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江苏卷文言文答案

高考江苏卷文言文答案

高考江苏卷文言文答案
高考江苏卷文言文答案

2004:

11B 12A 13A 14D

15.①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②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

③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2005

十一、9.答:B(A谢罪 B拒绝;辞别 C举起 D多次)

10.答A(例句:为,介词,替。A替 B成为 C因为 D被)

11.答:D(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

12.答:B(“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⑵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⑶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2006

8. 【答案】:B9. 【答案】:B10. 【答案】:C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⑵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土土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⑶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2007

三、8.C 9.D 10.A

四、(23分)

11.(9分)

(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不不了狠心,多怨恨而背判,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3)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独生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2008

6.D 7.B 8.C

9.(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2009

5【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6【参考答案】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7【参考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8【8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2010

5.【答案】B

【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答案】B

【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7.【答案】C

【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2011

5.【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易.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备考提示】不要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解释文言实词。

6.【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②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③说明治理得好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

7.【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故意曲解某个词语、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翻译:

【参考答案】(1)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2)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3)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他们把守仓库。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2012

5.B

6.D

7.C

8.(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全国卷语文真题历年(14--17)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 有以折之 ..。”及肄射,将 ..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 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 ....... .....,.吾且往大国分画 矣.。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州,又改郓州。上元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 ..问兵马之数,将立具 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 马光墓。哲宗以问将 ..,召为佑神观使。 .....,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4小题,19(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深敬重之。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幼赴阙..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舍此而去,!孰敢不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素无居宅,帝以芝清忠履正,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位特进,于是征为光禄大夫,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 车,..“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分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赦//宣帝嘉之/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当死爽懦惑不能用A./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赦而/不苟免//宣帝嘉之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B.爽懦惑不能用/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不诛/赦宣帝嘉之/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当死遂委身受戮C. 爽懦惑不能用 //芝坐爽下狱///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赦宣帝嘉之不苟免而口不论直志当死下狱芝坐爽遂委身受戮爽懦惑不能用D. //////// /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 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A.《三坟》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D.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A.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B.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 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 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C.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 叫,扬州叫,杭州叫,开封叫。 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 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4,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 A.打扰斧正指教包涵 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 C.打扰斧正包涵指教 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 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②“须眉”代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⑤“轩辕”代⑥“三尺”代 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使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题

[考点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一、(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 ..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本文有删节) 第一步整体把握 1.全文共5段,可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划分为两大层:第一层(1~3段),指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现象并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该层也可分为两层:先摆出社会现象,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层(4~5段),点明为丁琰写送序的原因和目的。 2.本文要谈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在这个话题上持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心话题: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原因在于没有像古代那样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如果能够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就能培养足够的人才,选拔出真正的贤守贤令。 第二步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1992年)

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1992 年)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 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 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 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 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 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 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 “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 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 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 下列两句中的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 ①由是屡被谴黜②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ùyúóyúùyǔóyǔ 答案:C。 “除佐作郎”中“除”字的正确意思是

A.降职 B.调职 C.升职 D.授职 答案:D。 下列各句中加蓝词语的正确意义是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红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以《晋书》相付②执手相看泪眼 ③可觅千斛米见与④君既若见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D。 “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 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 B.“寿独不为之屈”,“屡被谴黜” C.“蜀平” D.“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乡党以为贬议” 答案:D。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A.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有解析答案)

专题专项限时练(四)文言文翻译 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居”“清白”“喜奢好侈”;关键虚词有“所以”“率”“由”“然”;文言句式有“??者,??也”(判断句)。 第( 2)句:关键实词有“为”(第2 个)“救” ;关键虚词有“为”(第1 个)“而”“之”“则”,文言句式有“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 【答案】(1)(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参考译文】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有的谋取利益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名义上借贷,有的请托亲戚,宴请、馈赠、索取、竞争,整个家族没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时动辄互相从旁牵制,威严没法施行。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百姓却一天比一天劳苦;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快乐,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因为这而犯罪进监狱受羞辱的,多得比肩接踵。唉!如果为了妻妾

文言文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级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 (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 一、(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 ..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 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答案第一段:针对严生的来信谈自己“二文”的主旨,并借此委婉道出自己不愿成为严生老师的原因——内不足为,外不足当。 第二段:进一步指出拒为严生师的原因,但并不拒绝以“言道、讲古、穷文辞”为师。 第三段:称赞严生为文畅远,向严生指出求师之道,并希望两人“交以为师”。 2.明意辨理: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为师之道,不在乎“名”,而在乎“实”;为师之“实”,在于“言道、讲古、穷文辞”,在于“好道”“求道”;在为师之“方”方面,可以“交以为师”。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 (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 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 臣下 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 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 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 屈服,使折服 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2.大臣 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练习)射,(许) (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 (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 (认为……好)之。 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 ,(许)将曰: 句,是。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 见狱空耳。”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于”, (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 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 (通“纵”,好像)一人。”

数, 辅重臣) 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 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 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哲宗 问(许)将,对曰: 的品德)事。” (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 ,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二、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 同知礼院,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 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 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问兵马之数,将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整理

近五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整理 整理要求: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臵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偾军:溃败的军队。 整理: (二)2011新课标卷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整理: (三) 2012新课标卷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捴迨宥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 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 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 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 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

《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接天子以号令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

文言文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 二、文言文阅读(18分)2008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 ..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2014届高三文言文翻译训练及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训练 一、(2013年江苏卷) 1、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2、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译文: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二、(2012年江苏卷) 1、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苏涣)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2、君(苏涣)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苏涣)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三、(2011年江苏卷) 1、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陈公弼)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陈公弼)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陈公弼)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2016-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