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部色诊原理 《素问·邪气脏腑病形》人身“十二经
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面部血管丰富,皮肤薄嫩, 机体气血盛衰易从面部色泽变化显现。
二、望色
2、面部色诊的意义
①判断气血盛衰; ②辨别病邪性质; ③确定疾病部位; ④预测疾病轻重与转归
二、望色
3、常色与病色
⑴常色:明润含蓄,红黄隐隐,为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 主色:与生俱来,有个体差异。 客色:季节气候不同、情绪变 化等而致之常色。
阳主动—阳热证,多表现为躁动不安; 阴主静—阴寒证,多表现为喜静懒动; 可判断—心神情况。
四、望态——内容
⑴姿态异常
①坐姿 坐而仰首,胸胀气粗——肺实; 坐而俯首,少气懒言——肺虚; 坐不得卧,气逆咳喘——肺胀。
四、望态——内容
⑴姿态异常
②卧姿 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自转侧者—阴、寒、虚证; 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者—阳、热、实证。
+
狭义之神—“神志” 人的精神活动
一、望神
1、望神的原理
足
精
神
旺
精足———— 神旺,患病多轻,预后较好; 精亏———— 神衰,患病多重,预后较差。
一、望神
2、望神的要点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根据神的表现,按神的旺、衰可划分为五种: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 神乱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应灵敏,
精力旺、食欲佳 ②羸弱—骨骼细小、肌肉瘦削、筋弱无力、
精力弱、食欲差
三、望形体——内容
⑵形体胖瘦
①肥胖—形体肥胖,肉松皮缓,食少懒动, 见于阳虚脾弱,痰湿内盛。
“肥人多痰湿” 体重指数见教材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