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地铅锌银矿床控矿构造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98.75 KB
- 文档页数:1
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作者:佟匡胤杨新雨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7期摘要: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中生代隆起带的交汇部位,成矿带内地表分布有80余处古采坑,具有较强的铁锰氧化作用。
銀铅锌矿体主要受北部大脑包火山机构、北东向基地环状构造和北西向放射状构造控制,赋存于大理岩与花岗岩、闪长岩等接触构造部位,多呈脉状、透镜状产出。
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关键词:李清地;地质特征;成矿成因;找矿潜力一、区域背景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生代隆起带的交汇部位,临河-集宁-尚义深大断裂带南侧,阳高~大同弧形深大断裂北侧;地层主要有太古界集宁群片麻岩(Ar2J1)和变粒岩大理岩(Ar2J2),中生界的白垩系白女羊盘组的陆相中酸性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凝灰岩、流纹岩等,新生代中新统汉诺坝组玄武岩(N1h)以及上新统粘土(N2)。
岩浆活动主要有中新世白垩纪火山喷发凝灰岩、角砾岩、熔岩、侏罗纪花岗岩以及花岗伟晶岩、闪长岩等脉岩。
区域构造主要为北东展布的太古界集宁群变质岩系,为主要构造,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E、NW和少量SN,对区域岩浆活动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区域上分布于厚旺银矿、丰镇九龙湾银矿、卓资大苏计钼矿等矿产。
二、矿区地质研究区地层为太古界集宁群片麻岩(Ar2J1)和变粒岩大理岩(Ar2J2),前者分布区内东南部,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灰色麻粒岩,局部夹大理岩为主;后者以中粒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镁橄榄石大理岩、金云透辉大理岩、二长片麻岩、变粒岩为主。
构造处于集宁断陷盆地凹中隆,区内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前者为李清地复式倒转背斜,其轴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呈北东60°,北翼倾向北西,南翼倾向南东;后者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分布在太古界集宁群变粒岩大理岩组的大理岩中,走向为北东60°左右,北西向断裂走向320°,为本区的储矿构造。
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特征与构造关系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特征与构造关系摘要:内蒙古李清地位于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银铅锌多金属矿化集中的地区。
本文通过对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的特征,并从构造角度探讨了矿体形成的机制。
研究表明,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产出于岩浆侵入斑岩中以及褶皱构造带及断裂控制的地方,矿体呈层状、囊状、条状等不规则形状,成矿元素主要是银、铅、锌等,富集在脉状结构及石英脉中。
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银的富集受到岩浆源区中复杂的硫化物还原和氧逸度控制的影响,而铅、锌的成矿有赖于地下热液的作用。
矿床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受到大兴安岭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影响,形成于构造活动强烈的岩体交互作用、断层滑动及岩体变形的环境中。
关键词: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矿体地质;地球化学;构造关李清地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银铅锌多金属矿化集中的地区。
矿床主要分布于岩浆侵入斑岩中以及褶皱构造带及断裂控制的地方,并呈现出层状、囊状、条状等不规则形状。
矿床的成矿元素主要有银、铅、锌等,其中银的含量较高,银、铅、锌均主要富集在脉状结构及石英脉中。
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银在矿床中的富集主要受到岩浆源区中复杂的硫化物还原和氧逸度控制的影响,而铅、锌的富集则有赖于地下热液的作用。
热液流体的成分及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都对矿床中铅、锌的富集产生影响,因此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李清地矿床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为岩体交互作用、断层滑动及岩体变形等构造作用的影响。
在大兴安岭造山带的强烈构造变形作用下,岩体发生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导致矿床的形成与富集。
此外,矿床的分布也受地表地形、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特征与构造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矿床的成因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该研究对相关行业的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矿床勘探和开发方面,通过对李清地区矿床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和机构更好地掌握矿床分布规律、探明矿床脉状结构和矿区构造特征等信息,从而提高矿产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作者:郑惠军来源:《地球》2013年第02期[摘要] 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简要阐述了矿床控矿规律,认为矿床的成因属与地下热水作用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类型。
[关键字] 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规律铅锌矿成因[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34-1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过渡带的深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为上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沿断裂带两侧断裂、褶皱构造极为发育。
区域性蔓洞断裂从矿区北部通过,该断层为上述深断裂在该区的浅部表现,其两侧有超基性岩出露,并且断裂两侧沉积盖层岩石相变明显,显示出典型深大断裂特征。
以蔓洞断层为界,南东盘出露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下江群乌叶组、番召组、清水江组、平略组,岩性主要为浅变质岩系,为华南褶皱带基底岩石组合;北西盘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岩石组合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扬子准地台的盖层岩石组合。
区内沿蔓洞断裂带具有成片成带的Pb、Zn水系地球化学异常,异常总体为北东向,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南华系富绿组、南沱组。
其中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为区内含矿层位。
清水江组(Qbq):岩性为粉砂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及变余砂岩组成。
具有水平层理、滑塌构造。
厚5O0~700m。
平略组(Qbp):灰、灰白、灰黄色中厚层变余凝灰岩、变余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绢云母板岩,夹少量变余硅质石英砂岩等。
厚650~890m。
2.2 构造褶皱:矿区位于三穗向斜北西翼,总体表现为单斜岩层,岩层倾向南东,倾角20°~35°。
在翼部见一些次级褶曲,褶曲轴向与向斜轴向基本一致。
断层:矿区断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见北东向、北东东向两组断裂构造。
阐述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有助于深入理解矿床的形成机理、时空分布等条件;有助于合理进行找矿、勘探等工作。
本文就阐述藤县大黎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进行探讨。
藤县大黎铅锌银矿床是一个品位富、规模大、矿化比较稳定的富铅锌银矿矿床。
是我国南方一种较重要的铅锌银矿床类型。
关键词: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Abstract: the genesis type, the division of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eposit, space and time distribution conditions; Is helpful to reasonable for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unty big li lead-zinc ore deposit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lver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 r. The county’s big lead and zinc silver deposits is a grade rich, large scale and mineralization relatively stable rich lead-zinc silver ore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is a more important lead-zinc ore types of silver.Keywords: lead and zinc silver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1 矿区地质背景1.1区域出露地层为寒武系黄洞口组和小内冲组的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砂页岩组成。
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矿区成矿地质特征赵志强;白云国【摘要】李清地矿区构造单元位于华北地台北缘,集宁——大同——张家口深大断裂带南侧,基底为太古宇集宁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中生代中晚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沿断裂分布,矿区北部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及由弧状、放射状断裂组成的火山机构为低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矿体一般位于燕山期花岗岩的外接触带中.【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李清地;银铅锌;地质特征【作者】赵志强;白云国【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6(226)李清地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西南,行政区划隶属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所辖,矿区早在金代就已经开采,地表留有大量的古采坑,大多数采坑宽10m,长数数十米,经历年槽井探揭示,古采坑深达20m~50m,基本达现代潜水面附近,由于古采坑的这一特点,成为重要且直接的找矿标志,古采坑在地表的分布形态常常反映矿体或矿化体的走向及形态。
后来民间采矿过程中发现过古巷道,采矿深度约在地表50m以内。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金银找矿尤其是独立银矿找矿的加强,该区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引起地勘部门的重视,通过大量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在矿区十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圈定了南、北、中3个北东向展布的矿带,主要矿带延长2 000m~3 500m,宽200m~400m。
1 矿区地质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中生代隆起带的交汇部位,集宁-大同-张家口深大断裂带南侧,内蒙古中部集宁中新生代盆地边部,中生代中晚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沿断裂分布,大量为火山岩及基性中酸性小型侵入岩,在这一带分布有大量的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金、铅锌、银矿床,如丰镇九龙湾银矿、山西阳高县堡子湾金矿等,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太古界集宁群(Ar2jn)、中生界白垩系白女羊盘组(K1b)陆相酸性火山岩、古近系渐新统(E3)砂岩、砂砾岩、新近系中新统汉诺坝组(N1h)玄武岩及第四系(Qh)砾石、沙砾层。
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矿外围玄武岩覆盖区综合地质找矿研究梁学武;徐新学;李新;刘文强;马为;邱小波【摘要】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及周边地区有大量新生代玄武岩分布,玄武岩盖层制约了地质找矿工作的进展.文章阐述了在乌兰察布市李清地银铅锌矿床外围玄武岩覆盖区综合地质找矿中,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手段,通过典型矿点模型的建立来探讨玄武岩盖层下的赋矿地段,钻探验证获得了较好找矿的效果,发现了3处银多金属矿体和1处石墨矿体,证实了在玄武岩覆盖层下进行综合地质找矿是可行的.【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4(029)004【总页数】7页(P609-615)【关键词】李清地;玄武岩;银多金属矿;综合地球物理找矿;内蒙古【作者】梁学武;徐新学;李新;刘文强;马为;邱小波【作者单位】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乌兰察布市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心,内蒙古集宁01200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P6310 引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属内蒙西部地块与中部山带交界处,东邻河北张北地区汉诺坝玄武岩区。
该区新生代玄武岩分布区面积约8 000km2,下伏地层为太古宇集宁群片麻岩组和变粒岩大理岩组,局部出露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在周边太古宙变质岩系中已发现鞍山式铁矿、绿岩型金矿以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具备较好的找矿潜力及远景。
但由于地表玄武岩覆盖导致地质找矿工作难度增大,找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解决玄武岩覆盖区地质找矿难题对实现覆盖区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依托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地质找矿基金,针对玄武岩覆盖区特殊的工作环境,发挥综合物探的优势,提出玄武岩覆盖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找矿的工作思路。
内蒙古李清地铅锌银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樊学宁1,3,郭小冬4,李 杰1,5,张 恒2,郝 明2(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 深圳 518172;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3.普洱绿色能源与矿产资源研究院,云南 普洱 665099;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 太原 030031;5.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李清地铅锌银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西南约12km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古陆北缘,内蒙古中部集宁中新生代盆地西南边部。
该多金属矿包括研究区内的三个矿床:李清地铅锌银矿、华银铅锌矿和厚旺银矿,为了进一步研究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在收集以往资料的基础上,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2021年在李清地铅锌银矿矿区和华银铅锌矿进行了地质测量的修编工作,施工了多个钻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和矿区的遥感解译,结果显示,该区矿床成因为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斑岩型矿床,矿床具有多期次特点,成矿模式:矿床是受李清地村为中心的火山机构形成的放射状和环放状断裂控制,赋存于裂隙或者火山次火山岩中。
关键词:李清地;热液矿床;斑岩型矿床;铅锌矿床;辉钼矿;火山机构;内蒙古中图分类号:TD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0-0072-5The 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mode of lead, zinc and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Liqingdi, Inner MongoliaFAN Xue-ning 1,3,GUO Xiao-dong 4,LI Jie 1,5,ZHANG Heng 2,HAO Ming 2(1.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Shenzhen,Shenzhen,518172;2.Sinotech.Mineral.Exploration.Co.Ltd,Beijing,10012;3 Pu'er Institute of Green.Energy.and.Mineral.Resources,Pu'er,665099.4.Third.Geological.Survey.Institute.of.China.Metallurgical.Geology.Bureau,Taiyuan,030031;5.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541006)Abstract: The Liqingdi deposit is located about 12km southwest of Jining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tectonic positi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ancient land and the southwest of Jining Mesozoic Cenozoic basin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The depos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Liqingdi lead zinc silver mining area, Huayin lead zinc mining area, Houwang silver mining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s.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deposit in this area and the continuous investment of the mine in the min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the lead zinc silver ore body has been basically identified. In 2012, Anhui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found vein molybdenum ore in zk141 constructed in the east of Liqingdi village. At the same time, sever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molybdenum ore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metallogenic belt, For example, Dasuji molybdenum mine and caoshiyao super large key mine in Xinghe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geochemistry, remote sensing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the deposit in this area is attributed to the shallow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porphyry type deposit related to volcanic institutions. Metallogenic model: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he radial and ring like fractures formed by the volcanic institutions centered in Li Qingdi Village, and mainly occurs in fractures or volcanic subvolcanic rocks.Keywords: Li Qingdi; hydrothermal deposit; porphyry deposit; lead-zinc deposit; molybdenite; volcanic institution; Inner Mongolia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樊学宁,男,37岁,河北邯郸人,汉族,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地质勘探。
四川某铅锌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分析胡丽;马成龙;孙志强【摘要】本文阐明四川某铅锌矿矿床的构造特征,并展示了该矿床主要断裂益门断裂(F1)、EW向的隐伏断裂(F2)和F3等深大断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F1贯穿至基底,起导矿作用;F2起容矿和导矿作用.同时F2的破碎带为矿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成矿空间,成矿物质附近聚集成矿.综上,可见:在成矿过程中,构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0(036)018【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构造特征;构造控矿;铅锌矿;会理天宝山【作者】胡丽;马成龙;孙志强【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26.6某铅锌矿矿床处于“康滇地轴”中段,该地台的结构是:由会理群组成的褶皱基底上发育了一系列的近东西相向展布达到紧闭褶皱及相伴的纵向断层。
这种由东西向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可能属于东川运动的产物[1]。
由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组成的沉积盖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基底之上。
发育在盖层上的构造颇为复杂,除了安宁河断裂外,还有小江断裂、则木河断裂、宁会断裂等共同构成本区构造格架。
据研究,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始于加里东期,发生于海西期,发展于印支——燕山期,消亡于喜山早期,形成SN向的锯齿状断裂谷,称为安宁河裂谷带。
铅锌矿带即分布于安宁河裂谷带的东侧。
矿带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将矿带切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断隆和断陷,组成了整个矿带区域格架的基本轮廓。
构造线方向主要是SN向,区内几条主要SN向的断层,均严格控制了大地构造单元的发育和发展。
其次发育有N E和NW 向两组断裂,它们常控制了次级构造单位的发育;同时矿带内还存在有EW 向隐伏断裂。
这些断裂大多具有长期的继承性活动的特点,断裂格局和主要断裂一般均孕育于晋宁期,形成于印支期,而在燕山期受到叠加和改造。
39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铅锌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研究阮大为,张建华(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300)摘 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不断进行的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铅锌矿产更是社会建设以及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矿产资源。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对于有色金属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铅锌矿产在市场的欢迎程度也不断攀升,因此必须要准确而全面的掌握铅锌矿产资源的分布现状以及结构特征,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也不断提升我国矿山资源开采工作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铅锌矿产;地质特征;成矿规模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2-0039-2收稿日期:2020-06作者简介:阮大为,男,生于1979年,汉族,山东平邑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地质。
铅锌矿产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生活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天然气、冶金以及社会建设中的军事工业、机械化工产业,供电产业等等,都能够过多过少涉及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此外,在汽车的制造、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中也需要运用大量的铅锌矿产资源。
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要不断加大勘探力度,不断分析铅锌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控控矿因素以及成矿模式。
1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分布现状以及用途铅锌矿产资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到国家工业的建设小到人们日常生活都需要运用到不同程度的铅锌矿产资源,包括我们的交通运输、电信医药等等都需要前期矿产资源的加入。
当前的高新产业以及和动能产业、石油产业也需要运用到大量的铅锌资源,据相关科学资料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铅锌资源能够用于核酸电池的生产品,锌元素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之一,以其自身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性能够制作出性能优良的合金,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应用仅仅低于铜和铝,总而言之,铅锌矿产资源与社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
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矿区成矿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吴家富【摘要】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大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基底主要出露太古宇集宁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中生代叠加强烈的火山-岩浆作用,为多期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地区.矿体主要分布在燕山期花岗岩与集宁岩群大理岩的外接触带上,岩浆沿断裂侵位,热液沿裂隙向围岩扩散并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导致铅锌银等沿断裂破碎带富集成有工业意义的矿体.在李清地一带圈出的甲类化探异常是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矿致异常,异常元素有Ag、Pb、W、As、Au、Bi、Hg、Sb、Zn等,元素组合复杂,具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这种多元素异常显示出在该区寻找金银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充分的地球化学依据.【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0(034)002【总页数】4页(P154-157)【关键词】银铅锌矿区;火山-岩浆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作者】吴家富【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李清地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中生代隆起带的交汇部位,地处内蒙古中部集宁中新生代盆地边部,乌兰察布市西南郊。
该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大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中生代中晚期存在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其紧密相关的金、铅锌、银等矿床在这一地区大量分布,如大青山金矿、东伙房金矿、潘家沟银矿、九龙湾银多金属矿,与本区紧邻的山西阳高县堡子湾金矿等,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1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大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基底主要出露太古宇集宁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中生代叠加强烈的火山—岩浆作用,是多期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地区,也是成矿有利地段,矿产资源丰富。
1.1 地层矿区内主要出露太古宇、中生界白垩系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其特征简述如下。
集宁岩群片麻岩组: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榴云斜片麻岩等,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局部有硅化、褐铁矿化,有少量的长英质脉体注入。
5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铅锌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研究张建华,张晓明(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摘 要:铅锌矿富含金属元素,其中含有大量的铅元素和锌元素,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非常重视,很多产品和生产线对金属矿产品的应用需求量激增,因此,有关部门对铅锌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模式加以研究,希望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掌握铅锌矿矿产的分布,了解其矿产结构,从而能够为开采和生产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试图探究中国铅锌矿的主要类型,并由此介绍入手,对铅锌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内容等加以分析,从而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4-0053-2收稿日期:2021-07作者简介:张建华,男,生于1989年,汉族,山东莱州人,本科,地质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中国现代化生产对于有色金属铅元素和锌元素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由于这两种金属元素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被大量地应用在现代化机械作业,供电产业,天然气产业,冶炼产业,军工产业以及商用环境等,因此,成为不可忽略的金属矿产。
氢元素和锌元素能够被应用在金属制造产业,石油产业和动能产业之中,其中铅元素在某些地方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抢占铅金属资源,并做好对有色金属原材料的高效率利用,提升生产和消费的应用比例,成为现代社会重视铅锌矿的原因。
1 中国铅锌矿地质特征分析中国由于铅锌矿所分布的地域省份有所差异,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较大,沿中西部沿线分布的铅锌矿生产及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具体的地质特征。
1.1 碳酸盐岩型矿体这种类型的铅锌矿体一般采自地台地区,该部分地区的地势呈现出大量的沉积盆地特点,在开采时有较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