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50]×0.6+50(好) 肥胖度的计算: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50]×0.6+60(男子)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北方成年人理想体重(千克)=×0.6+50 南方成年人理想体重(千克)=×0.6+48 计算一下就可以了!

BMI=体重㎏÷身高㎡。BMI在25~29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其中BMI在30~34.9为一类肥胖,B M I在35~39.9为二类肥胖,超过40为三类肥胖。

标准身材

1.体重身高-112c m

2.胸围身高X0.5 2

3.腰围身高X0.37

4.腹围身高X0.457

5.臀围身高X0.54 2

6.腿围身高X0.26+

7.8 (以身高160C M为准)

上臂臂围身高X15% 胸围身高X53% 腰围身高X43% 腰围=臀围/ 3

完美的体重指数(B o d y M a s s I n d e x,简写为B M 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比如:身高为175c m体重60公斤那么约)19.59 20-25是正常,高于25的人属于肥胖,高于30的人属于过于肥

B M I法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k g/m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18-2 5 超重:体重指数=25-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3 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40

标准体重(kg):

①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北方人=(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身高cm-150)×0.6+48

正常体重:=SW±SW×0.10

超重:=SW+SW×(0.11~0.20)

轻度:=SW+SW×(0.21~0.30)

肥胖中度:= SW+SW×(0.31~0.30)

重度:= 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男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0

女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2

完美的手臂曲线:(身高x0.16)cm

坚挺的上围曲线:(身高x0.53)cm

圆润的下围曲线:(身高x0.45)cm

玲珑的腰部曲线:(身高x0.37)cm

圆滑的臀部曲线:(身高x0.55)cm

匀称的大腿曲线:(身高x0.32)cm

修长的小腿曲线:标准曲线为28-34cm

1、上、下身比例: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比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骨骼美在于匀称、适度。即站立时头颈、躯干和脚的纵轴在同一垂直线上;肩稍宽,头、躯干、四肢的比例以及头、颈、胸的连接适度。肌肉美在于富有弹性和协调。过胖过瘦或肩、臀、胸部的细小无力,以及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身体某部分肌肉的过于瘦弱或过于发达,都不能称为肌肉美。肤色美在于细腻、光泽、柔韧、摸起来有天鹅绒之感,看上去为浅玫瑰色的最佳。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最科学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男女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来看看: 一、标准体重(kg):①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北方人=(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身高cm-150)×0.6+48 正常体重:=SW±SW×0.10 超重:=SW+SW×(0.11~0.20) 轻度:=SW+SW×(0.21~0.30) 肥胖中度:= SW+SW×(0.31~0.30) 重度:= 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男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0 女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2 二、国际上常用的人的体重计算公式,以及身材比例计算(比较适合东方人) 标准体重=(身高cm-100)x0.9(kg) 标准体重(女)=(身高cm-100)x0.9(kg)-2.5(kg) 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多少)10%. 超重:大于标准体重10%小于标准体重20%. 轻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20%小于标准体重30%. 中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30%小于标准体重50%. 重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50%以上 标准体脂肪: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m)} 三、各种身高的理想体重和身材比例表 身高148cm 150cm 155cm 160cm 165cm 169cm 体重48.2kg 49.5kg 52.9kg 56.3kg 59.9kg 62.8kg 胸围80cm 82cm 84cm 86cm 89cm 91cm 腰围58cm 59cm 61cm 63cm 64cm 64cm 臀围82cm 83cm 85cm 87cm 91cm 93cm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金: 本金还款和利息还款: 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式1 其中本金还款是真正偿还贷款的。每月还款之后,贷款的剩余本金就相应减少: 当月剩余本金=上月剩余本金-当月本金还款 直到最后一个月,全部本金偿还完毕。 利息还款是用来偿还剩余本金在本月所产生的利息的。每月还款中必须将本月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付清: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式2 其中月利率=年利率÷12。据传工商银行等某些银行在进行本金等额还款的计算方法中,月利率用了一个挺孙子的算法,这里暂且不提。 由上面利息偿还公式中可见,月利息是与上月剩余本金成正比的,由于在贷款初期,剩余本金较多,所以可见,贷款初期每月的利息较多,月还款额中偿还利息的份额较重。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剩余本金将逐渐减少,月还款的利息也相应减少,直到最后一个月,本金全部还清,利息付最后一次,下个月将既无本金又无利息,至此,全部贷款偿还完毕。 两种贷款的偿还原理就如上所述。上述两个公式是月还款的基本公式,其他公式都可由此导出。下面我们就基于这两个公式推导一下两种还款方式的具体计算公式。 1.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简单。顾名思义,这种方式下,每次还款的本金还款数是一样的。因此: 当月本金还款=总贷款数÷还款次数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贷款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当月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 =总贷款数×(1÷还款次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总利息=所有利息之和 =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3+。。。+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 其中1+2+3+…+还款次数-1是一个等差数列,其和为(1+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1)/2=还款次数×(还款次数-1)/2 :总利息=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 由于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本金还款额是固定的,而每月的利息是递减的,因此,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还款额是不一样的。开始还得多,而后逐月递减。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固定的。由于还款利息是逐月减少的,因此反过来说,每月还款中的本金还款额是逐月增加的。 首先,我们先进行一番设定: 设:总贷款额=A 还款次数=B 还款月利率=C 月还款额=X 当月本金还款=Yn(n=还款月数) 先说第一个月,当月本金为全部贷款额=A,因此: 第一个月的利息=A×C 第一个月的本金还款额 Y1=X-第一个月的利息

房贷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详细)

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 设贷款总额为A,银行月利率为β,总期数为m(个月),月还款额设为X,则各个月所欠银行贷款为: 第一个月A 第二个月A(1+β)-X 第三个月(A(1+β)-X)(1+β)-X=A(1+β)2-X[1+(1+β)]第四个月((A(1+β)-X)(1+β)-X)(1+β)-X =A(1+β)3-X[1+(1+β)+(1+β)2] … 由此可得第n个月后所欠银行贷款为 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 [(1+β)n-1]/β 由于还款总期数为m,也即第m月刚好还完银行所有贷款,因此有 A(1+β)m –X[(1+β)m-1]/β=0 由此求得

X = Aβ(1+β)m /[(1+β)m-1] ======================================================= ===== ◆关于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1+β)n-1]/β的推导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1、(1+β)、(1+β)2、…、(1+β)n-1为等比数列 ◆关于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1)等比数列:An+1/An=q, n为自然数。 (2)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所以1+(1+β)+(1+β)2+…+(1+β)n-1 =[(1+β)n-1]/β 等额本金还款不同等额还款 问:等额本金还款是什么意思?与等额还款相比是否等额本金还款更省钱?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宝宝从婴儿到学龄前的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家长需要通过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来衡量宝宝是否达标。 一、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1、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2、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3、头围标准计算公式: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头围测量可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头围=身长(cm)×4/10+15 那么,影响宝宝身高发育的因素是什么呢? 二、影响儿童身高发育的因素 1、遗传:遗传因素很重要,儿童身高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等都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孩子的身高与父母亲的身高密切相关,按照父母的身高通用公式可推算出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大致范围。 2、性别:男孩、女孩生长发育各有其规律与特点。一

般说男孩身高高于女孩,但在特定年龄段可能女孩高于男孩。如11-13岁左右,因为女孩较男孩青春发育早2年。 3、营养:儿童身高的发育必须有完善的营养素供给,营养需要均衡,在保证必需的热量的基础上,需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类食品,如鱼、肉、蛋、奶等,同时还需要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等。营养均衡可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发挥。 4、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慢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发育;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5、母孕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疾病等各种因素影响,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可影响孩子生后生长缓慢,直至影响最终身高。 6、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对儿童健康起重要作用。良好的居住环境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护理、正确的教养、体育锻炼、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等都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况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方差分析公式

方差分析公式 (20PP-06-2611:03:09) 转载▼ 标签: 分类:统计方法 杂谈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Psisofvarianee ,简写为ANOV或ANOV A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 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应用时要求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 分布总体且各总体方差相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按实验设计和分析目的把全部观察值之间的总变异分为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然后再作分析。常用的设计有完 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一、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又称单因素方差分析。把总变异分解为组间(处理间)变异和组内变异(误差)两部分。目的是推断k个样本所分别代表的卩1,卩2,……卩k是否相等,以便比较多个处理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其计算公式见表19-6. 表19-6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公式 GC=(艺G) 2/N=艺ni , k为处理组数 方差分析计算的统计量为F,按表19-7所示关系作判断。 例19.9某湖水不同季节氯化物含量测量值如表19-8,问不同季节氯化物含量有 无差别? 表19-8某湖水不同季节氯化物含量(mg/L)

SS 加刖=丄 和 ' 10619.265^ 170 HO:湖水四个季节氯化物含量的总体均数相等,即 卩仁卩2=卩3=卩4 H1:四个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a =0.05 先作表19-8下半部分的基础计算。 C=(艺 G ) 2/N= (588.4) 2/32=10819.205 SS 总=艺 G2-C=11100.84-10819.205=281.635 V 总=N-仁31 (工吋 “ 1 广_ (】6二口尸斗/」期.匸尸千 K .IT N "一 - ? r . —I b K V 组间=k-1=4-1=3 SS 组内=SS 总-SS 组间=281.635-141.107=140.465 V 组内=N-k=32-4=28 MS 组间二SS 组间 /v 组间=141.107/3=47.057

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一种伪科学的理论认为,女性的标准体重是:身高(厘米)-110=标准体重(公斤)。例如,一个身高110厘米的女子,她的标准体重应为110 (厘米)-110=0(公斤)。例如,一个身高120厘米的女子,她的标准体重应为120 (厘米)-110=10(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一般认为,男性的标准体重是: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在身高110厘米的情况下,男子的标准体重应为同等身高的女子的两倍。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70(厘米)-105=65(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标准体重之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另一种新式的标准体重计算:标准体重=身高(m)×身高(m)×22 超重计算公式 超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标准体重BMI 法: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kg/m2 算式写法:BMI = 体重/ (身高)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18 - 25 超重:体重指数= 25 - 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40 少年儿童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法BMI 法 标准体重=年龄x 2 + 8 (7 - 16 岁)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 - 30 %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40% - 50 %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 以上 另: 未成年人标准体重计算方法; ▲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岁))×2 (适合2-16岁青少儿)

等额本息法及等额本金法两种计算公式.doc

精品文档 等本息法和等本金法的两种算公式 一: 按等额本金还款 法:贷款额为: a, 月利率为: i , 年利率为: I , 还款月数: n, an 第 n 个月贷款剩余本金: a1=a, a2=a-a/n, a3=a-2*a/n ...次类推 还款利息总和为Y 每月应还本金: a/n 每月应还利息: an*i 每期还款 a/n +an*i 支付利息 Y=( n+1)*a*i/2 还款总额 =( n+1)*a*i/2+a 等本金法的算等本金(减法):算公式: 每月本金=款÷期数 第一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月利率 第二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已本金)×月利率 申10 万 10 年个人住房商性款,算每月的月供款?(月利率: 4.7925 ‰)算果: 每月本金: 100000÷120= 833 元 第一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4.7925 ‰=1312.3 元 第二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 833)×4.7925 ‰= 1308.3 元 如此推?? 二 : 按等本息款法:款 a,月利率 i ,年利率 I ,款月数n,每月款 b,款利息和 Y 1: I =12×i 2: Y=n×b- a 3:第一月款利息:a×i 第二月款利息:〔a-( b- a×i )〕×i =( a×i -b)×( 1+ i ) ^1 +b 第三月款利息:{ a-( b- a×i )-〔 b-( a×i - b)×( 1+ i ) ^1 -b〕}×i =( a×i -b)×( 1+i ) ^2 + b 第四月款利息:=( a×i - b)×( 1+ i ) ^3 + b 第 n 月款利息:=(a×i - b)×( 1+ i ) ^( n- 1)+ b 求以上和:Y=( a×i -b)×〔( 1+ i ) ^n- 1〕÷i + n×b 4:以上两Y 相等求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 支付利息 :Y = n×a×i ×( 1+i ) ^n ÷〔( 1+ i ) ^n - 1〕- a 款 :n ×a×i ×( 1+ i )^n ÷〔( 1+ i ) ^n- 1〕 注:a^b 表示 a 的 b 次方。 等本息法的算 ----- 例如下: 如款 21 万, 20 年,月利率 3.465 ‰按照上 面的等本息公式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即: =1290.11017 即每个月款1290 元。 。 1欢迎下载

方差概念及计算公式

方差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例1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 X:50,100,100,60,50 E(X )=72;Y:73,70,75,72,70 E(Y )=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 消除符号影响 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X ): 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 这里是一个数。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 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即 , 其中

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程度。 二.方差的性质 1.设C为常数,则D(C) = 0(常数无波动); 2.D(CX )=C2D(X ) (常数平方提取); 证: 特别地D(-X ) = D(X ), D(-2X ) = 4D(X )(方差无负值) 3.若X、Y相互独立,则 证:记 则 前面两项恰为D(X )和D(Y ),第三项展开后为 当X、Y 相互独立时, , 故第三项为零。 特别地 独立前提的逐项求和,可推广到有限项。 三.常用分布的方差 1.两点分布

2.二项分布 X ~ B( n, p ) 引入随机变量X i(第i次试验中A出现的次数,服从两点分布) , 3.泊松分布(推导略) 4.均匀分布 另一计算过程为 5.指数分布(推导略) 6.正态分布(推导略) ~ 正态分布的后一参数反映它与均值的偏离程度,即波动程度(随机波动),这与图形的特征是相符的。 例2求上节例2的方差。 解根据上节例2给出的分布律,计算得到

求均方差。均方差的公式如下:(xi为第i个元素)。 S = ((x1-x的平均值)^2 + (x2-x的平均值)^2+(x3-x的平均值)^2+...+(xn-x的平均值)^2)/n)的平方根 大数定律表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概率收敛于事件的概率p,这个定理以严格的数学形式表达了频率的稳定性。就是说当n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于概率有较大偏差的可能性很小。由实际推断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便可以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代替事件的概率。 用matlab或c语言编写求导程序 已知电容电压uc,电容值 求电流i 公式为i=c(duc/dt) 怎样用matlab或c语言求解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50]×+50(好) 肥胖度的计算: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50]×+60(男子)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北方成年人理想体重(千克)=×+50 南方成年人理想体重(千克)=×+48 计算一下就可以了! BMI=体重㎏÷身高㎡。BMI在25~29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其中BMI在30~为一类肥胖,BMI在35~为二类肥胖,超过40为三类肥胖。 标准身材 1.体重身高-112cm 2.胸围身高 3.腰围身高 4.腹围身高 5.臀围身高 6.腿围身高+ (以身高160CM为准) 上臂臂围身高X15% 胸围身高X53% 腰围身高X43% 腰围=臀围/3 完美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简写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比如:身高为175cm 体重60公斤那么BMI=60/约) 20-25是正常,高于25 的人属于肥胖,高于30 的人属于过于肥 BMI 法 体重指数 = 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 kg/m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 18 - 25 超重:体重指数 = 25 - 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 40 标准体重(kg):

①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北方人=(身高cm-150)×+50 南方人=(身高cm-150)×+48 正常体重:=SW±SW× 超重:=SW+SW×(~) 轻度:=SW+SW×~ 肥胖中度:= SW+SW×(~) 重度:= SW+SW×(~) 瘦弱:=SW-SW×~ 严重瘦弱:= SW-SW×(及其以上) 男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0 女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2 完美的手臂曲线:(身高)cm 坚挺的上围曲线:(身高)cm 圆润的下围曲线:(身高)cm 玲珑的腰部曲线:(身高)cm 圆滑的臀部曲线:(身高)cm 匀称的大腿曲线:(身高)cm 修长的小腿曲线:标准曲线为28-34cm 1、上、下身比例: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比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骨骼美在于匀称、适度。即站立时头颈、躯干和脚的纵轴在同一垂直线上;肩稍宽,头、躯干、四肢的比例以及头、颈、胸的连接适度。肌肉美在于富有弹性和协调。过胖过瘦或肩、臀、胸部的细小无力,以及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身体某部分肌肉

方差 — 标准差

方差(Variance) [编辑] 什么是方差 方差和标准差是测度数据变异程度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通常以σ2表示。方差的计量单位和量纲不便于从经济意义上进行解释,所以实际统计工作中多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来测度统计数据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又称均方差,一般用σ表示。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也分为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另外,对于总体数据和样本数据,公式略有不同。 [编辑] 方差的计算公式 设总体方差为σ2,对于未经分组整理的原始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分组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方差的平方根即为标准差,其相应的计算公式为: 未分组数据: 分组数据: [编辑]

样本方差和标准差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在计算上的区别是:总体方差是用数据个数或总频数去除离差平方和,而样本方差则是用样本数据个数或总频数减1去除离差平方和,其中样本数据个数减1即n-1 称为自由度。设样本方差为,根据未分组数据和分组数据计算样本方差的公式分别为: 未分组数据: 分组数据: 未分组数据: 分组数据: 例:考察一台机器的生产能力,利用抽样程序来检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假设搜集的数据如下: 根据该行业通用法则:如果一个样本中的14个数据项的方差大于0.005,则该机器必须关闭待修。问此时的机器是否必须关闭? 解:根据已知数据,计算

因此,该机器工作正常。 方差和标准差也是根据全部数据计算的,它反映了每个数据与其均值相比平均相差的数值,因此它能准确地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和标准差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函数VAR假设其参数是样本总体中的一个样本。如果数据为整个样本总体,则应使用函数VARP来计算方差。 ?参数可以是数字或者是包含数字的名称、数组或引用。 ?逻辑值和直接键入到参数列表中代表数字的文本被计算在内。 ?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则只计算其中的数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 ?如果参数为错误值或为不能转换为数字的文本,将会导致错误。 ?如果要使计算包含引用中的逻辑值和代表数字的文本,请使用VARA 函数。 ?函数VAR 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 为样本平均值AVERAGE(number1,number2,…),n 为样本大小。 示例 假设有10 件工具在制造过程中是由同一台机器制造出来的,并取样为随机样本进行抗断强度检验。 如果将示例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该示例。 STDEV(number1,number2,...) Number1,number2,...为对应于总体样本的 1 到255 个参数。也可以不使用这种用逗号分隔参数的形式,而用单个数组或对数组的引用。 注解 ?函数STDEV 假设其参数是总体中的样本。如果数据代表全部样本总体,则应该使用函数STDEVP来计算标准偏差。 ?此处标准偏差的计算使用“n-1”方法。

男生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成年男性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70(厘米)—105 = 65(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 % 者为消瘦。 相关查询: 女生身高体重标准表 婴儿身高体重发育标准对照表 中国男性标准体重对照表 年龄|身高152cm 156cm 160cm 164cm 168cm 172cm 176cm 180cm 184cm 188cm 19 5 61 64 67 70 65 69 72 2 60 62 23 52 53 55 56 58 60 63 66 70 73 25 52 54 55 57 59 61 63 67 71 74 27 52 54 55 57 59 61 64 67 71 74 29 53 55 56 57 59 61 64 67 71 74 3 62 65 68 72 75 33 54 56 57 58 6 35 54 56 57 59 61 63 66 69 73 76 37 55 56 58 59 61 63 66 69 73 76 39 55 57 58 6 77 4 64 67 70 74 77 43 56 57 58 6 77 45 56 57 59 6 77 47 56 58 59 61 63 65 67 71 75 78 49 56 58 59 61 63 65 68 71 75 78 5 65 68 71 75 78 53 57 58 59 61 63 65 68 71 75 78

55 56 58 59 61 63 65 68 71 75 78 57 56 57 59 6 77 59 56 57 58 6 77 6 64 67 70 74 77 63 56 57 58 6 77 65 56 57 58 6 77 67 56 57 58 6 77 69 56 57 58 6 77 年龄|身高 152cm 156cm 160cm 164cm 168cm 172cm 176cm 180cm 184cm 188cm 女人心中纯釜們耳刑衷 噹乐可朮篇 农善苴他 您捏技繼 乐他氐衣店 中国男性标准体重对照表 男人身高体重标准表(图为中国女人心中纯爷们儿形象 ) 區7」曲5 少便-样 拿知一 紳运功

Excell软件绘制ELISA标准曲线

怎么用Excell软件绘制ELISA标准曲线 许多试剂检测都涉及到标准曲线的问题,究竟如何绘制或制作标准曲线呢? 用Excell和SPSS的软件能做出来吗?,怎么操作?能一起求出计算公式吗? 有没有专门的软件来处理呢?介绍几种? 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介绍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与众同乐才是真的快了” 的确,标准曲线做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甚至是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首先,做标准曲线样品检测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样品的浓度等指标是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来的,所以首先要把做标准曲线看作是比做正式实验还要重要的一件事,否则后面的实验结果无从谈起。 2、设置标准曲线样品的标准浓度范围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跨度,并且要能涵盖你所要检测实验样品的浓度,即样品的浓度要在标准曲线浓度范围之内,包括上限和下限。而对于呈S型的标准曲线,尽量要使实验样品的浓度在中间坡度最陡段,即曲线几乎成直线的范围内。 3、最好采用倍比稀释法配制标准曲线中的标准样品浓度,这样就能够保证标准样品的浓度不会出现较大的偏离。 4、检测标准样品时,应按浓度递增顺序进行,以减少高浓度对低浓度的影响,提高准确性。 5、标准曲线的样品数一般为7个点,但至少要保证有5个点。 6、做出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因实验要求不同而有所变动,但一般来说,相关系数R至少要大于0.98,对于有些实验,至少要0.99甚至是0.999.

怎样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浓度得到后,可通过计算器、Excell或SPSS统计软件进行绘制,并得到相关的回归方程(即计算公式和相关系数(回归系数,个人认为,Excell 软件比较好用一些;SPSS也行,不过是英文的,初学者不是很容易掌握;计算器嘛太麻烦了,所以现在一般不用。 双抗夹心法ELISA拟和曲线: 拟和曲线: 打开EXCEL软件;在工作表中 输入第一行:浓度值,如0 10 50 100 400 输入第二行:该浓度下的调整后的od值,如0 0.586 1.397 1.997 3.42 选择这些输入的数据,用插入里的图表按钮,进入图表向导,在“标准类型”中选择“xy散点图”;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折线散点图”,按“下一步”;选择“系列产生在行”,按“下一步”;数据标志,可以填写:如数据y 轴,OD值;数据x轴,浓度;按下一步,点击完成。可得曲线图。 单击曲线,按右键,选择“添加趋势线”,在类型中,选择多项式;在选项中,选择显示公式,选择显示R平方值。得到公式和R平方值。 也可以用上面说的方法,在公司已经提供的图表上,双击图表,把它输入到图表的数据中,就可以拟和新的曲线。 计算浓度: 举例:第一次实验: 标准曲线为:

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

标准样品的准备 由于你做的是基因表达分析,样品的准备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你要知道都是相对的数值(你的对照样品和实验样品中基因表达的比值),这样就不需要知道精确的拷贝数,所以标准品也就无须知道精确的拷贝数,只需知道稀释的倍数就可以了。 你实验中的标准品可以是来源比较丰富的细胞或组织的RNA转录得到的cDNA。将这种cDNA进行梯度的稀释,可以是稀释10倍,100,1000,10000等倍(具体到你的实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稀释倍数。最好能作一个预实验来看看什么样的稀释倍数比较适合你的这种基因的扩增)。而对于各个稀释倍数我们要对它的拷贝数进行赋值,这个值当然不是标准品中真实含有的基因数量(在基因表达分析中也不需要),而是我们根据稀释倍数给每一个稀释度人为赋予的拷贝数,这只是为了方便实验最终结果的计算而已。比如我们把前面稀释十倍的样品赋值为10000个拷贝,100倍的赋值为1000个拷贝依次类推把10000倍的赋为10等。要注意,赋值的数目的倍数差异和你稀释的倍数是一样的,比如前面是10稀释,后面赋值也是10倍变化。 如何做标准曲线 在定量实验中标准品是要和你的未知样品一起进行定量实验的,这样在实验结束,无论是标准品还是未知样品都将跑出曲线,获得Ct值。那么我们先可以把未知样品放到一边,对于标准品来说,我们既获得了Ct值,还知道他们的拷贝数(虽然这个拷贝数是我们自己赋予的)。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标准品的Ct值和拷贝数做一条标准曲线(以拷贝数为横坐标,而Ct值为纵坐标)。一旦作出了标准曲线,而未知样品的Ct值我们知道(通过实验求得的),这时候就在标准曲线上进行定位,就可以得到未知样品的拷贝数了。 事实上,操作起来没有那么复杂,你只需要告诉软件你的哪个孔是标准品,哪个是未知样品,以及标准品的拷贝数等必要信息,软件会自动帮你把标准曲线和未知样品的拷贝数计算出来。 举例来说如何进行设置 先进入软件,在板设置中选择所放样品的位置,并标上unknow或standard等信息。 选择要使用的荧光染料。

标准身高体重计算公式

网线的制作(图)身高与体重是一个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往往作为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础,对儿童来讲这个指标尤为重要.下面是儿童身高和体重公式供家长们参考: 一般来讲2-12岁的儿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其身高: 身高(cm)=(年龄-2)×5+85=年龄×5+75 按年龄计算体重公式: 婴儿: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2+12=年龄×2+8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 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 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 1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 ----------------------------------------------------- 计算身高的公式 利用遗传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 儿子成人时的身高=(父高+母高)×0.54 女儿成人时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大约在3-5厘米。 2.利用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后天发育情况,即当时的实足年龄、身高、足长进行预测: Hm=A+(B×C)其中Hm为成人后的身高,A为常数,B为相应的系数,C为当时的身高。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常数和系数。A和B

等额本息还款法

一、按揭贷款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公式 1、计算公式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其中:每月利息=剩余本金×贷款月利率 每月本金=每月月供额-每月利息 计算原则:银行从每月月供款中,先收剩余本金利息,后收本金;利息在月供款中的比例中虽剩余本金的减少而降低,本金在月供款中的比例因而升高,但月供总额保持不变。 2、商业性房贷案例 贷款本金为300000元人民币 还款期为10年(即120个月) 根据5.51%的年利率计算,月利率为4.592‰ 代入等额本金还款计算公式计算: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300000×4.592‰×(1+月利率)120]/[(1+月利率)120-1] 由此,可计算每月的还款额为3257.28元人民币 二、按揭贷款等额本金还款计算公式 1、计算公式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月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每月本金=总本金/还款月数 每月利息=(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计算原则:每月归还的本金额始终不变,利息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少 2、商业性房贷案例 贷款本金为300000元人民币 还款期为10年(即120个月) 根据5.51%的年利率计算,月利率为4.592‰ 代入按月递减还款计算公式计算: (第一个月)还本付息金额=(300000/120)+ (300000-0)×4.592‰ 由此,可计算第一个月的还款额为3877.5元人民币 (第二个月) 还本付息金额=(300000/120)+ (300000-2500)×4.592‰ 由此,可计算第一个月的还款额为3866.02元人民币 (第二个月) 还本付息金额=(300000/120)+ (300000-5000)×4.592‰

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的区别

1 标准曲线法 1.1标准曲线法的计算公式 在一定条件下,标准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现在好多仪器软件都能自动生成标准曲线,所以一小部分版友不清楚标准曲线的具体计算方法。本人查找了一些资料,找到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的计算方法,和大家分享。 工作曲线可以用一元线性方程表示: y=a+bx (1) 式中,x为标准溶液的浓度,y为相应的吸光度。 使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的直线称为回归线,a,b称为回归系数。 b 为直线的斜率,可由下式求得:

1.2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过程。一般用标准曲线的斜率b为方法的灵敏度,b越大,灵敏度越高。 不要小看灵敏度,用处可大了。灵敏度由于仪器的不同,实验条件等的不同,在不断的变化。但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灵敏度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建议对灵敏度也做个质量控制图,具体做法见我另一个帖子。 每次标准曲线做好以后,观察灵敏度是否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稳定。如果发现灵敏度突然降低,就需要考虑,是否是仪器出问题了。火焰首先考虑雾化器是否堵塞,石墨炉首先考虑石墨管是否是烧坏。解决方法是用通丝清理雾化器,更换石墨管后继续测定标准曲线,带灵敏度稳定后进行样品测定。还有,在打开一瓶新的标准溶液的时候,在仪器进行维修以后,一定要注意灵敏度的变化。 1.3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主要从相关系数r看,一般要求r大于等于三个九。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想了好久才想开的一个问题。之前看好多书上

后来专门做了好多次实验,还是一直是直线在,只是有时候浓度高时,线性不好,高浓度点不在标准曲线上,而是在标准曲线的下面,而且离拟合的标准曲线比较远。遇到这种情况,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就很差,有时候才一个九,如图2所示。最后我终于想明白了,如果自己用手动拟合的话,用平滑的曲线去连接所有点的话,你就会发现,如果在线性范围内,连接起来就是直线,如果超出了线性范围,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弯曲的曲线。从弯曲的拐点开始,就已经超出了线性范围,如图3所示。 所以,判断是否超出线性范围,个人觉得不是看是否弯曲,软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一次曲线,永远是直线。要看你的高浓度点是否在拟合的标准曲线上或离得比较近,相关系数是否在三个九以内。如果不在,从拐点开始的那个点,就超出了线性范围,应该删除,从新拟合。 1.4检出限 检出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方差计算公式的证明

方差计算公式的证明 (1)用新数据法求平均数 当所给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其中,常数a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a,…,=-a ○1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叫做原数据, ,,…,,叫做新数据)。证明: 把○1左边的数据相加,把○1右边的数据相加,得到一个等式: +=-a+-a+…+-a +=++…+-na =—a 即○2 亦即=+a (2)方差的基本公式 方差的基本公式由方差的概念而来。方差的概念是: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他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 表示,即: =[+] (3) 方差的简化计算公式 =[++…+)-n] 也可写成=[++…+)]-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证明: =[+] =[++++…++] =[++…+)-2++…++n] =[++…+)-2n =[++…+)-2n =[++…+)-n] =++…+)-………………..(I)

根据○1,有=+a,=+a,…=+a,和=+a(详见(1)的证明) 代入简化公式(I),则有: =[()+()+…()- =[(++…+)+2a(++…+)+n]-(+2a+) =(++…+)+2a+-2a- =(++…+)+ 2a+ =(++…+)…………………….(II)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由方差的基本公式,经恒等变形后,产生了简化公式(I);由简化公式(I)进行等 量代替产生了简化公式(II).因此,基本公式和简化公式(I)(II)所计算出的方 差都相同。基本公式和简化公式(I)按原数据,,…,计算方差;简化公 式(II)按新数据,,…,计算方差,计算出的方差相同。 (4) 用新数据法计算方差 原数据,,…,的方差与新数据=-a,=-a,…,=-a的方差相等。也就 是说,根据方差的基本公式,求得的,,…,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 ,,…,的方差。 证明: 把○1式里的每一个式子的两边,减去○2式的两边(左边-左边,右边-右边)有: -=(-a)-(-a)=- -=(-a)-(-a)=- ………… -=(-a)-(-a)=- 再把以上每一个新生成等式左右两边平方,即有左2=右2: ()=() ()=() ………… ()=() 最后把这些式子的左边加左边,右边加右边,其和分别除以n,即有:[()+()+…+()]=[+] 这就是根据方差的基本公式,求得的,,…,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 ,,…,的方差。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身高与体重是一个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往往作为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础,对儿童来讲这个指标尤为重要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仅供参考。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1、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2、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3、头围标准计算公式 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头围测量可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头围=身长(cm)4/10+15 2-12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2-12岁的儿童身高计算公式 身高(CM)=(年龄-2)X5+85=年龄X5+75 按年龄计算体重公式:

婴儿: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X0.7+(月龄-6)X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X2+12=年龄X2+8 学生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