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田晓瑜)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72
中国川崎病循证指南2023解读川崎病,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它却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也在逐步更新和完善。
2023 年,中国发布了新的川崎病循证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诊疗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这份重要的指南。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的儿童。
其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3 版指南在诊断方面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阐述。
首先,强调了发热这一核心症状,持续5 天以上的发热是诊断川崎病的重要前提。
同时,对于其他症状的评估也提出了更明确的标准。
比如,皮疹的形态、分布特点;球结膜充血的程度和特点;口唇和口腔黏膜的改变等。
此外,新增了一些辅助检查项目,如新型的免疫学指标、基因检测等,为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指南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对于急性期的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仍然是首选方案,但对于 IVIG 无反应型的患儿,指南推荐了多种二线治疗药物和方案,如糖皮质激素、英夫利昔单抗等。
同时,强调了阿司匹林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剂量、用药时间等都有了更精确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和处理也进行了更新。
对于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害,制定了个性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强调了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在预防方面,指南虽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再次强调了加强儿童的健康管理,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等措施的重要性。
2023 版川崎病循证指南的发布,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规范和科学的依据,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川崎病的整体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一、川崎病简介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疾病初期,会有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发炎反应发生,有些病童会演变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最常发生的年龄是五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此病在患者外观上会出现嘴唇的干裂溃烂、皮肤红疹及淋巴结的肿大,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特征(一)发烧:至少5天以上的高烧,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二)口腔、咽头黏膜充血;唇部发红、干裂、流血;舌头成草莓样。
(三)两眼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多单侧,会压痛但不会化脓。
(五)肢体末端变化:手指、手掌、脚趾、脚底会出现硬性浮肿及泛红;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情形。
(六)发疹:通常为多样性无水疱性皮疹,以躯干为多,但四肢、脸部也会受波及。
※其他症状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脓尿、肝功能异常、胆囊水肿、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处红肿。
三、治疗方式(一)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25%降至5%以下,而施打 IVIG时间最好是在发病后5-10天内。
(二)口服 Aspirin 可抑制发炎反应及血栓的形成。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恢复期以低剂量服用,服用期间应定期追踪心脏超音波,何时停药应由医师决定。
(三)极少数病例会因冠状动脉瘤过大,需考虑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照护注意事项(一)当病童发烧寒颤时,给予保暖及喝温开水;四肢温热时给予冰枕或擦澡,并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物使用。
(二)维持身体及口腔黏膜的清洁。
(三)鼓励患孩卧床休息,同时可减轻心脏之负荷。
(四)结膜发炎时,避免手揉眼睛,保持清洁即可。
(五)给予口腔护理:教导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牙刷刷牙,或用生理食盐水漱口。
(六)唇部干裂出血时可以护脣膏润滑,以防干裂更厉害。
(七)手脚关节疼痛厉害时可给予热敷,以减轻疼痛,移动患孩时要支托其疼痛之关节。
(八)手指、脚趾脱皮处可擦拭乳液滋润,必要时可戴手套及剪短指甲。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①发热:体温可达39〜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2周,甚至更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球结膜充血:于起病后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③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皴裂,口腔粘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凸起、充血,呈草莓舌。
④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
⑤皮肤表现:皮疹在发热或发热后出现,呈向心性,多形性,常见的为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样,无疱疹及结痂,持续4-5天后消退。
⑥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者双侧,坚硬有触痛,表面不红,无化脓。
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
2、心脏表现:
于病程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
发生冠装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症状。
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在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
心肌梗死和冠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岁以下的男孩,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高位因素。
3、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
痹性肠梗阻、肝肿大、黄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
川崎病名词解释儿科学《川崎病,你了解吗?》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词儿——川崎病。
川崎病啊,可不是什么平平常常的小毛病。
它就像是孩子身体里的一个小淘气,会突然冒出来捣乱。
你想想看,孩子本来好好的,能吃能玩能闹,可突然就发烧了,而且这烧啊,还特别顽固,怎么都退不下去。
这时候家长们就得注意啦,说不定就是川崎病这个小淘气在捣乱呢。
川崎病还特别会伪装,它可不只是让孩子发烧那么简单。
孩子的眼睛可能会变得红红的,就像小兔子的眼睛似的。
嘴巴也会变得红红的,嘴唇还可能干裂。
手脚呢,可能会肿起来,摸上去还有点发硬。
身上还可能出现一些皮疹,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的。
这还不算完呢,川崎病要是闹得厉害,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心脏。
心脏啊,那可是身体里的大宝贝,要是心脏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那怎么才能发现川崎病呢?这就需要家长们多细心观察啦。
如果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发烧,持续好几天都不退,而且还有上面说的那些症状,那就得赶紧带孩子去医院,让医生好好检查检查。
医生们就像是专门对付川崎病这个小淘气的大侠,他们有各种办法来诊断和治疗。
一旦确诊了,就会赶紧想办法让小淘气乖乖听话,让孩子的身体慢慢恢复健康。
对于川崎病,家长们可不能马虎。
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得时刻留意家里有没有什么小问题,及时解决,才能让生活过得安稳。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我们要好好保护他们。
别让川崎病这个小淘气在孩子的身体里捣乱太久,要尽快把它赶跑,让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总之,川崎病不是好惹的,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早发现早治疗,就一定能战胜它,让孩子们的生活不受它的影响。
大家都要好好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呀!。
警惕小儿罕见病——川崎病冠心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但儿童及青少年也会得这类疾病吗?答案当然是“会”川崎病就是儿童疾病中常见的易导致心脏病的元凶之一。
川崎病(Kawasa kidisease,KD)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5岁以下婴儿及儿童,1942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描述,1967年又报道50例。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本病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
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我国,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常见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心肌梗死等症状也是川崎病的并发症状,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医治费用较高,对其整个家庭造成极大经济压力,以及生活上的不便。
正是川崎病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后果,使其收到更多业界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川崎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川崎病早期,患儿的表征主要体现在体温、皮肤、眼结合膜等方面,早期症状还不会危及患儿生命,但是如果贻误治疗,这些初期症状会迅速发展为严重并发症,进而威胁患儿生命。
不仅如此,若是治疗过程存有疏漏,将会带来心血管系统后遗症,这种后遗症会伴随患儿终身,大大增加其冠心病的患病概率。
1发热。
常为骤起的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一般持续1周~2周,提问多为39~40°C,可伴有寒战,烦躁或嗜睡,抗生素治疗无效。
2手足改变。
急性期手足常呈弥散性非凹陷性水肿,可伴有掌跖或指,趾端红斑,恢复期指,趾甲床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屑,愈后指,趾甲上往往留有一交叉沟。
有时可见肛周脱皮,约占54.8%,可能比指端蜕皮要早出现3d以上。
3多形性皮疹。
病后2d~3d面部及躯干皮肤出现皮疹,疹型不一,可呈猩红热养,麻疹样,荨麻疹样或地图样等不定性皮疹,与正常皮肤交接清楚,压之不褪色,疹退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不形成水疱或结痂。
4眼结膜充血。
多为双眼眼结膜充血,个别病例可见结膜下片状出血,可伴有流泪,无脓性物或溃疡,多在病初3d~4d内发生,持续1d~5d后小时5唇,口腔病变口唇潮红,似涂胭脂,舌充血,乳头突起呈“杨莓状“,口咽部弥散性充血,无脓苔或伪膜。
川崎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川崎病,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
但它却是儿童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的儿童。
那么,川崎病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是一个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的问题,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医学专家们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推测。
首先,感染因素被认为可能是川崎病的诱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一些常见的病原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可能会触发身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川崎病的发生。
病毒感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
例如,一些特定的病毒,如EB 病毒、人类疱疹病毒 6 型和 7 型等,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病有关。
当孩子感染这些病毒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来抵抗病毒的侵袭。
然而,有时这种免疫反应可能会过度激活或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川崎病的出现。
细菌感染也不能被忽视。
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或成分可能会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出现异常的反应,从而增加了患上川崎病的风险。
其次,免疫因素在川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孩子的免疫系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成熟,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异常。
比如,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细胞因子的失衡等。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它们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川崎病患者中,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这些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加剧,进而引发川崎病的各种症状。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病有关。
虽然川崎病不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有川崎病患者,那么其他亲属患病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
这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个体对川崎病的易感性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具体来说,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更容易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川崎病的发生。
川崎病10例报告
张清泉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19)004
【摘要】本文报告川崎病10例。
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手足硬性肿胀、双侧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少数肝脾肿大,心电图异常,末稍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血清电泳α_2球蛋白升高,血培养阴性,抗菌素治疗无效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本病需与许多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
治疗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总页数】2页(P380-381)
【作者】张清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97
【相关文献】
1.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引发成年后不稳定性心绞痛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杨轶男;闵丽;董湘玉;牛少敏;吴维霞
2.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华法林、那屈肝素钙的11例护理经验报告 [J], 蒋嫱;杨道平
3.川崎病合并胰腺炎和低T3综合征1例报告 [J], 邓海梅;闵丽;吴谨志;董湘玉
4.川崎病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张新;褚红艳
5.川崎病合并关节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刘蕾;宋晓翔;封其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川崎病是一种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特别是亚洲人群。
它以高热、皮疹、结膜炎等典型症状为特征,也可伴有口腔黏膜改变、肢体红肿、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由于川崎病的症状多样化,诊断并不容易,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典型症状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改变和肢体红肿。
高热是川崎病最突出的症状,通常持续数天不退,且不易受解热药物的控制。
皮疹一般起初表现为身体干燥处出现红斑,随后逐渐扩散,并可伴有局灶性色素沉着。
结膜炎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口腔黏膜改变主要表现为唇红、咽部红斑、舌苔剥脱等。
肢体红肿多见于手足,可伴有关节疼痛。
二、其他表现川崎病还可以伴发其他症状,如淋巴结肿大、心脏炎、血管炎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并伴有疼痛触痛。
心脏炎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人可能出现心肌炎、冠状动脉异常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瘤或心力衰竭。
血管炎是川崎病特有的病理改变,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可导致动脉周围炎、血管内膜增生等。
三、诊断标准川崎病的诊断并不简单,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为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标准,包括五项主要表现和四项次要表现。
主要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结膜炎、唇红肿、口腔黏膜改变和皮疹,病人需要同时具备这五项表现中的四项以上。
次要表现包括肢体红肿、淋巴结肿大、心脏炎和血管炎等,如果病人除了主要表现外还具备两项以上的次要表现,则可确诊为川崎病。
四、实验室检查川崎病的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但并非特异性。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而血小板计数可能正常或稍低。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可以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
此外,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也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脏炎以及相关并发症。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多系统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改变和肢体红肿。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肖金霞【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22(19)10【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4年05月29日至2020年05月29日收治的川崎病患者56例,以患者所接受的用药剂量分为两组,对照组(n=28)给予1g/kg丙种球蛋白,连续两天治疗,研究组(n=28)给予2g/kg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次性输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25.45±10.83)mg/mL低于对照组(32.95±6.05)m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9,P=0.002);而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提升,研究组更高,(P<0.05)。
研究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57%(1/28),低于对照组21.43%(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43)。
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改善,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是较有效的治疗措施,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117-119)【作者】肖金霞【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沧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相关文献】1.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2.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5.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的中医辨证
王林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19)5
【摘要】依临床经验认为川崎病应属温病。
为卫分证、气分证和热入营血 ,邪在卫气治宜疏风清热透邪解毒 ;气营两燔 ,痰瘀互现治宜清气凉营 ,豁痰化瘀 ;气阴两伤治宜益气养阴 ,清解余热。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川崎病;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作者】王林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9
【相关文献】
1.分期辨证治疗川崎病 [J], 朱杰;郝有孝
2.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效果评价 [J], 邓涛;何善辉;钱涪屏;赖燕
3.卫气营血辨证法治疗川崎病疗效的Meta分析 [J], 杨向娜;邓健;叶绮娜
4.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川崎病的文献研究 [J], 杨向娜;沈凌;邓健;叶绮娜
5.川崎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J], 高维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及治疗方法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主要影响小儿,尤其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
该病的症状包括持续性高热、红斑、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症、淋巴结肿大等。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支持:患儿在发病期间往往食欲不振,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适当的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等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 抗炎治疗: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病症,缓解炎症反应。
3. 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于有心脏冠状动脉病变等风险的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
4. 注意休息和避免感染:在川崎病发病期间,患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感染。
因此,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等感染源。
总之,川崎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如果怀疑患儿可能患有川崎病,
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和治疗。
川崎病怎么分期护理川崎病也被称作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该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因为由日本儿科医生川崎富作首次发现,因此以医生的名字命名为川崎病。
川崎病的病情复杂、严重,患儿通常存在发热、结膜炎、口唇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病情严重可导致冠状动脉受累。
发病后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视。
根据疾病的治疗分期,可以对患儿进行分期护理,结合不同分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患儿恢复。
1.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主要指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学龄儿童群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患儿存在发热、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皮疹等症状。
该疾病呈自限性病程,通常预后良好,但是也有部分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等并发症,是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
目前尚未明确病因,推测可能是由免疫介导、感染及自身遗传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川崎病怎么分期护理急性期护理。
急性期的病程约1~10天,这一时期发热是患儿的典型症状,随之引发一系列其他症状,急性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心理护理。
应与患儿构建和谐、良好关系,日常护理过程以亲切、热情的态度与患儿交流,逐渐得到其信任,帮助其消除对周围环境的恐惧感、陌生感,尽快适应环境,缓解负面情绪,保持稳定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向家长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帮助其了解临床治疗、用药方案,获得家长的支持。
(2)对症护理。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有助于降低机体耗氧量,加强对心脏功能的保护。
在饮食方面,遵循清淡饮食原则,以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食物为主,确保日常摄入营养充足。
针对患儿的高热症状,应定时监测体温,体温正常每隔6小时进行1次检测,发热时每半小时进行1次检测,如果体温>38℃,应进行采取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温水擦拭等,效果不理想则需要给予患儿适量退热药,尽快改善患儿症状。
《儿科疾病川崎病》PPT课件•疾病概述•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目录•护理管理与康复指导•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疾病概述川崎病定义与命名定义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
命名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年龄(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地域(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季节(春冬季多发)等。
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全球关注的儿科疾病之一。
发病率分布特点年龄与性别全球性分布,但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发病率较高。
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约为1.5:1。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发热、皮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严重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典型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和复发型川崎病。
其中,典型川崎病具有完整的临床表现,不完全川崎病则部分症状缺失,复发型川崎病为疾病治愈后再次发作。
02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发热持续5天以上,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具备以下四项主要临床特征中至少两项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多形性红斑样皮疹双侧无菌性球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唇发红及皲裂,杨梅舌诊断标准及依据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其他表现如颈部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无菌性泌尿系统症状等鉴别诊断流程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等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必要,可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辅助诊断实验室检查项目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可出现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免疫球蛋白异常等如咽拭子培养、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等,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有助于评估心脏受累情况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其他检查可见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阴影等胸部X 线检查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如CT 、MRI 等,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使用,以进一步评估病情和并发症情况其他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法03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减轻血管炎症损伤,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及血栓性阻塞。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