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18
- 格式:pptx
- 大小:7.08 MB
- 文档页数:1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
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
冷静机智的司马光,
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
献身的白求恩,他们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
其中,《司马光》是小
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情分析: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
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
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
的兴趣,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引导、阅读。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合理猜读课文,理解大意。
3.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体会人物品质及写法的异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合理猜读课文,理解大意。
2.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体会人物品质及写法的异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体会人物品质及写法的异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跟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语句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学习复姓。
师: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一篇和以往学过的课文不一样的新课,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司马光》,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题目。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学习复姓
师: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或认识哪些姓复姓的名人?
老师介绍司马光,背诵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编写了《资治通鉴》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教材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司马
光破瓮救人的故事。
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裁,它用词简洁、句式特殊、内涵丰富。
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文中人物众多,像“群儿”、“一儿”、“众”、“光”,物却只有“瓮”一件,他
们的组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
同时“光”的勇敢和冷静,“众”的
胆小和惊慌在文中对比明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陌生,但
文言文版却是第一次遇到,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初遇,先读熟
它是必要的;其次是掌握学习方法,课文虽短,但是“注释”和“插图”一应俱全,而“看注释”和“看插图”这两大学习方法是
学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钥匙”。
【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