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具有有害性的氯化物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气态和溶液的形式容易进入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引发严重的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关于氯化物排放标准的法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对排放标准的影响情况,探讨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存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

1、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与国际水准比较

目前,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根据实施的相关政策,表2-1中列出了各种氯化物的环境排放标准。

从表2-1可以看出,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总体上较为宽松,如氯化氢最高排放浓度限值实现至中国标准

V0.4mg/L,而EEA推荐的许可浓度为V0.2mg/L;氯气的上限排放浓度限值也仅位于中国标准V10mg/m3,但欧洲环境咨询组织建议的许可浓度在V1mg/m3以下。另外,表2-1中的正盐氯排放标准均不比国际标准更严格,显然,国家法规对氯化物环境排放的控制还有待加强。

2、实施排放标准的情况

我国出台《污染物排放标准》时间较短,排放标准的实施情况也普遍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1)准的实施不一致

行政区域之间的标准实施存在一定的差别,同一个行政机构的实施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实施标准更严格,有些更宽松,影响着企业排放气体的安全稳定。

(2)现场控制不及时管我国企业在投产时需要提交污染物排放专项审查申请书,但未及时实施现场排放检查,有些企业排放无证,现场管控存在一定问题。

二、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

政策直接影响了氯化物排放标准的设定和实施,只要政策能够有效的约束排放,维持大气环境的清洁平稳就可以实现降低污染物的目标。

2、新技术因素

当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已经取得显著进步,随着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行性也将不断提高。

3、社会影响

人们对污染的担忧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随着政府、媒体以及消费者等社会参与者的不断提高,氯化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与实施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三、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

1、完善氯化物排放标准

在未来,我国将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行业

企业将被要求实施更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比如氯气排放季节性限制,更严格的排放浓度要求和更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

2、强化现场监督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查,严格实施政策、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在投产、审核、监督和处罚等环节实施及时的检查,确保企业按照标准进行排放。

3、推动技术创新

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引进和发展更加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提高污染物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减少污染源的污染。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氯化物排放标准实施情况还有待加强,未来我国要完善排放标准,加强现场检查,推动技术创新,以期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的目的。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是对环境保护部空气环境管理相关规定的研究,旨在探究其现有排放标准与实际排放量之间的落差及其原因。氯化物是指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廉价、稳定性以及抗酸和耐腐蚀性等优点,是制造聚氯乙烯和聚氯乙烯板材、管材和低碳钢以及印染技术、有机化学品和药品等行业的关键原料。但同时,氯化物也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氯化物会进一步氧化形成氯氧化物,干扰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的健康。 【研究现状】 现行排放标准规定,氯化物排放量不得超过每立方米气体中0.1毫克。根据环境保护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科技部对氯化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各类源的氯化物排放应保持在相应的排放标准以内。然而,近年来发现,由于设施不齐全,技术落后等原因,有些企业排放的氯化物量超出了排放标准,给空气质量的维护带来了极大威胁。为此,相关行业政策得以不断完善,排放标准逐步提高,奖惩机制收紧,监督执法加强等措施得以实施,但现实情况仍显示出巨大差距。 【原因分析】 究其根源,氯化物排放标准落实仍存在很大问题,这多由技术水平低下、监管落后等原因造成。 首先,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运作普遍落后,污染源技术设备落后,如按要求操作技术控制的能力较弱,往往可能使最终的排放量超出限制。

其次,监管机构在实施环境保护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实施管理力度不足。如现行标准的落实,黑炉环保技术改造等,要求多种力量参与,缺乏有效的整体监管机制,不利于控制最终排放量。 另外,由于企业成本考虑,有些企业仍然不愿意从根本上解决氯化物排放问题,以短期利益为目的,不设计或装设技术设备并购买设备,缺乏全面的环保思路,导致其出厂排放量超出标准。 【结论】 从上面分析可见,当前关于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存在较大的落差。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在企业设施投资和科技技术改造方面加大力度,改善污染源设备,完善排放技术,以逐步减少排放;建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体制,加强对污染源的执法监督力度,以有效减少氯化物排放;及时反馈排放情况及标准的调整,加强宣传,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污染源的排放标准。总之,加强技术改造与完善监管结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以提升氯化物排放标准的实施率,最终维护空气质量,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

氯离子的排放及对石膏品质的影响

氯离子的排放及对石膏品质的影响 摘要:某燃煤火力发电厂脱硫系统出现了Cl-浓度过高现象,同时在其他电 厂湿法石灰石脱硫系统中也有此现象,本文就Cl-浓度过高对脱硫系统存在哪些 影响,Cl-浓度过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脱硫;氯离子;腐蚀;石膏;废水 主要内容 一、氯离子的排放 二、石膏质量的控制 氯离子的排放 一、氯离子的排放 1、氯离子的来源 脱硫系统氯离子来源于煤、补充水、脱硫吸收剂。一般石灰石中含氯为0.01%左右,工艺水的氯含量为300-450mg/L,FGD系统中大多数的氯来源于煤。我国 煤中的氯含量一般在0.1%左右,少数煤中含氯量为0.2-0.35%,某些高灰分煤的氯含量可达0.4%。 (1)煤燃烧的主要反应式如下: 煤+O 2 CO 2 +H 2 O+SO 2 +SO 3 +NO 2 +N 2 +HCl+HF 氯离子的排放 (2)湿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SO 2+H 2 O→H 2 SO 3

2H 2SO 3 +CaCO 3 →Ca(HSO 3 ) 2 +CO 2 ↑+H 2 O Ca(HSO 3) 2 +O 2 +2H 2 O→CaSO 4 ·2H 2 O↓+H 2 SO 4 H 2SO 4 +CaCO 3 +H 2 O→CaSO 4 ·2H 2 O↓+CO 2 ↑ CaCO 3+2HCl→CaCl 2 +H 2 O+ CO 2 ↑ CaCO 3+2HF→CaF 2 ↓+H 2 O+CO 2 ↑ 2、氯离子对FGD系统的危害 (1)浆液中的Cl-具有很强的腐蚀性,Cl-的存在大大加快脱 硫系统设备的腐蚀破坏能力。 氯离子的排放 同时,Cl-又是引起金属孔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和选择性腐蚀的主要原因。 (2)Cl-还能抑制吸收塔内的化学反映,改变PH值,降低SO 4 2-的去除率, CaSO 4 结垢倾向的增大;消耗石灰石等吸收剂,仰制吸收剂的溶解,降低脱硫效率。 (3)氯离子主要以氯化钙的形式溶解在浆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增大,在同 离子效应的作用下,将抑制石灰石的溶解,降低液相的碱度。 (4)石膏浆液Cl-含量高,石膏脱水因难,含水量增加,难以成型,影响石 膏品质,降低经济效益。 氯离子的排放 (5)吸收塔中不参加反应的惰性物质增加,浆液的利用率下降,要达到预 想的脱硫效率就得增加溶液和溶质,这样就使得循环系统电耗增加。 (6)吸收塔浆液Cl-含量增加,可能会改变浆液性质,使塔内浆液产生气泡、造成吸收塔溢流,甚至导致浆液进入原烟道及引风机或增压风机。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具有有害性的氯化物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气态和溶液的形式容易进入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引发严重的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关于氯化物排放标准的法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对排放标准的影响情况,探讨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存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 1、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与国际水准比较 目前,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根据实施的相关政策,表2-1中列出了各种氯化物的环境排放标准。 从表2-1可以看出,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总体上较为宽松,如氯化氢最高排放浓度限值实现至中国标准 V0.4mg/L,而EEA推荐的许可浓度为V0.2mg/L;氯气的上限排放浓度限值也仅位于中国标准V10mg/m3,但欧洲环境咨询组织建议的许可浓度在V1mg/m3以下。另外,表2-1中的正盐氯排放标准均不比国际标准更严格,显然,国家法规对氯化物环境排放的控制还有待加强。 2、实施排放标准的情况 我国出台《污染物排放标准》时间较短,排放标准的实施情况也普遍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1)准的实施不一致 行政区域之间的标准实施存在一定的差别,同一个行政机构的实施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实施标准更严格,有些更宽松,影响着企业排放气体的安全稳定。 (2)现场控制不及时管我国企业在投产时需要提交污染物排放专项审查申请书,但未及时实施现场排放检查,有些企业排放无证,现场管控存在一定问题。 二、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 政策直接影响了氯化物排放标准的设定和实施,只要政策能够有效的约束排放,维持大气环境的清洁平稳就可以实现降低污染物的目标。 2、新技术因素 当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已经取得显著进步,随着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行性也将不断提高。 3、社会影响 人们对污染的担忧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随着政府、媒体以及消费者等社会参与者的不断提高,氯化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与实施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三、我国氯化物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 1、完善氯化物排放标准 在未来,我国将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行业

涂料行业大气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大气排放标准 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通常按照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法规执行。一般来说,涂料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VOCs的排放,如使用低VOCs含量的涂料原料、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效率等。对于废气中VOCs的含量,一般要求在标准规定的限制以下。 2. 颗粒物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颗粒物的排放标准主要关注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中的颗粒物。对于粉尘排放,应采取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如密闭生产设备、使用除尘设备等。对于废气中的颗粒物,排放标准通常规定了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颗粒物的排放。 3. 氨气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产生的氨气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和助剂。氨气的排放标准通常规定了氨气的浓度和排放量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氨气的产生和排放。例如,使用低氨或无氨的添加剂和助剂,优化生产工艺等。 4. 硫化物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产生的硫化物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原料中的硫元素。硫化物的排放标准通常规定了硫化物的浓度和排放量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硫化物的产生和排放。例如,使用低硫或无硫的原料,增加废气处理设施等。 5. 氯化物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产生的氯化物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原料中的氯元素。氯化物的排放标准通常规定了氯化物的浓度和排放量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氯化物的产生和排放。例如,使用低氯或无氯的原料,增加废气处理设施等。 6. 重金属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产生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原料中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重金属的排放标准通常规定了重金属的浓度和排放量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重金属的产生和排放。例如,使用低重金属含量的原料,增加废气处理设施等。 7. 烟气黑度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烟气的烟度排放标准主要关注的是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的颜色和浓度。烟度排放标准通常规定了烟尘的浓度和颜色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烟尘的产生和排放。例如,使用高效燃烧设备、增加废气处理设施等。 8. 噪声排放标准 涂料行业的噪声主要来自于生产设备和运输车辆等。噪声的排放标准通常规定了噪声的声压级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播。例如,使用低噪声设备、增加隔声设施等。

2023年甲烷氯化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甲烷氯化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甲烷氯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氯气分子发生反应而成。在甲烷氯化物行业市场中,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工业、材料科学等领域。本文将对甲烷氯化物行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甲烷氯化物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甲烷氯化物可以用作催化剂,用于催化各种化学反应,例如氯代烷烃的合成、烷基化反应等。此外,甲烷氯化物还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中的氯化反应、氨基化反应等。在化学工业中,甲烷氯化物的需求量较大,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甲烷氯化物在制药工业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甲烷氯化物可以作为原料药的中间体,参与到药物的生产过程中。例如,甲烷氯化物可以用于制作消化系统药物、抗菌药物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制药工业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对甲烷氯化物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再次,甲烷氯化物在材料科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甲烷氯化物可以用于制作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例如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等。这些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市场对甲烷氯化物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总体来说,甲烷氯化物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拓宽产品应用领域,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外,甲烷氯化物行业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环保问题是目前甲烷氯化物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甲烷氯化物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其次,原材料的供应问题也是甲烷氯化物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甲烷氯化物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氯气作为原料,而氯气的供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充足。 综上所述,甲烷氯化物行业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同时,也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投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3年氯碱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氯碱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氯碱行业是指以氯气和碱为原料生产氯化物和碱的一类化工行业。氯碱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之一,对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化工、轻工业和水处理等行业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下面将从市场规模、产能分布、主要产品和竞争态势等方面对氯碱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 氯碱行业的市场规模主要依赖于需求的稳定性和增长情况。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相关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为氯碱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氯碱行业的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处于全球氯碱行业产量和消费量的前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个行业对氯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预计未来氯碱行业的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二、产能分布 我国氯碱行业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达,对氯碱产品的需求量较大。此外,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一定的氯碱产能,但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为了缓解区域间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产业转移和产能调整的政策,使得氯碱产能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为中西部地区的氯碱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三、主要产品

氯碱行业主要生产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钾等产品。其中,氯化钠是氯碱行业的主要产品,它不仅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制盐等行业,还被用于食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等领域。随着我国化工、冶金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对氯化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四、竞争态势 氯碱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价格竞争激烈等方面。在市场竞争中,大型氯碱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此外,新兴的环保要求和技术进步也对氯碱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总之,氯碱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化工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产能分布广泛、主要产品丰富多样。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增加,氯碱行业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但同时,企业需以科技创新和环保要求为驱动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烟气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现状与应用进展

烟气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现状与应用进展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氯离子来源? (3) 2.常见的氯离子限值标准 (3) 3.氯离子检测的类别和方法 (4) 4.氯离子检测方法原理及实际应用 (4) 4.1.硝酸银滴定法 (4) 4.2.离子色谱法 (5) 4.3.原子吸收光谱法 (8) 1. 4.分光光度法 (9) 2. 5.长周期光纤光栅法 (10) 4. 6.电位滴定法 (12) 5.检测方法比较与分析 (16) 6.结语 (17) 摘要 近年来脱硫废水零排放作为燃煤电厂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而备受关注,特别是脱硫废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适用于脱硫废水中氯离子检测的类别和方法,在阐述①容量分析、②色谱分析、③光学分析和④电化学分析4类氯离子分析方法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①硝酸银滴定法、②离子色谱法、③原子吸收光谱法、④分光光度法、⑤长周期光纤光栅法、⑥电位滴定法和⑦离子选择电极法7种氯离子检测方法及实际应用,并针对脱硫废水特殊条件对7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⑦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响应快速、易微型化、在线监测等优点,是最适合发展成为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标准方法的技术。 关键词:化学分析;脱硫废水;氯离子;在线监测;离子选择电极法

前言 在燃煤电厂,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是主流的脱硫技术。脱硫系统中氯平衡如图1所示。 图I脱硫系统氯平衡简图 吸收塔中的氯主要有3个来源,即烟气、石灰石和工艺补充水,其中以烟气所携带的氯为主,烟气中氯约占煤燃烧析出氯含量的97%。吸收塔后的氯主要有两个去向,即烟气和脱硫浆液。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对烟气中氯的脱除率达到95%以上,所以氯离子主要存在于脱硫浆液,脱硫浆液中的氯由脱硫废水所带氯与石膏所带氯两部分组成,其中绝大部分氯是以脱硫废水的形式存在。由此得出脱硫系统氯平衡模型如式(1)o ^in+^in+^in-^out+^out+^out .............................................................................................................. ( 1) 脱硫浆液中高浓度的氯离子会造成3个方面的危害,即脱硫系统设备腐蚀、脱硫效率低和石膏品质差。为了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浆液中氯离子与脱硫废水中的氯离子需要满足一定要求。浆液氯离子浓度一般维持在20000mg∕kg o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脱硫塔内部条件恶劣复杂,不能够实现脱硫塔内部的氯离子浓度在线监测,所以如果能实现脱硫废水氯离子的在线监测就能够对脱硫塔内部氯离子浓度进行很好地控制,从而对整个脱硫系统近一步优化。 2017年5月21日发布的《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是对燃煤电厂污染物标准的完善,脱硫废水零排放也作为越来越多燃煤电厂的推广技术,氯离子含量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一项控制指标。通过对国内形势的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从现有的技术中找出一种快速并准确的氯检测技术来作为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的标准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允许排放到环境中的氯化物的最大排放浓度限值和监控。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所有向环境排放氯化物的企事业单位(直接向海域、盐湖等咸、微咸水水体排放的除外),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和竣工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对于所有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所有后续 修订版(不包括勘误表的内容)和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励根据该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896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是指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氯化钙(CaCl2)等一些溶解度大的氯的化合物,其阴离子在水中以氯离子形式存在。 4 要求 4.1根据地表水的功能要求和废水排放的去向,含氯废水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含氯废水的排放应符合表1规定的相应要求。 4.2 向GB 3838中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排入的废水,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一级排放限值。 4.3 向GB 3838中Ⅳ、Ⅴ类水域排入的废水,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二级排放限值。 4.4通过二级污水处理厂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废水不得超过表1规定的三级排放限值。 4.5排入无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排水系统的废水,根据排水系统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分别符合4.2和4.3的规定。 4.6 不得向GB 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排放含氯废水。 4.7 自2007年1 月1 日起,新建、扩建和改造的单位执行表1中的Ⅰ类排放限值。 4.8 自 2007 年1月 1 日起,现有单位暂执行表1中的Ⅱ类排放限值;2008年1月1日起,执行表1中的Ⅰ类排放限值。 4.9任何排污单位不得将含氯废水稀释排放。

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

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 准(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第2单元: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第22部分引用标准的规定》进行编制。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属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地方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参考了臣内外相关酶标准。并采用已有的国家分柝方法标准,确定污染物的排放值和监测分析方法。标准设附录A为标准附录。 本标准由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孝感市环境监测站参加起草u 本标准起草人:吴丹、肖锐敏 参与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人员:郭中波、周宏礼、李薇、林良腾 本标准由湖北省环保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168—1999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 standard of chlorides for the Fuhe River Basin in Hubei Province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氯化物对府河水质的污染,加强对湖北省府河流域污染源的治理,实现府河水质环境保护目标,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街,结合地方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制订本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府河流域所有企事业单位不同水期向府河排放氯化物的最高排放浓度限值和最大允许排水量,并规定了不同时段,不同水期各河段氯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总量。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所有向府河排放氯化物的企事业单位的排放管理.也适用于府河流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896—89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国内氯产品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下)

向下游氟聚物和绿色制冷剂领域拓展的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四种c、氯代烃产品的总称,是氯碱工业后加工的重要有机耗氯产品,对氯碱行业的氯、碱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甲烷氯化物也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氟硅行业最重要的上游原料之一,因此其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氟硅行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最大的甲烷氯化物生产商是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能达到近30万吨/年;此外,生产能力较大的企业还有山东金岭集 团公司、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吴华集团西南公司(自贡鸿鹤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常熟理文(香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海化集团公司等。 国内甲烷氯化物企业均采用引进或国产化的甲醇法技术,在生产控制、工艺消耗和产品质量方面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产品的生产比例可根据市场情况在3:7~7:3之间调节。甲烷氯化物企业生产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产品质量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产权形式呈多样化,既有国有,也有民营、股份所有制和外资企业。 近几年国内甲烷氯化物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但应清楚地看到,受下游氟、硅产业发展的驱动,今后几年国内甲烷氯化物生产能力和产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利润空间将有所减少。 因此,明确目标市场,向下游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氟聚合物和绿色制冷剂方向拓展,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产品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对甲烷氯化物企业来讲,将非常重要。今后国内新建、扩建甲烷氯化物装置需综合考虑当地氟、硅等资源情况和企业向下游发展的技术研发、市场开发能力,配套建设氟聚合物、绿色制冷剂、有机硅等下游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形成一体化生产,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同时产出是甲烷氯化物装置的生产特点,根据淘汰ODS国际公约和国家方案要求,必须对四氯化碳进行处置和转化。如何妥 善经济的解决副产四氯化碳是甲烷氯化物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转化是四氯化碳最具有前景和实际应用价值处理技术,利用四氯化碳为原料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化学品,实现变废为宝,有利于整个生产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目前,国内外四氯化碳的主要转化方向是四氯乙烯(PCE)、一氯甲烷、HFC-245fa、HFC 365mfc以及肉桂酸等一些精细化学品。 需采用先进技术生产高纯度产品的氯乙酸 氯乙酸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日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目前国内氯乙酸生产厂家很多,总生产能力达到世界总生产能力的60%。但是我国氯乙 酸生产一直处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生产消耗高、企业规模及单台设备能力低、生产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差的落后状况下,多数企业开工不足,

各种电器拆解项目环评报告书

1总论 1.1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电器工业产品的产量大幅提高,中国家用电器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电器产品更新换代快,目前我国已进入电子产品报废的高峰期。而国内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处置发展缓慢,造成大批电子产品处于待处置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废旧电器任意丢弃或作为城市垃圾填埋,其中的有害成分渗出后聚集在土壤、植物、地下水中,通过水体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大量存在的电子垃圾小规模个体作坊式的处理加工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采取“低技术、高污染”的落后处理方式,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玻璃以及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等,可利用价值很高,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其回收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国办发[2009] 44号文件正式印发,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目的在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并为2011年将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做准备。2009年,国家安排20亿元在9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2010年准备在全国推广。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电器,急需有一定规模、技术、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废旧电器的拆解处理。 为落实国家《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省急需建设废旧电器处理企业,以满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避免个体作坊式处理加工点泛滥,避免造成大面积严重的二次污染,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能确保省有效应对电子废弃物高峰的到来。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