学研究,口述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描述方法和理论研究的视角,我们因此能够以多元的视角探求历史真相和文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口述史名词解释
口述史,又称口头传统,是一种中国前代以口头形式传承的史料和历史文化储存的方式。
在古代中国,口头传统史料被用于记录有关如何生活,撒谎,尊重礼仪,尊敬祖先,遵守规则,和好的人际关系的故事。
这些口头传统史料被用来传授给下一代,也是一种文化输出的方式。
被口头传统向历史学家传承的故事,包括君主和贵族的本质,古代伦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其他影响日常生活的内容。
口头传统史料是中国文化保存和传承的重要来源。
它们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和信息。
然而,口头传统史料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因为它们是一种口头传播形式,它们的质量受到了口头表达的客观条件的影响,对改变的容忍度很低,每一代的文献都会有微妙的差异。
此外,口头传统史料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行为示范,并帮助确立了中国的民族性格。
比如,礼教是中国口头传统史料中最受尊重的一种,其古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总之,口头传统史料对历史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提供了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信息,是今天保存历史文化的必要手段。
口述史访谈问题提纲设计1.1确定选题与受访者1.1.1确定选题明确口述史采访目的,实际上就是确定选题。
恰当的选题是开展口述史采访的第一步,是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必要前提。
选题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口述历史项目的成功与否。
因此,在选择口述历史项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行事。
首先,要判断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口述史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课题尤为关键。
什么是重要现实意义?就是要考察这个课题所涉及内容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有没有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产生过影响。
什么是重要研究价值?就是不仅要看这个课题所涉及内容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产生过什么影响,还要考察这个课题学术界的研究状况。
就是说,通过口述史采访,能否搜集到现有文献资料所缺、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历史资料,或者能否突破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丰富已有的文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深化历史研究的广度和层次。
这是选择口述史采访项目的主要依据。
其次,要考虑潜在的受访者寻找的难度。
受访者是进行口述史采访的主角,找不到没有合适的受访者,采访根本无法进行。
第三,要对口述史采访进行经费预算与人力估算。
进行口述史采访,会发生不小的费用,需要团队运作,要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做好妥善的准备工作。
1.1.2受访者的选择受访者的选择与确定选题有密切关系。
有什么样的选题,就会有什么样的受访者,选题决定或规定了受访者的选择方向。
然而,两者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不是确定了选题,受访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因为一个选题可能有很多貌似合适的受访者。
假如我们要开展关于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口述历史项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受访者:其一,从上山下乡的时间维度选择,有运动一开始就下乡的,也有较晚参加的,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直到70年代末;其二,从空间维度选择,涉及到祖国各地、四面八方;从涉及人员角度选择,有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家庭、不同文化程度的知青人群,也有与这些知青发生密切关系的相关人员;就上山下乡的模式而言,主要有农场、兵团、干校和农村插队等。
简要简述口述史工作者一般工作流程English:Oral Historian's Workflow.Oral history is a research method that involves interviewing people about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n a particular topic. Oral historians use these interviews to create a record of the past that can be used by researchers, educato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The workflow of an oral historian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Research: Oral historians begin by researching the topic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is research may include reading books and articles, interviewing experts, and conducting site visits.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so that the historian can ask informed questions during the interviews.Interviewing: Once the historian has completed their research, they begin interviewing people who have first-hand knowledge of the topic. These interviews may be conducted in person, over the phone, or via video conference. The historian will typically ask theinterviewee a series of question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Transcribing: After the interviews have been conducted, the historian will transcribe them. This involves listening to the recordings and typing out the spoken words. The transcripts are then used to create a written record of the interviews.Analyzing: Once the transcripts have been created, the historian will begin analyzing the data. This may involve coding the transcripts for themes, identifying patterns,and drawing conclusions. The goal of the analysis is 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and to identify the key themes and perspectives that emerged from the interviews.Writing: The final step in the oral historian's workflow is to write up their findings. This may involve writing a book, an article, or a research paper. Thewritten report should provide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interviews, and the analysis.Chinese:口述史工作者一般工作流程。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一、口述史的定义口述史是指使用口头讲述形式记载历史的过程,它是一种比书面史料更早期的传承形式,是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历史建构的主要途径之一。
口述史是以讲述者本人的经历、见解、观点等个人化内容记述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讲述者自身和他/她所处社会环境的观点。
口头史料记录的信息虽然比书面史料模糊,也因其早期的形式而得到大量的重视。
二、口述史的特点1、口述史是个人化的经历。
口述史除了用言语记录历史贴近真实的外,它更强调了口头史料的个性特征,体现的是人们的经历、思想和观点。
传统的口述史通常是以一种个人视角来描述事件;而现代口述史则通过大量的口头史料收集,加上各大学者研究,使得口头史料更加深入全面地反映各种史实,使其成为记录史实和探讨史实内涵的重要发言媒介。
2、口述史记录的信息模糊性大。
因口头史料存在记录者主观和记忆缺陷等因素,所以过去人们记录的史料往往模糊难解。
然而,现代学者们也在积极探讨口述史的可信度,认为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书面史料,发现未被书面文献所反映的更多史实,成为当今历史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三、口述史的应用1、口述史可以作为拓展史实的工具。
口述史以个人化的形式记载历史,它可以更好地拓展史实,结合其它史料结合起来,更好地诠释真实的历史。
此外,口头史料的个性性能够弥补书面文献的不足,帮助学者对历史做出更准确的解读。
2、口述史可以作为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源。
口头史料的可信性不仅补充了书面史料的空白,也成为学者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深层次涵义的最佳途径。
目前,许多学者、史学者都拓展口述史,利用口头史料帮助改进他们的史学研究,对深入研究各历史时期、探究历史内涵及更为深入的历史研究起到有效作用。
总之,口述史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将真实史实展示出来,且具有贴近真实、偏向个性的特点,使研究历史变得更全面、更深入,为当今史学研究发掘和传承史实提供了重要资源,从而对历史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人们去引起理解和重视。
口述史工作者的一般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明确口述史项目的主题和目标,例如研究某个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个人经历等。
教育口述史报告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使命。
教育口述史是一种记录教育发展历程的方法,通过对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口述,可以还原教育的真实面貌。
本文将通过一步步的思考,介绍教育口述史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应用,以期增进对教育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步:了解教育口述史教育口述史是一种研究和记录教育历史的方法,通过采访教育者、学生以及相关参与者,记录他们的回忆和经验。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
第二步:收集口述史资料要进行教育口述史的研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口述史资料。
可以通过面谈、录音、文字记录等方式收集口述史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教育者的经历、教学方法、学生的回忆和见解等等。
第三步:整理和分析资料在收集到口述史资料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等分类整理资料,同时对于不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第四步:揭示教育发展的脉络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可以揭示教育发展的脉络。
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变迁和演变。
同时也可以发现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
第五步:借鉴教育口述史的经验教育口述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也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了解过去的教育经验,可以对现在的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进行借鉴和改进。
结论教育口述史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者和学生的口述史资料,可以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这一步步的思考,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教育口述史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方法,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张三. (2018). 《教育口述史研究与应用》. 教育出版社.•李四. (2019). 《教育发展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指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的历史,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以下是一些关于口述史的思考:1. 重要性和可信度口述史能够传递个人经历和见证,为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通过口述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被忽视或者被低估的事件和个人。
一些历史事件可能没有被正式记录下来,但通过口述历史,我们可以听到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观点,从而得到更为全面和真实的历史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口述史并不总是可信的。
口述史是主观的,受到个人记忆、理解和情感的影响。
回忆的时间越久远,记忆的可靠性就越低。
口述史也容易受到个人意识形态和偏见的影响,可能存在改写历史的倾向。
所以在利用口述史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核实和比对,以提高其可信度。
2. 非正式历史的重要性口述史往往记录了非正式历史。
它关注的不仅是政治权力和官方文件,更注重社会群体、身边人的普通生活和体验。
口述史可以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工作和社交经历,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社会历史。
非正式历史的记录对于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揭示出一些被正史忽视的社会群体的经历和贡献,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全面和立体的认识。
它也揭示了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和改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持续性和影响。
3. 口述历史的记录和传承通过适当的记录和传承,口述历史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为了保护口述历史,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记录和媒介,如录音、录像、书籍等。
这些记录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中使用,如教育、研究、展览和纪念活动等。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口述历史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积极培养传承和收集口述历史的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口述历史的持续记录和传承。
4. 冲突和权力议题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往往涉及到冲突和权力议题。
历史中的冲突和矛盾被保留在口述历史中不同的版本中,这反映出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不同观点和利益。
历史口述史采访提纲的范例口述历史是大众的历史,是平民的历史。
口述历史是社会大众对于历史的感受和记忆,因其亲历、亲见、亲闻、亲感,往往比学者的著作更加具体、细腻、生动、鲜活。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随着对历史亲历者复杂情感的理解,逐步形成了口述历史访谈规范。
主要是:敬为上——尊重历史亲历者。
无论是否有历史污点和某种癖好,都要心怀敬意,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礼为先——用实际行动表达尊重的态度,经常致信和打电话问候,登门拜访必携礼品。
不在于花钱多少,主要是表达尊重和敬意,讨取接纳。
诚为要——心诚则灵,对亲历者的回忆要虔诚倾听,耳顺心思,慎质疑,慎反问。
信为本——言而有信,重然诺,包括所有约定和保护隐私等。
使亲历者具有安全感,从“要他说”转变为“他要说”,成为历史言说的主体。
法为基——口述历史的著作权归口述者和访谈整理者共有。
切实保护口述历史主体的著作权、隐私权、自主权等私权利。
口述者有修改、保存和决定发表与否的权利。
情不断——对受访者要心存感激,逢年过节,致以问候,及时通报进展情况等相关信息。
不能认为采访结束达到了目的,不再主动与受访者及其家人联系。
所以,我们不仅收获了三千来位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和教科书、历史图片等大批珍贵实物资料。
甚至还发现了留下当事人家国认同的形形色色的墓碑。
……也出版了二十多种书籍。
众所周知,搜集口述历史难。
美籍华人唐**说过,口述历史是一项烧钱的事。
其实,他做名人的口述历史,百分之八十是靠档案资料。
当事人亲自口述的内容并不多。
我们自费搜集口述历史的难处可想而知。
但几十年风风雨雨走来,我们现在感到,最难的还不是访谈搜集。
而是:一、整理。
把老人们断断续续的述说整理成具体、丰富、详实的文本,需要对老人的生命进行深入的解读,还需要有丰富的背景知识。
更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胆略。
因为他们的回忆常常是断断续续的,甚至有些“发霉”的味道。
二、出版。
我们做的口述历史有人愿意出版,自从1997年出版第一本书之后,又出版了好几本。
随着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口述史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口述史实践,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口述史的价值和意义。
以下是我对这次口述史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口述史的价值1. 丰富历史资料口述史通过收集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见证,丰富了历史资料。
这些资料往往是书面文献所无法提供的,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
2. 传承民间文化口述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许多民间故事、习俗、技艺等,通过口述的方式得以保存和传承,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 拓展研究视野口述史使研究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拓展研究视野。
通过当事人亲口讲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对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口述史实践的过程1. 确定主题和对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主题和对象。
这次口述史实践的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迁”,对象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一辈人。
2. 拜访当事人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分组对当事人进行了拜访。
在拜访过程中,我们尊重当事人,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并做好记录。
3. 整理资料拜访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
包括录音、录像、照片等,以及当事人的生平、家庭背景、亲身经历等内容。
4. 分析研究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对收集到的口述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变迁的历史规律。
三、口述史实践的心得体会1. 尊重当事人在口述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尊重当事人的重要性。
当事人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讲述具有很高的价值。
因此,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保护他们的隐私。
2. 认真倾听口述史实践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
在拜访当事人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不随意打断,不轻易下结论。
3. 记录准确口述史资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在记录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避免因记录失误而影响研究结论。
口述史访谈录格式要求指导专业这口述史访谈录格式要求啊,可有点意思。
我就跟您唠唠我知道的那些事儿吧。
我这人啊,平常就爱琢磨人。
您知道吗,人这东西啊,就像一本本不一样的书。
就好比我碰见一老农,那脸啊,就跟那老树皮似的,一道道褶子,黑红黑红的。
我瞅他那眼睛,透着股子实在劲儿。
我就跟他聊起来了,我说:“大爷,您这地里的活儿忙不忙啊?”大爷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瞅我一眼说:“忙啊,咋不忙呢?这地啊,就跟俺的娃一样,得好好伺候着。
”这口述史访谈啊,就得像我跟这大爷聊天一样,得接地气儿。
你不能一上去就问那些文绉绉的东西,人家听都听不懂,还咋跟你唠啊?得先从身边的事儿说起。
就像我写东西,我也得从生活里那些个不起眼儿的事儿里找灵感。
我记得有一回,我去一个小镇做调查。
那小镇的街上啊,到处都是那种小摊位,卖啥的都有。
有个卖豆腐的大嫂,那手啊,白白嫩嫩的,跟她那豆腐似的。
我就好奇啊,我说:“大嫂,您这手咋保养的啊?天天摸豆腐还这么白。
”大嫂就笑了,露出一口大白牙,说:“俺哪有闲心保养啊,这是天天泡在水里泡的。
”您看,这就是生活里的小细节。
做口述史访谈录啊,还得注意听人家的话外音。
有时候人家说的话,表面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背后还有更深的东西。
就像我和那些个乡亲们聊天的时候,他们有时候说一句简单的话,我得琢磨半天。
比如说有个大叔说:“这日子啊,过得就那样。
”这话听起来平平常常,可我仔细一琢磨,这里头有无奈,有对生活的感慨。
我就觉得吧,这访谈录格式里啊,要把这些东西都体现出来。
你得把这人的外貌神态写出来,像我刚刚说的大爷、大嫂、大叔的样子。
还得把那环境气氛给烘托出来。
像那个小镇的街上,有那吆喝声,有那讨价还价的声音,有那豆腐的香味儿,混合在一起,那才是生活。
要是光有干巴巴的话,那就没味儿了。
还有啊,这访谈的时候,得让被访谈的人觉得舒服。
不能像审犯人似的,一个劲儿地追问。
我就特讨厌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咱得平等地和人家聊天,就像朋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