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概念知识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

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整式的乘除

1、 幂运算(七个公式)

①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a

a n

m n

m +=

② 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a mn

n

m

=

)

(

③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乘方的积。

b a ab m

m

m

=

)

(

④ ④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ab b a m

m

m

= ⑤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 a a n

m n m

-=÷ ⑥ ⑥零指数: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等于1。)0(10

≠=a a

⑦负指数:任何非零数的负指数等于它的正指数的倒数。)0(1

≠=-a a

a p

p

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 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 ,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 ,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 a 2

-b 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 (a+b)2

=a 2

+2ab+b 2

,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 (a-b)2

=a 2

-2ab+b 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 ③ (a+b-c)2

=a 2

+b 2

+c 2

+2ab-2ac-2bc ,略. 7.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 2

+px+q 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q 2p 2

=??

?

??;

※ (2)二次三项式ax 2

+bx+c 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

+k 的形式,利用a(x-h)2

+k ①可以判断ax 2

+bx+c 值的符号; ②当x=h 时,可求出ax 2

+bx+c 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2x 1x x 1

x 2

22

-??? ?

?

+=+.

8.同底数幂的除法:a m ÷a n =a 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 0

=1 (a ≠0); a -n

=

n

a

1,(a ≠0). 注意:00,0-2

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注意:被除式-余式=除式·商式. 13.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几何A 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1. 角平分线的定义: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这条射线叫角的平分线.(如图)

A

B

C

O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OC 平分∠AOB

∴∠AOC=∠BOC (2) ∵∠AOC=∠BOC

∴OC 是∠AOB 的平分线 2.线段中点的定义: 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C 叫线段中点.(如图)

B

A

C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 是AB 中点

∴ AC = BC (2) ∵AC = BC

∴C 是AB 中点 3.等量公理:(如图) (1)等量加等量和相等;(2)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3)等量的等倍量相等;(4)等量的等分量相等.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C=DB

C D A B (1) C

D A

B

O

(2) A E

F G B

C M

O (3)

C G A B E F (4)

∴AC+CD=DB+CD

即AD=BC

(2) ∵∠AOC=∠DOB ∴∠AOC-∠BOC=∠DOB-∠BOC 即∠AOB=∠DOC (3) ∵∠BOC=∠GFM

又∵∠AOB=2∠BOC ∠EFG=2∠GFM

∴∠AOB=∠EFG (4) ∵AC=21AB ,EG=21EF

又∵AB=EF ∴AC=EG

4.等量代换: 几何表达式举例: ∵a=c b=c ∴a=b 几何表达式举例: ∵a=c b=d 又∵c=d ∴a=b 几何表达式举例:

∵a=c+d b=c+d ∴a=b

5.补角重要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图) 32

14

几何表达式举例: ∵∠1+∠3=180°

∠2+∠4=180°

又∵∠3=∠4 ∴∠1=∠2

6.余角重要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图)

1

4

2

3

几何表达式举例: ∵∠1+∠3=90° ∠2+∠4=90° 又∵∠3=∠4 ∴∠1=∠2

7.对顶角性质定理:

对顶角相等.(如图)

B

A

C

D

O

几何表达式举例: ∵∠AOC=∠DOB ∴ …………… 8.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如图)

C

D

A

B

O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CD 互相垂直

∴∠COB=90° (2) ∵∠COB=90°

∴AB 、CD 互相垂直

9.三直线平行定理: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如图)

C D A

B E

F

几何表达式举例: ∵AB ∥EF 又∵CD ∥EF ∴AB ∥CD

10.平行线判定定理: 几何表达式举例: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若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如图) (2)若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如图) (3)若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如图)

B

E

G

A

C D

F

H

(1) ∵∠GEB=∠EFD

∴ AB∥CD

(2) ∵∠AEF=∠DFE

∴ AB∥CD

(3) ∵∠BEF+∠DFE=180°

∴ AB∥CD

11.平行线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如图)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如图)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如图)

B

E

G

A

C D

F

H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GEB=∠EFD

(2) ∵AB∥CD

∴∠AEF=∠DFE

(3) ∵AB∥CD

∴∠BEF+∠DFE=180°

1、平行的说明(证明)

以“三线八角”为基础

判定:同位角相等性质: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

2、全等的说明(证明)

判定:三边对应相等(SSS)性质:

两边夹一角对应相等(SAS)对应边相等两角夹一边对应相等(ASA)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

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对应角相等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HL)

(A)角度的计算。

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定理、外角定理来计算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度。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利用平行线的关系角来计算。

3、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来计算

(B)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长×高或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或对角线相乘的一半。或四个全等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3、三角形面积=底×高÷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