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铅锌、银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32
我国各种工业类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一、碳酸盐岩型-云南会泽会泽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京103度、北纬25度之间。
其东临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寻甸县毗邻。
云南会泽的铅锌矿区是我国著名的铅锌矿产地之一。
矿区地表层由于震旦系组成,构成矿场的基地,其包含的上震旦与古生界组成了“两层式结构”。
其主要由灰色、红色、米黄色的白云岩及块状的硅灰岩构成。
有代表意义的断层有麒麟长等。
会泽矿床主要位于小江断裂带上,为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会泽矿产成矿的地质特征:会泽矿床产生的矿产不仅受到地层、岩石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
(1)地层因素在地域上,矿产的分布同地层有着密切的关系。
“透视状”的矿体主要为下层的炭资源形成碳酸盐.从而形成矿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硫化矿石的产生原因也同其沉积作用有一定联系。
(2)岩性因素会泽铅锌矿床的下层一般为白云灰岩。
中上层为灰白粗晶的白云灰岩,并伴有白云质灰岩的残留体,成过度关系。
白云灰岩有着重要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
粗晶的白云灰岩比较厚,孔隙也相对较大,再加上其对岩石的遮挡作用,就容易形成脉状的矿床。
因此,岩性因素也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决定条件。
(3)构造因素。
受压扭作用产生的断流带式矿体形成的有地地区,矿体在其剖面多为梯状结构。
二、泥岩-碎屑岩-内蒙古东升庙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三贵口铅锌矿是东升庙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北东向延伸地段。
自2005年8月以来紫金矿业集团在该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通过对40~88线区域钻探施工,发现了以铅锌为主的隐伏工业矿体,该矿体主要分布在三贵口南矿段。
内蒙紫金矿业设立三贵口南矿段铅锌勘探项目是想利用实测剖面、取样进行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进步对该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矿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圈出矿体计算出储量并展开下一轮找矿预测。
实现铅锌矿资源持续稳定的供应,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解决重大问题。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如下:1.矿床类型:云南某铅锌矿是一种层控型铅锌矿床。
主要存在于沉积岩或变质岩中,矿床形态呈层状或脉状,以脉状矿床为主。
2.地质构造:云南某铅锌矿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该矿床常出现在断裂带、褶皱带或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段。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对矿体的形成和富集起重要作用。
3.矿石性质:云南某铅锌矿的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黄铅矿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为铅灰色至铅黑色,硬度为2.5,密度为7.6-7.7g/cm³。
闪锌矿为半金属光泽,颜色为黑色至铜红色,硬度为2.5-3,密度为4-4.3g/cm³。
4.成矿作用:云南某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有关。
热液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活动导致的地下水受热和溶液的迁移,使其含有铅锌等金属元素,通过流体运移和沉淀而形成矿体。
岩浆作用是指由于岩浆侵入到地壳中,通过热解、融化和沉淀作用形成矿体。
5.岩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片麻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变质岩中。
这些岩石中含有较高的硅、铀、钨、锡等金属元素,为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物质基础。
6.矿床分布:云南某铅锌矿广泛分布于云南的各个地区,其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这些矿床一般呈规模较大、富集程度较高的特点。
7.矿床形成时代:云南某铅锌矿的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的地层中。
这些地层是地史上发生重要地质事件的时期,矿床形成与这些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云南某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成矿作用主要有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矿床多分布于变质岩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
铅锌矿床一、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常见的铅矿物:方铅矿、硫锑铅矿、车轮矿、白铅矿、铅钒、彩钼铅矿等。
锌矿物:闪锌矿、纤维锌矿、菱锌矿、异极矿等。
铅锌矿床主要在中低温热液作用过程中一部分由火山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
主要矿床类型有碳酸盐岩类岩石中的层控铅锌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以及火山岩系中,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
1、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型盐岩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
成矿过程复杂,铅锌硫化物是成矿作用的晚期阶段产物。
矿体往往离开矽卡岩而产于板岩和白云岩中。
矿体形状复杂,一般呈不规则囊状、柱状、脉状、透镜状,也有似层状。
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还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有时还含有白钨矿、锡石、辉钼矿和辉铋矿,铅锌矿床中常含银、铟、锗、镓、铊、硒等可综合利用。
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但分布广泛。
2、碳酸盐岩层控铅锌矿床此类矿床是最重要的一类矿床,世界铅锌主要来源。
多数矿床具有石灰岩—铅锌特定组合,少数产于与石灰岩共生的砂页岩中。
研究证明矿床形成与石灰岩礁有关,成矿时代比较广泛。
从总体观察为层控矿床,但真正的层状矿体规模很小,多数情况下矿体表现为后生特点,呈不规则的脉状、囊状及作为角砾岩胶结物出现,矿物的晶体常大而完好。
成矿温度通常在100~150℃。
在矿床分布的广大范围内,常不见火成岩体出露。
矿体大多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围岩蚀变现象不明显,局部可见弱的白云石化和硅化。
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也常有一些胶状黄铁矿和白铁矿。
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
铅锌品位变化大,多为复矿,矿床规模巨大。
找矿标志:不能仅局限于岩浆发育的地区。
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如不整合地覆盖于古老基底之上,本身有生物礁发育,且地层下部有黑色页岩发育时,应在断层附近寻找有无古岩溶现象和白云岩化作用。
如果发现了直接矿化标志,则应寻找有无角砾岩,并确定这些角砾岩的成因。
:匿●煳V A L L E J L 赣东北地区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分析杨四春(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屯溪地质调查所安徽黄山245000)自然科学[捕耍】分析赣东北地区的地质特征及其地址形成构造等,讨论该地区的银铅锌矿矿床特征;这些分析和讨论对于进一步提高赣东北地区银铅锌矿的探查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赣东北地区银铅锌矿找矿预测中围分类号;T D l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001-02一、引膏铜铅锌银是我国急缺矿产,2004年以来我圄铜、铅、锌、银矿产资源的缺口会越来越大[1-5].我国的皖南地区及其周边,例如赣东北部地区是铅、锌、银及铜矿富集区之一,自1992年以来地质找矿工作在此就一直没有停止[1]。
综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和跟踪地学前沿,综合分析区内成矿地质背景,解剖区内二十世纪60年代至今发现的永平、铁砂街、冷水坑、长寿源、下湖等大、中型铜铅锌银矿床,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对于提高本区找矿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随着国内外找矿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找矿预测学与找矿勘查工作相结合.可获得的找矿突破性进展的成功例子很多。
我国“十一五东部隐伏矿床找矿勘查”要求种己明确指出:针对东部地区重要成矿带,系统分析研究已取得的各类综合找矿信息.充分应用现代成矿模式理论,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2,3]。
结合赣东北地区历史找矿记录,即1979年的‘江西省铅山县陈坊——永平一带铜铅锌成矿远景区划图(1/5万)说明书》,它描述了从陈坊——杨村——永平一带面积约为600km2的地质矿产特征,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以及成矿来源的最新进展来加强本区的成矿预测研究,为赣东北地区银铅锌矿的探奄提供一些理论和技术支持.=、●东北地区地质特征赣东北地区出露的最古老地层为中新元古界蓟县系铁砂街岩组,其后备时代的地层除奥陶系——泥盆系以外,均有出露。
至上古生界赣东北地区自晋宁运动至加里东运动,完成了元古宙江南和华夏地体及其增生带的拼接、固化而成为统一的华南地体之后,在华力西早期,江西全境处于伸展的陆表海或大陆环境,由于不均匀分布的北东向陆内断裂带在唧一E s向的拉伸作用下,形成东乡一乐华、永平一陈坊等陆内裂陷带[5】,沉积了石炭系的藕塘底组(C20)、船山组(C2c)、二叠系的栖霞组(P l q)、小江边组(PL x)、车头组(Pl c)、乐平组(P21p)和大隆组(P2d1).赣东北地区综合地质图如图l所示.图l赣东北地区综合地质图l一背斜;2一向斜:3--倒转背斜:4~深断裂:5一推测断裂{6--大断裂或一般断裂;7一卫片解译深大断裂;8一矿田或矿区及编号;9一地体边界;10一燕山期花岗岩:11一中生代火山岩;12一古生代裂隙带;13一元古代变质岩;14一研究区范围;①一信江隐伏深断裂(萍乡广车深断裂);②一赣东北深断裂;⑨一乐安江深断裂;④一北武夷隐伏基底断裂;⑤一障公山复背斜:⑧一景德镇复背斜:⑦一万年德兴复背斜:⑧一怀玉山复背斜;⑨一北武夷复背斜;(1)一塔前赋春古生代裂陷带;(2)一东乡乐华古生代裂陷带;(3)一永平陈坊古生代裂陷带;(4)一花厅五都古生代裂陷带:(5)一乐德中生代火山岩盆地;(6)一东乡中生代火山岩盆地;(7)一资溪中生代火山岩盆地:(8)一铅山广丰中生代火山岩盆地:(9)一潘村鹅湖燕山期复式花岗岩带:(10)一大茅山灵山燕山期复式花岗岩带;(儿)一北武夷燕山期复式花岗岩带;I塔前斌春铜铅锌金银矿成矿带;I I德兴乐华铜铅锌金银成矿带;I I I信江铜铅锌银金成矿带:I v北武夷铅锌银成矿带;▲(1)~德兴铜矿田:▲(2)一金山金矿田;▲(3)一银山镉多金属矿母;▲(4)一乐华银铅锌矿田:▲(5)一万年银金矿田:▲(6)一东乡铜矿田;▲(7)一铁砂街铜矿田:▲(8)一永平铜矿田:▲(9)一冷水坑银矿田其中藕塘底组(C20)属一套滨一浅海相石英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为永平铜矿(也是江西及邻区似层状铜、钻,钨、硫矿)的主要赋矿层位,厚约150—250m,在杨村一带不整合于周潭群之上,近些年来发现藕塘组中下部夹有火山熔岩;小江边组(Pt x)为一套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灰岩透镜体沉积建造:车头组(Pl c)为一套硅质岩、粉砂质泥岩夹透镜状灰岩沉积建造,均属区内铅锌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铅锌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试论中国铅锌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摘要:在金属矿床中,铅锌元素因其固有的地球化学性质,在地质条件下有利于它们共生在一起,铅锌还与铜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共生,单铅矿床或单锌矿床在铅锌矿床中,储量与产量所占比例均很小,故一般常将这两种金属作为一种矿床来讨论。
世界现代工业很重要的这两种金属,大部分来自北方铅矿和闪锌矿这两种硫化物的伴生体,或者来自它们的氧化产物。
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铅锌矿床的类型以及基本特征,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关键词:中国;铅锌矿床;类型及基本特征1.我国铅锌矿床的类型分析由于铅锌矿床伴生组分复杂多变,成矿作用复杂多样,故铅锌矿床的分类原则与类型划分一直是争论的问题。
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分类方案中,有的强调成矿温度,有的强调赋矿主岩,有的则强调成矿机制,它们分别反映了同时期成矿理论的主流趋势。
考虑到任何矿床都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成矿元素“活化”、“迁移”、“聚集”的结果,矿床的分类应尽可能的考虑制约成矿的地质背景、围岩条件、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等,突出矿床的“物源”、“热源”、“控矿构造”及矿床工业意义大小。
因此,笔者在分类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①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②矿床主岩的类型及性质;③矿体产状及成矿作用的主要方式;④控矿的主要地质因素;⑤矿床工业意义的大小。
基于此,笔者对我国铅锌矿床的类型主要分为了以下几种。
1.1热液系铅锌矿床本矿系矿质来源一般以深部硅铝层同熔、重熔混合岩浆为主。
成矿作用的性质以岩浆热液作用为主。
所处大地构造环境以东南沿海褶皱系及中朝准地台南北缘的秦岭、燕山褶皱带为主,或为我国自北而南的三大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矿床空间分布特点是均产于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花岗岩体分布的碳酸盐类建造为主的地区。
矿床赋存的地层一般以上古生界为主,亦有部分产于下古生界或前震旦系中。
岩性以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类为主,部分为碎屑岩或变质岩中的碳酸盐类岩石夹层,多属不纯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或不同结构构造的灰岩与砂页岩互层组合。
第一节铅锌矿概述铅是人类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较早的金属之一。
它是最软的重金属,也是比重大的金属之一,具蓝灰色,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4℃,沸点1750℃,展性良好,易与其他金属(如锌、锡、锑、砷等)制成合金。
锌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金属较晚,是古代7种有色金属(铜、锡、铅、金、银、汞、锌)中最后的一种。
锌金属具蓝白色,硬度2.0,熔点419.5℃,沸点911℃,加热至100~150℃时,具有良好压性,压延后比重7.19。
锌能与多种有色金属制成合金或含锌合金,其中最主要的是锌与铜、锡、铅等组成的黄铜等,还可与铝、镁、铜等组成压铸合金。
铅锌用途广泛,用于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医药业等领域。
此外,铅金属在核工业、石油工业等部门也有较多的用途。
一、矿物原料特点铅锌在自然界里特别在原生矿床中共生极为密切。
它们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有类似的外层电子结构,都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并形成相同的易溶络合物。
它们被铁锰质、粘土或有机质吸附的情况也很相近。
铅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15×10-6,在有关岩石中平均含量:砂岩7×10-6、碳酸盐岩9×10-6、页岩20×10-6。
锌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80×10-6,在有关岩石中平均含量:玄武岩105×10-6、花岗岩中60×10-6、砂岩16×10-6、碳酸盐岩20×10-6、页岩95×10-6。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的铅锌矿物约有250多种,大约1/3是硫化物和硫酸盐类。
方铅矿、闪锌矿等是冶炼铅锌的主要工业矿物原料。
二、矿石工业要求尽管现在已发现有250多种铅锌矿物,但可供目前工业利用的仅有17种。
其中,铅工业矿物有11种,锌工业矿物有6种(表3.8.1),以方铅矿、闪锌矿最为重要。
矿石工业类型,以矿石自然类型为基础,按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30%)、混合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30%);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
铅锌矿石矿床类型
一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为铅锌矿床重要类型之一。
它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的共性: 矿石中铅锌品位高, 并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金属, 如铜、银、各种稀有稀散元素,主要为锗、铟、镉。
此类矿床分布广泛, 但规模及产状变化大;
二是热液脉状铅、锌矿床, 产于各种岩石的构造裂隙中, 成矿作用以充填为主, 矿体呈脉状,矿体品位高, 分布广泛, 但矿床规模变化较大。
如湖南省桃林, 辽宁省青城子等铅锌矿床;
三是黄铁矿型铅锌矿床, 这种矿床与含铜黄铁矿型矿床的特征相同, 只是含铅锌多些。
我国西北地区有这种类型的矿石如小铁山, 黄铁矿是其中可供综合利用的主要矿物, 其次为金、银;
四是碳酸盐岩层中热液交代铅锌矿床, 以交代作用为主。
矿石组成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 并有石英、方解石、萤石和重晶石等伴生矿物可供综合回收利用。
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 铅锌含量较丰富。
矿石中伴生的元素如银、稀散元素如镉、锗、铟可供综合利用。
湖南省黄沙坪铅锌矿属于此类矿床;
五是碳酸盐岩层中层状铅锌矿床, 产于灰岩和白云岩中。
矿体多为层状, 矿化现象一般都是浸染状。
矿石矿物组成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 有时有黄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
矿石中铅锌含量不高, 但矿床规模往往较大。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勘查类型确定马晓红(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对应的矿床勘查类型,提出一种从地层中岩石类型和常见蚀变组合地质特征入手,勘查铅锌矿床位置并判定矿床勘查类型的方法,以此为试点在实际勘查中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能够增加勘查精准度,具有实际应用性。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勘查类型;地质学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5-0094-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exploration typeMA Xiao-hong(team 2,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Survey, Jiangxi, Ganzhou 341000,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d-zinc deposi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loration types of the deposi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ype of lead-zinc deposits The method of prospecting the position of lead-zinc deposit and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deposit prospecting has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 and can increase the precision of prospecting.Keywords: lead-zinc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posit Exploration Type; Geology铅(Pb)锌(Zn)共生的矿床中,通常具有厚度大,品级高,开采容易的特点,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时空分布与区域大矿简介国内外铅锌矿矿床类型的划分不尽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选择支撑自己分类方案的依据各有所依,另外铅锌矿时空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国内外各大型铅锌矿矿床的成因类型也不明确。
为了使这些问题更加明朗化,笔者将收集的资料予以整理、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案以及各种方案所涉及的不同依据,得出了各种方案具有对应性的结论;同时将我国铅锌矿的时空分布的不同意见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比,同样也得出了有对应性关系的结论。
在这些基础上,对国内各种具有不同成因的大型铅锌矿进行了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的简单描述,给后来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铅锌矿矿床分类历史及分类依据早些时期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是由林格伦(W.Lindgren1933)尼格里(P.PaulNiggli)、贝特曼(M.Batemanl950)、德赫姆(K.C.Dunham)、马加基扬("社®"声")、施奈德曼(-二"「;)等相继提出的,这些方案都是从岩浆分异观点出发,把铅锌矿作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以成矿温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原则。
1959年,我国地质学者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共9个建造,其中以铅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
由于铅锌成矿作用复杂性给矿床普查勘探应用带来了困难,克列特尔(::')首先提出铅锌矿床工业类型分类方案。
其后,阿米拉斯拉诺一一一、,、、..I L A.AwinjeicjiaHOE'1957'夫()、斯米尔诺夫(,1974)等原苏联矿床学家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案,他们是以围岩性质、矿体形态和矿石矿物成分为基础进行分类。
后来随着对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同生论、层控和时控观点以及热泉、热卤水和环流地下热水成矿学说这些新的成矿理论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打破了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铅锌矿床的分类取得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以含矿岩系为依据的成因分类占主导地位。
中国铅锌矿: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预测区分布中国铅锌矿产资源成矿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唐攀科1,王春艳1,梅友松2,郝玉军1,吴碧娟1,管友飞1,段建良1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作者简介:唐攀科,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床地质、矿产预测研究。
导读: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墨西哥、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
我国铅锌矿的开采和冶炼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铅锌生产大国。
唐攀科等系统总结了中国铅锌矿时空分布规律,结合传统的矿床模型以及全国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全国铅锌矿划分为9种预测类型(即层控碳酸盐岩型(MVT)、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SEDEX)、砂砾岩型、沉积改造型、陆相火山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夕卡岩型和风化壳型)。
文中介绍了多种预测类型中典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我国主要类型铅锌矿区域预测模型,圈定了47个Ⅲ级成矿区带,并对其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为相关地区矿产勘查申请立项和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内容提纲1 中国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2 中国铅锌矿预测评价模型3 中国铅锌矿资源潜力4 结论1 中国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1.1 中国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我国铅锌矿床的形成和演化受构造环境制约明显。
中国大陆地质历史上频繁的构造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决定和影响了大多数铅锌矿床的时空分布。
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等三大成矿域在不同的地质背景形成不同的成矿环境,产出了类型多样的铅锌矿床,如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有喷流沉积型(SEDEX)、层控碳酸岩型(MVT)及砂(砾)岩型等矿床,与火山(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夕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及热液型等矿床。
滨太平洋成矿域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辽东、长江中下游、浙东、闽中、赣南、粤北等地区形成一系列夕卡岩型、热液型和火山岩型等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
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铅锌矿矿区矿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关注点,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铅锌矿矿区矿床的需求不断的加大。
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在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开采方面,获得了大幅度的进步。
从各个方面来说,我国在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因此,在现今的發展中,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标签:铅锌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1成矿地质背景为了更好的研究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本文主要以铅锌矿矿区矿床为例进行讨论。
首先从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一定的分析。
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区内出露地层有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等。
其中前泥盆纪地层最为发育,并普遍遭受浅变质作用和多次构造变形,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极为发育且十分复杂。
区域断裂主要有NNE向和NW向两组,以前者最为发育,构成密集的NNE向断裂带。
由此可见,对于铅锌矿矿区矿床来说,成矿地质背景是比较复杂的,甚至更加的难以捉摸。
2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2.1矿(化)层特征含(矿)化层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矿化富集部位。
上部:白云岩层间破碎较弱,适应方解石脉较少,含黄铁矿较少,含铅锌矿较低。
中部:白云岩层间破碎较强,石英、方解石脉较多,含黄铁矿较少,含铅锌矿较高。
下部:含铅锌矿较低,一般Pb品位在百分之零点零一八到百分之零点八五之间。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三个矿化富集部位具有一定的差距,相距二点七米到十二米不等。
由此可见,对于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来说,有效的掌握矿化层的特征,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良好的帮助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有效的处理一些问题。
在实际的工作中,较多的工作人员常常为了一些问题摸不着头脑,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矿化层的特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掌握。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矿化层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对整个铅锌矿矿区矿床领域的研究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我国不同工业类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一、前言铅锌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探明的铅锌储量近亿吨,工业储量4000万吨,其中铅占30%,锌占70%;铅锌产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是一个铅锌低消耗的国家,近年来已达基本自给的水平。
我国的铅锌资源,主要分布在祁连山、鲁中地块、华北古陆、阴山构造带一带的华北地区和华南的康滇地轴、南岭地区。
国内比较有名的铅锌矿床主要有:康滇地轴的甘络赤普(沉积改造型)、宁南雀珠山(低温热液型)、会东大梁子(构造岩-热液型);滇中断陷盆地的云南姚安(斑岩型);秦岭褶皱带的西成(海相碎屑岩系);华北古陆的辽宁柴河(岩浆热液型)、辽宁恒仁(矽卡岩型)、辽宁关门山(热卤水型);兰坪-思茅坳陷的云南金顶(产于陆相岩系);祁连山-柴达木地区的青海锡铁山(岩浆热液型)、甘肃小铁山(岩浆热液型);江西的冷水坑(斑岩型);湖南的黄沙坪(岩浆热液型)、水口山-康家湾(花岗岩型);南岭地区的广东凡口(沉积-改造型)、大宝山(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广西的四顶、佛子冲等大型铅锌矿床。
下图为我国铅锌矿床分布图。
铅锌矿床的类型众多,主要类型有岩浆期后型、层控型、分化淋积型、密西西比河谷型(MVT)、沉积喷流型(SEDEX)、典型块状硫化物型(VHMS)等。
不同成因类型的规模大小、品位高低都具有很大的差异。
如:MVT 型铅锌矿床提供了世界上约25%的铅锌资源,具有规模大、分布面积大、矿体稳定、厚度常在数十米以上、储量极大等特点,但同时具有品位较低的特点;矿物类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主要以铅锌硫化物为主,还有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物,以及含铜、银等矿物;矿体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有层状、脉状、网脉状、囊状、透镜体状、竹筒状、块状等。
二、几种典型铅锌矿床类型地质特征1、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湖南桃林铅锌矿床控矿构造——拆离断裂带(桃林断裂带):是这一韧性变形带经脆性剪切破裂而成,其与上白垩—第三系中的铲形正断层组成滑脱断层系,6个串珠状矿体从西到东先后受六条滑脱断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